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动高平台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8943发布日期:2019-06-29 01:1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松动高平台球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高平台球阀防松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防松动高平台球阀。



背景技术:

高平台球阀和法兰闸阀是同属一个类型的阀门,区别在它的关闭件是个球体,球体绕阀体中心线作旋转来达到开启、关闭的一种阀门。球阀在管路中主要用来做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阀杆带动球体转动,改变流量,球体上设置有通水的孔,水流量过大时,瞬时冲击过大,撞击球体的孔的内壁,使球体转动,从而与调整的流量不一致,市场上的高平台球阀,很少具有锁住手柄防止球体转动的功能,一旦增加阻力,锁死效果好了,但是,阻力增加了,比如公告号为CN 207297942U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装式高平台球阀,包括阀体、阀座、球体、手柄、阀盖、阀杆、填料和压盖,所述球体设在阀座内,所述球体的顶端连接阀杆,所述阀杆穿过阀体与球体的顶端相连,阀杆的顶部连接手柄,所述阀盖连接在阀体上,阀盖与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垫片,阀杆上设有阀杆垫圈和O形圈,所述手柄和压盖之间还有弹簧垫圈,压盖通过螺母将填料固定在阀体中部,这种直装式高平台球阀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密封效果好的特点”,不具有锁住手柄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市场上的高平台球阀,通过增大阻力锁死手柄,避免冲击力过大使球体转动,流量改变,但是,这种旋转起来比较费力,使用不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松动高平台球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上端通过凸起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的上端开设有左右贯穿的容纳槽,且容纳槽的前后壁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向右的手柄,所述手柄的左端与阀杆之间通过扭簧连接,且凸起的上端安装有圆形的卡盘;

所述卡盘的上端中部开设有与阀杆对应的旋转孔,且手柄的下端固定有下端抵在卡盘上的止动杆,所述卡盘上设置有与止动杆配合连接的止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止动机构为卡槽,且卡槽以卡盘的轴线为中心等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槽呈圆弧形,且呈指向卡盘圆心的条状。

优选的,所述止动杆的下端呈圆弧形,且止动杆的下端底部与卡槽的内腔底部相切。

优选的,所述卡盘的下端固定有套接在凸起上的支撑筒,且支撑筒的外端螺纹连接有内端抵在凸起上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设计,正常情况下,在扭簧的作用下,手柄绕着销轴转动,使手柄下端的止动杆卡进卡槽内,这样卡槽在以卡盘为中心的周向上,限制止动杆转动,从而限制球体转动,这样即使阀体内的冲击过大,也不会使内部的球体转动,保证流量调节的精确性,而需要调节流量时,上提手柄,轻松克服扭簧的弹力,即可转动,这样阀杆与阀体的阻力就可以设置的很小,便于转动,卡到需要位置的临近卡槽内,这样一来,转动时,比较轻松,固定时,又比较牢固,更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A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盘的俯视图。

图中:1阀体、2阀杆、21容纳槽、22手柄、23卡盘、24止动杆、25卡槽、26扭簧、27支撑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一种防松动高平台球阀,包括阀体1,阀体1采用高平台球阀,阀体1的上端通过凸起连接有阀杆2,这个都是现有技术,阀杆2的上端开设有左右贯穿的容纳槽21,且容纳槽21的前后壁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向右的手柄22,手柄22的左端与阀杆2之间通过扭簧26连接,且凸起的上端安装有圆形的卡盘23,卡盘23的下端固定有套接在凸起上的支撑筒27,且支撑筒27的外端螺纹连接有内端抵在凸起上的螺栓,便于安装。

卡盘23的上端中部开设有与阀杆2对应的旋转孔,且手柄22的下端固定有下端抵在卡盘23上的止动杆24,卡盘23上设置有与止动杆24配合连接的止动机构,止动机构为卡槽25,且卡槽25以卡盘23的轴线为中心等间隔设置,在扭簧26的作用下,止动杆23抵紧卡槽25的底部,卡槽25呈圆弧形,且呈指向卡盘23圆心的条状,便于滑入,止动杆24的下端呈圆弧形,且止动杆24的下端底部与卡槽25的内腔底部相切,增大与卡槽25前后壁的接触面积。

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在扭簧26的作用下,手柄22绕着销轴转动,使手柄22下端的止动杆24卡进卡槽25内,这样卡槽25在以卡盘23为中心的周向上,限制止动杆24转动,从而限制球体转动,这样即使阀体1内的冲击过大,也不会使内部的球体转动,保证流量调节的精确性,而需要调节流量时,上提手柄22,轻松克服扭簧26的弹力,即可转动,这样阀杆2与阀体1的阻力就可以设置的很小,便于转动,卡到需要位置的临近卡槽25内,这样一来,转动时,比较轻松,固定时,又比较牢固,更方便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