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调节装置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942发布日期:2019-08-07 01:3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位置调节装置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位置调节的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位置调节的精度要求高的领域中,例如在精密光学领域中,通常需要对部件或平台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位置满足需求。比如,把相机或者光学镜头安装在位置调节平台上,然后通过位置调节平台对相机或光学镜头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光学中心线一致。在现有技术中,在位置调节平台调节了位置后,所调节的位置的稳定性差。比如,位置调节平台在受到外界振动后,容易使得调节的位置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位置调节装置,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基板及调节锁紧部,所述调节锁紧部包括调节件及锁紧件,所述第一基板用于放置待调节装置,所述固定板开设有与所述调节件相配合的调节通孔,所述调节件开设有与所述锁紧件相配合的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基板开设有与所述锁紧件相配合的第二锁紧孔,其中:

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调节通孔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用于调节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相对倾斜角,以对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待调节装置的倾斜角进行调节;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二锁紧孔,用于对调节后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相对倾斜角进行限定。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通过调节件对固定板与第一基板的相对倾斜角进行调节,利用锁紧件对调节后固定板及第一基板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调节后的相对倾斜角的固定,进而提高调节后的位置的稳定性。另外,将锁紧件设置在调节件内以组合为一个调节锁紧部,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的一端包括呈外凸的弧面结构;所述第一基板开设有与所述弧面结构相配合的用于限定所述弧面结构的限位槽。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可以通过该弧面结构与限位槽相配合,有助于增大调节件与第一基板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调节件与第一基板的接触更稳定,进而有利于提高调节后的相对倾斜角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基板及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开设有供所述待调节装置显露的第一显露通孔,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待调节装置显露的第二显露通孔,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第二基板放置所述待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可以通过第一调节部对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的水平位置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调节,从而调节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待调节装置的水平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三基板及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三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待调节装置显露的第三显露通孔,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所述第三基板放置所述待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部与所述第二基板及所述第三基板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与所述第三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可以通过第一调节部与第二调节部相配合,能够同时对待调节装置的横向或纵向位置进行调节。比如,第一调节部可以对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水平位置进行横向的调节,第二调节件对第二基板与第三基板之间的水平位置进行纵向的调节,从而能够对待调节装置在水平面上两个方向维度的位置进行调节。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基板并与所述第三基板连接,用于对调节后的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三基板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通过第一固定件能够对调节后的第二基板及第三基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以提高调节后第二基板与第三基板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螺钉、螺栓、螺柱、螺杆中任意一种,所述第三基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基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配合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用于为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移动的提供移动空间。基于此,在第二基板与第三基板相对移动时,可以调节第一固定件的松紧度,以使第二基板能够相对于第三基板移动,在移动期间,条形孔为第一固定件提供移动的空间,然后再次调节第一固定件,以对调节后的第二基板与第三基板的位置进行固定,其中,条形孔能够方便用户对第二基板与第三基板的位置进行调节。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基板并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二基板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通过第二固定件能够对调节后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以提高调节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件包括螺钉、螺栓、螺柱、螺杆中任意一种,所述第一锁紧孔为通孔,所述第二锁紧孔为螺纹孔。基于此,通孔与螺纹孔相配合,能够方便用户对相对倾斜角进行调节与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包括细牙螺栓,所述调节通孔为与所述细牙螺栓螺纹匹配的螺纹孔。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通过细牙螺栓能够提高对相对倾斜角调节的精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位置调节设备,所述位置调节设备包括上述的位置调节装置及用于输出和/或接收光的待调节装置,所述待调节装置放置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中的第一基板上。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设备能够直接对待调节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对调节后的位置进行固定,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调节后的位置不稳定而容易使得调节后的位置发生移动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的锁紧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图2a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的锁紧固定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设备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设备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标:10-位置调节设备;100-位置调节装置;110-固定板;111-调节通孔;120-第一基板;121-第一条形通孔;130-第二基板;131-第二条形通孔;140-第三基板;150-调节锁紧部;151-调节件;152-锁紧件;153-第一锁紧孔;154-第二锁紧孔;155-限位槽;156-垫圈结构;161-第一调节部;162-第二调节部;163-第一固定件;164-第二固定件;200-待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对位置调节的精度要求高的领域中,例如在精密光学领域中,通常需要对部件或平台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的位置满足需求。比如,把相机或者光学镜头安装在位置调节平台上,然后通过位置调节平台对相机或光学镜头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光学中心线一致。在现有技术中,在位置调节平台调节了位置后,所调节的位置的稳定性差。比如,位置调节平台在受到外界振动后,容易使得调节的位置发生改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用新型人经过长期研究探索,提出以下实施例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位置调节装置100,能够对放置在位置调节装置100的基板上的待调节装置200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对调节后的位置进行固定,以提高调节后的位置的稳定性。其中,待调节装置200包括但不限于相机、激光探头等光学装置或部件。可理解地,待调节装置200还可以是其他的光学装置或部件,比如待调节装置200可以为激光测距仪,这里对待调制装置的具体类型及型号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位置调节装置100可以包括固定板110、第一基板120及调节锁紧部150。调节锁紧部150可以包括调节件151及锁紧件152。可结合参照图1和图4,第一基板120可以用于放置待调节装置200,固定板110开设有与调节件151相配合的调节通孔111,调节件151开设有与锁紧件152相配合的第一锁紧孔153,第一基板120开设有与锁紧件152相配合的第二锁紧孔154。其中,调节锁紧部150还可以包括垫圈结构156(可参见图2c)。垫圈结构156用于垫在固定板110与调节件151的头部之间,以便于用户调节倾斜角。另外,垫圈结构156还能够对固定板110起到保护作用,在旋转调节件151时,能够改善调节件151的头部与固定板110的接触部位因旋转摩擦而磨损了固定板110的技术问题。

