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235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缆桥架。



背景技术:

电缆桥架是固定电缆的装置,在石油、化工、电力、轻工、电讯等行业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过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照明线路、电讯电缆的敷设。电缆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散发,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缆的载流量,在炎热环境下还极容易发生火灾。

现有电缆桥架通常在底面和侧面冲压出通风孔,利用外界的自然风吹入桥架内部对电缆进行散热,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传统电缆桥架底面为平板面,外部冷风从底面的通风孔直吹入桥架内部时,冷风难以发散,电缆得不到充分冷却,同时,电缆放入桥架后,通风空容易被电缆封堵,达不到通风散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电缆桥架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缆桥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缆桥架,壳体包括底板、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述底板顶面设有与电缆底部适配的第一凹槽,上述第一凹槽底部开有条形的第一导热孔;上述底板内部设有第一空腔,上述第一空腔内嵌有第一导热箱;上述第一导热箱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上述第一导热箱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槽;上述第一弧形槽与上述第一导热孔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上述第一弧形槽表面与上述电缆底部紧密接触。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第一空腔包括相互隔离的至少2个,各第一空腔分别与各第一凹槽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一空腔中均嵌有上述第一导热箱。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第一空腔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一防滑槽;上述第一导热箱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台;上述第一凸台的外壁与上述第一防滑槽的内壁紧密接触。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第一导热箱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手柄;上述第一导热箱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入口,上述第一导热箱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出口。

本发明优选地,在上述壳体内,上述底板上方设有盖板;上述左侧板和上述右侧板内壁均设有向内凹进的承重槽,上述盖板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承重凸台,上述承重凸台的外壁与上述承重槽的内壁紧密接触;上述盖板底面设有与上述电缆顶部适配的第二凹槽,上述第二凹槽顶部开有条形的第二导热孔;上述盖板内部设有第二空腔,上述第二空腔内嵌有第二导热箱;上述第二导热箱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上述第二导热箱底面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弧形槽;上述第二弧形槽与上述第二导热孔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上述第二弧形槽表面与上述电缆顶部紧密接触。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第二空腔包括相互隔离的至少2个,各第二空腔分别与各第二凹槽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二空腔中均嵌有上述第二导热箱。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第二空腔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二防滑槽;上述第二导热箱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凸台;上述第二凸台的外壁与上述第二防滑槽的内壁紧密接触。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第二导热箱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二手柄;上述第二导热箱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入口,上述第二导热箱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出口。

底板顶面设有与电缆底部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表面呈圆弧形,与电缆底部形状适配,用于牢靠地放置电缆,防止电缆在外界震动下发生位置偏移。第一凹槽底部开有条形的第一导热孔,第一导热孔沿电缆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条形,第一导热孔是使电缆底部与第一导热箱顶面接触的通道,便于电缆与第一导热箱之间进行热交换。底板内部设置第一空腔,用于安装第一导热箱。第一导热箱内部中空,用于填充导热介质如水、导热油等等。第一导热箱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与电缆底部形状适配,电缆底部与第一弧形槽接触的面是进行热交换的位置,第一弧形槽既能够牢靠地固定电缆,又起到了增加热交换面积的作用。

第一空腔设置为至少2个独立的空腔,各第一空腔中各安装有一个第一导热箱,各第一导热箱分别与一根电缆上下对应,各第一导热箱各自独立地对各根电缆进行热交换,避免各电缆传递到第一导热箱中的热量相互影响,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第一空腔左右两侧内壁设有第一防滑槽,第一导热箱左右两侧外壁设有与第一防滑槽适配的第一凸台。由于电缆桥架长度长、跨度大,因而第一导热箱内部具有很大的中空体积,充满了导热介质的第一导热箱质量大,第一防滑槽和第一凸台的设置有助于增大第一导热箱与第一空腔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一导热箱外壁与第一空腔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使第一导热箱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第一空腔中,在外界震动的影响下,防止第一导热箱从第一空腔中滑出。

