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挡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5534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器挡油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挡油板。



背景技术:

车变速器上通常装有差速器,差速器齿轮较大,一般浸入油 液较深,在变速箱运转过程中,差速器就成为了变速箱搅油最为严重的部件。而差速器的剧烈搅油会导致变速箱搅油损失增大,并且差速器齿轮和 油液的过度摩擦会导致油液温度升高,增加了变速箱的散热负担,使得变 速箱传动效率变低;此外,过度搅油会导致产生气泡增多,使得变速箱内 部液压元件气蚀风险增大,降低了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挡油板,减少变速箱的搅油损失,提高了传动效率。

本实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变速器挡油板,包括变速箱壳体和旋转安装于其内部的差速器齿轮,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设有的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一挡油板包括与差速器齿轮同心圆设置的第一弧形底板及第一侧翼板,该第一弧形底板设于差速器齿轮外周面一侧,包括朝向差速器齿轮的正面及背向差速器齿轮的背面,所述第一侧翼板对称设置于差速器齿轮端面两侧并与第一弧形底板固定连接,该第一弧形底板及对称设置的第一侧翼板形成三面包裹差速器齿轮的容腔,所述差速器齿轮位于容腔内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一挡油板沿差速器齿轮旋转方向设有挡油阻件,所述第二挡油板与变速箱壳体固定连接,该第二挡油板与第一挡油板同心圆设置且与其旋转配合,该第二挡油板与第一挡油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限位槽及限位块,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挡油板及第二挡油板,所述差速器齿轮旋转搅动油液推动挡油阻件,驱使第一挡板相对第二挡油板旋转展开,所述限位槽设于第二挡油板上,所述限位块设于第一挡油板上且位于限位槽内,该限位槽通过限制限位块的运动行程防止第一挡油板旋转展开脱离第二挡油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挡油板及第二挡油板,该第一挡油板通过弧形底板及对称设置的侧翼板形成包裹差速器齿轮的容腔,第二挡油板通过设置的限位槽及限位块,实现第一挡油板与第二挡油板活动连接且旋转配合,而第二挡油板因为与变速箱壳体固定连接称为不动端,因此第一挡油板相对第二挡油板称为活动端做旋转运动,因为限位槽和限位块的限制关系,使得第一挡油板相对第二挡油板旋转展开时,会有一个极限位置放置第一挡油板过度展开,脱离第二挡油板的现象,而设置的复位弹簧,使得第一挡油板展开后,拉伸变形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存储势能,待外力消失后使展开的第一挡油板收回。

这样设置的结构使得当高速转动的差速器齿轮将第一挡油板容腔内的油液甩走,被甩走的油液沿着旋转方向冲击挡油阻件,在挡油阻件受力的情况下带动第一挡油板相对第二挡油板旋转展开,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展开后形成了一个体积的容腔,大面积阻止了油液立即补充进油腔,使得油腔内的油液液面较其外部低,抑制了差速器齿轮的搅油,减少了搅油损失,同时避免了差速 器齿轮和油液的过度摩擦导致油液温度升高,降低了变速箱的散热负担,提高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此外,搅油产生的气泡减少,降低了变速箱内 部液压元件气蚀风险,延长了元件的使用寿命。

