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542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作为例如汽车的变速器的控制阀使用的液压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设置有用于对变速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阀。该控制阀通过使用电磁阀装置对变速机构提供和停止规定大小的液压来对变速机构进行控制。作为以往的控制阀,公知有具有重叠上部阀体和下部阀体而成的阀体的控制阀。在阀体内形成供工作油流动的油路,并且设置用于切换液压的电磁阀装置和对油路内的液压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在以往的控制阀中,大部分情况是从阀体的上方一个一个安装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近年来,出于小型化的要求,例如,如图8所示,在上部阀体1与下部阀体2之间夹入液压传感器3的内嵌结构化变得越来越必要。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74991号公报、日本再公表2010-058800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1-134801号公报中有所记载。

图9A和图9B示出在以往技术中将液压传感器3夹入上部阀体1和下部阀体3之间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在将上部阀体1翻转成其下表面朝上的状态下,向设置在上部阀体1的收容空间4内上下颠倒地插入液压传感器3。然后,在将液压传感器3嵌入收容空间4内的状态下,将上部阀体1翻转,使其与下部阀体2重叠,将上部阀体1和下部阀体2固定。

在该情况下,若先在下部阀体2上配置液压传感器3,然后从上方重叠上部阀体1,则液压传感器3和收容空间4被上部阀体1遮挡,因此,难以进行两者的位置对准,难以将液压传感器3插入收容空间4内。因此,液压传感器3相对于上部阀体1的安装是如上所述在使上部阀体1翻转的状态下进行的。

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在液压传感器3的安装后,当要将上部阀体1复原并重叠到下部阀体2上时,嵌入在收容空间4内的液压传感器3有时会由于其自重而脱落。因此,操作者必须一边单手按压液压传感器3以使得液压传感器3不脱落,一边将上部阀体1重叠到下部阀体2上,进行两者的位置对准,存在操作性极差的问题。此外,即使操作者加以注意,也不能避免液压传感器3从上部阀体1脱落,还有可能损伤液压传感器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所述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即使在使上部阀体翻转的情况下液压传感器也不会从上部阀体脱落,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来进行液压传感器的组装以及上部阀体与下部阀体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例示的传感器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

(1)液压传感器具有:传感器壳体,其具备水平截面为圆形的主体部;压力检测元件,其收纳于所述传感器壳体的内部。

(2)阀体具有上部阀体和下部阀体,所述上部阀体具有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具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内周面,所述主体部被以能够以其上下方向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插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在所述下部阀体中朝向所述上部阀体设置有油路。

(3)所述传感器壳体具有止挡件,该止挡件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沿水平方向突出。

(4)所述收容空间具有引导槽,该引导槽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面上,所述止挡件在该引导槽的内部移动。

(5)所述上部阀体具有限制部,在所述主体部收纳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止挡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6)在所述引导槽与所述限制部之间设置有允许所述止挡件的移动的空间部。

在第1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优选设为以下结构。

(1)所述收容空间是设置于所述上部阀体上的贯通孔,所述限制部是所述贯通孔的上缘中的不存在所述引导槽的部分,所述空间部是与所述贯通孔的上缘相接的空间,是与所述引导槽的上部连通的部分。

第2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安装结构具有以下结构。

(1)液压传感器具有:传感器壳体,其具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主体部;压力检测元件,其收纳于所述传感器壳体的内部。

(2)阀体具有上部阀体和下部阀体,所述上部阀体具有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具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内周面,所述主体部被以能够以其上下方向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插入到所述收容空间内,在所述下部阀体中朝向所述上部阀体设置有油路。

(3)所述传感器壳体具有止挡件,该止挡件被设置成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面上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内侧沿水平方向突出。

(4)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具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止挡件在该引导槽的内部移动。

(5)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具有限制部,在主体部被插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止挡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6)在所述引导槽与所述限制部之间设置有允许所述止挡件的移动的空间部。

在第2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优选设为以下结构。

(1)所述空间部是横槽,所述横槽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沿着其周向设置,与所述上下方向的引导槽相连,所述限制部是所述横槽的下方边缘。

在第1或者第2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优选采用以下结构。

(1)所述传感器壳体具有下部壳和固定在该下部壳的上方的上部壳,

所述上部壳由树脂形成,其内部收容所述压力检测元件,

所述下部壳由金属形成,其内部设置有与设置在所述下部阀体中的油路连通的油导入空间,所述下部壳被保持为设置于其周缘的凸缘部被所述上部阀体与下部阀体夹持的状态。

由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卡定部与卡合部的卡合的俯视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6A和图6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卡定部与卡合部的卡合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8是示出液压传感器相对于阀体的安装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液压传感器从阀体脱落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关于与图8和图9A、图9B所示的以往技术共通的部分,在各图中,标记共通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所谓上下方向是指上部阀体与下部阀体的层叠方向,所谓轴是指沿着液压传感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轴。另外,所谓内侧、外侧是指从液压传感器的中心轴观察的方向,在仅称为周向或者轴向的情况下,表示中心轴的周向或者中心轴的轴向。

