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涡卷弹簧带的单向扭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1278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涡卷弹簧带的单向扭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扭矩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涡卷弹簧带的单向扭矩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扭矩控制器结构简单,控制灵敏度较低,扭矩控制的可靠性较低,同时在使用上不能够自行调节扭矩的临界值,所以在使用上有一定缺陷,较低的可靠性也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极大的问题,可调的扭矩控制器又往往不是单向传动的,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基于涡卷弹簧带的单向扭矩控制器。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涡卷弹簧带的单向扭矩控制器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涡卷弹簧带的单向扭矩控制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涡卷弹簧带的单向扭矩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机构、调节机构、支撑机构,其中3个驱动机构周向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3个调节机构周向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且3个调节机构与相应的驱动机构配合。

上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固定盘、固定环、外圈、弹簧带、滚轮、第二驱动轴、滚轮转轴、按压腔、内盘、弹簧带卡槽、弹簧带安装腔、弹簧带卡头、限位槽、摆动腔、滚轮腔、通孔,其中内盘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3组结构,3组结构及其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一组,内盘外圆面上开有滚轮腔;滚轮腔的端面上开有按压腔;按压腔侧面上开有摆动腔;摆动腔侧面上开有限位槽;按压腔侧面上开有通孔;滚轮通过滚轮转轴安装在滚轮腔内;驱动机构安装在按压腔与滚轮腔内;调节机构安装在内盘上;第二驱动轴安装在内盘端面上,且第二驱动轴与调节机构处于同一侧;外圈上具有弹簧带安装腔;弹簧带安装腔内壁上周向均匀的开有3个弹簧带卡槽;外圈安装在内盘外圆面上,且3个弹簧带卡槽与相应的驱动机构配合;由3个涡卷方向相同的涡卷弹簧嵌套在一起的弹簧带安装在外圈上,且每个涡卷弹簧外端均安装有弹簧带卡头;弹簧带卡头安装在弹簧带卡槽内;弹簧带与驱动机构配合;固定环一端安装在外圈远离第二驱动轴端面上;固定盘安装在固定环端面上;第一驱动轴安装在固定盘端面上。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套、转动套轴、s按压条、第一c型弹簧、触发条、第二c型弹簧、按压弹簧、限位块、触发方孔、触发腔、方口、限位通道、摩擦块,其中转动套通过转动套轴安装在摆动腔内;s按压条上具有触发腔;s按压条一端安装在转动套上;s按压条靠近转动套一侧端面上开有贯通的方口,且方口与触发腔相通;触发腔靠近方口一端侧面上开有限位通道;s按压条远离方口一端上端面上开有触发方孔,且触发方孔与触发腔相通;触发条安装在触发腔内;限位块一端安装在触发条上,另一端穿入限位通道内;摩擦块一端安装在触发条上端面上,另一端穿过触发方孔;两个第一c型弹簧均位于触发腔内,两个第一c型弹簧位于触发条两端;第一c型弹簧一端安装在触发条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触发腔侧面上;按压弹簧位于摆动腔内,按压弹簧一端安装在s按压条下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摆动腔端面上。

上述弹簧带内端与摩擦块接触配合,弹簧带与滚轮之间存在有间隙。

上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纹套、调节齿轮、调节盘齿、调节支撑尖、调节块、调节轨、推动套、卡环、螺纹推杆、卡环槽,其中调节盘齿安装在第二驱动轴外圆面上;螺纹套安装在内盘端面上,且螺纹套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重合;螺纹推杆一端外圆面上开有卡环槽;螺纹推杆安装在螺纹套内;调节齿轮安装在螺纹推杆远离卡环槽一端,且调节齿轮与调节盘齿啮合;4个调节轨两两一组对称安装在按压腔两侧面上;调节块安装在两组调节轨形成的轨道上;调节支撑尖一端安装在调节块端面上,调节支撑尖另一端穿过方口与触发条接触配合;推动套一端安装在调节块上;卡环外圆面安装在推动套内圆面上,且卡环位于卡环槽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转动套通过轴承安装在转动套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调节盘齿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驱动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调节盘齿的直径是调节齿轮直径的12倍。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s按压条具有弹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外圈通过轴承安装在内盘上。

