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承高压的分水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46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可承高压的分水阀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浴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承高压的分水阀芯。



背景技术:

分水阀芯作为水龙头的常用配件,用以切换开关水龙头,故又名切换阀芯或开关阀芯。其核心部件为动、定片,动片上设有导流通道,定片上设有供水流分别进出的进、出水孔,通过旋转动片,使导流通道对应不同的定片进、出水孔,以此来控制水流的进出流量及开关。另外动、定片常用陶瓷制得,故分水阀芯也常被称为陶瓷阀芯。

如实用新型人申请了一种双路出水陶瓷阀芯,申请号为CN201520658420.9,该陶瓷阀芯也即分水阀芯,其自上而下包括阀芯壳、调节手柄、拨盘、动片、静片(又可称为定片)、密封件及底座,所述阀芯壳设有容置内腔,调节手柄、拨盘、动片、静片、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容置内腔中,底座与所述阀芯壳固定连接,所述静片上设有连接管路的热水进水口、热水出水口、混合水进水口、第一档位出水口、第二档位出水口,所述动片上设有三条导流通道,通过手轮快开组件旋转陶瓷阀芯的调节手柄来带动动片的导流通道与静片配合形成出水关闭或第一档出水或第二档出水状态。

上述分水阀芯采用水流底进底出的形式流通,即热水、混合水均从阀芯底面进入经动片折回导通后再从底面流出,如此避免从阀芯侧壁进水,从而延长阀芯外壳的使用寿命。但该种结构类型分水阀芯实际测试及使用中上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阀芯动片上的导流通道均为盲孔,其背面呈封闭状态,当分水阀芯关闭时,用于混合水进出导流的导流通道仅与定片的混合水进水口相连通,用于热水水源流通的某一导流通道与定片的热水进水口对应连通。所以在分水阀芯关闭状态下,动片上的3个导流通道有2个可受压,即承受热水源水压和为水龙头阀体上的混合水进水通道内的混合水保压。然而这两个受压的导流通道本身均为不对称侧向槽,且为非对称排布,它们轴对称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当两条导流通道同时或某一受力时,动片上导流通道之外的空白区域却并不受来自水压的力,这就造成了动片受力不平衡、底面两侧承压相差较大的问题。

当热水水压或混合水通道内水压较大时,强压下的动片将会发生杠杆现象,动片的受力不平衡将导致受力部分被顶起(分水阀芯上装有密封圈具有弹性,也为动片提供一定的顶起空间),动、定片被打开,动定片之间将不再处于密封状态,分水阀芯的关水作用将失效,最终导致水龙头的水路串水及漏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上述底进底出结构的分水阀芯及对应水龙头的爆破试压(25bar,60s)情况并不稳定,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承高压的分水阀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承高压的分水阀芯,自上而下包括调节手柄、阀芯外壳、拨盘、动片、定片以及底座,定片上设有定片第一进水孔、定片第一出水孔、定片第二出水孔,动片底面上设有第一导流槽,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槽的内壁向外延伸设有穿透动片的卸压通孔。本实用新型中的动片,水流可沿第一导流槽上的卸压通孔流出,形成“卸压”效果,使动片上下两面同时受力,减小压力差,进而达到使分水阀芯可承高压的效果。卸压通孔卸压通孔位置不限,可以为从第一导流槽侧壁横穿出去的通孔,也可以为从第一导流槽顶面向上穿透的通孔,使动片的第一导流槽上具有贯穿通孔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分水阀芯可以是对混合水或冷水或热水进行分流、开关控制。当然也可以仅设定片第一出水孔,这时分水阀芯仅具有对水流的开关效果。

进一步的,卸压通孔为从第一导流槽顶面向上穿透的通孔。

优化的,第一导流槽顶面全部向上延伸形成卸压通孔。如此,简化了动片的结构,便于动片的加工,第一导流槽顶面全部向上延伸形成卸压通孔,同时节省了材料,相应节约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卸压通孔的顶部向动片周壁径向延伸,使卸压通孔顶部向外敞口,形成卸压开口。

进一步的,混合水从定片第一进水孔进入,经第一导流槽导流从定片第一出水孔或定片第二出水孔流出。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水阀芯,优选对冷、热水混合后的混合水进行分流,实现双路出水。