其中,调节件151穿过调节通孔111与第一基板120接触,用于调节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的相对倾斜角,以对放置在第一基板120上的待调节装置200的倾斜角进行调节。锁紧件152穿过第一锁紧孔153、第二锁紧孔154,用于对调节后的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的相对倾斜角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10可以通过连接件与外界的其他部件进行固定,比如,固定板11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一支架上,该支架可以固定在操作平台上,也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上。其中,通常以地面作为判断固定板110的位置是否发生移动的参照物,当然,该参照物也可以是其他的物体,比如墙体。可理解地,固定板110的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通常来讲,固定板110被固定后,在对待调节装置200进行位置调节时,固定板110的位置不会相对地面移动,这里对固定板110的固定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其中,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等。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堆叠设置。比如,在图1中,固定板11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20之上,固定板11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供待调节装置200显露的第一显露通孔。待调节装置200上通常设置有用于电信号传输的接口,接口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接口、用于供电的电源接口等,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显露通孔将与接口对应的传输线插入到待调节装置200的相应接口上,以使得待调节装置200能够正常运行,能够将采集相应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距离等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外界的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1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20之下,这里对第一基板120与固定板110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锁紧部150的数量通常可以为多个。尽管在图1中仅示出了4个调节锁紧部150,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调节锁紧部150的数量可以为3个、5个等,其具体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这里不作具体限定。通常来讲,多个调节锁紧部150分散地用于对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重叠部位的边缘位置进行调节锁紧。也就是说,多个调节锁紧部150可以分散地安装在固定板110、第一基板120的边缘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锁紧件152可以包括螺钉、螺栓、螺柱、螺杆中任意一种,不同位置的锁紧件15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在图1中所示的4个调节锁紧部150中,每个调节锁紧部150包括一个锁紧件152,4个锁紧件152可以均为螺栓,也可以是其中两个为螺栓,另外两个为螺钉,这里对锁紧件152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锁紧孔153可以为通孔,该通孔可以不设置螺纹,以便于对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在该锁紧孔对应部位的高度进行调节。第二锁紧孔154可以为螺纹孔,该螺纹孔与锁紧件152的螺纹相匹配,以便于与调节通孔111相配合,从而调节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在该锁紧孔对应部位的高度。基于此,通孔与螺纹孔相配合,可以通过调节多处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在锁紧孔对应部位的高度,便能够方便用户对相对倾斜角进行调节与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调节件151可以包括细牙螺栓,调节通孔111为与细牙螺栓螺纹匹配的螺纹孔。在对相对倾斜角进行调节时,可以通过调节至少部分的调节锁紧部150在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之间的高度,来对固定部与第一基板120之间的相对倾斜角进行调节。

