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7169发布日期:2019-07-10 09:58阅读:1949来源:国知局
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太阳轮与行星架的连接处的齿轮为短齿,而太阳轮的主齿为长齿。通常短齿处采用花键或鼓形齿,其短齿的齿轮参数和长齿不同,一般短齿参数比长齿小,在输出功率时影响输出精度,可靠性不高。且由于短齿的齿轮参数和长齿不同,导致加工传统太阳轮时,工序复杂,加工周期长,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多次基准转换,降低了零件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结构,有助于缩短太阳轮的加工时间,提高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结构,包括:行星架和太阳轮;太阳轮连接至行星架;太阳轮形成有第一连接端;行星架有用于与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为渐开线外齿轮;第二连接端为与渐开线外齿轮配合的渐开线内齿轮;第一连接端设置于太阳轮的一端;太阳轮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进行传动的主齿轮;主齿轮和第一连接端的渐开线外齿轮构成通齿;太阳轮一体成型作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主齿轮的齿轮参数与第一连接端的渐开线外齿轮的齿轮参数相同。

进一步地,主齿轮的齿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端的渐开线外齿轮的齿的长度。

进一步地,主齿轮的齿的长度与第一连接端的渐开线外齿轮的齿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4。

进一步地,主齿轮的齿的长度与第一连接端的渐开线外齿轮的齿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5。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的长度与太阳轮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3。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的长度与太阳轮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15且小于等于0.25。

进一步地,主齿轮的长度与太阳轮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7。

进一步地,太阳轮还形成有连接主齿轮和第一连接端的中间段;中间段的外径小于第一连接端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的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端的渐开线外齿轮和主齿轮构成通齿加工时可一次成型减少了加工时间,并提高了太阳轮的加工精度,提高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结构10,太阳轮11,第一连接端12,第二连接端13,主齿轮14,中间段15,行星架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行星架与太阳轮连接结构10,包括:行星架16和太阳轮11。太阳轮11连接至行星架16。

太阳轮11形成有第一连接端12。行星架16有用于与第一连接端12连接的第二连接端13。第一连接端12为渐开线外齿轮。第二连接端13为与渐开线外齿轮配合的渐开线内齿轮。第一连接端12设置于太阳轮11的一端。太阳轮11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进行传动的主齿轮14。主齿轮14和第一连接端12的渐开线外齿轮构成通齿。太阳轮11一体成型作为一个整体。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端12采用渐开线外齿轮,第二连接端13采用渐开线内齿轮与渐开线外齿轮配合。而主齿轮14和第一连接端12的渐开线外齿轮构成通齿,加工时可一次成型减少了加工时间,并提高了太阳轮11的加工精度,保证了太阳轮11的输出精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齿轮14的齿轮参数与第一连接端12的渐开线外齿轮的齿轮参数相同。

具体而言,主齿轮14的齿轮参数和渐开线外齿轮的齿轮参数相同,可以一次成型,不需要分别进行加工。进一步说,渐开线内齿轮的模数增大,使得渐开线外齿轮和渐开线内齿轮的啮合处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渐开线外齿轮和渐开线内齿轮的啮合处采用较小齿轮侧隙,传动平稳,振动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齿轮14的齿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端12的渐开线外齿轮的齿的长度以保证太阳轮11输出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齿轮14的齿的长度与第一连接端12的渐开线外齿轮的齿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4。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齿轮14的齿的长度与第一连接端12的渐开线外齿轮的齿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端12的长度与太阳轮11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端12的长度与太阳轮11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15且小于等于0.2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齿轮14的长度与太阳轮11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太阳轮11还形成有连接主齿轮14和第一连接端12的中间段15。中间段15的外径小于第一连接端12的外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