进一步的,定片上还设有用于冷水或热水流通的定片第二进水孔和定片第三出水孔,对应动片底面设有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如此,本分水阀芯在实现双路出水同时,可控制冷水或热水的进水,避免冷水或热水某一水压过大,在阀体中恒温阀芯内串水,造成热水资源的浪费,影响对应水龙头的正常使用。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是为槽状,盲孔,仅第一导流槽上设有通孔,从而保证水路之间不串流。

进一步的,定片第一进水孔位于定片中央,定片第一出水孔、定片第二出水孔分别位列定片第一进水孔对称面的两侧,定片第二进水孔和定片第三出水孔也分别位列前述定片第一进水孔对称面的两侧;同时,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分别位列第一导流槽对称面的两侧。如此,对应水龙头的阀体内的水流通道排布分散,利于加工。

进一步的,定片与底座之间,以及底座底面分别设有密封件。底座底面的密封件可保障从分水阀芯溢出的水不会进入容置分水阀芯的水龙头阀体内,确保各水路隔离,互不串水。

进一步的,阀芯外壳上部周壁还套设有密封圈。

优化的,阀芯外壳周壁上对应设有密封环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动片的第一导流槽的局部或全部设成通孔,由此水源自定片第一进水孔流至第一导流槽内时,水源会经穿透动片的卸压通孔溢流至动片的外部,充盈于阀芯外壳与动片外壁、定片外壁之间,尤其是动片的顶面与周壁均浸于水中,然后混合水沿阀芯外壳的安装缝隙流出,使得整个分水阀芯浸于水中,再在分水阀芯外部对所溢流出的混合水进行密封保压,如此,动片的第一导流槽、动片顶面及其周壁所受水压因为水的传导而与水源的进水水压一致,动片各部位间所感压力差大大减小,在高压水流的情况下也能稳定承压。同时,由于动片顶面也会经受水压,如此会将动片朝向定片下压,动片与定片之间越来越紧密,保障了分水阀芯在高水压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水阀芯设计更加完善,使用过程稳定,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分水阀芯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分水阀芯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角度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动片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片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水阀芯处于第一档位时动片和定片状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水阀芯处于关闭时动片和定片状态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水阀芯处于第二档位时动片和定片状态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提供分水阀芯的总体示意图。

图中,1、调节手柄;2、阀芯外壳;21、外壳缺口;22、外壳固定孔;23、安装导槽;3、拨盘;31、拨盘凸块;32、弹簧孔;4、动片;41、第一导流槽;411、卸压通孔;412、卸压开口;42、第二导流槽;43、第三导流槽;44、动片凹槽;5、定片;51、定片第一进水孔;52、定片第一出水孔;53、定片第二出水孔;54、定片第二进水孔;55、定片第三出水孔;56、定片凹槽;6、底座;61、底座第一凸块;62、连接块;63、底座第二凸块;64、卡钩;65、阀芯定位脚;7、密封件;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可承高压的分水阀芯,自上而下包括调节手柄1、阀芯外壳2、拨盘3、动片4、定片5以及底座6,定片5与底座6之间,以及底座6底面分别嵌装有密封件7,密封件7呈五环状,可避免安装分水阀芯后从底座6处漏水,同时使各水路隔离,互不串水。拨盘3、动片4、定片5和上面的密封件7容置在阀芯外壳2的空腔内,底座6与阀芯外壳2固定连接。调节手柄1下端插入阀芯外壳2并与拨盘3固定连接。底座6底部还设有若干阀芯定位脚65。拨盘3上端面上设有弹簧孔32,弹簧孔32内设置有档位碰珠及弹簧(图中未示出),阀芯外壳2顶壁设有档位凹坑,随着拨盘3的旋转,档位碰珠可插拔的位于档位凹坑中。

动片4和定片5均为陶瓷所制,二者相对面紧密接触。定片5上设有定片第一进水孔51、定片第一出水孔52、定片第二出水孔53、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底座6上也对应定片第一进水孔51、定片第一出水孔52、定片第二出水孔53、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设有相应的五个通孔。定片4底面上设有第一导流槽41和第二导流槽42和第三导流槽43,第一导流槽41的一端与定片第一进水孔51相连通,第二、三导流槽42、43为浅槽盲孔,第一导流槽41的内壁向外延伸设有穿透动片的卸压通孔411。

