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3059发布日期:2018-11-09 18:1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油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包括具有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偶合器的自动变速装置。关于这种自动变速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868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利用油压控制装置对将被调压阀(次级调节器阀66)调压后的油压向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7)供给的路径进行切换,来控制锁止离合器(锁止离合器7a)的状态(接合/分离)。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使锁止离合器分离时,使从液力偶合器排出的油经由润滑油路(润滑系统油路63j)向润滑对象部位(润滑系统69)供给。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使在调压时从调压阀排放的油经由返回油路(63k)返回至油泵(第二油泵62)的吸引口。

在专利文献1的油压控制装置中,在想要变成不仅使在调压时从调压阀排放的油返回至油泵的吸引口还使其向润滑对象部位供给的结构的情况下,产生如下问题。即,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还使液力偶合器和油泵的吸引口之间连通。而且,例如在使车辆在长时间停止后起动时,由于液力偶合器内的油量下降而变为残留有空气的状态,因此,可能导致该空气通过返回油路流入油泵的吸引口。若空气流入油泵的吸引口,则油泵的喷出效率可能会降低或产生异常噪音,因此不优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6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油压控制装置中,即使采用使在调压时从调压阀排放的油向润滑对象部位供给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液力偶合器内的空气流入油泵的吸引口。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油压控制装置,对向自动变速器供给的油压进行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具有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偶合器,其中,

所述油压控制装置具有:

调压阀,对从油泵供给的油的油压进行调整并向所述液力偶合器供给;

排出油路,在使所述锁止离合器分离时,使从所述液力偶合器排出的油流通;

润滑油路,将来自所述排出油路的油向所述自动变速装置内的润滑对象部位供给;

返回油路,使在调压时从所述调压阀排放的油返回至所述油泵的吸引口;

连接油路,使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返回油路连接;以及

流通方向限制阀,设置于所述连接油路,在所述返回油路侧的油压比所述润滑油路侧的油压高设定压差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返回油路连通,在所述返回油路侧的油压与所述润滑油路侧的油压之间的压差小于所述设定压差的情况下,使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返回油路断开。

根据该结构,在使锁止离合器分离而使从液力偶合器排出的油在排出油路中流通的状态下,由于返回油路侧的油压与润滑油路侧的油压之间的压差小于设定压差,因此,通过变为断开状态的流通方向限制阀,能够使与液力偶合器连通的排出油路以及润滑油路和与油泵连通的返回油路切断。因此,即使在假设从液力偶合器排出的油中混入有空气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混入有该空气的油仅在润滑油路中流通,从而能够避免空气流入油泵的吸引口。另一方面,在来自液力偶合器的油不在排出油路中流通,返回油路侧的油压比润滑油路侧的油压高设定压差以上的情况下,由于流通方向限制阀被打开,因此,能够将从调压阀排放的油向润滑油路供给。此外,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从调压阀排放的油的一部分经由返回油路返回至油泵的吸引口。

通过参照附图说明下面记载的例示性的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的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油压控制装置的回路图。

图3是表示锁止离合器接合时的工作油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锁止离合器分离时的工作油的流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油压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车辆用的自动变速装置9所具有的油压控制装置1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1用于对向自动变速装置9所具有的油压驱动构件供给的油压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自动变速装置9具有输入部件91、具有锁止离合器93的液力偶合器92、变速机构94和输出部件95。另外,自动变速装置9具有副轴齿轮机构96和输出用差动齿轮机构97。这些部件容纳在省略图示的壳体(驱动装置壳体)内。

输入部件91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与内燃机eg连接(以下,简称为“驱动连接”)。液力偶合器92与输入部件91以及变速机构94驱动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液力偶合器92是液力变矩器,该液力变矩器例如具有:泵轮,与输入部件91驱动连接;涡轮,与变速机构94驱动连接;以及导轮,配置在所述泵轮与所述导轮之间。此外,液力偶合器92也可以是仅具有泵轮和涡轮的液力偶合器。在锁止离合器93处于分离状态下,液力偶合器92通过经由其内部的工作油的流体传动,将输入至输入部件91的内燃机eg的扭矩向变速机构94传递。另一方面,在锁止离合器93处于接合状态下,输入至输入部件91的内燃机eg的扭矩直接向变速机构94传递。锁止离合器93以油压驱动式构成。

