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导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517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流体导通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导通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辆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发动机或电池及整车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其可根据行车工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证被冷却对象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从而优化整车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同时改善汽车运行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等。但是现行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使用的零部件一般和整车是单独安装,各零部件安装空间占用大,且需要很多管路,容易使布局结构混乱不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导通组件,减少管路布置,整体结构小巧紧凑。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导通组件,包括基座部、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所述基座部包括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不连通,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基座部包括第一流体进口、第一流体第一出口、第一流体第二出口、第二流体第一进口、第二流体第一出口、第二流体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流体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所述基座部包括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第四路、第五路和第六路,所述第一路与第二路、第三路中的至少一路连通,所述第四路与所述第五路、第六路中的至少一路连通,所述第二路与所述第五路不连通,所述第二路与所述第六路不连通,所述第三路与所述第五路不连通,所述第三路与所述第六路不连通,所述第一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一路连通,所述第一流体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路连通,所述第一流体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三路连通,所述第二流体第一进口与所述第四路连通,所述第二流体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五路连通,所述第二流体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六路连通;所述基座部包括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设置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开口,所述基座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部相邻的接壤侧部,所述第一流体进口位于所述接壤侧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基座部、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可用于两种流体的导通,减少管路布置,结构紧凑且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流体导通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流体导通组件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流体导通组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流体导通组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剖视位置与图3 不同;

图5为图1所示流体导通组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剖视位置与图3、图4不同;

图6为图1所示流体导通组件的第一本体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流体导通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流体导通组件2包括基座部22、第一本体部21a、第二本体部21b,基座部22包括第一安装腔2202a和第二安装腔2202b,第一安装腔2202a和第二安装腔2202b不连通,第一本体部21a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2202a,第二本体部21b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2202b。

基座部22包括第一流体进口2211、第一流体第一出口2213、第一流体第二出口2214、第二流体第一进口2215、第二流体第一出口2216、第二流体第二出口2217;第一流体进口2211与第一安装腔2202a连通,第二流体第一进口2215与第二安装腔2202b连通。本文中,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无功能上的次序限制。本文中,第一路、第二路等表示通道。

基座部22包括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包括第一路201、第二路202、第三路203、第四路204、第五路205和第六路206,第一路201与第一流体进口 2211连通,第二路202与第一流体第一出口2213连通,第三路203与第一流体第二出口2214连通,第四路204与第二流体第一进口2215连通,第五路205与第二流体第一出口2216连通,第六路206与第二流体第二出口2217 连通,其中第一路201与第二路202、第三路203中的至少一路连通,第四路204与第五路205、第六路206中的至少一路连通。第二路202不与第五路、第六路连通,第三路203不与第五路、第六路连通。

实际使用时,流体导通组件至少包括以下工作状态:

第一种工作状态:第一路201与第二路202不连通,第一路201与第三路203连通;流体流经第一流体进口2211、第一路201、第三路203以及第一流体第二出口2214;

第二种工作状态:第一路201与第二路202连通,第一路201与第三路 203不连通;流体流经第一流体进口2211、第一路201、第二路202以及第一流体第一出口2213;

第三种工作状态:第一路201同时与第二路202、第三路203连通;流体流经第一流体进口2211、第一路201后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流经第二路 202以及第一流体第一出口2213,另一路流经第三路203以及第一流体第二出口2214;

流体导通组件至少包括以下工作状态:

第四种工作状态:第四路204与第五路205不连通,第四路204与第六路206连通;流体流经第二流体第一进口2215、第四路204、第六路206以及第二流体第二出口2217;

第五种工作状态:第四路204与第五路205连通,第四路204与第六路 206不连通;流体流经第二流体第一进口2215、第四路204、第五路205以及第二流体第一出口2216;

第六种工作状态:第四路204同时与第五路205、第六路206连通,流体流经第二流体第一进口2215、第四路204后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流经第五路205以及第二流体第一出口2216,另一路流经第六路206以及第二流体第二出口2217。

参照图6,图6示出第一本体部21a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本体部21b的结构可参照第一本体部的结构。第一本体部21a包括第一分隔部211,第一分隔部211位于第一安装腔2202a,第一分隔部211与基座部22固定设置,第一路201与第一安装腔2202a连通,第一流体进口2211位于第一分隔部 211的一侧,第一流体第一出口2213与第一流体第二出口2214位于第一分隔部211的另一侧,第一分隔部211设置有彼此不连通的两个通孔2111、 2112,其中一个通孔2111与第二路202连通,其中另一个通孔2112与第三路203连通。

第一本体部21a还包括第二分隔部212,第二分隔部212与第一分隔部 211相对设置,第二分隔部212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通孔2121,连接通孔 2121的面积或者至少两个连接通孔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分隔部212面积的 1/2,第二分隔部212上的连接通孔2121通过第一路201与第一流体进口 2211连通,第二分隔部212相对第一分隔部211可旋转,通过调节第一分隔部211上的通孔2111、2112与第二分隔部212上的连接通孔2121连通的孔口面积来调节进入第二路、第三路的流体流量以及通断第二路或第三路。流体导通组件包括定位销和密封件,基座部包括形成第一安装腔的第一底面,密封件位于第一分隔部与第一底面之间,第一底面设置有限位孔,第一分隔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销位于限位孔与定位孔。

