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连接结构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0692发布日期:2019-08-17 01:1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连接组件、连接结构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组件、连接结构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其通过将各led显示单元板固定在能够弯曲的方形板上,然后用电线将这些led灯泡连接起来,接上电源和控制系统,组成一块能够弯曲的led显示屏,但上述的显示屏在弯曲后,相邻两个led显示单元板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会加大,使得显示屏上出现较大的黑缝,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组件、连接结构及显示屏,当显示屏在弯曲后,能够避免出现较大的黑缝,保证显示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传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移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转接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移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转接处。

上述的连接组件应用于显示屏的连接结构中时,第一连接件用于与第一显示元件连接,第二连接件用于与第二显示元件连接,当第一显示元件及第二显示元件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会形成并列结构。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转动时,此时第二显示元件会随着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转动,如此,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就会形成弯曲的结构,当显示屏应用上述的连接结构时,显示屏也会相应地具备弯曲功能;且上述的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转动时,传动单元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靠近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转接处,从而牵引第二显示元件朝向第一显示元件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间隙具有缩小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若是使用传统的转轴或铰链等转动连接件连接第一显示元件及第二显示元件,在显示屏往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的背面转动时,随着第二显示元件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转动的幅度越大,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就会越大,而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连接组件连接第一显示元件及第二显示元件,当第二显示元件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转动时,由于第二连接件可以牵引第二显示元件朝向第一显示元件移动,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便不会增加或者在一定转动范围内增加的非常少。所述的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指的并不是显示屏在平直状态下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实际上大于显示屏弯曲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而是指第一显示元件及第二显示元件有相互靠拢的运动趋势,使得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会有一种缩小的趋势,能够避免因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增大而使得显示屏出现较大的黑缝的情况,保证显示效果。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移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转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及所述第二装配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能够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移动配合,当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正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转接处,当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反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转接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移动配合,当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正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转接处,当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反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转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三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四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五导向部、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六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导向配合,所述第三导向部与所述第四导向部导向配合,所述第五导向部与所述第六导向部导向配合;

其中,当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部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引导下移动、以使所述第三导向部在所述第四导向部的引导下靠近所述转接处且所述第五导向部在所述第六导向部的引导下靠近所述转接处;或当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部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引导下移动、以使所述第三导向部在所述第四导向部的引导下远离所述转接处且所述第五导向部在所述第六导向部的引导下远离所述转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导向槽或第一导向孔,且所述第一导向槽或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进所述第一导向槽或所述第一导向孔中、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或所述第一导向孔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柱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不相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第一待连接物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第二待连接物连接,且所述第一待连接物与所述第二待连接物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待连接物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一导向槽或第一导向孔,且所述第一导向槽或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进所述第一导向槽或所述第一导向孔中、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或第一导向孔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柱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不相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第一待连接物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第二待连接物连接,且所述第一待连接物与所述第二待连接物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待连接物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向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二导向槽或第二导向孔,且所述第二导向槽或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导向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进所述第二导向槽或所述第二导向孔中、并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或所述第二导向孔导向配合;

或所述第三导向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四导向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二导向槽或第二导向孔,且所述第二导向槽或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进所述第二导向槽或所述第二导向孔中、并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或所述第二导向孔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且所述夹角的范围为85度-9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导向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三导向槽或第三导向孔,且所述第三导向槽或所述第三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六导向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三导向柱,所述第三导向柱穿进所述第三导向槽或所述第三导向孔中、并与所述第三导向槽或所述第三导向孔导向配合;

或所述第五导向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三导向柱,所述第六导向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三导向槽或第三导向孔,且所述第三导向槽或所述第三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向柱穿进所述第三导向槽或所述第三导向孔中、并与所述第三导向槽或所述第三导向孔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转接处;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转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轮、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或远离所述转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轮为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部为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齿、第一槽或第一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一槽或所述第一孔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轮、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传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二支架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传动轮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或远离所述转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轮为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部为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齿、第二槽或第二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所述第二槽或所述第二孔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转接处;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转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弹性压缩件,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朝向所述转接处移动的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的第一抵接块,且所述第一抵接块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转接处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压缩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及所述第一抵接块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抵接块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凸起间隔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第二弹性压缩件,所述第二弹性压缩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抵接,所述第二弹性压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所述第二弹性压缩件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朝向所述转接处移动的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的第二抵接块,且所述第二抵接块位于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所述转接处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压缩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凸起及所述第二抵接块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层叠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抵接块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并与所述第二凸起间隔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转接处;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转接处。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第一显示元件及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相互并列,且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连接。