[1.第1实施方式]

[1.1结构]

参照图1~图3B对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止挡件被设置于传感器壳体上,限制部被设置于上部阀体上。

阀体由上部阀体1和下部阀体2构成。上部阀体1上设置有用于收容液压传感器3的收容空间4。在下部阀体2中,朝向上部阀体1向上方设置有油路5,在该油路5的开口部处固定有液压传感器3。

收容空间4是供液压传感器3的壳体沿着其中心轴从下方向上方插入的空间,收容空间4是从上部阀体1的上表面向下表面开口的贯通孔。上部阀体1的上表面上的构成收容空间4的贯通孔的上缘成为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阻止设置于上部壳32上的止挡件50沿着液压传感器3的中心轴从上方向下方移动。

在收容空间4的上部设置有小直径部41,所述小直径部41的形状为液压传感器3的上部壳32的外周面刚好嵌入的形状。小直径部41的水平截面,即,与液压传感器3的轴垂直的截面比液压传感器3的下部壳31的水平截面小,下部壳31无法进入小直径部41内。收容空间4的下部设置有供下部壳31的外周面、即下部壳31的凸缘部7嵌入的大直径部42,在小直径部41与大直径部42的边界上设置有台阶部43。

液压传感器3是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的柱状的部件,其具有下部壳31和被固定在下部壳31的上方的上部壳32。下部壳31和上部壳3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壳体。下部壳31的外周比上部壳32的外周向周向外侧、即图中横向以凸缘状伸出,成为凸缘部7。

在下部壳31中设置有一端侧向油路5开口、另一端侧被根据油的压力而变形的挠性板33封闭的油导入空间34。在下部壳31上的油路5的周向外侧处,设置有从下部壳31的下表面朝向上方凹陷的槽35。在该槽35内嵌入有O型环等密封材料35a。下部壳31与下部阀体2相接触的接触面被密封材料35a密封。

在上部壳32上设置有包围挠性板33的上表面侧的压力检测空间36。在压力检测空间36内设置有周围被固定在上部壳32上的支撑部件37,在支撑部件37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压力检测元件38。压力检测元件38被设置在挠性板33的与油导入空间34相反的一侧。在挠性板33因来自油路5的液压而变形的情况下,检测出挠性板33的变形造成的歪斜,压力检测元件38检测出压力变化。

在上部壳32上设置有与压力检测元件38连接的弹性的端子针39。上部壳32的上部和设置于该部分的端子针39从设置于上部阀体1的收容空间4突出,从上部阀体1的上表面露出。

在上部壳32的表面上,以相等间隔、即以液压传感器3的轴为中心间隔180°设置有两个止挡件50,所述止挡件50从液压传感器3的中心轴观察朝向外侧沿水平方向突出。如图2所示,止挡件50设置于比液压传感器3的下表面高上部阀体1的厚度的位置。止挡件50的下表面是与上部壳32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

止挡件50从上部壳32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即从液压传感器3的中心轴到止挡件50的突出端部为止的尺寸比收容空间4的大直径部42的内径小,止挡件51在大直径部42内能够在上下以及周向自由移动,而不与大直径部42的内周面接触。

止挡件50的突出量比小直径部41的内径大,因此,在收容空间4的小直径部4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51,止挡件50能够上下移动地嵌入该引导槽51内。引导槽51的下端向收容空间4的大直径部42处开口,引导槽51的上端在上部阀体1的上表面上开口。

在上部阀体1上设置有在液压传感器3被收纳于收容空间4的状态下限制止挡件5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的限制部52。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52是收容空间4的上缘中的不存在引导槽51的部分。在引导槽51与限制部52之间设置有当液压传感器3在收容空间4内以其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时允许止挡件50的移动的空间部。允许止挡件50的移动的空间是上部阀体1的上表面的空间中的、与收容空间4的上缘相接且与引导槽51上端的开口部连通的部分。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如下。

当在上部阀体1上安装液压传感器3时,将上部阀体1翻转,将液压传感器3的端子针39先插入收容空间4内。此时,使液压传感器3以轴为中心旋转,将止挡件50嵌入引导槽51内,并使其沿着引导槽51移动,由此,即使存在比小直径部41的内周面向外侧突出的止挡件50,也能够将液压传感器3的整体嵌入收容空间4内。

在液压传感器3被完全插入收容空间4内时,如图3A所示,止挡件50通过引导槽51内,从上部阀体1的表面出来。该状态下,在使液压传感器3以其轴为中心旋转时,止挡件50离开引导槽51的开口部,沿着收容空间4的上缘滑动着沿周向移动。此时,由于在上部阀体1的上表面上存在与引导槽51的开口部连通且允许止挡件50移动的空间,因此止挡件50能够在周向移动。

例如,如图3B所示,若止挡件50处于旋转了90°的状态,则止挡件50钩挂于在收容空间4的上缘形成的限制部52,止挡部50向下部阀体2侧的移动被阻止。同时,由于上部壳32被收纳于收容空间4的小直径部41中,下部壳31被收纳于大直径部42中,因此液压传感器3被止挡件50和台阶部43夹持,保持于收容空间4内。