当然,第二本体部21b也包括第一分隔部211和第二分隔部212,第一分隔部211位于第二安装腔2202b,第一分隔部211与基座部22固定设置,第四路204与第二安装腔2202b连通,第二流体第一进口2215位于第一分隔部211的一侧,第二流体第一出口2216与第二流体第二出口2217位于第一分隔部211的另一侧,第一分隔部211设置有彼此不连通的两个通孔2111、 2112,其中一个通孔2111与第五路205连通,其中另一个通孔2112与第六路206连通。

第二分隔部212与第一分隔部211相对设置,第二分隔部212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通孔2121,连接通孔2121的面积或者至少两个连接通孔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分隔部212面积的1/2,第二分隔部212上的连接通孔2121通过第四路204与第二流体第一进口2215连通,第二分隔部212相对第一分隔部211可旋转,通过调节第一分隔部211上的通孔2111、2112与第二分隔部212上的连接通孔2121连通的孔口面积来调节进入第五路205、第六路206的流体流量以及通断第五路和第六路。

流体导通组件包括定位销和密封件,基座部包括形成第二安装腔的第二底面,密封件位于第一分隔部与第二底面之间,第二底面设置有限位孔,第一分隔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销位于限位孔与定位孔。第一分隔部与基座部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有助于流体导通组件在用于流量调节控制上更加精确。

基座部22为块体结构,具体地,基座部22为铝铸体结构。基座部22包括第一侧部2208、接壤侧部和第二侧部2210,第一侧部2208设置第一安装腔2202a的开口和第二安装腔2202b的开口,接壤侧部与第一侧部2208相邻,第一流体进口2211位于接壤侧部,接壤侧部包括第三侧部2201、第四侧部2209,第一侧部2208与第三侧部2201相邻设置,第一侧部2208与第四侧部2209相邻设置,第四侧部2209与第三侧部2201相对设置。第一侧部2208与第二侧部2210相对设置,第三侧部2201与第二侧部2210相邻设置。本文中,第一侧部并非仅限于一个平面,第一侧部指的是组件的相对侧。

具体地,第一流体第一出口2213与第二流体第一出口2216位于第三侧部,第二路202为折弯型通道,第二路202包括与第一分隔部211中的通孔 2111连通的第一过渡通道2219和与第一流体第一出口2213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2220,第一过渡通道2219与第一连通通道2220的通道延伸方向不同。第五路205为折弯型通道,第五路205包括与第一分隔部211中的通孔 2111连通的过渡通道2221和与第二流体第一出口2216连通的连通通道2222,过渡通道2221与连通通道2222的通道延伸方向不同。如此,第一流体第一出口2213与第二流体第一出口2216位于同一侧部,方便后续装置连接。

具体地,第一流体第一出口2213位于第三侧部,第一流体进口2211位于第三侧部,第一流体第二出口2214位于第三侧部,第三路203为折弯型通道,第二路202为折弯型通道,第三路203包括与第一分隔部211中的通孔2112连通的第二过渡通道2223和与第一流体第二出口2214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2224,第二过渡通道2223与第二连通通道2224的通道延伸方向不同,第二路202的第一过渡通道2219长度大于第三路203的第二过渡通道2223的长度。如此,第一流体第一进口、第一流体第一出口开在同一侧部,方便外部系统中的第一流体与本组件的安装连接。

具体地,第一流体进口2211位于第三侧部,第二流体第一进口位于第四侧部2209,第一流体第一进口、第二流体进口分设于相对的两个侧部,方便管路连接,且不容易引起管路干涉。

具体地,第一安装腔2202a的开口与第二侧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安装腔2202b的开口与第二侧部之间的距离,不仅开口方便,而且便于电机安装,不干涉,便于电机连接控制。

具体地,基座部22还包括第二流体第二进口2212,第二流体第二进口 2212与第二安装腔2202b连通,流体通道还包括第七路207,第七路207与第二流体第二进口2212连通,第七路207与第二安装腔2202b连通,第二流体第一进口2215和第二流体第二进口2212位于接壤侧部。

参照图5,具体地,第三侧部设置第一开口2225,第二侧部2210设置第二开口2227、第三开口2228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口2225与第二开口2227连通,第一开口2225与第三开口2228连通。

当然,流体导通组件还可包括第四开口2226,第四开口2226与第二开口2227连通,第四开口2226与第三开口2228连通,当和外部结构连接后,流体可经第一开口2225进入基座部22后,可自第二开口2227、第三开口 2228流出,流体也可经第四开口2226进入基座部22,自第二开口2227、第三开口2228流出,使得基座部22可整合不同的流路,结构上更为紧凑,且减少了较多的连接管路,使得与该组件连接后的系统更为稳定。

参照图2,基座部包括第一平台部223、第二平台部224和流通孔222,第三侧部2201开设有开口部221,第一平台部223位于开口部221的周围,第一平台部223用于放置密封件;第二平台部224位于流通孔222的周围;当流体导通组件与外部结构连接后,外部接头位于第二平台部位置,有助于两者的连接更加准确且连接强度较高,连接后的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参照图7,图7示出流体导通组件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流体导通组件2’包括接头3,接头3与基座部22一体设置,接头3一体凸伸于基座部22,接头3内腔与第一安装腔或第二安装腔连通,具体地,接头3的根部设置有凸缘31,凸缘31与基座部22一体设置。当流体导通组件与外部结构连接后,接头3插入于外部结构中,有助于两者的连接更加准确且连接强度较高,连接后的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地,第二平台部224与基座部22形成第一安装腔和/或第二安装腔的壁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毫米,如此在与外部结构连接时,可使外部结构不容易影响安装腔的内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