一种泵机封的冷却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039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机封的冷却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机封是一种用来解决旋轴与机体之间起动态密封作用的装置,在泵类机械部件中应用广泛,属于精密、结构较为复杂的机械基础元件,种类繁多,型号各异。

机封可防止水泵蜗壳中的流体介质泵油沿轴渗漏流出水泵外,造成转轴打滑、效率降低等问题。由于机封在轴旋转时会摩擦,温度上升,长时间作会加速机封密封部位失效。因此对于机封的冷却润滑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一般时是向机封腔一次性充注润滑油,长时间使用依然存在油量不足,冷却效果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泵机封的冷却润滑装置,结构简单,冷却润滑好。

(二)技术方案

一种泵机封的冷却润滑装置,包括油箱、管道、阀门、泵、机封、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封垂直于轴套在轴上,相互贴合;所述机封一端与泵连接固定;所述机封、泵及轴之间设置有机封腔;所述机封腔上下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管道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一端从油箱底部引出,另一端连接机封腔下部出油口;所述出油管一端连接到油箱上部,另一端连接机封腔上部出油口。

优选的,所述油箱放置位置高于机封腔。

优选的,所述油箱下部设置有散热片,顶部有注油孔。

优选的,所述管道靠近油箱端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进油管外侧设置有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进油管为金属管,出油管为氟橡胶管。

优选的,所述进油管中段设置有抽油泵。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把油箱高于机封腔放置,并利用热虹吸原理,使油自循环。油通过进油管进入机封腔冷却润滑机封后升温,通过出油管回到油箱,在油箱底部和进油管散热降温,再进入机封腔冷却润滑机封。油在机封腔进出口存在温度差,产生自循环,同时进油管带有抽油泵,保证了对机封的冷却润滑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油塞,2-油箱,3-箱散热片,4-阀门,5-进油管,6-管散热片,7-机封腔,8-出油管,9-阀门,10-轴,11-泵,12-机封,13-抽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泵机封的冷却润滑装置,包括油箱2,管道,阀门4,泵11,机封12,轴10。机封12垂直于轴10套在轴10上,相互贴合。机封12一端与泵11连接固定。机封12、泵11和轴10之间产生机封腔7。机封腔7上下设置有出油口。油箱2下部设置有箱散热片3,顶部有油塞1。油箱2放置位置高于机封腔7。管道包括进油管5和出油管8,进油管5为金属管,出油管8为氟橡胶管。进油管5设置有阀门4,出油管8设置有阀门9,进油管5外侧设置有管散热片6。进油管5的散热能力大于出油管8。进油管5一端从油箱2底部引出,另一端连接机封腔7下部出油口;出油管8一端连接到油箱2上部,另一端连接机封腔7上部出油口。进油管5中段设置有抽油泵1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把油箱2高于机封腔7放置。打开阀门4、9,检查油箱2油量,不足时取下油塞1加油,使油液面高于出油管6进口。泵在工作时,油会自发地通过进油管5进入机封腔7,冷却润滑机封后升温,通过出油管8回到油箱2,在油箱2下部和进油管5散热降温,再进入机封腔7冷却润滑机封。油在机封腔7进出口存在温度差,产生自循环,保证了对机封的冷却润滑的效果。必要时,启动抽油泵13,增大油的流量,增强冷却润滑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