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3357发布日期:2018-12-25 20:1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微丝经高温退火后,微丝表面发涩,在织网过程中,钢扣磨损严重,而且微丝表面发涩使得纬丝不容易到位,影响丝网质量。目前粗丝经过润滑液槽,虽然起到润滑效果,但在经过润滑液槽时,容易将水等润滑液带走,润滑液跟丝线到线轴上,容易腐蚀,而微丝几乎不处理。为了提高微丝表面润滑程度,有些厂家也采用如粗丝润滑的装置进行润滑,使得微丝腐蚀严重,大大降低微丝的质量。

为了提高微丝润滑效果,人们改进了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包括带有润滑液的润滑液槽,在所述润滑液槽内设置有网架,所述润滑液的液面低于所述网架的高度,在所述网架上方设置有毡垫。上述润滑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其一,润滑液槽较小,需要定期加注润滑液,结构复杂;其二,润滑后的微丝需要进一步干燥,工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时间长、润滑效果好的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有润滑液的润滑液槽,在所述润滑液槽内设置有网架,在所述网架上设置有毡垫,所述网架位于所述润滑液槽一侧,所述毡垫包括位于网架内的下毡垫和位于所述下毡垫上方的上毡垫,所述下毡垫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侧毡垫体,所述上毡垫平放于所述下毡垫上方。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在两个所述侧毡垫体之间设置有分割网片;

所述网架包括下端与润滑液槽固定的至少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托板条,所述托板条与所述润滑液槽之间形成毡垫槽,所述下毡垫位于所述的毡垫槽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带有润滑液的润滑液槽,在所述润滑液槽内设置有网架,在所述网架上设置有毡垫,所述网架位于所述润滑液槽一侧,所述毡垫包括位于网架内的下毡垫和位于所述下毡垫上方的上毡垫,所述下毡垫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侧毡垫体,所述上毡垫平放于所述下毡垫上方,润滑液的液面低于下毡垫的上沿,润滑液经过下毡垫进入上毡垫,而上毡垫中润滑液含量小,退火后的微丝在经过上毡垫上方时,既保证了表面被润滑,又能保证不会有太多润滑液被带走到线轴上,防止了过多润滑液腐蚀微丝,随着上毡垫中的润滑液减少,润滑液槽中的润滑液在虹吸的作用下,沿下毡垫上行,逐渐到达上毡垫,上毡垫中的润滑液基本上保持稳定,润滑效果好,润滑液槽的体积大,可以在润滑液槽中装入较多的润滑液,添加润滑液的时间加长;其二,由于在两个所述侧毡垫体之间设置有分割网片,使得虹吸通道为两个独立的通道,保证了虹吸效果;其三,由于所述网架包括下端与润滑液槽固定的至少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托板条,所述托板条与所述润滑液槽之间形成毡垫槽,所述下毡垫位于所述的毡垫槽中,结构更加简单,虹吸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去除毡垫后的润滑液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带有润滑液的润滑液槽1,在润滑液槽1内设置有网架2,在网架2上设置有毡垫3,网架2位于润滑液槽1的一侧,毡垫3包括位于网架2内的下毡垫4和位于下毡垫4上方的上毡垫5,下毡垫4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侧毡垫体41,上毡垫5平放于下毡垫4上方,润滑液的液面低于下毡垫4的上沿,润滑液经过下毡垫4进入上毡垫5,而上毡垫5中润滑液含量小,退火后的微丝在经过上毡垫5上方时,既保证了表面被润滑,又能保证不会有太多润滑液被带走到线轴上,防止了过多润滑液腐蚀微丝,随着上毡垫5中的润滑液减少,润滑液槽中的润滑液在虹吸的作用下,沿下毡垫上行,逐渐到达上毡垫,上毡垫中的润滑液基本上保持稳定,润滑效果好,润滑液槽1的体积大,可以在润滑液槽中装入较多的润滑液,添加润滑液的时间加长。

在两个侧毡垫体41之间设置有分割网片42,使得虹吸通道为两个独立的通道,保证了虹吸效果。

网架2包括下端与润滑液槽1固定的至少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托板条6,托板条6与润滑液槽1之间形成毡垫槽7,下毡垫4位于毡垫槽7中。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实用新型微丝退火后润滑装置结构相同,就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