而在差速器齿轮停止旋转后,推动挡油阻件的外力消失,复位弹簧收缩,使得第一挡油板相对第二挡油板旋转收回,挡油板的整体体积缩小,油液自动补充贴近差速器齿轮,使得差速器齿轮完全浸入油液,得到了油液的养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挡油板包括第二弧形底板及第二侧翼板,该第二挡油板与第一挡油板同心圆设置,该第二弧形底板设于差速器齿轮外周面一侧,包括朝向差速器齿轮的正面及背向差速器齿轮的背面,所述第二弧形底板正面贴合第一弧形板背面,所述第一侧翼板对称设置于第一挡油板侧翼板的两侧并与第二弧形底板固定连接,该第二弧形底板及对称设置的第二侧翼板形成三面包裹第一挡油板的容腔,所述第一挡油板在第二挡油板容腔内做旋转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挡油板的结构形状设置为与第一挡油板相同,但尺寸较大一点形成包裹第一挡油板的情况,而且第一挡油板与第二挡油板之间呈贴合的旋转配合,防止油液渗入,这样设置,让第一挡油板与第二挡油板合拢后,体积更小,减少差速器齿轮不旋转时,油液对差速器齿轮浸泡养护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槽呈弧形腰孔状,该限位槽与差速器齿轮同心圆设置,所述限位块与第一挡油板固定配合并设于限位槽内,该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相位差设置为与差速器齿轮同心圆设置的腰型孔,完美配合随第一挡油板旋转的限位块的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磁性件,所述限位槽朝向差速器齿轮旋转方向的一端设有磁铁,该磁铁对磁性件的吸力小于复位弹簧的收缩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磁铁对磁性件的吸力,当差速器齿轮旋转排出油液后,驱动挡油阻件使得第一挡油板旋转展开时,第一挡油板限位块上的磁性件靠近磁铁并被其吸合,使得第一挡油板保持展开状态,而在外力消失时,因为设置的磁铁吸力小于复位弹簧的收缩力,复位弹簧强行使磁铁与磁性件脱离,第一挡油板被收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油阻件呈板状,该挡油阻件设置于第一挡油板容腔内,该容腔包括两个腔口,所述挡油阻件设于差速器齿轮旋转方向指向的腔口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挡油阻件设置于差速器齿轮旋转方向指向的腔口处,当差速器齿轮旋转时,油液沿旋转方向顺着第一挡油板容腔内排出,挡油阻件设置在油液排出路径的腔口处,阻碍油液排出,充分受到油液的冲击力,并将该冲击力转化为第一挡油板相对第二挡油板旋转展开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挡油板相对第二挡油板旋转收拢状态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挡油板相对第二挡油板旋转展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3一种变速器挡油板,包括变速箱壳体和旋转安装于其内部的差速器齿轮1,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设有的第一挡油板2和第二挡油板3,所述第一挡油板2包括与差速器齿轮1同心圆设置的第一弧形底板21及第一侧翼板22,该第一弧形底板21设于差速器齿轮1外周面一侧,包括朝向差速器齿轮1的正面及背向差速器齿轮1的背面,所述第一侧翼板22对称设置于差速器齿轮1端面两侧并与第一弧形底板21固定连接,该第一弧形底板21及对称设置的第一侧翼板22形成三面包裹差速器齿轮1的容腔23,所述差速器齿轮1位于容腔23内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一挡油板2沿差速器齿轮1旋转方向设有挡油阻件10,所述第二挡油板3与变速箱壳体固定连接,该第二挡油板3与第一挡油板2同心圆设置且与其旋转配合,该第二挡油板3与第一挡油板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限位槽5及限位块6,所述复位弹簧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挡油板2及第二挡油板3,所述差速器齿轮1旋转搅动油液推动挡油阻件10,驱使第一挡板相对第二挡油板3旋转展开,所述限位槽5设于第二挡油板3上,所述限位块6设于第一挡油板2上且位于限位槽5内,该限位槽5通过限制限位块6的运动行程防止第一挡油板2旋转展开脱离第二挡油板3。

通过设置的第一挡油板2及第二挡油板3,该第一挡油板2通过弧形底板及对称设置的侧翼板形成包裹差速器齿轮1的容腔23,第二挡油板3通过设置的限位槽5及限位块6,实现第一挡油板2与第二挡油板3活动连接且旋转配合,而第二挡油板3因为与变速箱壳体固定连接称为不动端,因此第一挡油板2相对第二挡油板3称为活动端做旋转运动,因为限位槽5和限位块6的限制关系,使得第一挡油板2相对第二挡油板3旋转展开时,会有一个极限位置放置第一挡油板2过度展开,脱离第二挡油板3的现象,而设置的复位弹簧4,使得第一挡油板2展开后,拉伸变形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存储势能,待外力消失后使展开的第一挡油板2收回。