变速机构94对向该变速机构94输入的液力偶合器92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并向输出部件95传递。变速机构94可以是以与多个变速挡中的任一个相对应的变速比对输入的旋转进行变速并向输出部件95传递的有级变速机构或者对输入的旋转无级地变速并向输出部件95传递的无级变速机构。另外,变速机构94可以是以预定的固定变速比对输入的旋转进行变速并向输出部件95传递的固定比变速机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分别设定有前进用的变速比和后退用的变速比的前进后退切换式的固定比变速机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而且,变速机构94也可以包括无级变速机构、有级变速机构、固定比变速机构以及前进后退切换机构中的任意两个来构成。

在变速机构94包括有级变速机构的情况下,该有级变速机构具有多个变速用接合装置。在变速机构94包括无级变速机构的情况下,该无级变速机构具有一对可动带轮。在变速机构94包括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情况下,该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具有前进后退切换用接合装置。有时包含于变速机构94的变速用接合装置、可动带轮以及前进后退切换用接合装置构成为油压驱动式。

输出部件95经由副轴齿轮机构96和输出用差动齿轮机构97与一对左右的车轮w驱动连接。

为了控制向自动变速装置9的油压驱动构件(具体为,锁止离合器93、变速机构94具有的变速用接合装置、可动带轮、前进后退切换用接合装置等)供给的油压,使用油压控制装置1。油压控制装置1将从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参照图2)喷出的油调整为规定油压,并将该调压后的油压向自动变速装置9的油压驱动构件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泵p1是被与输入部件91驱动连接的内燃机eg驱动的机械式油泵。第二泵p2是被与内燃机eg不同的专用的泵用马达驱动的电动式油泵。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从设置于壳体下部的油底壳吸引油(工作油、atf:automatictransmissionfluid),提高到规定压并喷出。

如图2所示,油压控制装置1具有第一调压阀10、第二调压阀20、变速控制部30、切换阀40、止回阀50和流通方向限制阀60。另外,油压控制装置1与第一泵p1、第二泵p2、包括锁止离合器93的油压驱动构件、油冷却器c以及润滑对象部位l连接。

第一调压阀10的输入口11经由第一油路71与第一泵p1的喷出口pa连接。第一调压阀10由安全形式的减压阀构成,该第一调压阀10对从第一泵p1供给的油压进行调整,以使该第一调压阀10的上游侧的油压变为主压pl。第一调压阀10从排放口12排出调整后的剩余的油。第一油路71经由第二油路72与变速控制部30连接,在第一调压阀10生成的主压pl向变速控制部30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控制部30经由第三油路73还与第二泵p2的喷出口pc连接。

变速控制部30的结构根据变速机构94的具体的结构来设定。例如,在变速机构94包括有级变速机构的情况下,变速控制部30包括对向该有级变速机构具有的多个变速用接合装置各自的油压伺服器供给的供给油压进行调整的线性电磁阀。或者,在变速机构94包括无级变速机构的情况下,变速控制部30包括对向该无级变速机构具有的一对可动带轮各自的油压伺服器供给的供给油压进行调整的线性电磁阀。

第二调压阀20的输入口21经由第四油路74与第一调压阀10的排放口12连接。第二调压阀20由安全形式的减压阀构成,该第二调压阀20对从第一调压阀10排放的油的油压进行调整,以使该第二调压阀20的上游侧的油压变为次级压ps。第二调压阀20从排放口22排出调整后的剩余的油。第四油路74分支状地形成并还与切换阀40的输入口41连接,在第二调压阀20生成的次级压ps经由切换阀40向液力偶合器92供给。这样,第二调压阀20对从第一泵p1供给并在调压时(生成主压pl时)对从第一调压阀10排放的油的油压进行调整,将调压后的油经由切换阀40向液力偶合器92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泵p1相当于“油泵”,第二调压阀20相当于“调压阀”。

第二调压阀20的排放口22经由第五油路75与第一泵p1的吸引口pb以及第二泵p2的吸引口pd连接。在调压时(生成次级压ps时)从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油通过第五油路75返回至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油路75相当于“返回油路”。通过使由第一调压阀10以及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清洁的油返回至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能够提高泵p1、p2的喷出效率,从而能够实现装载有自动变速装置9的车辆的燃料消耗率的提高。另外,在第五油路75上设置有止回阀50。