第一导热箱前后端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手柄,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一导热箱。第一导热箱前端面板上设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一导热箱后端面板上设有第一流体出口。利用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一流体出口,可以使第一导热箱内的导热介质在循环流动的情况下对电缆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极大地降低了电缆的温度。

在底板上方设置盖板,盖板内设置第二导热箱,这样,在电缆顶部也可以进行热交换工作,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左侧板和右侧板设有承重槽,盖板左右两侧设有承重凸台,盖板自身的重力作用在承重凸台底面与承重槽接触的位置上,避免盖板和盖板内的第二导热箱压迫电缆,防止损伤电缆。

盖板底面设有与电缆顶部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表面呈圆弧形,与电缆顶部形状适配,用于牢靠地放置电缆,防止电缆在外界震动下发生位置偏移。第二凹槽顶部开有条形的第二导热孔,第二导热孔沿电缆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条形,第二导热孔是使电缆顶部与第二导热箱顶面接触的通道,便于电缆与第二导热箱之间进行热交换。盖板内部设置第二空腔,用于安装第二导热箱。第二导热箱内部中空,用于填充导热介质如水、导热油等等。第二导热箱底面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槽与电缆顶部形状适配,电缆顶部与第二弧形槽接触的面是进行热交换的位置,第二弧形槽既能够牢靠地固定电缆,又起到了增加热交换面积的作用。

第二空腔设置为至少2个独立的空腔,各第二空腔中各安装有一个第二导热箱,各第二导热箱分别与一根电缆上下对应,各第二导热箱各自独立地对各根电缆进行热交换,避免各电缆传递到第二导热箱中的热量相互影响,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第二空腔左右两侧内壁设有第二防滑槽,第二导热箱左右两侧外壁设有与第二防滑槽适配的第二凸台。由于电缆桥架长度长、跨度大,因而第二导热箱内部具有很大的中空体积,充满了导热介质的第二导热箱质量大,第二防滑槽和第二凸台的设置有助于增大第二导热箱与第二空腔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二导热箱外壁与第二空腔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使第二导热箱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第二空腔中,在外界震动的影响下,防止第二导热箱从第二空腔中滑出。

第二导热箱前后端面板上均设有第二手柄,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二导热箱。第二导热箱前端面板上设有第二流体入口,第二导热箱后端面板上设有第二流体出口。利用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可以使第二导热箱内的导热介质在循环流动的情况下对电缆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极大地降低了电缆的温度。

本发明至少能够达到一项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液态传热介质与电缆进行热交换,相比传统电缆桥架利用自然风散热,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能够大幅度降低电缆产生的热量;

2.结构稳固,安全可靠,不受外界震动影响;

3.利用导热箱上设置的流体出入口,可以使导热箱中的导热介质循环流动,导热介质在外界冷却后循环进入导热箱中,降低了成本投入,能够让使用者初期投入少量资金即获得长期有效的电缆降温效果;

4.通过降低电缆的发热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保障了电缆正常的载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设有1个第一导热箱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设有3个第一导热箱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设有1个第一导热箱和1个第二导热箱的正面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设有3个第一导热箱和3个第二导热箱的正面剖视图。

附图中各序号及其对应名称如下:

底板1、顶板2、左侧板3、右侧板4、电缆5、第一凹槽6、第一导热孔7、第一空腔8、第一导热箱9、第一弧形槽10、第一防滑槽11、第一凸台12、第一手柄13、第一流体入口14、第一流体出口15、盖板16、承重槽17、承重凸台18、第二凹槽19、第二导热孔20、第二空腔21、第二导热箱22、第二弧形槽23、第二防滑槽24、第二凸台25、第二手柄26、第二流体入口27、第二流体出口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壳体包括底板1、顶板2、左侧板3和右侧板4。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5所示,底板1顶面设有与电缆5底部适配的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底部开有条形的第一导热孔7;底板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8,第一空腔8内嵌有第一导热箱9;第一导热箱9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一导热箱9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10与第一导热孔7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一弧形槽10表面与电缆5底部紧密接触。