这样,在将液压传感器3临时固定在上部阀体1上之后,将上部阀体1的上下翻转回来,使其重叠到下部阀体2的上面上,将两者固定。在该情况下,由于液压传感器3被临时固定在上部阀体1上,因此,液压传感器3不会从上部阀体1的下表面落下。

当将上部阀体1和下部阀体2固定,液压传感器3的设置于其下部壳31的凸缘部7的部分被上部阀体1的台阶部43和下部阀体2的表面夹持。其结果为,即使限制部52和止挡件50脱离,液压传感器3也被固定在上部阀体1与下部阀体2之间。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1)通过设置将液压传感器3保持在收容空间4内的止挡件50和限制部52,能够在将液压传感器3嵌入固定到控制阀的上下阀体1、2之间以前的操作阶段,防止液压传感器3从上部阀体1脱落。其结果为,能够防止液压传感器3的破损,并且能够简化组装制造时的作业,从而提高了生产性。

(2)作为止挡件50在上部壳32的表面上设置了突起,因此,与在上部壳32上设置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止挡件,通过其弹性来临时固定液压传感器3与上部阀体1的技术相比较,止挡件50的结构简单,且成型用的模具也可以是简单的结构,强度优良。

(3)通过将设置于上部阀体1的开口部即收容空间4的边缘直接用作限制部52,从而在阀体中形成收容空间4的情况下,无需对收容空间4的内表面等特别实施凹凸加工。

(4)凸缘部7在下部壳31的整个周向上伸出,因此,能够以凸缘部7的较大面积承受上部阀体1的按压力,因此,能够可靠地对下部壳31进行固定。特别是,上部壳32是树脂,因此,能够简单地设置止挡件50,被夹持在上下阀体1、2之间的下部壳31通过采用强度高的金属,从而能够通过上下阀体1、2牢固地固定液压传感器3。

[2.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4~图6B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止挡件50设置于上部阀体1上,引导槽51和限制部52设置于液压传感器3的上部壳32上。

在收容空间4的上缘部的内周面上,在周向等间隔的两处设置有止挡件50,所述止挡件50朝向收容空间4的内侧沿水平方向突出。引导槽51沿上下方向设置于上部壳32的外周面上,在引导槽51的上端开口部设置有与引导槽51相连且在周向延伸的横槽53,止挡件50在引导槽51和横槽53内部移动。横槽53的下边缘是在液压传感器3被插入收容空间4内的状态下限制止挡件5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的限制部52。横槽53内的空间是在引导槽51与限制部52之间允许止挡件50的移动的空间部。

横槽53的周向的长度可以是止挡件50钩挂于横槽53的限制部52的程度的尺寸,例如是止挡件50的周向尺寸的程度,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以液压传感器3在收容空间4内旋转90°的方式设置于周向的90°范围内。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止挡件50进入引导槽51内,将液压传感器3插入收容空间4内。在止挡件50到达引导槽51的上端的状态下,将液压传感器3在收容空间4内旋转90°,此时止挡件50进入横槽53内。并且,当止挡件50到达横槽53的端部时,如图6B所示,止挡件50与限制部52钩挂,液压传感器3不会从上部阀体1脱落。其结果为,发挥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树脂制的上部壳32上设置了引导槽51和横槽53,因此能够通过利用模具的树脂成型一次性形成引导槽51和横槽53,与在金属制的上部阀体1上设置引导槽51的情况相比,制造简单。

[3.第3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以上的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来提出的,也能够以其它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范围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和置换以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其均等的范围中。以下,示出其一例。

(1)高度低的所谓的纽扣型的液压传感器也作为具有中心轴的柱状的传感器而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收容空间4可以是设置于上部阀体1的下表面的凹部。在图7中,将止挡件50设置于上部阀体1,而在收容空间4是凹部的情况下,将止挡件50设置于传感器壳体的外周,将引导槽51与横槽53设置于收容空间4的内面上,将横槽53的下缘作为限制部52。

(2)传感器壳体和设置于上部阀体1的止挡件50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只要是在周向等间隔,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只要是能够将传感器壳体可靠地固定于上部阀体1的形状,止挡件也可以是一个。

(3)也可以使止挡件50由与液压传感器3的壳体或上部阀体1分体的部件构成,通过螺钉紧固、嵌入、粘接等手段来固定到传感器壳体上或上部阀体1上。

(4)关于液压传感器3的结构,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设置止挡件的位置只要是液压传感器的主体部即可,可以不是图示的实施方式那样的上部壳32,而是设置在下部壳31上或支撑部件37上。

(5)上部壳32和下部壳31的材质也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即使上部壳32不是树脂制,只要能够设置止挡件50,则也可以是金属等,下部壳31也可以采用树脂。

(6)设置于下部壳31的凸缘部7不需要呈凸缘状设置于下部壳31的整个周向。可以在下部壳31的周围以等间隔或者适当的间隔来设置突出部,将其上表面作为凸缘部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