该止回阀50构成为,在第二调压阀20侧的油压变为第一设定压以上的情况下打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止回阀50的第一设定压设定为高于流通方向限制阀60的设定压差的压力。因此,在因从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油量超过经由第九油路79能够向油冷却器c以及润滑对象部位l供给的油量而第二调压阀20的排放口22侧的油压变高的情况下,打开止回阀50。于是,剩余的油经由第五油路75返回至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在从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油量少的情况下,止回阀50保持关闭,从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油全部向油冷却器c以及润滑对象部位l供给。

切换阀40具有输入口41、第一输出口42、第二输出口43、润滑口44、排放口45和以在轴向上能够自由滑动移动的方式设置的阀柱(省略图示)。输入口41与如上所述的第四油路74连接。第一输出口42经由第六油路76与锁止离合器93的接合侧油室93a连接。第二输出口43经由第七油路77与锁止离合器93的分离侧油室93b连接。润滑口44经由第八油路78与油冷却器c以及润滑对象部位l连接。排放口45与油底壳连通。

在使锁止离合器93接合的情况下,如图3中示意性地所示,切换阀40的阀柱使输入口41和第一输出口42连通,并且使第二输出口43和排放口45连通。于是,从第四油路74供给的次级压ps的油通过第六油路76向锁止离合器93的接合侧油室93a供给。其结果,接合侧油室93a内的油压变得高于分离侧油室93b内的油压,随着该压差的增大,使得锁止离合器93变为接合状态。此时,从分离侧油室93b排出的油通过第七油路77返回至切换阀40,并直接从排放口45被排放。

另一方面,在使锁止离合器93分离的情况下,如图4中示意性地所示,切换阀40的阀柱使输入口41和第二输出口43连通,并且使第一输出口42和润滑口44连通。于是,从第四油路74供给的次级压ps的油通过第七油路77向锁止离合器93的分离侧油室93b供给。其结果,使接合侧油室93a内的油压和分离侧油室93b内的油压被均压化,通过该压差的减小,使得锁止离合器93变为分离状态。此时,从接合侧油室93a排出的油通过第六油路76返回至切换阀40,之后,通过第八油路78向油冷却器c以及润滑对象部位l供给。

此外,油冷却器c具有热交换器,对在该油冷却器c中流通的油进行冷却。润滑对象部位l是自动变速装置9内的需要进行润滑的部位,例如是用于传递驱动力的齿轮彼此的啮合部、用于将各种旋转部件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的轴承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润滑对象部位l还包括自动变速装置9内的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位。这种需要冷却部位例如是各摩擦接合装置的摩擦材料等。另外,润滑对象部位l并不局限于自动变速装置9内的部位,例如也可以是第五油路75或第六油路76等各种油路的路径上的需要进行润滑的部位(例如,衬套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锁止离合器93分离时,使从液力偶合器92排出的油流通的第六油路76相当于“排出油路”。另外,此时,将来自作为“排出油路”的第六油路76的油向润滑对象部位l供给的第八油路78相当于“润滑油路”。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1的一个特征,设置第九油路79,以使作为上述的“返回油路”的第五油路75和作为“润滑油路”的第八油路78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九油路79与第五油路75直接连接。换言之,第五油路75和第九油路79经由第五油路75中的第二调压阀20侧的部位(图2中用附图标记“75a”表示的部位)都与第二调压阀20的排放口2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九油路79相当于“连接油路”,第五油路75中的第二调压阀20侧的部位75a相当于“共用油路”。通过设置第九油路79,能够将从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油经由第九油路79以及第八油路78向油冷却器c以及润滑对象部位l供给。

