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防松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6417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管线防松管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线防松管夹。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汽车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轻型卡车所配置动转管路、制动管路和线束越来越复杂,这些管线路需要管夹进行约束,使走向平顺美观。

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管夹通常包括上管夹1和下管夹2,且上管夹1和下管夹2上均设置有与线束配合的凹槽4以及用于穿设螺栓的孔3,上管夹1和下管夹2扣合后,可以通过螺栓拧紧固定以完成对管线的约束。但是,上述管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费时费力,不易拆装,且仅适合对管线分离固定,对于多根管线贴合形成的束状线束则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防松管夹,以实现对束状线束的固定,同时保证拆装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线防松管夹,其中,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本体上靠近所述第一凹槽开口的位置设置有滑轨;

滑盖,所述滑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盖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本体的两端面相平齐;

放松盖,所述放松盖扣合在所述本体和所述滑盖的端面上,所述放松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穿过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

如上所述的管线防松管夹,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滑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片,所述滑盖的一侧端面抵顶在所述限位片上,所述放松盖扣合在所述滑盖上远离所述限位片的一侧端面上。

如上所述的管线防松管夹,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凹槽上各个位置的半径均相等。

如上所述的管线防松管夹,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滑盖上靠近所述滑槽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各个位置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一凹槽上各个位置的半径。

如上所述的管线防松管夹,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减重孔。

如上所述的管线防松管夹,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滑盖和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圆倒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线防松管夹,通过设置设置本体和滑盖,并使滑盖与本体之间通过滑轨与滑槽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增强了管夹拆装的便捷性,同时也减轻了管夹的整体重量,实现了对多根管线构成的管束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防松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防松管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状态图;

图4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滑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放松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滑盖与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管夹 2-下管夹 3-孔 4-凹槽

100-本体 110-滑轨 111-限位片 120-第一凹槽

200-滑盖 210-第二凹槽 220-滑槽 300-防松盖

310-通孔 400-减重孔 500-圆倒角 600-管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防松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防松管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状态图,图4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滑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放松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滑盖与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线防松管夹,其中包括本体100、滑盖200和放松盖300;其中,本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20,本体100上靠近第一凹槽120开口的位置设置有滑轨110;滑盖200上设置有与滑轨110配合的滑槽220,滑盖200的两端面分别与本体100的两端面相平齐;放松盖300扣合在本体100和滑盖200的端面上,放松盖300上设置有通孔310,通孔310的轴线穿过第一凹槽120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防松管夹在其使用过程中,可以先将多根管线放入到第一凹槽120中,同时使管线穿过放松盖300上的通孔310,并通过滑槽220与滑轨110的配合使滑盖200与本体100固定连接,以封闭第一凹槽120,将管线固定,最后将放松盖300沿管束600移动至本体100和滑盖200的端面,并扣合在滑盖200和本体100的外侧面上,从而完成对管束600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滑槽220与滑轨110的配合,可以较为快速地完成管夹的拆装,减轻了管夹的整体重量,同时实现了对多根管线构成的管束600的固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4和图7,滑轨11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片111,滑盖200的一侧端面抵顶在限位片111上,放松盖300扣合在滑盖200上远离限位片111的一侧端面上,从而可以对滑盖200在滑轨110上的滑行起到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2,第一凹槽120为弧形槽,第一凹槽120上各个位置的半径均相等,由于管束600是由多根管线构成,其外形接近弧形,故将第一凹槽120设置为弧形槽可以较好地对管束600进行固定;当然第一凹槽120也可以是其它形状,较为优选的形状为弧形。

可以理解的是,滑盖200上靠近滑槽220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10,第二凹槽210上各个位置的半径等于第一凹槽120上各个位置的半径,即滑盖200与本体100固定连接后,第一凹槽120与第二凹槽210可以扣合形成圆孔,由此可以较好地对管束600进行固定;其中,滑盖200上靠近滑槽220的一面也可以是平面,但为了防止该平面对管束600造成挤压而使管束600变形,故可以在该平面上设置第二凹槽210,在保证管束600可以可靠固定的同时,又避免了管束600受到滑盖200的压迫而发生变形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该管线防松管夹的轻量化,本体100上还可以设置有减重孔400。

进一步地,滑盖200和本体100上设置有圆倒角500,以防止管夹上的棱角划伤与其相邻的管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防松管夹,通过设置设置本体和滑盖,并使滑盖与本体之间通过滑轨与滑槽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增强了管夹拆装的便捷性,同时也减轻了管夹的整体重量,实现了对多根管线构成的管束的固定。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