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075发布日期:2019-08-16 21:5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具用的减压稳压阀。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减压阀,包括阀体、阀盖、压力弹簧、阀膜和减压阀芯组件,阀体上设有与阀腔相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阀腔内设有与进气通道相通的阀芯座;阀膜设在阀腔的开口上,阀盖与阀腔扣合并将阀膜固定;减压阀芯组件与阀芯座和阀膜配合,压力弹簧与阀膜和阀盖配合。存在问题是:气流压力不稳定,输出功率调压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它具有气流压力稳定,功率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包括阀体、阀盖、压力弹簧、阀膜和减压阀芯组件,阀体上设有与阀腔相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阀腔内设有与进气通道相通的阀芯座;阀膜设在阀腔的开口上,阀盖与阀腔扣合并将阀膜固定;减压阀芯组件与阀芯座和阀膜配合,压力弹簧与阀膜和阀盖配合;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调节杆、移动座、阀膜座板、连接件和后减压阀,调节杆包括供旋转工具转动的头部、圆盘部和螺纹杆部;

移动座包括内螺纹套、环绕内螺纹套上端的导向盘和设在导向盘上的轴向导向槽;

阀盖包括盖体部、下开口的下容置腔部、上开口的上腔体部和盖板,下容置腔部的壁板上设有轴向导轨,上腔体部和下容置腔部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枢接孔,枢接孔下端设有沉孔;

阀膜座板与阀膜的上表面贴合,连接件将阀膜座板与阀膜连接成一体;调节杆的头部与枢接孔转动配合,圆盘部与沉孔配合,螺纹杆部与内螺纹套配合,导向槽与轴向导轨滑动配合,压力弹簧与导向盘和阀膜座板配合;减压阀芯组件与连接件连接;后减压阀的进气端与出气通道连通。

所述的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后减压阀包括后阀体、后阀盖、后阀膜、上后阀膜座板、下后阀膜座板、主压力弹簧、副压力弹簧、调节盖、移动座、驱动杆、从动杆和后阀芯;

后阀体的阀腔上设有后阀芯座、与阀芯座相通的副进气通道和副出气通道,后阀芯座上设有枢接座;

后阀盖包括盖部、有上开口的调节腔部和盖板部,调节腔部上端设有上沉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调节盖的外周向面上设有外螺纹,顶板的内表面上设有凸起;

从动杆包括位于中部的枢接部、位于一端的从动部和位于另一端的阀芯固定座部

副进气通道与所述阀体上的出气通道连通,阀体和后阀体一次成型制成;

上后阀膜座板设在后阀膜的上表面上,后阀膜设在后阀体的阀腔的上开口上,后阀盖的盖部与阀腔的上开口扣合并将后阀膜固定连接;调节盖与调节腔部螺合,盖板部与上沉孔嵌合,主压力弹簧一端与调节盖配合、另一端与上后阀膜座板配合,下后阀膜座板与后阀膜的下表面贴合,驱动杆上端穿过下后阀膜座板、后阀膜和上后阀膜座板与移动座连接,副压力弹簧一端上后阀膜座板配合、另一端与移动座配合;驱动杆的下端与从动杆的从动部活动配合;从动杆的枢接部与枢接座枢接,阀芯固定在固定固定座部上,阀芯与阀芯座之间有间隙。

所述的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移动座包括圆形体部、下头部、贯通高度方向的长方形连接孔和与长方形连接孔垂直的长方形槽;

所述驱动杆包括横向杆部、上圆杆、腰形体部、位于腰形体部下端的托板部、下圆形连杆和圆形驱动头;

所述从动杆的从动部上设有驱动槽;

横向杆部与长方形槽嵌合,上圆杆与长方形孔中伸出,腰形体部与上后阀膜座板、后阀膜和下后阀膜座板的腰形孔配合,托板部支撑下后阀膜座板,下圆形连接杆嵌入驱动槽内,圆形驱动头部与驱动槽处的从动部的下表面配合;副压力弹簧与圆形体部和上后阀膜座板配合。

所述的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后阀盖上设有压力平衡孔。

所述的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减压阀芯组件包括芯座体、调节导气件、浮动阀芯、阀杆和设在阀杆下部的下阀芯,

芯座体包括头部、外螺纹体部和芯腔,芯腔由上而下分为内螺纹调节腔部、倒圆锥台形芯座腔部和筒形腔部;