但是,在设置有第九油路79的情况下,使切换阀40的润滑口44和作为“返回油路”的第五油路75也连通。并且,在使锁止离合器93分离的情况下,切换阀40的润滑口44使从液力偶合器92排出的油流通。但是,例如在使车辆停止长时间后起动时,有时因液力偶合器92(包括接合侧油室93a以及分离侧油室93b)内的油量下降而变为残留有空气的状态。因此,若通过设置第九油路79简单地使第五油路75和第八油路78连接,则可能导致液力偶合器92内的空气通过这些油路流入第一泵p1的吸引口pb以及第二泵p2的吸引口pd。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1的另一特征,在第九油路79设置有流通方向限制阀60。该流通方向限制阀60具有板61、阀体62、对阀体62向板61侧施力的弹簧63、在与板61之间容纳阀体62以及弹簧63的外壳64。形成于板61的第一口65与第五油路75连通。形成于外壳64的侧面的第二口66与第八油路78连通。流通方向限制阀60在安装状态(初始状态)下借助弹簧63的作用力使阀体62和板61紧贴,从而堵塞第一口65。若向第一口65侧施加超过弹簧63的作用力的压力,则阀体62克服弹簧63的施力以远离板61的方式移动,从而使第一口65和第二口66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压差”由弹簧63的作用来确定。

在第五油路75侧的油压比第八油路78侧的油压高设定压差以上的情况下,流通方向限制阀60使第八油路78和第五油路75连通。例如在使锁止离合器93接合的情况下,通过使接合侧油室93a内充满油并且限制从液力偶合器92排出的油量,使得从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油量增加,以生成次级压ps,从而第五油路75侧的油压变得比较高。另一方面,从分离侧油室93b排出的油通过切换阀40被排出而不在第八油路78中流动,因此,第八油路78侧的油压变低。因此,在锁止离合器93接合时,典型地,第五油路75侧的油压和第八油路78侧的油压之间的压差变为设定压差以上,从而流通方向限制阀60打开而变为连通状态。其结果,从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油经由第九油路79以及变为连通状态的流通方向限制阀60流入第八油路78,然后,被油冷却器c冷却后向润滑对象部位l供给。

另一方面,在第五油路75侧的油压与第八油路78侧的油压之间的压差小于设定压差的情况下,流通方向限制阀60使第八油路78与第五油路75断开。例如在使锁止离合器93分离的情况下,通过使油在液力偶合器92以及锁止离合器93内流通,使得从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油量减少,以生成次级压ps,从而第五油路75侧的油压变得比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从液力偶合器92排出的油通过第六油路76以及第八油路78流动,因此,第八油路78侧的油压变高。另外,在车辆停止中(内燃机eg停止中),由于第一泵p1始终未被驱动,因此,油不会从第二调压阀20被排放,从而第五油路75侧的油压变低。

由此,第八油路78侧的油压变得比第五油路75侧的油压高,这些压差变得小于设定压差,因此,流通方向限制阀60关闭而变为断开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与锁止离合器93的接合侧油室93a以及分离侧油室93b连通的第八油路78和与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连通的第五油路75切断。由此,例如,即使在使车辆长时间停止中(内燃机eg的停止中)变为在接合侧油室93a以及分离侧油室93b内残留有空气的状态,也能够避免该残留的空气通过第五油路75流入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由此,由于能够避免在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中混入空气(airinclusion),因此,能够避免泵p1、p2的喷出效率的降低和异常噪声的产生。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设置有第一调压阀10和第二调压阀20,将在第二调压阀20生成的次级压ps向液力偶合器92供给,并且使从第二调压阀20排放的排放油返回至泵p1、p2。但是,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不具有第二调压阀20,将在第一调压阀10生成的主压pl向液力偶合器92供给,并且使从第一调压阀10排放的排放油返回至泵p1、p2。在该结构中,第一调压阀10相当于“调压阀”。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作为润滑油路的第八油路78中的油冷却器c的上游侧,与油冷却器c串联地设置止回阀。该止回阀在切换阀40侧的油压变为设定压以上的情况下打开,在切换阀40侧的油压变为小于设定压的情况下关闭。通过该止回阀,在车辆停止中等没有来自第二调压阀20的排放油且没有来自液力偶合器92的排出油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来自液力偶合器92的油泄漏。因此,在使车辆长时间停止中(内燃机eg停止中),能够减少在液力偶合器92内产生的空气量。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除了被内燃机eg驱动的机械式的第一泵p1之外,还设置有被专用的泵用马达驱动的电动式的第二泵p2。但是,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不具有第二泵p2。在该情况下,在作为返回油路的第五油路75中流动的油完全返回至第一泵p1的吸引口pb。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第五油路75和第九油路79与第二调压阀20中的共用的排放口22连接。但是,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第五油路75和第九油路79也可以分别单独与设置于第二调压阀20的专用的排放口22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中,可以说第九油路79经由第二调压阀20使第五油路75和第八油路78连接。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的喷出口pa、pc分别设置有一个,与其相应,第一调压阀10和第二调压阀20的输入口11、21和排放口12、22也分别设置有一个。但是,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第一泵p1以及第二泵p2也可以构成为,分别具有多个喷出口pa、pc。另外,与此相应,第一调压阀10以及第二调压阀20也可以构成为,分别具有多个(具体地,与喷出口pa、pc的数量相同)输入口11、21和多个(具体地,与喷出口pa、pc的数量相同)排放口12、22。

