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18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待支撑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拿取的按压式支架。



背景技术:

待支撑设备集多种功能于一身,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例如作为视频播放器、汽车导航等,因此,根据需求市面上也推出了车载待支撑设备支架,摆脱双手,将待支撑设备固定于方便查看的位置。

目前的待支撑设备支架虽然有不错的支撑效果,但是固定和拿取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待支撑设备放置和拿取的按压式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架,用于支撑待支撑设备,包括:

承载座;

设于所述承载座一面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通过第一凸台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二夹持板通过第二凸台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相向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于背离所述承载座的一侧固接有一触发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承载座共同合围形成一夹持空间;

当所述待支撑设备放入所述夹持空间,并按压所述触发部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收拢以夹持支撑所述待支撑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凸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一凸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凸台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均由弹性材质制成;

当所述触发部受外力按压而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凸台朝背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弹性形变,而所述第二凸台朝背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夹相向收拢;

当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受外力而背向打开时,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背离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同时提拉所述触发部朝背离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第二凸台方向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凸台朝向所述第一凸台方向弹性形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承载座的一端设有呈柱状的第一转动连接棱和第二转动连接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对应所述第一凸台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棱相配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凹槽;所述第二夹持板对应所述第二凸台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棱相配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凹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第一支撑板和自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夹持板包括连接在连接部上的第二支撑板和自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转动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转动凹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转动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转动凹槽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部包括与所述承载座平行设置的触发部平台和自所述触发部平台一侧垂直向下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固接;当所述待支撑设备放在所述触发部上时,所述触发部平面紧靠所述待支撑设备背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包括平行错开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连接板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部上,所述第二板部高于所述第一板部且当所述待支撑设备发在所述触发部上时,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触发部平台位于同一平面对所述待支撑设备提供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包括自所述第二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挡边;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挡边围合形成所述夹持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触发部是一体成型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触发部由PP胶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和拆卸待支撑设备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夹持待支撑设备的夹持部和承载座,所述夹持部包括与所述承载座转动连接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及带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活动的触发部,当把待支撑设备置于触发部上时,可使所述夹持部夹紧待支撑设备;当拿取待支撑设备时,该待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接触的两侧边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向外侧撑开,同时提拉触发部向上移动,或者提拉触发部即可使夹持部松开待支撑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2为图1所示支架的另一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支架的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支架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图5所示支架的另一使用状态图。

图7为图5所示支架的剖面图。

图8为图6所示支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架99。支架99可在夹持状态和松开状态之间切换。图1所示为支架99处于夹持状态,图2和图3所示为支架99处于松开状态。

支架99包括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承载座20和触发部14。

请同时参照图4,第一夹持板11包括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一限位板113,第一支撑板111的一侧与连接部13转动连接,第一限位板113为自第一支撑板111的另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第二夹持板 12包括第二支撑板121和第二限位板123,第一支撑板121的一侧与连接部13转动连接,第二限位板123为自第一支撑板121的另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

第一夹持板11通过凸设于支撑座20上的第一凸台221转动连接于承载座20,第二夹持板12通过凸设于支撑座20上的第二凸台222 转动连接于承载座20。第一凸台221和第二凸台222远离承载座20 的一端均设有用于与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转动连接的呈柱状的第一转动连接棱225和第二转动连接棱226。

对应地,第一支撑板111在与第一凸台221转动连接的连接部设有与第一转动连接棱225相配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凹槽115;第二支撑板121在与第二凸台222转动连接的连接部设有与第二转动连接棱226相配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凹槽125。应当理解的是,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座20与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例如通过销轴和销孔的铰接,本实用新型对具体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触发部14固接在连接部13上,触发部14包括固定部142和触发部平台144,触发部平台144与承载座20平行设置,固定部142 为自触发部平台142靠近承载座20的一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固定部142支撑触发部平台144并将触发部平台144固定于连接部13 上;如前所述,当将待支撑设备放在触发部14上时,触发部平台144 紧靠待支撑设备背面。

承载座20包括平行错开设置的第一板部24及第二板部26。承载座20还包括倾斜连接在第一板部24和第二板部26之间的连接板部25。第一板部24与第二板部26存在高度差,第一凸台221和第二凸台222设置在第一板部24上。连接板部25连接第一板部24和第二板部26相靠近的一端,并支撑第二板部26在一定高度,所述高度为当待支撑设备放在触发部14上时,第二板部26与触发部平台 144位于同一平面,第二板部26与触发部平台144共同对待支撑设备提供支撑。

