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1752发布日期:2019-01-02 21:50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高压不锈钢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



背景技术:

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不锈钢的发明和使用,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不锈钢常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等,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还有用于压力容器用的专用不锈钢《GB24511_2009_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但是现在的耐高压不锈钢管在使用时需要进行连接,才能达到合适的长度,一般的连接手法都是进行焊接,焊接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工人受伤,而且不便于对耐高压不锈钢管进行回收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包括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两个转动块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内的相对侧壁上,所述第二管体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二横杆,且第二横杆位于第一横杆的下端,两个第二横杆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内的相对侧壁上,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位于第二横杆的下端,所述第二隔板上贯穿设有第四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下端固定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下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和第一管体相对应,所述第一管体的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的相对侧壁共同固定有光杆,所述光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块,所述光杆上滑动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滑块的上端,且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滑槽内的顶部,两个滑块的一端共同固定有滑套,且滑套和两个转动块相对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两侧均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和限位块相对应,所述第一管体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贯穿设有第三管体,且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内的一端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端贯穿第二管体并延伸至第二管体的一侧,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和第四管体相对应,所述移动块上滑动套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内的相对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均采用耐高压不锈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内直径大于大于第一管体的外直径,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直接大于第四管体的外直径,所述第四管体的内直径大于第三管体的外直径。

优选地,所述转盘上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转盘涂覆有防护层。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第二管体对准第四管体插入,同时第一管体插进第二管体内,转动块对滑套施压,使滑套停止移动,滑套通过滑块对第一弹簧施压,从而停止移动,同时第一管体移动,挤压限位块,使限位块卡紧限位槽内,将两个管体进行固定连接,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对滑套施压,使滑套移动挤压转动块并推动限位块转动,使限位块脱离限位槽,方便进行分离,转动转盘使转盘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使移动块移动,移动块堵住第四管体,控制管内流量大小,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耐高压不锈钢管方便进行连接的功能,不需要对耐高压不锈钢管进行焊接就可以将两个钢管进行连接,不会造成工作人员受伤,有效的提高了组装速度,且方便进行拆卸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的连接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第一管体、2滑块、3滑槽、4光杆、5滑套、6第二管体、7开口、8第一弹簧、9第一隔板、10限位槽、11第三管体、12 第四管体、13第二隔板、14转动块、15限位块、16第一横杆、17 第二弹簧、18第二横杆、19第三弹簧、20连接杆、21螺纹杆、22 移动块、23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耐高压不锈钢管,包括第二管体6,第二管体 6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横杆16,第一横杆16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4,方便转动块14转动,两个转动块14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弹簧17,且第二弹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6 内的相对侧壁上,第二弹簧17受压收缩,从而使转动块14转动,当压力不够时,转动块14不会转动,第二管体6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二横杆18,且第二横杆18位于第一横杆16的下端,两个第二横杆18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块15,方便使限位孔15转动,限位块15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三弹簧19,且第三弹簧1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6内的相对侧壁上,第三弹簧19受压收缩,使限位块15转动,第二管体6内设有第二隔板13,且第二隔板13 位于第二横杆18的下端,第二隔板13上贯穿设有第四管体12,方便通过第四管体12进行流动,第二管体6的下端固定有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6的下端设有开口7,且开口7和第一管体1相对应,方便从开口7流入第一管体1内,第一管体1的两侧均设有滑槽3,滑槽 3内的相对侧壁共同固定有光杆4,光杆4上滑动套接有滑块2,光杆4上滑动套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滑块2 的上端,且第一弹簧8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滑槽3内的顶部,第一弹簧 8受压收缩,从而使滑块2移动,滑块2移动带动滑套5移动,将限位槽10露出,方便限位块15卡进限位槽10内进行固定,两个滑块 2的一端共同固定有滑套5,且滑套5和两个转动块14相对应,推动滑套5移动使转动块14转动,滑套5继续移动,推动限位块15转动,从限位槽10内转出,方便抽出,第一管体1的下端两侧均设有限位槽10,且限位槽10和限位块15相对应,第一管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10,第一隔板10上贯穿设有第三管体11,且第三管体11和第四管体12相对应,将第二管体11对准第四管体12插入,同时第一管体1插进第二管体6内,转动块14对滑套5施压,使滑套5停止移动,滑套5通过滑块2对第一弹簧8施压,从而停止移动,同时第一管体1移动,挤压限位块15,使限位块15卡紧限位槽10内,将两个管体进行固定连接,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对滑套5施压,使滑套5 移动挤压转动块14并推动限位块15转动,使限位块15脱离限位槽 10,方便进行分离。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管体6内的一端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 21,且螺纹杆21的一端贯穿第二管体6并延伸至第二管体6的一侧,螺纹杆21的一端固定有转盘23,转动转盘23,从而使螺纹杆21转动,螺纹杆21上螺纹套接有移动块22,且移动块22和第四管体12 相对应,移动块22上滑动套接有连接杆20,且连接杆2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管体6内的相对侧壁上,螺纹杆21转动使移动块22 沿螺纹杆21的方向移动,连接杆20保证移动块22稳定移动,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6、第三管体11和第四管体12均采用耐高压不锈钢制成,方便使用,第二管体6的内直径大于大于第一管体1的外直径,第一管体1的内直接大于第四管体12的外直径,第四管体12的内直径大于第三管体11的外直径,方便插入,进行连接,转盘23上设有防滑纹,方便转动,转盘23涂覆有防护层,防腐防锈。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第二管体11对准第四管体12插入,同时第一管体1插进第二管体6内,转动块14对滑套5施压,使滑套5停止移动,滑套5通过滑块2对第一弹簧8施压,从而停止移动,同时第一管体1移动,挤压限位块15,使限位块15卡紧限位槽10 内,将两个管体进行固定连接,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对滑套5施压,使滑套5移动挤压转动块14并推动限位块15转动,使限位块15脱离限位槽10,方便进行分离,转动转盘23使转盘23带动螺纹杆21 转动,螺纹杆21转动使移动块22移动,移动块22堵住第四管体12,控制管内流量大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