第一空腔8包括相互隔离的3个,各第一空腔8分别与各第一凹槽6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一空腔中8均嵌有第一导热箱9。

第一空腔8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一防滑槽11;第一导热箱9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的外壁与第一防滑槽11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一导热箱9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手柄13;第一导热箱9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入口14,第一导热箱9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出口15。

在壳体内,底板1上方设有盖板16;左侧板3和右侧板4内壁均设有向内凹进的承重槽17,盖板16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承重凸台18,承重凸台18的外壁与承重槽17的内壁紧密接触;盖板16底面设有与电缆5顶部适配的第二凹槽19,第二凹槽19顶部开有条形的第二导热孔20;盖板16内部设有第二空腔21,第二空腔21内嵌有第二导热箱22;第二导热箱22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二导热箱22底面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弧形槽23;第二弧形槽23与第二导热孔20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二弧形槽23表面与电缆5顶部紧密接触。

第二空腔21包括相互隔离的3个,各第二空腔21分别与各第二凹槽19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二空腔中21均嵌有第二导热箱22。

第二空腔21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二防滑槽24;第二导热箱22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凸台25;第二凸台25的外壁与第二防滑槽24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二导热箱22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二手柄26;第二导热箱22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入口27,第二导热箱22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出口28。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4所示,底板1顶面设有与电缆5底部适配的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底部开有条形的第一导热孔7;底板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8,第一空腔8内嵌有第一导热箱9;第一导热箱9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一导热箱9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10与第一导热孔7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一弧形槽10表面与电缆5底部紧密接触。

第一空腔8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一防滑槽11;第一导热箱9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的外壁与第一防滑槽11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一导热箱9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手柄13;第一导热箱9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入口14,第一导热箱9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出口15。

在壳体内,底板1上方设有盖板16;左侧板3和右侧板4内壁均设有向内凹进的承重槽17,盖板16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承重凸台18,承重凸台18的外壁与承重槽17的内壁紧密接触;盖板16底面设有与电缆5顶部适配的第二凹槽19,第二凹槽19顶部开有条形的第二导热孔20;盖板16内部设有第二空腔21,第二空腔21内嵌有第二导热箱22;第二导热箱22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二导热箱22底面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弧形槽23;第二弧形槽23与第二导热孔20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二弧形槽23表面与电缆5顶部紧密接触。

第二空腔21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二防滑槽24;第二导热箱22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凸台25;第二凸台25的外壁与第二防滑槽24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二导热箱22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二手柄26;第二导热箱22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入口27,第二导热箱22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出口28。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3所示,底板1顶面设有与电缆5底部适配的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底部开有条形的第一导热孔7;底板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8,第一空腔8内嵌有第一导热箱9;第一导热箱9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一导热箱9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10与第一导热孔7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一弧形槽10表面与电缆5底部紧密接触。

第一空腔8包括相互隔离的3个,各第一空腔8分别与各第一凹槽6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一空腔中8均嵌有第一导热箱9。

第一空腔8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一防滑槽11;第一导热箱9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的外壁与第一防滑槽11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一导热箱9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手柄13;第一导热箱9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入口14,第一导热箱9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出口15。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1顶面设有与电缆5底部适配的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底部开有条形的第一导热孔7;底板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8,第一空腔8内嵌有第一导热箱9;第一导热箱9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一导热箱9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10与第一导热孔7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一弧形槽10表面与电缆5底部紧密接触。

第一空腔8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一防滑槽11;第一导热箱9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的外壁与第一防滑槽11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一导热箱9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手柄13;第一导热箱9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入口14,第一导热箱9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出口15。