相对于传统的扭矩控制器技术,本发明3个驱动机构周向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的作用是为了识别第一驱动轴输入的扭矩,同时也为了驱动内盘旋转;3个调节机构周向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且3个调节机构与相应的驱动机构配合的作用是当第一驱动轴驱动固定盘旋转,固定盘带动固定环旋转时,固定环将会带动外圈旋转,旋转的外圈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弹簧带卡头旋转,从而使得弹簧带之间的间隙消除,没有弹簧带之间的间隙存在,将会使得弹簧带与摩擦块之间存在有压力,从而使得外圈可以通过弹簧带驱动内盘运动,内盘将会带动第二驱动轴运动;此时的调节机构与触发条之间的接触支点靠近转动套,所以此时如果增加第一驱动轴上的驱动力将会使得s按压条变形加大,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传递给第二驱动轴的扭矩更大,当第一驱动轴驱动力达到一定值时,此时如果再增加第一驱动轴上的驱动力将会使得s按压条变形加大;弹簧带将会与滚轮接触,由于此时的弹簧带与滚轮之间接触,滚轮将会旋转,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将不会驱动内盘运动;从而到达第一驱动轴达到一定扭矩值时,不会带驱动第二驱动轴的目的;如果通过调节机构调节触发条与调节支撑尖的支点到转动套的距离,可以达到调节s按压条的变形难易程度,此时的弹簧带与滚轮接触的难易程度也将达到,这样就可以达到调节第一驱动轴可以驱动第二驱动轴旋转的临界值大小的目的。

本发明中支撑机构的支撑调节机构与驱动机构;内盘外圆面上开有滚轮腔的作用是为了容纳滚轮;滚轮腔的端面上开有按压腔的作用是为了容纳转动套;按压腔侧面上开有摆动腔的作用是为了便于s按压条旋转;摆动腔侧面上开有限位槽的作用是为了与安装在触发条上的限位块配合,达到限制触发条运动的目的;按压腔侧面上开有通孔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螺纹推杆的运动;滚轮通过滚轮转轴安装在滚轮腔内的作用是为了使得为了外圈不会驱动内盘运动;外圈上具有弹簧带安装腔的作用是为了安装弹簧带;弹簧带安装腔内壁上周向均匀的开有3个弹簧带卡槽的作用是为了容纳弹簧卡头;外圈安装在内盘外圆面上,且3个弹簧带卡槽与相应的驱动机构配合的作用是将会第一驱动轴的运动传递到弹簧带上;由3个涡卷方向相同的涡卷弹簧嵌套在一起的弹簧带安装在外圈上,且每个涡卷弹簧外端均安装有弹簧带卡头的作用是,涡卷弹簧的涡卷是单方向的;从而使得外圈在驱动内盘的旋转方向是单方向的;弹簧带卡头安装在弹簧带卡槽内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弹簧带的外圈;弹簧带与驱动机构配合的作用是为了带动驱动机构运动;固定环一端安装在外圈远离第二驱动轴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安装固定盘;固定盘安装在固定环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安装第一驱动轴。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作用是将弹簧带上的运动传递到内盘上;转动套通过转动套轴安装在摆动腔内的作用是使得s按压条可以围绕转动套轴线旋转;s按压条上具有触发腔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触发条的运动,同时又为了安装触发条;s按压条一端安装在转动套上的作用是为了识别第一驱动轴的驱动力;s按压条靠近转动套一侧端面上开有贯通的方口,且方口与触发腔相通的作用是便于调节支撑尖与触发条接触;触发腔靠近方口一端侧面上开有限位通道的作用是便于限位块可以随着触发条一起运动;s按压条远离方口一端上端面上开有触发方孔,且触发方孔与触发腔相通的作用是便于摩擦块伸出与弹簧带接触;触发条安装在触发腔内的作用是为了调节第一驱动轴驱动第二驱动轴的临界值;限位块一端安装在触发条上,另一端穿入限位通道内的作用是限制s按压条的运动;摩擦块一端安装在触发条上端面上,另一端穿过触发方孔的作用是便于弹簧带驱动s按压条运动;两个第一c型弹簧均位于触发腔内,两个第一c型弹簧位于触发条两端;第一c型弹簧一端安装在触发条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触发腔侧面上的作用是给触发条一个恢复力作用;按压弹簧位于摆动腔内,按压弹簧一端安装在s按压条下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摆动腔端面上的作用是给s按压条一个恢复力作用;弹簧带内端与摩擦块接触配合的作用是为了使弹簧带变形后就可以驱动内盘运动,弹簧带与滚轮之间存在有间隙的作用是当s按压条变形一程度后才可以使得弹簧带与滚轮接触,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不会驱动内盘运动;达到识别第一驱动轴驱动扭矩临界值的目的,到达或者超过临界值将会使得s按压条变形过大,弹簧带与滚轮接触,第一驱动轴将不能驱动第二驱动轴运动。

