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476阅读:2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手术床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在满足其控制功能要求后,对液压系统不断提出微型化的要求,以适应其美观、安装简便的需求。

然而,采用现有技术的液压电磁换向阀,在安装方式上大都采用板式,公称通径一般从Dn4(mm)起始,难以在外形体积上满足新形势下微型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称通径能达到1mm微型化的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包括电磁驱动部件、与电磁驱动部件轴向连接的阀体;

所述电磁驱动部件包括焊接式导磁套,所述焊接式导磁套为中空柱体,所述柱体盲端为无磁性材料,所述柱体的周壁从柱体盲端沿轴向依次焊接有软磁性材料段和无磁性材料段,所述焊接式导磁套内部设有动铁芯,外部周向设有电磁线圈;

所述阀体内以焊接式导磁套为起始端沿轴向依次设有锥阀芯和阀座;

所述阀座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接面沿中轴线两侧分别设有贯通的第一锥阀口和第二锥阀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与第二锥阀口相匹配的钢珠,所述钢珠上设有导向弹簧座,且所述第二腔室的自由端设有螺纹弹簧座,所述螺纹弹簧座与导向弹簧座之间设有钢珠复位弹簧;

所述锥阀芯包括第一阀芯段和第二阀芯段,所述第一阀芯段延伸至阀体外与所述动铁芯相抵触,所述第二阀芯段沿背离第一阀芯段的轴向依次设有弹簧承托台、流体导向柱、与第一锥阀口相匹配的外锥面以及顶杆;所述弹簧承托台与所述阀座之间设有阀芯复位弹簧,其中,所述顶杆的自由端与所述钢珠相抵触;

所述螺纹弹簧座沿轴向开设有1#油口,所述阀体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接面、以及流体导向柱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2#油口、3#油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中,所述阀体的外侧壁设有多个O型密封圈安装槽。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中,所述流体导向柱由圆柱面铣削成型,且相邻铣削面之间为圆柱弧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中,所述电磁驱动部件外侧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中,所述电磁线圈出线采用飞线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微型化,使其公称通径仅为1(mm),大大缩减了外形体积;由于阀口采用锥面结构,既减小了电磁换向阀的内部泄漏量,又可提高阀芯动作的可靠性;插装式安装方式使安装、使用更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锥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流体导流柱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失电状态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得电状态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包括电磁驱动部件1、与电磁驱动部件轴向连接的阀体2;

所述电磁驱动部件1包括焊接式导磁套11,所述焊接式导磁套11为中空柱体,所述柱体盲端111为无磁性材料(如无磁合金),所述柱体的周壁从柱体盲端111沿轴向依次焊接有软磁性材料段112和无磁性材料段113,所述焊接式导磁套11内部设有动铁芯12,外部周向设有电磁线圈13。焊接式导磁套采用无磁性材料、软磁材料和无磁性材料三明治夹层结构焊接一体成型,从而使磁路优化提高动铁芯出力,降低了对电磁线圈的功率要求,电磁驱动部件的外形结构更小巧。此外,电磁线圈13出线采用飞线形式131,即可缩小体积,又可以提高线圈的防水及防尘等级。

相对于传统液压电磁换向阀,采用板式安装,本实用新型采用插装式安装方式,具体的结构式在所述电磁驱动部件外侧设有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安装孔51,优选地安装孔直径为5.5mm,用户只需根据液压系统配置要求在阀块上加工出相应的安装孔,利用安装支架上提供的2个直径为5.5mm的安装孔就可固定即可,且安装孔可以使用配套的成形刀具加工,对机床无特殊要求,简便易行。

焊接式导磁套11开放端加工有内螺纹可以和阀体2连接(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其台阶状外形将电磁线圈13、安装支架5和阀体2固定在一起,使装配更简便。

所述阀体2内以焊接式导磁套11为起始端沿轴向依次设有锥阀芯3和阀座4。其中,所述阀体2的外侧壁设有多个O型密封圈安装槽,于O型密封圈安装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21,阀座4与阀体2采用过盈连接,只需采用简便的压装工艺,即可同时起到各油口间的密封隔离和阀座的定位效果。

如图2所示,阀座4采用双内锥面,分别可以和位于两侧的锥阀芯3和钢珠45形成密封面。具体的结构如下:所述阀座4设有第一腔室41和第二腔室42,所述第一腔室41和第二腔室42连接面沿中轴线两侧分别设有贯通的第一锥阀口43和第二锥阀口44;所述第二腔室42内设有与第二锥阀口44相匹配的钢珠45,所述钢珠45上设有导向弹簧座46,且所述第二腔室42的自由端设有螺纹弹簧座47,所述螺纹弹簧座47与导向弹簧座46之间设有钢珠复位弹簧6。其中,螺纹弹簧座47与第二腔室42采用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弹簧座47的沿轴向开设有1#油口。

如图4所示,所述锥阀芯3包括第一阀芯段31和第二阀芯段32,所述第一阀芯段31延伸至阀体2外与所述动铁芯12相抵触,所述第二阀芯段32沿背离第一阀芯段31的轴向依次设有弹簧承托台321、流体导向柱322、与第一锥阀口44相匹配的外锥面323以及顶杆324;所述弹簧承托台321与所述阀座4之间设有阀芯复位弹簧7,所述顶杆324的自由端与所述钢珠45相抵触。

所述阀体于第一腔室41和第二腔室42连接面、以及流体导向柱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2#油口、3#油口。所述流体导向柱322由圆柱面铣削成型,且相邻铣削面3221之间为圆柱弧面3222,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流体导向柱322横截面可以为近似三角形的异形结构(即三角形的顶角处为圆柱面的圆弧),保留的圆弧部分可以为锥阀芯提供定位导向作用,切除部分的3个弧形面积可以作为2#油口和3#油口间的液压油流道,极大简化了结构缩小了体积。此外,流体导向柱根据需要采用不完全切削,如仅对其2/3的长度进行切削。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工作原理如下:

A、电磁线圈失电状态(2#油口→3#油口)

如图6所示,当电磁线圈13处于失电状态时,锥阀芯3和动铁芯12在阀芯复位弹簧7作用下脱离阀座4的第一锥阀口43,使液压油可以从2#油口流向3#油口(见图6中箭头方向);同时钢珠45在钢珠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与阀座4的第二锥阀口44形成线密封,使液压油不能从1#油口向2#油口流动;

B、电磁铁通电状态(1#油口→2#油口)

如图7所示,当电磁线圈13得电后,动铁芯12在电磁线圈13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沿轴线向阀体2方向运动,从而推动锥阀芯3克服阀芯复位弹簧7与液压力将钢珠45从阀座4的第二锥阀口44上顶开,直到锥阀芯3的外锥面323和阀座4的第一锥阀口43接触形成线密封,使液压油只能从1#油口流入,从2#油口流出;而2#和3#油口间处于截止状态;

当电磁线圈13失电后,在阀芯复位弹簧7和钢珠复位弹簧6作用下,电磁阀恢复到电磁线圈13失电状态。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插装式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中,将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微型化,使其公称通径仅为1(mm),大大缩减了外形体积;由于阀口采用锥面结构,既减小了电磁换向阀的内部泄漏量,又可提高阀芯动作的可靠性;插装式安装方式使安装、使用更简便。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