调节导气件包括上开口的外螺纹圆筒部、在一条直径线两端的外螺纹弧形板、设外螺纹弧形板上部的顶导向横板,顶导向横板上设有导向孔,外螺纹圆筒部的底板设有连接孔;

浮动阀芯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导气腔、设在导气腔内带导向孔的隔板、下芯体部和上芯部,上芯部的直径大于下芯体部的直径;导气腔的上端设有外翻边;

所述阀体的阀芯座上设有内螺纹腔,芯座体的外螺纹体部与内螺纹腔螺合,头部与阀芯座上端配合止位;调节导气件的外螺纹圆筒部和外螺纹弧形板部与内螺纹调节腔部螺合,浮动阀芯的上端穿过外螺纹圆筒部的连接孔,外翻边与外螺纹圆筒部的底板扣合,上芯部与倒圆锥台形芯座腔部配合、下芯体部与筒形腔部间隙配合;阀杆穿过顶导向横板上的导向孔、外螺纹圆筒部、浮动阀芯的导气腔、隔板上的导向孔伸出导气腔,阀杆下部的下阀芯与导气腔的下端配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减压阀和后减压阀串联,压力调节范围大,而且功率的上限值大,气流压力稳定,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四。

图9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座和驱动杆配合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座和驱动杆配合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燃气具用的双段式减压阀,包括阀体1、阀盖2、压力弹簧3、阀膜4和减压阀芯组件5,阀体1上设有与阀腔相通的进气通道 11和出气通道12,阀腔内设有与进气通道11相通的阀芯座13;阀膜4设在阀腔的开口上,阀盖2与阀腔扣合并将阀膜4固定;减压阀芯组件5与阀芯座13和阀膜4配合,压力弹簧3与阀膜4和阀盖2配合;还包括调节杆51、移动座52、阀膜座板41、连接件53和后减压阀6,调节杆51包括供旋转工具转动的头部511、圆盘部512和螺纹杆部513;

移动座52包括内螺纹套521、环绕内螺纹套上端的导向盘522和设在导向盘上的轴向导向槽523;

阀盖2包括盖体部21、下开口的下容置腔部22、上开口的上腔体部23 和盖板24,下容置腔部22的壁板上设有轴向导轨221,上腔体部23和下容置腔部22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枢接孔,枢接孔下端设有沉孔;

阀膜座板41与阀膜4的上表面贴合,连接件53将阀膜座板41与阀膜 4连接成一体;调节杆51的头部511与枢接孔转动配合,圆盘部512与沉孔配合,螺纹杆部513与内螺纹套521配合,导向槽523与轴向导轨221 滑动配合,压力弹簧3与导向盘522和阀膜座板41配合;减压阀芯组件5 与连接件53连接;后减压阀6的进气端与出气通道12连通。用旋转工具转动调节杆51的头部511,移动座52沿下容置腔部22的轴线向上或向下沿直线移动,调节压力弹簧3的弹力,实现调节气体压力的目的。

所述后减压阀6包括后阀体61、后阀盖62、后阀膜63、上后阀膜座板 64、下后阀膜座板65、主压力弹簧71、副压力弹簧72、调节盖8、移动座 9、驱动杆10、从动杆66和后阀芯67,上后阀膜座板65和后阀膜63一体成型制成;

后阀体61的阀腔上设有后阀芯座611、与阀芯座相通的副进气通道612 和副出气通道613,后阀芯座611上设有枢接座614;

后阀盖62包括盖部621、有上开口的调节腔部622和盖板部623,调节腔部622上端设有上沉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调节盖8的外周向面上设有外螺纹,顶板的内表面上设有凸起81;

从动杆66包括位于中部的枢接部661、位于一端的从动部662和位于另一端的阀芯固定座部663

副进气通道612与所述阀体1上的出气通道12连通,阀体1和后阀体 61一次成型制成;

