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904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燃气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燃气被人们广泛使用。而传统燃气具的控气装置一般为手动控制装置,在使用燃气具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手动调节燃气的进气量,难以保证了进气的时间以及准确性,从而导致燃气具的加热温度或加热时间不准,影响燃气具的使用效果。并且有些燃气具由于使用者的误操作,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并且由于燃气具的控气装置的调节范围较小,导致加热的温度范围也较小,适用的环境限制较大。

综上所述,目前的燃气具的控气装置存在调节准确性不高,安全性差以及调节范围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以自动开启阀门,电动控制阀门的大小,从而控制进气量,实现自动控制代替手动控制,提高了调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且采用多部件配合控制进气量,有效增大了控制范围。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阀体、进气控制组件以及流量调节组件,阀体开设有一条形空腔,条形空腔的一端为圆形空腔,条形空腔的另一端为非圆形空腔,圆形空腔底部开设有一个及以上出气孔,且一出气孔分别对应一出气通道并连通,非圆形空腔底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孔,且第一进气孔与一进气通道连通;

其中,进气控制组件包括作用端和驱动端,驱动端可拆卸的设置于阀体上,作用端设置于进气通道内;

流量调节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固定部件以及可动部件,驱动装置可拆卸的设置于阀体上,且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垂直设置于圆形空腔的中心,圆形空腔内的驱动轴上沿圆形空腔底部向外的方向依次套设有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且固定部件上开设有一第二进气孔,且在固定部件贴合可动部件的一侧开设有一变截面的弧形第一通气槽,且第一通气槽的最大截面处与第二进气孔连通,在可动部件上开设有一第三进气孔,且在可动部件背离固定部件的一侧开设有一弧形第二通气槽,且第三进气孔连通于第二通气槽。

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其中,第一通气槽的变截面沿同一方向变化,从最大截面处沿弧形的设置方向逐渐减小。

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其中,固定部件的截面为圆形,可动部件截面同样呈圆形设置,且固定部件与可动部件同圆心。

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其中,第二通气槽所在弧形的长度大于一个及以上出气孔之间所在弧形的长度。

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其中,阀体上且位于条形空腔上部设置有封盖,封盖与阀体通过螺纹连接,且阀体与封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其中,固定部件背离可动部件的一侧与封盖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且压紧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固定部件上,压紧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封盖上。

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其中,进气控制组件为截止阀组件。

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其中,进气通道背离第一进气孔的一端套设有“O”型圈。

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其中,可动部件套设于驱动轴上的孔为矩形孔;或固定部件套设于驱动轴上的孔为圆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直接将进气通道与外部出气设备和阀体的条形空腔连通,有效缩短了进气通道的长度,降低了成本;2、在进气通道上设置“O”型圈,提高了连接的密封性,且能适应密封面不平的情况;3、设置截止阀组件控制进气通道的启闭,结构更简单,更易实现启闭控制;4、设置变截面的第一通气槽,并配合可动部件上的第三进气孔,实现气体流量的调节,调节更加准确;5、设置等截面额第二通气槽,并与阀体上的出气孔配合,且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可动部件旋转,从而实现分别调节进入出气孔中气体的量,有效扩大了调节范围;6、设置截止阀组件和驱动器,可实现自动控制阀的启闭与调节,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纸需提供白底黑边的线条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阀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部件与固定部件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部件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部件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中:1、阀体;11、条形空腔;111、圆形空腔;112、非圆形空腔;12、出气孔;121、出气通道;13、第一进气孔;131、进气通道;2、进气控制组件;3、驱动器;31、驱动轴;4、固定部件;41、中心圆孔;42、第二进气孔;43、第一通气槽;5、可动部件;51、中心矩形孔;52、第三进气孔;53、第二通气槽;6、封盖;7、压紧弹簧;8、密封圈;9、“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8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气流量控制阀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包括:阀体1、进气控制组件2、驱动器3、驱动轴31、可动部件5、固定部件4、压紧弹簧7、密封圈8、封盖6以及“O”型圈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阀体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气流量控制阀还包括:条形空腔11、圆形空腔111、非圆形空腔112、出气孔12、出气通道121、第一进气孔13以及进气通道13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部件与固定部件的装配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部件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动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部件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图4、图5、图6、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气流量控制阀还包括:中心圆孔41、第二进气孔42、第一通气槽43、中心矩形孔51、第三进气孔52以及第二通气槽53。

