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式轮毂调心轴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27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间隙式轮毂调心轴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轴承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间隙式轮毂调心轴承机构。



背景技术:

滚子滚道是球面形的,能适应两滚道轴心线间的角偏差有角运动的轴承即为调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负荷,也可以承受少量的双向轴向负荷。

目前市场上销售使用的轮毂轴承单元结构是双排滚子或者双排球作为旋转载体沿着固定工作表面旋转,保证旋转灵活即可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在遇到路况崎岖不平或者斜面(一半高一半低)时,轴向方向没有随着路面的情况而调整,造成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局部摩擦力增大,从而加速轮胎的磨损,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加轮毂轴向方向的摆动,路况高低不平时轴承能够自动调整角度,进而保持轮胎与地面的全面接触,减少了轮胎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及安全性的间隙式轮毂调心轴承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间隙式轮毂调心轴承机构,包括有调心滚珠轴承、轴承座和轮毂轴,调心滚珠轴承包括有内圈和外圈,其中所述的内圈卡住轮毂轴,外圈与轴承座进行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的外表面的截面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内圈两侧还设置有柔性缓冲垫,柔性缓冲垫安装在轮毂轴的轴肩上,并为环状结构,从两边顶住内圈;所述的轴承座与外圈相配合的面分为左右两个半圆,其中左半圆的配合面的截面加工成内凹圆弧形,并与外圈的外表面弧度相同两者进行配合,右半圆与外圈之间保留有间隙,并将右半圆的配合面的截面加工成直线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轮毂轴的末端设置有盖板,盖板内侧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套圈,套圈套住轴承座,并可在上面滑动调节微小位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轴承座与套圈接触的表面加工成光滑面,并且该表面的截面为弧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套圈与轴承座接触的表面加工有若干道环形的槽,槽内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柔性缓冲垫有两个,其中靠近盖板的一个的截面形状为L型,包括有底部和弯折部,其中底部用于顶紧内圈,弯折部与底部的夹角为锐角,弯折部的顶端顶住外圈,与内圈之间形成密封空腔,防止灰尘进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轴承座与外圈的右半圆之间的间隙小于0.5mm,并在间隙中间抹有凝胶状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增加轮毂轴向方向的摆动,在路况高低不平时轴承能够自动调整角度,进而保持轮胎与地面的全面接触,减少了轮胎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A视图;

图中:1轴承座,2轮毂轴,3内圈,4外圈,5柔性缓冲垫,6盖板,7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清楚地被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间隙式轮毂调心轴承机构,包括有调心滚珠轴承、轴承座1和轮毂轴2,调心滚珠轴承包括有内圈3和外圈4,其中所述的内圈3卡住轮毂轴2,外圈4与轴承座1进行配合,所述的外圈4的外表面的截面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内圈3两侧还设置有柔性缓冲垫5,柔性缓冲垫5安装在轮毂轴2的轴肩上,并为环状结构,从两边顶住内圈3;所述的轴承座1与外圈3相配合的面分为左右两个半圆,其中左半圆的配合面的截面加工成内凹圆弧形,并与外圈4的外表面弧度相同两者进行配合,右半圆与外圈4之间保留有间隙,并将右半圆的配合面的截面加工成直线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毂轴2的末端设置有盖板6,盖板6内侧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套圈7,套圈7套住轴承座1,并可在上面滑动调节微小位移。所述的轴承座1与套圈7接触的表面加工成光滑面,并且该表面的截面为弧形。所述的套圈7与轴承座1接触的表面加工有若干道环形的槽,槽内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柔性缓冲垫5有两个,其中靠近盖板6的一个的截面形状为L型,包括有底部和弯折部,其中底部用于顶紧内圈3,弯折部与底部的夹角为锐角,弯折部的顶端顶住外圈4,与内圈3之间形成密封空腔,防止灰尘进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轴承座1与外圈4的右半圆之间的间隙为0.4mm,并在间隙中间抹有凝胶状润滑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