这样设置的结构使得当高速转动的差速器齿轮1将第一挡油板2容腔23内的油液甩走,被甩走的油液沿着旋转方向冲击挡油阻件10,在挡油阻件10受力的情况下带动第一挡油板2相对第二挡油板3旋转展开,第一挡油板2和第二挡油板3展开后形成了一个体积的容腔23,大面积阻止了油液立即补充进油腔,使得油腔内的油液液面较其外部低,抑制了差速器齿轮1的搅油,减少了搅油损失,同时避免了差速 器齿轮和油液的过度摩擦导致油液温度升高,降低了变速箱的散热负担,提高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此外,搅油产生的气泡减少,降低了变速箱内 部液压元件气蚀风险,延长了元件的使用寿命。

而在差速器齿轮1停止旋转后,推动挡油阻件10的外力消失,复位弹簧4收缩,使得第一挡油板2相对第二挡油板3旋转收回,挡油板的整体体积缩小,油液自动补充贴近差速器齿轮1,使得差速器齿轮1完全浸入油液,得到了油液的养护。

所述第二挡油板3包括第二弧形底板31及第二侧翼板32,该第二挡油板3与第一挡油板2同心圆设置,该第二弧形底板31设于差速器齿轮1外周面一侧,包括朝向差速器齿轮1的正面及背向差速器齿轮1的背面,所述第二弧形底板31正面贴合第一弧形板背面,所述第一侧翼板22对称设置于第一挡油板2侧翼板的两侧并与第二弧形底板31固定连接,该第二弧形底板31及对称设置的第二侧翼板32形成三面包裹第一挡油板2的容腔23,所述第一挡油板2在第二挡油板3容腔23内做旋转运动。

通过将第二挡油板3的结构形状设置为与第一挡油板2相同,但尺寸较大一点形成包裹第一挡油板2的情况,而且第一挡油板2与第二挡油板3之间呈贴合的旋转配合,防止油液渗入,这样设置,让第一挡油板2与第二挡油板3合拢后,体积更小,减少差速器齿轮1不旋转时,油液对差速器齿轮1浸泡养护的影响。

所述限位槽5呈弧形腰孔状,该限位槽5与差速器齿轮1同心圆设置,所述限位块6与第一挡油板2固定配合并设于限位槽5内,该限位块6与限位槽5滑动配合。

通过将相位差设置为与差速器齿轮1同心圆设置的腰型孔,完美配合随第一挡油板2旋转的限位块6的路径。

所述限位块6上设有磁性件8,所述限位槽5朝向差速器齿轮1旋转方向的一端设有磁铁9,该磁铁9对磁性件8的吸力小于复位弹簧4的收缩力,该磁性件8可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例如由过渡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

通过设置的磁铁9对磁性件8的吸力,当差速器齿轮1旋转排出油液后,驱动挡油阻件10使得第一挡油板2旋转展开时,第一挡油板2限位块6上的磁性件8靠近磁铁9并被其吸合,使得第一挡油板2保持展开状态,而在外力消失时,因为设置的磁铁9吸力小于复位弹簧4的收缩力,复位弹簧4强行使磁铁9与磁性件8脱离,第一挡油板2被收回。

所述挡油阻件10呈板状,该挡油阻件10设置于第一挡油板2容腔23内,该容腔23包括两个腔口35,所述挡油阻件10设于差速器齿轮1旋转方向指向的腔口35处。

通过将挡油阻件10设置于差速器齿轮1旋转方向指向的腔口处,当差速器齿轮1旋转时,油液沿旋转方向顺着第一挡油板2容腔23内排出,挡油阻件10设置在油液排出路径的腔口35处,阻碍油液排出,充分受到油液的冲击力,并将该冲击力转化为第一挡油板2相对第二挡油板3旋转展开的动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