(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他实施方式,下面同样)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使用。就其他结构而言,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也只是示例,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实施方式的概要)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油压控制装置优选具有以下的各结构。

一种油压控制装置1,对向自动变速装置9供给的油压进行控制,所述自动变速装置9包括具有锁止离合器93的液力偶合器92,其中,

所述油压控制装置1具有:

调压阀20,对从油泵p1供给的油的油压进行调整并向所述液力偶合器92供给;

排出油路76,在使所述锁止离合器93分离时,使从所述液力偶合器92排出的油流通;

润滑油路78,将来自所述排出油路76的油向所述自动变速装置9内的润滑对象部位l供给;

返回油路75,使在调压时从所述调压阀20排放的油返回至所述油泵p1的吸引口pb;

连接油路79,使所述润滑油路78和所述返回油路75连接;以及

流通方向限制阀60,设置于所述连接油路79,在所述返回油路75侧的油压比所述润滑油路78侧的油压高设定压差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润滑油路78和所述返回油路75连通,在所述返回油路75侧的油压与所述润滑油路78侧的油压之间的压差小于所述设定压差的情况下,使所述润滑油路78和所述返回油路75断开。

根据该结构,在使锁止离合器93分离而使从液力偶合器92排出的油在排出油路76中流通的状态下,由于返回油路75侧的油压与润滑油路78侧的油压之间的压差小于设定压差,因此,通过变为断开状态的流通方向限制阀60,能够使与液力偶合器92连通的排出油路76以及润滑油路78和与油泵p1连通的返回油路75切断。由此,即使在假设从液力偶合器92排出的油中混入有空气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混入有该空气的油仅在润滑油路78中流通,从而能够避免空气流入油泵p1的吸引口pb。另一方面,在来自液力偶合器92的油不在排出油路76中流通,返回油路75侧的油压比润滑油路78侧的油压高设定压差以上的情况下,由于流通方向限制阀60被打开,因此,能够将从调压阀20排放的油向润滑油路78供给。此外,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从调压阀20排放的油的一部分经由返回油路75返回至油泵p1的吸引口pb。

作为一个方式,优选地,

所述返回油路75和所述连接油路79经由共用的油路75a与所述调压阀20的排放口22连接。

根据该结构,无需具有分别用于返回油路75以及连接油路79的专用的排放口。由此,能够抑制调压阀20的大型化,进而能够抑制油压控制装置1整体的大型化。

另外,“共用的油路”没必要一定是独立的油路,可以是返回油路75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方式,优选地,

在使所述锁止离合器93接合的情况下,从所述液力偶合器92排出的油被排放,并且从所述调压阀20排放的油经由所述连接油路79和处于连通状态的所述流通方向限制阀60向所述润滑对象部位l供给。

根据该结构,在使锁止离合器93接合时,使从液力偶合器92排出的油被排放而不向润滑油路78供给。因此,返回油路75侧的油压变得比润滑油路78侧的油压高设定压差以上,从而使流通方向限制阀60变为连通状态。然后,通过经由该连通状态的流通方向限制阀60流入润滑油路78的来自调压阀20的排放油,能够对润滑对象部位l适当地进行润滑。

本公开的油压控制装置只要能够达到上述的各效果中的至少一个效果即可。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油压控制装置

9自动变速装置

20第二调压阀(调压阀)

22排放口

40切换阀

60流通方向限制阀

75第五油路(返回油路)

75a第五油路中的第二调压阀侧的部位(共用的油路)

76第六油路(排出油路)

78第八油路(润滑油路)

79第九油路(连接油路)

92液力偶合器

93锁止离合器

p1第一泵(油泵)

pb吸引口

l润滑对象部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