本发明中调节机构的作用是调节第一驱动轴可以驱动第二驱动轴的扭矩临界值大小;调节盘齿安装在第二驱动轴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调节临界值大小;螺纹套安装在内盘端面上,且螺纹套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重合的作用便于安装螺纹推杆;螺纹推杆一端外圆面上开有卡环槽的作用是与安装推动套上的卡环配合;到达螺纹推杆可以带动推动套运动的目的;4个调节轨两两一组对称安装在按压腔两侧面上的作用是为了给调节块提供运动的轨道;调节块安装在两组调节轨形成的轨道上的作用是为了便于安装调节支撑尖;调节盘齿的直径是调节齿轮直径的12倍的作用是为了使得对调节齿盘可以用小的力就可以带动调节齿轮运动更多圈;s按压条具有弹性的作用是使得涡卷弹簧可以带动s按压条变形。

.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驱动轴驱动固定盘旋转,固定盘带动固定环旋转时,固定环将会带动外圈旋转,旋转的外圈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弹簧带卡头旋转,从而使得弹簧带之间的间隙消除,没有弹簧带之间的间隙存在,将会使得弹簧带与摩擦块之间存在有压力,从而使得外圈可以通过弹簧带驱动内盘运动,内盘将会带动第二驱动轴运动;此时的调节机构与触发条之间的接触支点靠近转动套,所以此时如果增加第一驱动轴上的驱动力将会使得s按压条变形加大,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传递给第二驱动轴的扭矩更大,当第一驱动轴驱动力达到一定值时,此时如果再增加第一驱动轴上的驱动力将会使得s按压条变形加大;弹簧带将会与滚轮接触,由于此时的弹簧带与滚轮之间接触,滚轮将会旋转,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将不会驱动内盘运动;从而到达第一驱动轴达到一定扭矩值时,不会带驱动第二驱动轴的目的;人用手驱动调节盘齿旋转,调节盘齿将会带动调节齿轮旋转,调节齿轮将会带动螺纹推杆运动,螺纹推杆将会带动卡环运动,卡环将会带动推动套运动,推动套将会带动调节块运动,调节块将会带动调节支撑尖运动,从而使得调节机构可以调节触发条与调节支撑尖的支点到转动套的距离,可以达到调节s按压条的变形难易程度,此时的弹簧带与滚轮接触的难易程度也将达到,这样就可以达到调节第一驱动轴可以驱动第二驱动轴旋转的临界值大小的目的;当第二驱动轴上突然将有很大负载时,但是弹簧带有是处于旋转状态,所以此时的弹簧带将会给摩擦块一个作用力,从而使得摩擦块可以沿触发方孔方向运动,运动的摩擦块将会带动触发条运动,触发条将会带动限位块运动,从而将限位块从限位槽中移除来,此时的调节支撑尖将不会与触发条接触,在方口的作用下,调节支撑尖将不会顶任何东西,通时s按压条将没有限位块的限制,所以s按压条将会围绕转动套轴旋转,从而使得弹簧带可以非常容易与滚轮接触,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将不会继续驱动第二驱动轴运动,从而达到保护第一驱动轴输入端电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调节盘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弹簧带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固定盘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s按压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调节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外圈结构示意图。

图8是弹簧卡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内盘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调节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按压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卡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螺纹推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s按压条结构(一)示意图。

图15是s按压条结构(二)示意图。

图16是s按压条结构(三)示意图。

图17是摩擦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第一c型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第一驱动轴;2、固定盘;3、固定环;4、外圈;5、弹簧带;7、滚轮;8、螺纹套;9、调节齿轮;10、调节盘齿;11、第二驱动轴;12、滚轮转轴;13、转动套;14、按压腔;15、转动套轴;16、s按压条;17、第一c型弹簧;18、触发条;19、第二c型弹簧;20、按压弹簧;21、调节支撑尖;22、调节块;23、调节轨;24、推动套;25、卡环;26、螺纹推杆;27、内盘;28、弹簧带卡槽;29、弹簧带安装腔;30、弹簧带卡头;31、限位槽;32、摆动腔;33、滚轮腔;34、通孔;35、限位块;36、卡环槽;37、触发方孔;38、触发腔;39、方口;40、限位通道;41、摩擦块;42、驱动机构;43、调节机构;44、支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驱动机构42、调节机构43、支撑机构44,如图1、2所示,其中3个驱动机构42周向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机构44上;如图1、2、10所示,3个调节机构43周向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机构44上,且3个调节机构43与相应的驱动机构42配合。