例如,在图1中,可以同时对同一边的两个调节锁紧部150在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相对倾斜角的调节。在对倾斜角进行调节时,可以通过顺时针旋转调节件151或逆时针旋转调节件151来对其高度进行调节。比如,假设顺时针旋转调节件151时,会增大其高度,那么在对倾斜角进行调节时,若需要增大其高度,便顺时针旋转调节件151,若需要降低其高度,可以逆时针旋转调节件151。其中,旋转方向与高度的升降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因为细牙螺栓与普通螺栓或粗牙螺栓相比,细牙螺栓的相邻螺纹之间的间距较小,所以每旋转调节件151一圈,细牙螺栓其高度升高或降低的距离较小。当旋转调节件151来对锁紧孔部位的相对高度进行调节时,因为每旋转调节件151一圈,其高度升高或降低的距离较小,所以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高度调节。而通过高精度的高度调节,便能对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之间的相对倾斜角进行高精度的调节,也就是说,细牙螺栓有助于提高对相对倾斜角调节的精度。

可理解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100既能够对待调节装置200的高度进行调节,也能对相对倾斜角(该相对倾斜角可以为待调节装置200相对与参照物在三维空间中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其调节的方式可以是微调。

在固定板110被固定后,用户可以利用相互配合的调节件151与锁紧件152,便能实现对待调节装置200的倾斜角度的调节。假如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的相对倾斜角在进行调节之前,两者的相对倾斜角已经被调节锁紧部150固定,可以结合参照图1至图4,利用调节件151与锁紧件152对待调节装置200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的原理可以如下:

第一步,当需要对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的相对倾斜角进行调节时,用户可以先基于位置调节装置100采集的信号确定需要进行调节的调节锁紧部150;

第二步,假如用户确定出在图1中,需要对图1中的左下方的两个调节锁紧部150的高度作升高调节,此时,用户将需要进行调节的调节锁紧部150中的锁紧件152拧松,以使调节件151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调节;

第三步,基于能够增大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间距的旋转方向旋转相应的调节件151,直到调节后的倾斜角度满足需求;因为锁紧件152穿过固定板110并与固定板110螺纹连接,锁紧件152的另一端与第一基板120接触而非螺纹连接,所以用户可以旋转这两个需要进行调节的调节件151,以将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在左下侧位置的板间间距增大,又因为固定板110被固定,所以第一基板12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便会改变,因此,放置在第一基板120上的待调节装置200的相对倾斜角也会改变,从而实现对待调节装置200的相对倾斜角的调节;

第四步,拧紧锁紧件152,以对调节后的倾斜角进行固定。

可理解地,锁紧件152的用于施力旋转的一端开设有相应的槽,以便于对锁紧件152进行旋转。比如,锁紧件152的用于施力旋转的一端可以开设梅花槽、一字型槽、六边形槽等槽体,这里对用于施力的槽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同样的,调节件151的用于施力旋转的一端也开设有相应的槽体,其槽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100通过调节件151对固定板110与第一基板120的相对倾斜角进行调节,利用锁紧件152对调节后固定板110及第一基板120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调节后的相对倾斜角的固定,进而提高调节后的位置的稳定性。

另外,调节件151通常为螺柱状结构,在螺柱状结构的柱体上开设有轴向贯穿柱体的第一锁紧孔153。锁紧件152可以呈螺柱状,包括头部及与头部连接的螺纹杆,其头部通常用于施力旋转整个锁紧件152,可以开设上述的用于施力的槽体。头部的尺寸大于第一锁紧孔153的孔径,使得锁紧件152可以卡持在调节件151的第一锁紧孔153上。螺纹杆的直径略小于第一锁紧孔153的孔径,以供锁紧件152的螺纹杆穿透第一锁紧孔153,穿出第一锁紧孔153的螺纹杆可以用于与第一基板120上的第二锁紧孔154螺纹连接,能够用于实现倾斜角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152设置在调节件151内以组合为一个调节锁紧部150,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设计。另外,通过将锁紧件152设置在调节件151内,可以减少固定板110和第一基板120上开设的通孔数量。比如,若将调节件151与锁紧件152分开独立设计,那么固定板110及第一基板120通常需要分别开设一个孔用于配合一个调节件151,另外,固定板110及第一基板120还需要再分别开设一个孔用于配合一个锁紧件152。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锁紧件152设置在调节件151内以组合为一个调节锁紧部150,对于一个调节锁紧部150而言,可以在固定板110及第一基板120分别开设一个孔便能实现倾斜角的调整与固定,从而能减少开孔的数量。可理解地,在减少了开孔数量后,也就意味着简化了制造固定板110及第一基板120的制造工艺,从而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调节件151与第一基板120接触的一端可以包括呈外凸的弧面结构。第一基板120开设有与弧面结构相配合的用于限定弧面结构的限位槽155。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100可以通过该弧面结构与限位槽155相配合,有助于增大调节件151与第一基板120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调节件151与第一基板120的接触更稳定,进而有利于提高调节后的相对倾斜角的稳定性。