实施例5

底板1顶面设有与电缆5底部适配的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底部开有条形的第一导热孔7;底板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8,第一空腔8内嵌有第一导热箱9;第一导热箱9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一导热箱9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10与第一导热孔7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一弧形槽10表面与电缆5底部紧密接触。

第一空腔8包括相互隔离的2个,各第一空腔8分别与各第一凹槽6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一空腔中8均嵌有第一导热箱9。

第一空腔8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一防滑槽11;第一导热箱9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的外壁与第一防滑槽11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一导热箱9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手柄13;第一导热箱9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入口14,第一导热箱9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出口15。

在壳体内,底板1上方设有盖板16;左侧板3和右侧板4内壁均设有向内凹进的承重槽17,盖板16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承重凸台18,承重凸台18的外壁与承重槽17的内壁紧密接触;盖板16底面设有与电缆5顶部适配的第二凹槽19,第二凹槽19顶部开有条形的第二导热孔20;盖板16内部设有第二空腔21,第二空腔21内嵌有第二导热箱22;第二导热箱22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二导热箱22底面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弧形槽23;第二弧形槽23与第二导热孔20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二弧形槽23表面与电缆5顶部紧密接触。

第二空腔21包括相互隔离的2个,各第二空腔21分别与各第二凹槽19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二空腔中21均嵌有第二导热箱22。

第二空腔21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二防滑槽24;第二导热箱22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凸台25;第二凸台25的外壁与第二防滑槽24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二导热箱22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二手柄26;第二导热箱22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入口27,第二导热箱22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出口28。

实施例6

底板1顶面设有与电缆5底部适配的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底部开有条形的第一导热孔7;底板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8,第一空腔8内嵌有第一导热箱9;第一导热箱9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一导热箱9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10与第一导热孔7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一弧形槽10表面与电缆5底部紧密接触。

第一空腔8包括相互隔离的5个,各第一空腔8分别与各第一凹槽6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一空腔中8均嵌有第一导热箱9。

第一空腔8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一防滑槽11;第一导热箱9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的外壁与第一防滑槽11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一导热箱9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手柄13;第一导热箱9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入口14,第一导热箱9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一流体出口15。

在壳体内,底板1上方设有盖板16;左侧板3和右侧板4内壁均设有向内凹进的承重槽17,盖板16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承重凸台18,承重凸台18的外壁与承重槽17的内壁紧密接触;盖板16底面设有与电缆5顶部适配的第二凹槽19,第二凹槽19顶部开有条形的第二导热孔20;盖板16内部设有第二空腔21,第二空腔21内嵌有第二导热箱22;第二导热箱22内部充满循环流动的液态导热介质,第二导热箱22底面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弧形槽23;第二弧形槽23与第二导热孔20在竖直方向上下对应;第二弧形槽23表面与电缆5顶部紧密接触。

第二空腔21包括相互隔离的5个,各第二空腔21分别与各第二凹槽19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二空腔中21均嵌有第二导热箱22。

第二空腔21左右两侧的内壁设有向内凹进的第二防滑槽24;第二导热箱22左右两侧的外壁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凸台25;第二凸台25的外壁与第二防滑槽24的内壁紧密接触。

第二导热箱22前后两端的面板上均设有第二手柄26;第二导热箱22前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入口27,第二导热箱22后端的面板上开有第二流体出口28。

以实施例1为例,本发明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底板1顶面设有与电缆5底部适配的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表面呈圆弧形,与电缆5底部形状适配,用于牢靠地放置电缆5,防止电缆5在外界震动下发生位置偏移。第一凹槽6底部开有条形的第一导热孔7,第一导热孔7沿电缆5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条形,第一导热孔7是使电缆5底部与第一导热箱9顶面接触的通道,便于电缆5与第一导热箱9之间进行热交换。底板1内部设置第一空腔8,用于安装第一导热箱9。第一导热箱9内部中空,用于填充导热介质如水、导热油等等。第一导热箱9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10与电缆5底部形状适配,电缆5底部与第一弧形槽10接触的面是进行热交换的位置,第一弧形槽10既能够牢靠地固定电缆5,又起到了增加热交换面积的作用。