本实施例中,定片第一进水孔51位于定片中间,定片第一出水孔52、定片第二出水孔53分别位列定片第一进水孔51对称面的两侧,处于定片第一进水孔51的一边;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也分别位列前述定片第一进水孔51对称面的两侧,处于定片第一进水孔51的另一边;同时,第二导流槽42、第三导流槽43分别位列第一导流槽41对称轴的两侧。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水阀芯是为5孔,同样采用底进底出的方式进出水。

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用于冷水或热水的进出,定片第一进水孔51、定片第一出水孔52、定片第二出水孔53用于混合水的进出,第一导流槽41用于连通定片第一进水孔51、定片第一出水孔52或定片第二出水孔53,第二、三导流槽42、43用于连通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通过旋转调节手柄1带动拨盘3、动片4旋转,使第一导流槽41覆于定片第一进水孔51、定片第一出水孔52或定片第二出水孔53,混合水即可从定片第一进水孔51进入并沿第一导流槽41流向定片第一出水孔52或定片第二出水孔53,实现混合水的流通及控制双路出水。同理,第二导流槽42或第三导流槽43将覆于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之上,冷水或热水即可从定片第二进水孔54进入并沿第二导流槽42或第三导流槽43流向定片第三出水孔55,实现冷水或热水的流通控制,设置第二导流槽42、第三导流槽43,可保障任一一档混合水出水均有导流通道能串联起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从而,整个分水阀芯可同时实现对冷水或热水、混合水双路出水的开关控制。

如图5所示,是为申请号为CN201520658420.9的专利中的动片结构,其中用于混合水导通的导流通道是为本图中标记为41的浅槽结构。水流从导流通道41折回流出。动片底面处于不对称受压状态,实际承压效果有限。

而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将动片4的第一导流槽41内壁的局部或全部向外延伸设有卸压通孔411,拨盘3底面形同动片第一导流槽41的盖板,拨盘3与动片4并非密封联接关系,其间存有一定缝隙,可供水流流出。由此当分水阀芯处于关闭状态时,混合水自定片第一进水孔51流至第一导流槽41内时,混合水会经穿透动片4的通孔溢流至动片4的外部,第一导流槽41相对卸压,混合水充盈于阀芯外壳2与动片4外壁、定片5外壁之间,尤其是动片4的顶面与周壁均浸于水中,然后混合水沿阀芯外壳5的外壳缺口21、外壳固定孔22的缝隙流出,使得整个分水阀芯浸于水中,在分水阀芯外部对所溢流出的混合水进行密封保压,如此,动片4的第一导流槽41、动片顶面及其周壁所受水压因为水的传导而与混合水的进水水压一致,动片4各部位间所感压力差大大减小,在高压水流的情况下也能稳定承压。

同时,由于动片顶面也会经受水压,且动片顶面的受力面相对于动片底面导流通道的受力面更大,同样压强的情况下,动片顶面受力要大于动片底面的受力,如此会将动片朝向定片下压,动片与定片之间越来越紧密,保障了分水阀芯在高水压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经实验验证,含本分水阀芯的水龙头可经受60 bar的压强,且能1min不漏水,承压能力大大加强。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水阀芯设计更加完善,使用过程稳定,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当分水阀芯处于开通状态时,由于分水阀芯外部进行了密封保压,各水路仍可正常流通,而由于水流处于流通状态,水流可从定片上的出水孔流出,动片无需保压,所受压力不存在压力差,即开启状态下的分水阀芯不存在动、定片打开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水阀芯设计思路不仅限于上述冷水或热水+混合水的开关控制,还可是仅对混合水或冷水或热水的开关控制,即定片上仅设混合水或冷水或热水进出水孔,动片上仅设一条导流槽;还可是对冷水+热水+混合水的开关控制,即定片上设冷水进出水孔、热水进出水孔、混合水进出水孔,动片上设三到四条导流槽。无论是控制何种组合水路,均可在某一导流槽上设通孔卸压,在分水阀芯外的水为“死水”,本身并不流通,这样相对于原来的直接从分水阀芯侧壁进水、由流动的“活水”对阀芯外壳进行冲泡相比,本分水阀芯的阀芯外壳的老化程度明显减慢,对分水阀芯的使用寿命影响不大。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槽41为侧向长条通孔,其一端始终与定片第一进水孔51,如此可省去一个因换档出水而需要在定片上设的混合水进水孔,即共用一个定片第一进水孔51,从而简化定片结构,动片4绕动片纵轴旋转时能一直有混合水接入,方便换挡操作。而第二、三导流槽42、43为弧形凹槽,是为盲孔,顶面为封闭状态,其大小位置与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对应。