例如,在对相对倾斜角进行调节时,在第一基板120与固定板110的相对倾斜角发生调节后,至少存在部分调节件151的柱体无法与第一基板120的表面垂直,也就是说,调节件151的主体通常是倾斜地与第一基板120接触。此时,设置的弧面结构及与弧面结构相配合的限位槽155便能以较大接触面积的方式接触,从而使得调节件151能够稳定地与第一基板120接触,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调节件151倾斜于第一基板120时,因调节件151与第一基板120的接触面积小而容易发生松动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调节件151的弧面结构可以为半球面结构(可结合参见图2a和图2b),限位槽155为尺寸略大于该半球面结构的半球形凹槽。可理解地,半球面结构放置在半球形凹槽中,当半球面结构在半球形凹槽发生旋转时(比如,调节件151相对于第一基板120发生倾斜),半球面结构与半球形凹槽仍然能够以较大的面积接触,从而能够保证调节件151与第一基板120稳定接触,有助于提高调节后的相对倾斜角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位置调节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基板130及第一调节部161。第二基板130设置在第一基板120远离固定板110的一侧,固定板110开设有供待调节装置200显露的第一显露通孔,第一基板120设置有用于供待调节装置200显露的第二显露通孔,第一基板120通过第二基板130放置待调节装置200。第一调节部161与第一基板120及第二基板130连接,用于调节第一基板120相对于第二基板130在第一基板120所在平面的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100可以通过第一调节部161对第一基板120及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水平位置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调节,从而调节放置在第二基板130上的待调节装置200的水平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位置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基板140及第二调节部162,第三基板140设置在第二基板130远离第一基板120的一侧,第二基板130设置有用于供待调节装置200显露的第三显露通孔,第二基板130通过第三基板140放置待调节装置200,第二调节部162与第二基板130及第三基板140连接,用于调节第二基板130相对于与第三基板140在第一基板120所在平面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100可以通过第一调节部161与第二调节部162相配合,能够同时对待调节装置200的横向或纵向位置进行调节。比如,第一调节部161可以对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水平位置进行横向的调节,第二调节件151对第二基板130与第三基板140之间的水平位置进行纵向的调节,从而能够对待调节装置200在水平面上两个方向维度的位置进行调节。

请参照图3和图6,例如,第一调节部161与第二调节部162可以均为偏心螺栓,偏心螺栓的一端与第二基板130螺纹连接,偏心螺栓的头部卡持在第二基板130上的通孔中。比如,在图3中,第一调节部161旋转轴或旋转中心的图3中所示的第一调节部161的头部最内圈的圆圈对应的部位(也就是在图3所示第一调节部161的头部的左侧)。第二调节部162旋转轴或旋转中心的图3中所示的第二调节部162的头部最内圈的圆圈对应的部位(也就是在图3所示第二调节部162的头部的上侧)。此时,旋转该第一调节部161,便能对第一基板120相对于第二基板130的纵向相对位置进行调节。旋转该第二调节部162,便能对第一基板120相对于第二基板130的横向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为了对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向进行限定,可以将第一基板120上的用于限定第一调节部161的第一限位孔设置为第一条形通孔121;可以将第二基板130上的用于限定第二调节部162的第二限位孔设置为第二条形通孔131。例如,在图3中,第一条形通孔121可以横向设置,也就是第一条形通孔121的长度延伸方向为横向;第二条形通孔131可以纵向设置,也就是第二条形通孔131的长度延伸方向为纵向。第一条形通孔121与第二条形通孔131相互配合,以限定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30在位置移动过程中的移动方向。