如图3、4所示,上述支撑机构44包括第一驱动轴1、固定盘2、固定环3、外圈4、弹簧带5、滚轮7、第二驱动轴11、滚轮转轴12、按压腔14、内盘27、弹簧带卡槽22、弹簧带安装腔29、弹簧带卡头30、限位槽31、摆动腔32、滚轮腔33、通孔34,如图4所示,其中内盘27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3组结构,3组结构及其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一组,如图9所示,内盘27外圆面上开有滚轮腔33;滚轮腔33的端面上开有按压腔14;如图9所示,按压腔14侧面上开有摆动腔32;如图9所示,摆动腔32侧面上开有限位槽31;如图9所示,按压腔14侧面上开有通孔34;如图4所示,滚轮7通过滚轮转轴12安装在滚轮腔33内;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42安装在按压腔14与滚轮腔33内;调节机构43安装在内盘27上;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轴11安装在内盘27端面上,且第二驱动轴11与调节机构43处于同一侧;如图4所示,外圈4上具有弹簧带安装腔29;如图4所示,弹簧带安装腔29内壁上周向均匀的开有3个弹簧带卡槽22;如图7所示,外圈4安装在内盘27外圆面上,且3个弹簧带卡槽22与相应的驱动机构42配合;如图3所示,由3个涡卷方向相同的涡卷弹簧嵌套在一起的弹簧带5安装在外圈4上,且每个涡卷弹簧外端均安装有弹簧带卡头30;如图8所示,弹簧带卡头30安装在弹簧带卡槽22内;如图4所示,弹簧带5与驱动机构42配合;如图4所示,固定环3一端安装在外圈4远离第二驱动轴11端面上;如图4所示,固定盘2安装在固定环3端面上;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轴1安装在固定盘2端面上。

如图4、11所示,上述驱动机构42包括转动套13、转动套轴15、s按压条16、第一c型弹簧17、触发条18、第二c型弹簧19、按压弹簧20、限位块35、触发方孔37、触发腔38、方口39、限位通道40、摩擦块41,如图4、6所示,其中转动套13通过转动套轴15安装在摆动腔32内;s按压条16上具有触发腔38;如图4所示,s按压条16一端安装在转动套13上;如图14、15、16所示,s按压条16靠近转动套13一侧端面上开有贯通的方口39,且方口39与触发腔38相通;如图14所示,触发腔38靠近方口39一端侧面上开有限位通道40;s按压条16远离方口39一端上端面上开有触发方孔37,且触发方孔37与触发腔38相通;如图4所示,触发条18安装在触发腔38内;如图4所示,限位块35一端安装在触发条18上,另一端穿入限位通道40内;摩擦块41一端安装在触发条18上端面上,另一端穿过触发方孔37;如图18所示,如图17所示,两个第一c型弹簧17均位于触发腔38内,两个第一c型弹簧17位于触发条18两端;第一c型弹簧17一端安装在触发条18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触发腔38侧面上;如图4所示,按压弹簧20位于摆动腔32内,按压弹簧20一端安装在s按压条下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摆动腔32端面上。

如图4所示,上述弹簧带5内端与摩擦块41接触配合,弹簧带5与滚轮7之间存在有间隙。

如图12所示,上述调节机构43包括螺纹套8、调节齿轮9、调节盘齿10、调节支撑尖21、调节块22、调节轨23、推动套24、卡环25、螺纹推杆26、卡环25槽,如图4所示,其中调节盘齿10安装在第二驱动轴11外圆面上;如图5所示,螺纹套8安装在内盘27端面上,且螺纹套8的轴线与通孔34的轴线重合;如图13所示,螺纹推杆26一端外圆面上开有卡环25槽;螺纹推杆26安装在螺纹套8内;调节齿轮9安装在螺纹推杆26远离卡环25槽一端,且调节齿轮9与调节盘齿10啮合;如图5所示,4个调节轨23两两一组对称安装在按压腔14两侧面上;如图5所示,调节块22安装在两组调节轨23形成的轨道上;如图5所示,调节支撑尖21一端安装在调节块22端面上,如图5所示,调节支撑尖21另一端穿过方口39与触发条18接触配合;推动套24一端安装在调节块22上;如图12所示,卡环25外圆面安装在推动套24内圆面上,且卡环25位于卡环25槽内。

