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缠绕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32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缠绕管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缠绕管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市面上的多流体独立管道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管道结构稳定性较差,存在管路通流体时膨胀、高压易脱落、连接结构不牢靠等问题;且由于部分管路需要抽拉活动,对于管的直径,柔软度和抗折性都有要求,使得传统的多管路结构在实用性上受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管路容易抗折性差且容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多缠绕管结构,包括外管及设置于外管内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内管,所述内管之间交替相互缠绕,外管两端具有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两端端口设有金属封管,所述接头固定于金属封管外侧端。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包括具有朝向外管内突起的与各个内管分别连接的连接管,接头外侧端具有连接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的连接管外表面具有凸环。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具有两条,接头的连接管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出口包括内圈连接口与外圈连接口,所述内圈连接口与外圈连接口分别与其中一个连接管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封管材料为铜。

进一步的,金属封管与接头直接相互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材质为塑胶、金属或复合增强树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内管相互缠绕结构,内管外壁空间被相互填充,达到抗折的效果,内管相互缠绕使得管的强度更高,结构更紧凑,且可延续实用现有的锁管技术来作为两端结构的连接;

2、同时采用缠绕式结构,有效利用残余空间,结构紧凑,让多管多通道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中得到了实现;

3、内管的缠绕形式使管的结构性能更好,更容易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可以稳定工作,使内管的材料选择范围更广;

4、内管通道,外管束缚的结构形式使管的强度更高,外管的材料选择自由度高,可根据使用需求来选取,例如耐磨、隔热、承压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缠绕管结构,包括外管100及设置于外管100内两条内管200,所述内管200之间交替相互缠绕,所述外管100两端端口设有金属封管300,外管100两端具有接头400,接头400固定于金属封管300外侧端。

所述接头400包括具有朝向外管内突起的与各个内管分别连接的连接管410,接头外侧端具有连接出口420。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的连接管410外表面具有凸环,以增大连接管410与内管的连接,此外,所述连接出口包括内圈连接口与外圈连接口,所述内圈连接口与外圈连接口分别与其中一个连接管联通实现水路的转换。

当然,实际应用中接头的连接管410数量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水路分布改变可以根据内管的数量和出水装置的需求进行更改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封管材料为铜,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材质为尼龙塑料,实际应用中外管的材质还可以是其它树脂、金属或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同理内管的材料也可以由树脂、尼龙包含有金属的复合材质进行制造。

金属封管与接头直接相互插接。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焊接或卡扣连接等其他配合固定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