可选地,可结合参照图3和图6,第一调节部161与第二调节部162可以均为齿轮结构。例如,对于这类的第一调节部161,第一基板120上可以开设用于限定齿轮的条形槽孔,该条形槽孔在长度方向上的一内壁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牙。比如,在第一调节部161为齿轮时,可以在图3中的第一条形通孔121的一侧设置齿牙。该齿轮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面通过轴体与第二基板130转动连接。用户可以通过转动齿轮,使得齿轮与条形孔上的齿牙相配合,以带动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30在条形槽孔长度延伸方向移动,从而来对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30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同样的,第二调节部162为齿轮时的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第一调节部161位齿轮时的各结构及工作原理相类似,可以参照对第一调节部161位齿轮时的具体工作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部161、第二调节部162中的一个可以为上述偏心螺栓,另一个为上述的齿轮,以实现待调节装置200在水平面上两个维度方向的位置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横向与纵向是为了便于理解,以图3从正面看待时的举例描述的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30的相对位置关系,若从其他角度去看待时,其方向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7,其中,图6和图7为基于图5的爆炸图。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位置调节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件163。第一固定件163穿过第二基板130并与第三基板140连接,用于对调节后的第二基板130与三基板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100通过第一固定件163能够对调节后的第二基板130及第三基板140的位置进行固定,以提高调节后第二基板130与第三基板140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件163包括螺钉、螺栓、螺柱、螺杆中任意一种,第三基板140开设有与第一固定件163相配合的螺纹孔,第二基板130开设有与第一固定件163相配合的条形孔,条形孔用于为第一固定件163的移动的提供移动空间。基于此,在第二基板130与第三基板140相对移动时,可以调节第一固定件163的松紧度,以使第二基板130能够相对于第三基板140移动,在移动期间,条形孔为第一固定件163提供移动的空间,然后再次调节第一固定件163,以对调节后的第二基板130与第三基板140的位置进行固定,其中,条形孔能够方便用户对第二基板130与第三基板140的位置进行调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位置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64,第二固定件164穿过第一基板120并与第二基板130连接,用于对第一基板120与二基板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100通过第二固定件164能够对调节后的第一基板120及第二基板130的位置进行固定,以提高调节后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30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固定件164包括螺钉、螺栓、螺柱、螺杆中任意一种,第二基板130开设有与第二固定件164相配合的螺纹孔,第一基板120开设有与第二固定件164相配合的条形孔,条形孔用于为第二固定件164的移动的提供移动空间。基于此,在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30相对移动时,可以调节第二固定件164的松紧度,以使第一基板120能够相对于第二基板130移动,在移动期间,条形孔为第二固定件164提供移动的空间,然后再次调节第二固定件164,以对调节后的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30的位置进行固定,其中,条形孔能够方便用户对第一基板120与第二基板130的位置进行调节。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位置调节设备10。位置调节设备10可以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位置调节装置100及用于输出和/或接收光的待调节装置200,待调节装置200放置于位置调节装置100中的第一基板120上。其中,待调节装置200可以输出光,或者可以接收光,或者既能输出光也能接收光,比如待调节装置200为相机。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设备10能够直接对待调节装置200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对调节后的位置进行固定,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调节后的位置不稳定而容易使得调节后的位置容易发生移动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位置调节设备10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待调节装置200的空间位置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待调节装置200在三维空间的倾斜角的陀螺仪,以及用于检测调节装置在横向或纵向移动的距离的位移传感器。可理解地,通过传感器采集待调节装置200的位置信息(包括角度及距离),有助于用户精确地对待调节装置200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提高位置的调节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位置调节装置及设备。该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基板及调节锁紧部。调节锁紧部包括调节件及锁紧件,第一基板用于放置待调节装置,固定板开设有与调节件相配合的调节通孔,调节件开设有与锁紧件相配合的第一锁紧孔,第一基板开设有与锁紧件相配合的第二锁紧孔。其中,调节件穿过调节通孔与第一基板接触,用于调节固定板与第一基板的相对倾斜角,以对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待调节装置的倾斜角进行调节;锁紧件穿过第一锁紧孔、第二锁紧孔,用于对调节后的固定板与第一基板的相对倾斜角进行限定。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装置通过调节件对固定板与第一基板的相对倾斜角进行调节,利用锁紧件对调节后固定板及第一基板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调节后的相对倾斜角的固定,进而提高调节后的位置的稳定性。另外,将锁紧件设置在调节件内以组合为一个调节锁紧部,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