上述转动套13通过轴承安装在转动套轴15上。

上述调节盘齿10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驱动轴11上。

如图4所示,上述调节盘齿10的直径是调节齿轮9直径的12倍。

上述s按压条16具有弹性。

上述外圈4通过轴承安装在内盘27上。

本发明3个驱动机构42周向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机构44上的作用是为了识别第一驱动轴1输入的扭矩,同时也为了驱动内盘27旋转;3个调节机构43周向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机构44上,且3个调节机构43与相应的驱动机构42配合的作用是当第一驱动轴1驱动固定盘2旋转,固定盘2带动固定环3旋转时,固定环3将会带动外圈4旋转,旋转的外圈4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弹簧带卡头30旋转,从而使得弹簧带5之间的间隙消除,没有弹簧带5之间的间隙存在,将会使得弹簧带5与摩擦块41之间存在有压力,从而使得外圈4可以通过弹簧带5驱动内盘27运动,内盘27将会带动第二驱动轴11运动;此时的调节机构43与触发条18之间的接触支点靠近转动套13,所以此时如果增加第一驱动轴1上的驱动力将会使得s按压条16变形加大,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1传递给第二驱动轴11的扭矩更大,当第一驱动轴1驱动力达到一定值时,此时如果再增加第一驱动轴1上的驱动力将会使得s按压条16变形加大;弹簧带5将会与滚轮7接触,由于此时的弹簧带5与滚轮7之间接触,滚轮7将会旋转,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1将不会驱动内盘27运动;从而到达第一驱动轴1达到一定扭矩值时,不会带驱动第二驱动轴11的目的;如果通过调节机构43调节触发条18与调节支撑尖21的支点到转动套13的距离,可以达到调节s按压条16的变形难易程度,此时的弹簧带5与滚轮7接触的难易程度也将达到,这样就可以达到调节第一驱动轴1可以驱动第二驱动轴11旋转的临界值大小的目的。

本发明中支撑机构44的支撑调节机构43与驱动机构42;内盘27外圆面上开有滚轮腔33的作用是为了容纳滚轮7;滚轮腔33的端面上开有按压腔14的作用是为了容纳转动套13;按压腔14侧面上开有摆动腔32的作用是为了便于s按压条16旋转;摆动腔32侧面上开有限位槽31的作用是为了与安装在触发条18上的限位块35配合,达到限制触发条18运动的目的;按压腔14侧面上开有通孔34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螺纹推杆26的运动;滚轮7通过滚轮转轴12安装在滚轮腔33内的作用是为了使得为了外圈4不会驱动内盘27运动;外圈4上具有弹簧带安装腔29的作用是为了安装弹簧带5;弹簧带安装腔29内壁上周向均匀的开有3个弹簧带卡槽22的作用是为了容纳弹簧卡头;外圈4安装在内盘27外圆面上,且3个弹簧带卡槽22与相应的驱动机构42配合的作用是将会第一驱动轴1的运动传递到弹簧带5上;由3个涡卷方向相同的涡卷弹簧嵌套在一起的弹簧带5安装在外圈4上,且每个涡卷弹簧外端均安装有弹簧带卡头30的作用是,涡卷弹簧的涡卷是单方向的;从而使得外圈4在驱动内盘27的旋转方向是单方向的;弹簧带卡头30安装在弹簧带卡槽22内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弹簧带5的外圈4;弹簧带5与驱动机构42配合的作用是为了带动驱动机构42运动;固定环3一端安装在外圈4远离第二驱动轴11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安装固定盘2;固定盘2安装在固定环3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安装第一驱动轴1。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42的作用是将弹簧带5上的运动传递到内盘27上;转动套13通过转动套轴15安装在摆动腔32内的作用是使得s按压条16可以围绕转动套轴15线旋转;s按压条16上具有触发腔38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触发条18的运动,同时又为了安装触发条18;s按压条16一端安装在转动套13上的作用是为了识别第一驱动轴1的驱动力;s按压条16靠近转动套13一侧端面上开有贯通的方口39,且方口39与触发腔38相通的作用是便于调节支撑尖21与触发条18接触;触发腔38靠近方口39一端侧面上开有限位通道40的作用是便于限位块35可以随着触发条18一起运动;s按压条16远离方口39一端上端面上开有触发方孔37,且触发方孔37与触发腔38相通的作用是便于摩擦块41伸出与弹簧带5接触;触发条18安装在触发腔38内的作用是为了调节第一驱动轴1驱动第二驱动轴11的临界值;限位块35一端安装在触发条18上,另一端穿入限位通道40内的作用是限制s按压条16的运动;摩擦块41一端安装在触发条18上端面上,另一端穿过触发方孔37的作用是便于弹簧带5驱动s按压条16运动;两个第一c型弹簧17均位于触发腔38内,两个第一c型弹簧17位于触发条18两端;第一c型弹簧17一端安装在触发条18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触发腔38侧面上的作用是给触发条18一个恢复力作用;按压弹簧20位于摆动腔32内,按压弹簧20一端安装在s按压条下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摆动腔32端面上的作用是给s按压条16一个恢复力作用;弹簧带5内端与摩擦块41接触配合的作用是为了使弹簧带5变形后就可以驱动内盘27运动,弹簧带5与滚轮7之间存在有间隙的作用是当s按压条16变形一程度后才可以使得弹簧带5与滚轮7接触,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1不会驱动内盘27运动;达到识别第一驱动轴1驱动扭矩临界值的目的,到达或者超过临界值将会使得s按压条16变形过大,弹簧带5与滚轮7接触,第一驱动轴1将不能驱动第二驱动轴11运动。

