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弹簧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7997发布日期:2018-12-08 05:2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缓冲弹簧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簧,特别是一种缓冲弹簧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缓冲弹簧多由弹簧圈组成,但弹簧圈在吸收冲击时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弹簧圈在设置时圈与圈之间的振动频率和幅度基本相同,因此能够产生的阻尼力和材料的耗费比来看性价比并不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缓冲弹簧圈来解决该种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弹簧片组成的缓冲弹簧圈,能够采用更少的材料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缓冲弹簧圈,其由至少四片扁平状圆形弹簧片依次在垂直方向上堆叠而成,所述弹簧片具有相互连接的起部和伏部,相邻的弹簧片间上弹簧片的伏部与下弹簧片间的起部相互配合;所述缓冲弹簧圈包括两个端部和中间部,所述端部弹簧片的起部与伏部的高度差小于中间部弹簧片的起部与伏部的高度差。

进一步地,所述起部与伏部间通过弧面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起部和伏部上均具有平面,所述相邻的弹簧片间上弹簧片的伏部与下弹簧片间的起部通过平面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平面上具有u型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端部弹簧片的起部与伏部的高度差为中间部弹簧片的起部与伏部的高度差的1/3至1/2。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扁平状的弹簧片相较于弹簧圈用料更少。2、一弹簧圈中可以根据受力情况设置不同的振动特性。3、弹簧片间的连接和拆卸简单,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邻弹簧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相邻弹簧片连接部分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端部1端部弹簧片11中间部2

中间部弹簧片21起部3伏部4

u型凸起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本实施例由十二片扁平状圆形弹簧片依次在垂直方向上堆叠而成,两端分别为四片端部弹簧片11形成端部1,中间为四片中间部弹簧片21形成中间部2,每片弹簧片的形状为波浪形,高起部分为起部3,低凹部分为伏部4,端部弹簧片11的起部与伏部的高度差小于中间部弹簧片21的起部与伏部的高度差,图1中l1和l2的比值为1:3,也可以设置为1:2,在这个范围中缓冲效果较佳;同一或相邻部分的相邻弹簧片间的起部3和伏部4相互配合,具体配合如图2所示,其中起部3和伏部4具有一非弧形的平面,下弹簧片的起部3与上弹簧片的伏部4通过该平面实现面接触实现相互支撑,限位方式如图3所示,在弹簧片的中间部分设置u型凸起5(至少设置在平面部分),下弹簧片的u型凸部进入上弹簧片的u型凹部实现定位和限位,从而实现可拆卸可固定配合。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弹簧圈,其由至少四片扁平状圆形弹簧片依次在垂直方向上堆叠而成,所述弹簧片具有相互连接的起部和伏部,相邻的弹簧片间上弹簧片的伏部与下弹簧片间的起部相互配合;所述缓冲弹簧圈包括两个端部和中间部,所述端部弹簧片的起部与伏部的高度差小于中间部弹簧片的起部与伏部的高度差。本发明能够采用更少的材料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杭佳弹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02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