如图3、4所示,第一导流槽41顶面全部向上延伸,实际上也可以部分向上延伸,形成穿透动片4的卸压通孔411。卸压通孔411的顶部向动片周壁径向延伸,使卸压通孔411顶部向外敞口,形成卸压开口412。即,卸压通孔411顶部向外敞口,水流直接从卸压开口412流出,如此能更好的将水流疏导出去,减小混合水从第一导流槽41卸压出水的阻力,水压传导效果更好。阀芯外壳5的周壁上也可以开设便于出水的出水通孔。

如图2的水流箭头所示,混合水从分水阀芯底部进入,依次从底座6、定片第一进水孔51、第一导流槽41、卸压开口412流出,再从阀芯外壳5的外壳缺口21、外壳固定孔22的缝隙流出,分水阀芯将整体浸于水中。

本实施中所提供的分水阀芯,相对于本实用新型人所提交的一种双路出水陶瓷阀芯(申请号为CN201520658420.9),仅改动了动片第一导流槽41的结构,其它基本照旧,避免重新开模造成浪费。分水阀芯整体结构合理,承压效果明显。

结合图1-6所示,拨盘3下端面圆周方向等分设有朝下的拨盘凸块31,沿动片4圆周方向等分设有与拨盘凸块31相对应的动片凹槽44,拨盘3通过拨盘凸块31与动片凹槽44的对应卡置与动片4联动连接。定片5固定在底座6上,底座6周壁上间隔设有朝上的底座第一凸块61和底座第二凸块63,底座第一凸块61内侧设有连接块62,底座第二凸块63外侧设有卡钩64;定片5底部周壁上设有开口朝下的定片凹槽56,底座6通过连接块62插置在定片凹槽56内与定片5连接。阀芯外壳2下部周壁上间隔设有外壳缺口21和外壳固定孔22,外壳固定孔22的下方还设有安装导槽23,外壳缺口21与底座第一凸块61插置连接,卡钩64卡接在外壳固定孔22内,底座6通过底座第一凸块61、卡钩64分别与外壳缺口21、外壳固定孔22相连接实现与阀芯外壳2的安装固定。

如图9、10所示,显示动、定片从关闭到全开启的位置关系,动片4先做顺时针旋转,实现第一档位出水。其中较粗的线条提示的是动片上的各导流通道。如图9所示,定片第一出水孔52和定片第二出水孔53与第一导流槽41交叉隔开,第二导流槽42、第三导流槽43分别与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对应,水道互不连通,分水阀芯处于关闭状态。如图10所示,动片4做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0-45度,第一导流槽41逐渐与定片第一出水孔52重叠,实现定片第一进水孔51与定片第一出水孔52的连通,混合水从定片第一出水孔52出水;第三导流槽43逐渐覆盖于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之上,实现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的连通,冷水或热水形成流通,分水阀芯此时处于第一档位节流或全开状态。

如图11所示,动片4再做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0—-90度,分水阀芯由第一档出水至关闭,再实现第二档出水。第一导流槽41逐渐与定片第二出水孔53重叠,实现定片第一进水孔51与定片第二出水孔53的连通,混合水从定片第二出水孔53出水;第二导流槽42逐渐覆盖于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之上,实现定片第二进水孔54和定片第三出水孔55的连通,冷水或热水形成流通,分水阀芯处于第二档位节流或全开状态。

分水阀芯若需再次关闭,只需动片再作顺时针旋转至关阀点位即可。

由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分水阀芯可使冷或热水进出、混合水进出同时关闭或开启,简化了操作步骤,既实现了冷或热水进出流量控制,同时还可实现两路出水,整体实用性良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2所示,阀芯外壳2上部周壁还套设有密封圈8。阀芯外壳2周壁上对应设有密封环槽。如此分水阀芯可直接插入水龙头阀体的分水阀芯腔内,从动片4溢流出的水存留在密封圈8与底座6下方的密封件7之间,形成流动介质使动片所受压力均衡,保障分水阀芯关闭时也能承压并不漏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