第一空腔8设置为至少2个独立的空腔,各第一空腔8中各安装有一个第一导热箱9,各第一导热箱9分别与一根电缆5上下对应,各第一导热箱9各自独立地对各根电缆5进行热交换,避免各电缆5传递到第一导热箱9中的热量相互影响,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第一空腔8左右两侧内壁设有第一防滑槽11,第一导热箱9左右两侧外壁设有与第一防滑槽11适配的第一凸台12。由于电缆桥架长度长、跨度大,因而第一导热箱9内部具有很大的中空体积,充满了导热介质的第一导热箱9质量大,第一防滑槽11和第一凸台12的设置有助于增大第一导热箱9与第一空腔8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一导热箱9外壁与第一空腔8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使第一导热箱9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第一空腔8中,在外界震动的影响下,防止第一导热箱9从第一空腔8中滑出。

第一导热箱9前后端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手柄13,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一导热箱9。第一导热箱9前端面板上设有第一流体入口14,第一导热箱9后端面板上设有第一流体出口15。利用第一流体入口14和第一流体出口15,可以使第一导热箱9内的导热介质在循环流动的情况下对电缆5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极大地降低了电缆5的温度。

在底板1上方设置盖板16,盖板16内设置第二导热箱22,这样,在电缆5顶部也可以进行热交换工作,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左侧板3和右侧板4设有承重槽17,盖板16左右两侧设有承重凸台18,盖板16自身的重力作用在承重凸台18底面与承重槽17接触的位置上,避免盖板16和盖板16内的第二导热箱22压迫电缆5,防止损伤电缆5。

盖板16底面设有与电缆5顶部适配的第二凹槽19,第二凹槽19的表面呈圆弧形,与电缆5顶部形状适配,用于牢靠地放置电缆5,防止电缆5在外界震动下发生位置偏移。第二凹槽19顶部开有条形的第二导热孔20,第二导热孔20沿电缆5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条形,第二导热孔20是使电缆5顶部与第二导热箱22顶面接触的通道,便于电缆5与第二导热箱22之间进行热交换。盖板16内部设置第二空腔21,用于安装第二导热箱22。第二导热箱22内部中空,用于填充导热介质如水、导热油等等。第二导热箱22底面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弧形槽23,第二弧形槽23与电缆5顶部形状适配,电缆5顶部与第二弧形槽23接触的面是进行热交换的位置,第二弧形槽23既能够牢靠地固定电缆5,又起到了增加热交换面积的作用。

第二空腔21设置为至少2个独立的空腔,各第二空腔21中各安装有一个第二导热箱22,各第二导热箱22分别与一根电缆5上下对应,各第二导热箱22各自独立地对各根电缆5进行热交换,避免各电缆5传递到第二导热箱22中的热量相互影响,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第二空腔21左右两侧内壁设有第二防滑槽24,第二导热箱22左右两侧外壁设有与第二防滑槽24适配的第二凸台25。由于电缆桥架长度长、跨度大,因而第二导热箱22内部具有很大的中空体积,充满了导热介质的第二导热箱22质量大,第二防滑槽24和第二凸台25的设置有助于增大第二导热箱22与第二空腔21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二导热箱22外壁与第二空腔21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使第二导热箱22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第二空腔21中,在外界震动的影响下,防止第二导热箱22从第二空腔21中滑出。

第二导热箱22前后端面板上均设有第二手柄26,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二导热箱22。第二导热箱22前端面板上设有第二流体入口27,第二导热箱后端面板上设有第二流体出口。利用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可以使第二导热箱22内的导热介质在循环流动的情况下对电缆5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极大地降低了电缆5的温度。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