具体的,阀体1上开设有一条形空腔11,且条形空腔11的一端为圆形空腔111,条形空腔11的另一端为非圆形空腔112。

具体的,阀体1上且位于圆形空腔111的底部开设有一个及以上出气孔12,且出气孔12均沿圆形空腔111的径向设置,所有出气孔12到圆形空腔111中心的距离一致;阀体1上开设有一个及以上出气通道121,一出气孔12对应一出气通道121,且出气通道121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出气孔12连通,出气通道121的另一端均与燃气具连接,保证了圆形空腔111内的气体可分别通过出气孔12从出气通道121排出,供燃气具使用。

具体的,阀体1上且位于非圆形空腔112的底部开设有一第一进气孔13,且阀体1上还开设有一进气通道131,且进气通道131的一端与第一进气孔13连通,进气通道131的另一端与外部储气装置(未标出)连接。

具体的,阀体1上靠近进气通道131区域可拆卸的设置有进气控制组件2,且进气控制组件2包括作用端和驱动端,进气控制组件2的驱动端可拆卸的设置于阀体1的侧壁上,且进气控制组件2的作用端设置于进气通道131内,控制进气通道131的通断,自动控制气体进入条形空腔11,提高了安全性。

具体的,阀体1上靠近圆形空腔111的区域可拆卸的设置有流量调节组件,流量调节组件包括驱动器3、可动部件5以及固定部件4。驱动器3可拆卸的设置于阀体1的底部,驱动器3包括驱动轴31,且驱动轴31穿过阀体1伸入圆形空腔111中,且驱动轴31垂直于圆形空腔111的底部并设置于圆形空腔111的中心。

更加具体的,圆形空腔111内的驱动轴31上套设有固定部件4和可动部件5,且沿圆形空腔111底部向外的方向依次为可动部件5和固定部件4,且可动部件5的中心开设有中心矩形孔51,固定部件4上开设有中心圆孔41,保证了可动部件5可在驱动轴31的带动下旋转,而固定部件4则保持相对静止。

更加具体的,固定部件4上开设有一第二进气孔42,且第二进气孔42沿固定部件4的径向设置,且在固定部件4与可动部件5贴合的一侧开设有一变截面的弧形第一通气槽43,且第一通气槽43的变截面沿同一方向变化,从最大截面处沿弧形的设置方向逐渐减小,且第一通气槽43的最大截面处与第二进气孔42连通,通过截面变化控制气体的流量,实现控制气体流量的目的。

更加具体的,可动部件5上开设有一第三进气孔52,且第三进气孔52沿可动部件5的径向设置,且在可动部件5背离固定部件4的一侧开设有一弧形第二通气槽53,第二通气槽53的非端处与第三进气孔52连通,且第二通气槽53所在弧形的长度大于阀体1上的多个出气孔12之间所在弧形的长度,保证了可动部件5在旋转的过程中,从第三进气孔52中进入到第二通气槽53中的气体能进入到其中一个出气孔12或同时进入到多个出气孔12中,有效增大了调节范围。

更加具体的,第二通气槽53所在弧形距可动部件5中心的距离与出气孔12距圆形空腔111底部中心的距离相同,第三进气孔52距可动部件5中心的距离与第一通气槽43所在弧形距固定部件4中心的距离相同,保证了第一通气槽43所在的弧形始终与第三进气孔52或第二通气槽53所在的弧形以及多个出气孔12处于相同半径的圆上,通过固定部件4、可动部件5以及阀体1的配合,达到控制气体流量的目的。

更加具体的,在阀体1且位于条形空腔11上螺纹连接有封盖6,且在封盖6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有效保证了条形空腔11的密封性,防止气体的泄露,安全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在封盖6与固定部件4之间设置有一压紧弹簧7,且压紧弹簧7的一端抵靠在固定部件4的上,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封盖6上,保证了固定部件4与可动部件5以及固定部件4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性更高,保证了气体控制的准确性。

更加具体的,进气通道131与外部储气装置(未标出)的连接处设置有“O”型圈9,既能保证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气体的泄露,提高安全性,并且能适用于密封面不平整的情况,适应性更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气控制组件2为截止阀组件,既方便接线和安装,又能快速且准确的控制阀门的启闭,自动控制准确性好,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轴31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未标出),进一步保证了条形空腔11的密封性,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气流量控制阀,包括开设有带出气孔12和一第一进气孔13的空腔的阀体1,设置于阀体1上的进气控制组件2以及流量调节组件,且流量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阀体1外的驱动器3以及设置于空腔内的可动部件5和固定部件4;通过在进气控制组件2和流量调节组件组合作用,实现气体流量的自动控制,提高控制准确性;并且在固定部件4上设置变截面的第一通气槽43,通过第一通气槽43截面的变化控制气体的流量,结合转动部件上第二通气槽53与出气孔12的配合,达到控制进入出气孔12中气体的流量,控制精度更高,控制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