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耕机的安全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8753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微耕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微耕机的安全手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传统农耕方式,研制出了一种能够代替原有农耕方式的机械,即微耕机。 微耕机采用内燃机为动力,优势是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多、旋耕效率高、转移方便以及操作灵活等,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旱地、水田、菜园、果园以及大棚作业等,是一种理想的微型农业机械。配上相应机具可进行抽水、发电、喷药、喷淋筹作业,还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地的烦恼,是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

微耕机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而对微耕机在工作时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耕机离合手柄总成包括手柄和底座,手柄与底座相铰接,微耕机离合器的离合拉线穿过底座并与手柄固定,使用者通过动作手柄来接控制离合器。传统的微耕机控制机构是由安装在底座上的手柄来带动离合拉线动作,离合拉线通过滑销安装在手柄座的滑槽内,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使用者常常会在不小心的情况下触动手柄,使得微耕机产生误操作而自行运转,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供一种用于微耕机的安全手柄,能够防止操作者在意外情况下触动手柄体使得微耕机自行运转,增强微耕机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微耕机的安全手柄,包括底座和用于连接离合拉线的手柄体,所述手柄体与底座铰接;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上安装有与之配合使用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手柄体设有与环形凸起配合的卡合部;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该凹槽位于手柄体运动方向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临时暂停作业时,拧动安装在底座上的螺纹筒,使得螺纹筒向手柄体头部移动,直至螺纹筒上的环形凸起与手柄体的卡合部相互卡合,由于卡合部与手柄体为一个整体且环形凸起与卡合部相互卡合,即使对手柄体施加作用力,由于环形凸起的阻碍,手柄体也不能自由运动,由于手柄体带动离合拉线动作使微耕机运作,这时即使操作者不小心触碰到手柄体,手柄体也不会发生运动从而导致微耕机发生误操作。由于手柄体设有与环形凸起配合的卡合部,卡合部的存在限制了手柄体运动的幅度,而微耕机底座上设有凹槽,该凹槽能供卡合部摆动,能增大手柄体运动的幅度,让使用者能够更灵活的操作手柄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远离手柄体头部的端部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螺纹筒之间设有压簧,该压簧一端与凸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螺纹筒接触。由于微耕机总是处于工作的状态,所以手柄体总会随着微耕机发生抖动,当螺纹筒上的环形凸起处于与卡合部相互卡合的位置时,凸台上设有的压簧与螺纹筒接触,压簧始终处于受力状态,螺纹筒受到来自压簧的作用力不容易发生松动。而且底座尾端上设置的凸台能防止螺纹筒滑出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体的表面包裹着胶套,增强了使用者操作时手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耕机的安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底座1、手柄体2、离合拉线3、凸台11、压簧111、螺纹筒12、环形凸起121、凹槽13、卡合部2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柄体2和用于连接离合拉线3的手柄体2,手柄体2的表面包裹着胶套,手柄体2与底座1铰接。底座1的一端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上安装有与之配合使用的螺纹筒12,螺纹筒12上设有环形凸起121。底座1远离手柄体2头部的端部设有凸台11,该凸台11与螺纹筒12之间设有压簧111,压簧111的一端与凸台11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与螺纹筒12接触,该压簧始终处于受力状态。底座1上设有凹槽13,该凹槽13位于手柄体2运动方向的一侧。手柄体2设有与环形凸起121配合的卡合部21。

当微耕机临时暂停作业时, 拧动螺纹筒12,使得螺纹筒12向手柄体2靠近直至螺纹筒12上的环形凸起121能与卡合部21相配合。由于卡合部21与手柄体2为一个整体且环形凸起121与卡合部21相配合,手柄体2不能自由运动,这时操作者即使不小心触动了手柄体2也不会使手柄体2运动带动离合拉线3动作从而使微耕机发生误操作。所述凸台11上固定连接有压簧111,当螺纹筒12上的环形凸起121处于与卡合部21相配合的位置时,凸台11上的压簧111与螺纹筒12相抵,压簧111始终处于受力状态,螺纹筒12受到来自压簧111的力不易发生松动。

当微耕机需要运作时,拧动螺纹筒12,使螺纹筒12远离手柄体2,螺纹筒12上的环形凸起121与卡合部21分离,由于底座尾端上设置有凸台能防止螺纹筒12滑出底座。此时,对手柄体2施加一个力,手柄体2就能朝受力方向运动,这时候就可以操作手柄体2以驱动微耕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