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装配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9626发布日期:2018-07-31 21:2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路装配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管路或线束在进行安装布置时,每个部件的管线都配有专用支架进行固定,导致发动机本体上出现较多固定支架来分别固定管路或相关线束,占用了较多空间,且安装繁琐,空间布置混乱,也增加了安装成本;而固定支架的安装位置是根据发动机的具体构造来确定的,即固定支架是可以固定在发动机外壳的任意位置,而对于不同外形的发动机外壳,现有的固定支架很难达到在发动机外壳能无干涉地装配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便于在发动机外壳安装的管路装配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路装配固定支架,包括一体连接成“L”形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上各设有一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延伸段与第一板体的连接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凸包,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线束孔;在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在所述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之间设有三个凹槽,三个所述凹槽相互平行且等距设置。

采用以上结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一体成型,便于生产,两个板块形成“L”形,减少了一个平面内占用的空间,减小了装配长度,更适应不同的发动机外壳样式,并有利于贴合发动机外壳装配,避免产生较大间隙而发出异响;第一凸包的设置能提高受力强度,定位孔便于固定板体的安装位置,三个固定孔的设置便于穿设过较硬外壳的管路,线束孔则主要穿设电线等线束,便于分类穿设安装,又能统一安排管路或线束的走向;在需要固定在发动机散热片的位置时,由于散热片外侧的平面接触面积小,三个凹槽的设置主要是便于贴合散热片的截面形状,并利于第二板体与发动机之间的贴合固定;在不需要固定在散热片位置时,第二板体的平面位置也便于贴合固定,使用灵活,结构紧凑,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为了避免与发动机外壳的突出位置产生干涉,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第一凸包的长度与对应端延伸段的宽度一致。

为了利于管路穿设顺畅,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的一侧均设有螺母,所述螺母的中心与对应位置固定孔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为了提高两个板体之间的受力强度,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凸包。

为了简化生产,便于装配,作为优选,三个所述凹槽的截面均为“V”字形结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两个板体上设置有固定孔,并在固定孔处设有螺母加强穿设管路位置的受力强度,设置的线束孔既便于分类穿设安装,又能统一安排管路或线束的走向,设置的凸包以及凹槽能适配发动机外侧的结构并安装固定,结构紧凑,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一体连接成“L”形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等组成,在所述第一板体11的上端设有第一延伸段21和第二延伸段22,所述第一延伸段21和第二延伸段22上各设有一个定位孔25,所述两个所述延伸段与第一板体11的连接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凸包23,每个所述第一凸包23的长度与对应端延伸段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板体1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31和线束孔4。

在所述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凸包24,在所述第二板体12上设有第二固定孔32和第三固定孔33,在所述第二固定孔32和第三固定孔33之间设有三个凹槽5,三个所述凹槽5相互平行且等距设置,三个该凹槽5的截面均为“V”字形结构。

在所述第一固定孔31、第二固定孔32和第三固定孔33的一侧均设有螺母34,所述螺母34的中心与对应位置固定孔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2所示,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一体成型,便于生产,两个板块形成“L”形,减少了一个平面内占用的空间,减小了装配长度,更适应不同的发动机外壳样式,并有利于贴合发动机外壳装配,避免产生较大间隙而发出异响。

第一凸包23的设置能提高受力强度,定位孔25便于固定第一板体11的安装位置,第一固定孔31、第二固定孔32和第三固定孔33的设置,以及三个固定孔上对应设置的螺母34,都便于穿设过较硬外壳的管路,线束孔4则主要穿设电线等线束,便于分类穿设安装,又能统一安排管路或线束的走向,还能避免管路损伤。

在需要固定在发动机散热片的位置时,由于散热片外侧的平面接触面积小,三个凹槽5的设置主要是便于贴合散热片的截面形状,并利于第二板体12与发动机之间的贴合固定;在不需要固定在散热片位置时,第二板体12的平面位置也便于贴合发动机外侧壁固定,同时第一凸包23还能避免与发动机外壳的突出位置产生干涉,第二凸包24也能避免装配干涉,两个凸包提高了两个延伸段以及两个板体之间的受力强度,使用灵活,结构紧凑,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