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板部26包括自其远离第一板部24的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挡边28。第一夹持板11的第一限位板113、第二夹持板12的第二限位板123和挡边28形成容置待支撑设备的夹持空间30。

当把待支撑设备放置在触发部14上时,通过杠杆原理,以第一转动凹槽115和第二转动凹槽125为支点,触发部14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一夹持板11和第二夹持板12与连接部13连接的一端向下移动,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对待支撑设备起支撑作用,同时第一限位板113和第二限位板123向上移动并相互靠近,从而夹紧该待支撑设备,即如图1所示的夹持状态。

相反地,当拿取待支撑设备时,该待支撑设备与第一限位板113 和第二限位板123接触的两侧边推动第一限位板113和第二限位板 123向外侧撑开,同时提拉触发部14向上移动,即如图2和图3所示的松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221和第二凸台222为弹性材质。当把待支撑设备放置在触发部14上时,待支撑设备推动触发部14向下移动,支架99由松开状态向夹紧状态转变。过程中,连接部13朝向承载座20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支点的第一转动凹槽115和第二转动凹槽125相互远离,第一凸台221朝背离第二凸台222的一侧产生弹性形变,而第二凸台222朝背离第一凸台221的一侧产生弹性形变。当第一支撑板 111和第二支撑板121处于同一平面时,第一凸台221朝背离第二凸台222的一侧产生最大的弹性形变,而第二凸台222朝背离第一凸台 221的一侧产生最大的弹性形变。当连接部13继续朝向承载座20的方向移动,作为支点的第一转动凹槽115和第二转动凹槽125相互靠近,第一凸台221和第二凸台222由于自身的弹性,第一凸台221和第二凸台222的弹性形变逐渐回复而提供第一限位板113和第二限位板123夹持上述待支撑设备的夹持力,当支架99转变至夹紧状态时,第一凸台221和第二凸台222的弹性可使上述待支撑设备稳固地夹持在第一限位板113和第二限位板123之间。

应当理解的是,这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承载板20以及触发部14 均可为弹性材质,例如,第一夹持板11和第二夹持板12为弹性材质的。当把待支撑设备放置在触发部14上时,待支撑设备推动触发部 14向下移动,支架99由松开状态向夹紧状态转变。过程中,连接部13朝向承载座20的方向移动,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由于第一转动凹槽115和连接部13之间的距离、第二转动凹槽125和连接部13之间的距离变小而产生弹性形变。当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处于同一平面时,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由于第一转动凹槽115和连接部13之间的距离、第二转动凹槽125和连接部13之间的距离最小而产生最大的弹性形变。当连接部13继续朝向承载座20的方向移动,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由于第一转动凹槽115和连接部13之间的距离、第二转动凹槽125和连接部13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由于自身的弹性,弹性形变逐渐回复而提供第一限位板113和第二限位板 123夹持上述待支撑设备的夹持力,当支架99转变至夹紧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的弹性可使上述待支撑设备稳固地夹持在第一限位板113和第二限位板123之间。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承载板20以及触发部14中何者为弹性材质不作限定,只要能为支架99夹紧或者松开待支撑设备提供形变空间即可。

如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夹持部10、承载座20以及触发部14是一体成型的。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承载座20 以及触发部14由PP胶制成。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承载板20和触发部14之间的连接处为可弯折结构,使得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承载座20以及触发部14彼此可实现转动。

另外,支架99还包括安装在承载座20远离夹持部10的一面的支座(图未示)。该支座用于将支架99与外界物体固定,可以是通过夹持或者粘贴,本实用新型对支座与外界物体的固定方式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和拆卸待支撑设备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夹持待支撑设备的夹持部和承载座,所述夹持部包括与所述承载座转动连接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及带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活动的触发部,当把待支撑设备置于触发部上时,可使所述夹持部夹紧待支撑设备;当拿取待支撑设备时,该待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接触的两侧边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向外侧撑开,同时提拉触发部向上移动,或者提拉触发部即可使夹持部松开待支撑设备。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