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中空型材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34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矩形中空型材联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接结构,用于对两根中空的铝型材杆体进行联接固定,而搭建成支撑架。



背景技术:

制衣吊挂系统用于利用布料裁片来进行衣服的制备,制衣吊挂系统的结构包括环轨,在环轨的走向上间隔地设有若干工作站,在环轨的上侧设有驱动链,这些驱动链对环轨上夹持有布料的衣架进行驱动行进,以使衣架进入到相应的工作站处,而完成衣服相应工序的缝制。由于衣架上需要夹持有布料,有的布料的尺寸较大,为使衣架能够实现在环轨上无障碍行进,现有的制衣吊挂系统上使用了大量的铝型材支架,用以对环轨进行抬高支撑,这些支架是由铝型材联接在一起搭建而成的。现有的对型材的联接方式一般是通过插头结构,并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型材的相对两壁体,或者是通过外置的L形联接板来实现型材段的联接固定。插头式联接结构需要通过固定螺栓贯穿型材的相对两壁体,在拧紧固定螺栓时,如果拧得过紧易使型材壁体变形,而会影响到型材的强度,如果拧得过松,则联接牢固性又不能保证,因此需要选用壁体较厚的型材来搭建支架,这会导致制备成本的提升。而外置L型的联接板来实现联接,由于联接板位于型材的外表面位置处,通常需要在型材的表面设置缩口槽,这会导致型材结构相对复杂,而且采用缩口槽结构也会导致联接强度相对较差。而且,在一个联接位置处,至少需要在型材的相对两侧设置两个L形的联接板,这使得作业麻烦,制备成本也高,而且联接牢固性并不能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矩形中空型材联接结构,该联接结构对杆体的的联接牢固性好,能够节省支撑架的搭建成本,作业方便。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矩形中空型材联接结构,用于对两根截断面呈矩形的中空杆体进行联接,包括联接件,联接件和杆体均为铝合金材质,其特征在于,联接件呈“H”形,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个侧壁,以及与两侧壁连为一体的隔板,隔板位于两侧壁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从而使联接件中于隔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开口,两根杆体分别插接在联接件的两个开口内,通过铆钉把侧壁与杆体的壁体铆接在一起。两个杆体可以是在一条直线上,端部对置,也可以是两根杆体垂直设置,也可以是对两根并列设置的杆体进行联接固定,通过联接件与中空杆体的壁体铆接而实现两者的固定。在进行装配时,一般是在现场打孔铆接固定。

进一步地,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标记线,标记线的截断面呈V形,标记线沿侧壁的宽度方向设置,标记线的两端延伸到侧壁的侧缘处,在标记线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固定孔,铆钉铆接在固定孔中。这种联接件一般是铝型材,标记线是在型材制备过程中而形成,通过设置标记线,可以通过标记线与固定孔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固定孔的位置是否准确,也可以参照标记线来实现对固定孔的加工。

进一步地,侧壁的外表面上沿侧壁宽度方向上一体成型有凸体,凸体的两端延伸到侧壁的侧缘处,凸体位于隔板位置处,凸体的宽度大于隔板的厚度。凸体的设置,相当于侧壁在凸体位置处得到加厚,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联接件的联接强度。

进一步地,每个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2—6根标记线,它们成对分列在凸体的相对两侧,每根标记线上设有两个分隔开的固定孔,标记线位于固定孔的直径位置处。每个固定孔中均铆接有一根铆钉,这使得联接件与杆体的联接牢固性好。

进一步地,隔板位于凸体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凸体的侧面与侧壁的外表面之间为弧面过度;侧壁长度方向的两端处为弧面倒角。这使得凸体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联接件的联接强度,通过在相应部位形成弧面,能改善联接件相应部位处的受力状况,联接件外表面平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H形的联接件来实现两根杆体之间的联接固定,联接方便,能够实现两根杆体之间的牢固联接。而且,联接件的侧壁与杆体的壁体之间通过铆接的方式实现固定,不会因铆钉的抽紧而产生型材整体的变型,可以选用相对较薄的型材来实现联接架的搭建。而且这种联接件的设置,为实现型材壁体的联接固定提供了方便,这种联接架的牢固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联接结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是H形联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H形联接件的侧侧视。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中,本中空型材联接结构,用于对两根中空的杆体1进行联接固定。图中所示的两根杆体1中,一根杆体1沿水平方向设置,另一根杆体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可以是两根杆体1在同一条直线上实现联接固定,此时的两根杆体1的联接端彼此靠近对接。而且,两根杆体1不仅仅是端部同时联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一根杆体1的端部与另一根杆体1的中部位置处实现垂直联接固定,或者是两根杆体1平行地在中部位置联接固定在一起。

本联接结构包括联接件3,杆体1和联接件3均为铝型材,杆体1中空且截断面为方形。该联接件3呈“H”形,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个侧壁34,以及与两侧壁34连为一体的隔板36,隔板36位于侧壁34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从而使联接件3中于隔板36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开口35。两根杆体1分别插接在联接件3的两个开口35内,通过铆钉2把侧壁34与杆体1的壁体铆接在一起。

为便于在侧壁34上形成固定孔31,侧壁34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标记线33,标记线33沿侧壁34的宽度方向设置,图3中所示的L方向为侧壁33的长度方向,标记线33的两端延伸到侧壁34的两侧缘处。在标记线33上设有贯穿侧壁34的固定孔31,铆钉2铆接在固定孔31中。

侧壁34的外表面上沿侧壁34宽度方向上一体成型有凸体32,凸体32的两端延伸到侧壁34的两侧缘处,凸体32位于隔板36位置处,凸体32的宽度大于隔板36的厚度,图3中的S方向为凸体32的宽度方向。凸体32的设置相当于增加了侧壁34的厚度,提高了联接件3的联接强度,且隔板36位于凸体32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凸体32的侧面与侧壁34的外表面之间为弧面过渡,且侧壁34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具有弧面倒角。

通常情况下,每个侧壁34的外表面上设置2—6根标记线33,它们成对分列在凸体32的相对两侧,即侧壁34上于隔板36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两根标记线33,每根标记线33上设有两个分隔开的固定孔31,标记线33位于固定孔31的直径位置处。而且,每个固定孔31中均铆接一只铆钉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