本发明中调节机构43的作用是调节第一驱动轴1可以驱动第二驱动轴11的扭矩临界值大小;调节盘齿10安装在第二驱动轴11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调节临界值大小;螺纹套8安装在内盘27端面上,且螺纹套8的轴线与通孔34的轴线重合的作用便于安装螺纹推杆26;螺纹推杆26一端外圆面上开有卡环25槽的作用是与安装推动套24上的卡环25配合;到达螺纹推杆26可以带动推动套24运动的目的;4个调节轨23两两一组对称安装在按压腔14两侧面上的作用是为了给调节块22提供运动的轨道;调节块22安装在两组调节轨23形成的轨道上的作用是为了便于安装调节支撑尖21;调节盘齿10的直径是调节齿轮9直径的12倍的作用是为了使得对调节齿盘可以用小的力就可以带动调节齿轮9运动更多圈;s按压条16具有弹性的作用是使得涡卷弹簧可以带动s按压条16变形。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第一驱动轴1驱动固定盘2旋转,固定盘2带动固定环3旋转时,固定环3将会带动外圈4旋转,旋转的外圈4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弹簧带卡头30旋转,从而使得弹簧带5之间的间隙消除,没有弹簧带5之间的间隙存在,将会使得弹簧带5与摩擦块41之间存在有压力,从而使得外圈4可以通过弹簧带5驱动内盘27运动,内盘27将会带动第二驱动轴11运动;此时的调节机构43与触发条18之间的接触支点靠近转动套13,所以此时如果增加第一驱动轴1上的驱动力将会使得s按压条16变形加大,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1传递给第二驱动轴11的扭矩更大,当第一驱动轴1驱动力达到一定值时,此时如果再增加第一驱动轴1上的驱动力将会使得s按压条16变形加大;弹簧带5将会与滚轮7接触,由于此时的弹簧带5与滚轮7之间接触,滚轮7将会旋转,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1将不会驱动内盘27运动;从而到达第一驱动轴1达到一定扭矩值时,不会带驱动第二驱动轴11的目的;人用手驱动调节盘齿10旋转,调节盘齿10将会带动调节齿轮9旋转,调节齿轮9将会带动螺纹推杆26运动,螺纹推杆26将会带动卡环25运动,卡环25将会带动推动套24运动,推动套24将会带动调节块22运动,调节块22将会带动调节支撑尖21运动,从而使得调节机构43可以调节触发条18与调节支撑尖21的支点到转动套13的距离,可以达到调节s按压条16的变形难易程度,此时的弹簧带5与滚轮7接触的难易程度也将达到,这样就可以达到调节第一驱动轴1可以驱动第二驱动轴11旋转的临界值大小的目的;当第二驱动轴11上突然将有很大负载时,但是弹簧带5有是处于旋转状态,所以此时的弹簧带5将会给摩擦块41一个作用力,从而使得摩擦块41可以沿触发方孔37方向运动,运动的摩擦块41将会带动触发条18运动,触发条18将会带动限位块35运动,从而将限位块35从限位槽31中移除来,此时的调节支撑尖21将不会与触发条18接触,在方口39的作用下,调节支撑尖21将不会顶任何东西,通时s按压条16将没有限位块35的限制,所以s按压条16将会围绕转动套轴15旋转,从而使得弹簧带5可以非常容易与滚轮7接触,从而使得第一驱动轴1将不会继续驱动第二驱动轴11运动,从而达到保护第一驱动轴1输入端电机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