上后阀膜座板64设在后阀膜63的上表面上,后阀膜63设在后阀体61 的阀腔的上开口上,后阀盖62的盖部621与阀腔的上开口扣合并将后阀膜 63固定连接;调节盖8与调节腔部622螺合,盖板部623与上沉孔嵌合,主压力弹簧71一端与调节盖8配合、另一端与上后阀膜座64板配合,下后阀膜座板65与后阀膜63的下表面贴合,驱动杆10上端穿过下后阀膜座板65、后阀膜63和上后阀膜座板64与移动座9连接,副压力弹簧72一端上后阀膜座板64配合、另一端与移动座9配合;驱动杆10的下端与从动杆66的从动部663活动配合;从动杆66的枢接部661与枢接座614枢接,阀芯67固定在固定固定座部662上,阀芯67与阀芯座611之间有间隙。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移动座9包括圆形体部91、下头部92、贯通高度方向的长方形连接孔93和与长方形连接孔93垂直的长方形槽94,长方形槽94并与长方形连接孔93相交;

所述驱动杆10包括横向杆部101、上圆杆102、腰形体部103、位于腰形体部下端的托板部104、下圆形连杆105和圆形驱动头106;

所述从动杆66的从动部663上设有驱动槽6631;

横向杆部101与长方形槽94嵌合,上圆杆102与长方形孔93中伸出,腰形体部103与上后阀膜座板64、后阀膜63和下后阀膜座板65的腰形孔配合,托板部104支撑下后阀膜座板65,下圆形连接杆105嵌入驱动槽6631 内,圆形驱动头部106与驱动槽6631处的从动部663的下表面配合;副压力弹簧72与圆形体部91和上后阀膜座板63配合;

驱动杆10和移动座9装配时,横向杆部101穿过长方形连接孔93,然后转动90度,横向杆部101与长方形槽94嵌合。

所述后阀盖61上设有压力平衡孔615。

所述减压阀芯组件5包括芯座体54、调节导气件55、浮动阀芯56、阀杆57和设在阀杆下部的下阀芯58,

芯座体54包括头部541、外螺纹体部542和芯腔543,芯腔543由上而下分为内螺纹调节腔部、倒圆锥台形芯座腔部和筒形腔部;

调节导气件55包括上开口的外螺纹圆筒部551、在一条直径线两端的外螺纹弧形板552、设外螺纹弧形板上部的顶导向横板553,顶导向横板553 上设有导向孔,外螺纹圆筒部551的底板设有连接孔;

浮动阀芯56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导气腔561、设在导气腔内带导向孔的隔板562、下芯体部563和上芯部564,上芯部564的直径大于下芯体部463 的直径;导气腔561的上端设有外翻边565;

所述阀体1的阀芯座13上设有内螺纹腔,芯座体54的外螺纹体部542 与内螺纹腔螺合,头部541与阀芯座13上端配合止位;调节导气件55的外螺纹圆筒部551和外螺纹弧形板部552与内螺纹调节腔部螺合,浮动阀芯56的上端穿过外螺纹圆筒部551的连接孔,外翻边566与外螺纹圆筒部 551的底板扣合,浮动阀芯56上端与连接孔滑动配合;上芯部564与倒圆锥台形芯座腔部配合、下芯体部563与筒形腔部间隙配合;阀杆57穿过顶导向横板553上的导向孔、外螺纹圆筒部551、浮动阀芯56的导气腔561、隔板562上的导向孔伸出导气腔,阀杆57下部的下阀芯58与导气腔561 的下端配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阀体1的进气通道11与气源连通;后减压阀6的副出气通道613与燃气燃烧器连通;

如图1所示,在正常气源压力,燃气经阀体1的进气通道11进入阀芯座13内,燃气经阀杆57和浮动阀芯56的导气腔561之间的间隙、调节导气件55进入阀体1的阀腔内,再经阀体1的出气通道12进入到后阀体61 的后阀芯座611内,然后进入后阀体61的阀腔内,最后经后阀体61的副出气通道613进入燃气燃烧器;

气源压力增大,阀膜4向上移动,阀杆57随阀膜54向上移动;下阀芯58与浮动阀芯56的导气腔561的下端的间隙逐渐变小;气源压力继续增大,下阀芯和浮动阀芯56一起向上移动,下阀芯58封闭导气腔的下端;浮动阀芯56的上芯部564与倒圆锥台形芯座腔部发生相对位移,燃气经浮动阀芯56和芯座体54的内腔之间的间隙进入阀腔11内;实现自动调节燃气进气量;

进入后减压阀6的燃气压力过大时,后阀膜63向上移动,驱动杆10 向上移动;从动杆66顺时针转动,从动杆66上的阀芯67与后阀芯座611 之间的间变小,实现调节气体压力。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