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0380阅读:1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直升机由于具有悬停、垂直起降等功能,能够更加灵活的执行任务,因此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人机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绕不开安全、隐私和续航三大问题。按照无人机动力系统来源划分,目前主要分为电动无人机和油动无人机两种,由于油动无人机抗风能力强、续航时间长、安全性更高,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油动无人机采用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发动机震动大,而无人机的飞控系统又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震动,这种大震动不仅对飞控系统的元器件产生影响,而且对其收集的信号和发出的控制信号产生影响,进而对飞行的精准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良好的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动无人机结构复杂、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良好的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包括一级减震器、一级配重块、安装板、二级减震器、二级配重块、安装件、三级减震器和飞控模块,安装板为一平板结构,安装件的两端为矩形平板,中间为U型凹槽板;一级减震器为矩形钢丝绳减震器,该减震器的下板利用非磁螺丝安装于无人机飞控装置的壳体上,其上板与一级配重块连接在安装板的下方;二级减震器为方形钢丝绳减震器,该减震器的下板通过非磁螺丝安装在安装板的上方,其上板与二级配重块安装在安装件的矩形平板下方;三级减震器为硬质海绵体,其设置在安装件的U型凹槽板内,飞控模块安装在三级减震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级减震器和二级减震器的布置方式为交叉布置。

作为优选,一级减震器个数为四个,均横向排布在安装板的下方的四角,二级减震器的个数为四个,均纵向排布在安装板的板面上方的中间。

优选地,四个二级减震器各旋转45度对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级配重块和二级配重块的形状没有具体限制,作为优选,一级配重块是与安装板适配的矩形板,二级配重块是与安装件的矩形平板适配的矩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级减震系统安装在飞控装置的壳体内部,并通过螺丝将盖板固定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三级减震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减轻油动无人机所带来的高频震动对飞行控制系统的影响;每级钢丝绳减震器的交叉布置可以使每级的减震器均匀的承受各个方向的震动,增加了飞行控制的精准度,同时防止减震器承受单方向震动造成疲劳损坏,从而延长飞行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该三级减震系统作为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减震装置,安装方便,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有利于无人机设计生产机构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范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级减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飞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动无人机结构复杂、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包括一级减震器1、一级配重块2、安装板3、二级减震器4、二级配重块5、安装件6、三级减震器7和飞控模块8,安装板3为一平板结构,安装件6的两端为矩形平板,中间为U型凹槽板;一级减震器1为矩形钢丝绳减震器,该减震器的下板利用非磁螺丝安装于无人机飞控装置的壳体上,其上板与一级配重块2连接在安装板3的下方;二级减震器4为方形钢丝绳减震器,该减震器的下板通过非磁螺丝安装在安装板3的上方,其上板与二级配重块5安装在安装件6的矩形平板下方;三级减震器7为硬质海绵体,其设置在安装件6的U型凹槽板内,飞控模块8安装在三级减震器6的上方。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级减震器1和二级减震器4的布置方式为交叉布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级减震器1个数为四个,均横向排布在安装板3的下方的四角,二级减震器4的个数为四个,四个二级减震器各旋转45度对角设置,均纵向排布在安装板3的板面上方的中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级配重块2是与安装板3适配的矩形板,二级配重块5是与安装件6的矩形平板适配的矩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级减震系统安装在飞控装置的壳体9内部,并通过螺丝将盖板10固定在壳体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油动无人机飞控装置的三级减震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中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