上述的连接结构应用于显示屏时,第一连接件用于与第一显示元件连接,第二连接件用于与第二显示元件连接,当第一显示元件及第二显示元件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会形成并列结构。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转动时,此时第二显示元件会随着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转动,如此,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就会形成弯曲的结构,当显示屏应用上述的连接结构时,显示屏也会相应地具备弯曲功能;且上述的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转动时,传动单元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靠近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转接处,从而牵引第二显示元件朝向第一显示元件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间隙具有缩小的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件及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显示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纵向并列,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均沿横向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均沿横向并列设置于第二连接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还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和/或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件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及所述第四安装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件靠近所述第二安装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避让配合的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二安装件靠近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避让配合的第二避让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件设有与所述第五安装孔对应的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五安装孔及所述第六安装孔中;

和/或还包括第四紧固件,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设有第七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件设有与所述第七安装孔对应的第八安装孔,所述第四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七安装孔及所述第八安装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避让配合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显示元件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避让配合的第二避让槽。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结构。

上述的显示屏中,第一连接件用于与第一显示元件连接,第二连接件用于与第二显示元件连接,当第一显示元件及第二显示元件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会形成并列结构。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转动时,此时第二显示元件会随着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转动,如此,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就会形成弯曲的结构,当显示屏应用上述的连接结构时,显示屏也会相应地具备弯曲功能;且上述的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转动时,传动单元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靠近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转接处,从而牵引第二显示元件朝向第一显示元件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间隙具有缩小的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件及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显示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同一侧;

所述显示屏还包括控制器及电源箱,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或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电源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或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箱分散设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箱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及所述电源箱均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及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通过外部连接导线与所述电源箱连接,所述外部连接导线上套设有套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屏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屏处于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图形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局部剖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局部剖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屏处于平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屏处于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局部剖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局部剖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间隙,100、第一安装件,110、第二安装孔,120、第一避让口,130、第六安装孔,200、第二安装件,210、第四安装孔,220、第二避让口,230、第八安装孔,300、第一显示元件,310、第一避让槽,320、第五安装孔,400、第二显示元件,410、第二避让槽,420、第七安装孔,500、连接组件,510、第一连接件,511、第一导向部,512、第三导向部,513、第一传动部,514、第一凸起,515、第一安装孔,520、第二连接件,522、第五导向部,523、第二传动部,524、第二凸起,525、第三安装孔,530、转轴,540、第一支架,541、第四导向部,542、第一抵接块,543、第一开口,550、第二支架,551、第六导向部,552、第二抵接块,553、第二开口,554、第二导向部,560、第一传动轮,570、第一弹性压缩件,580、第二弹性压缩件,600、控制器,700、电源箱,800、套管,90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实施例一

如图1-5及图9-10所示,一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显示屏,其包括一种连接结构,其中,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件100及第二安装件200,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并列设置;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第一显示元件300设置于第一安装件100上,第二显示元件400设置于第二安装件200上,且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相互并列;用于使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转动配合的连接组件500。

如图6-8所示,连接组件500包括第一支架540、第二支架550、第一连接件510、第二连接件520及传动单元,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移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传动单元用于使第一连接件51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第一连接件510用于与第一安装件1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用于与第二安装件20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510也可以直接与第一显示元件3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直接与第二显示元件400连接。

上述的连接组件500应用于显示屏的连接结构中时,第一安装件100用于安装第一显示元件300,第一显示元件300可以与第一安装件100分离,以实现快速维修更换,第二安装件200用于安装第二显示元件400,第二显示元件400可以与第二安装件200分离,以实现快速维修更换,且由于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并列设置,当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会形成并列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510也可以直接与第一显示元件3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直接与第二显示元件400连接,当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会形成并列结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通过连接组件500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此时第二显示元件400会随着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如此,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就会形成弯曲的结构,当显示屏应用上述的连接结构时,显示屏也会相应地具备弯曲功能;且上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通过连接组件500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转动时,传动单元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52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从而牵引第二显示元件400朝向第一显示元件3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具有缩小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若是使用传统的转轴或铰链等转动连接件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在显示屏往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的背面转动时,随着第二显示元件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的幅度越大,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就会越大,而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连接组件500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当第二显示元件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时,由于第二连接件520可以牵引第二显示元件400朝向第一显示元件300移动,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便不会增加或者在一定转动范围内增加的非常少,所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指的并不是显示屏在平直状态下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实际上大于显示屏弯曲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而是指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有相互靠拢的运动趋势,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会有一种缩小的趋势,能够避免因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增大而使得显示屏出现较大的黑缝的情况,保证显示效果。

当然,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第二连接件520也可以与第二支架550移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传动单元用于使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移动配合,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移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传动单元用于使第一连接件51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且传动单元还用于使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如此,通过第二连接件520牵引第二安装件200朝向第一安装件100移动,第一连接件510牵引第一安装件100朝向第二安装件200移动,使得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相互靠拢,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的缩小趋势更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均可以是led显示模组,以上所述的第一安装件100及第二安装件200均为框状结构。

如图6-8所示,在实施例一,连接组件500还包括转轴530、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通过转轴530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架540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二支架550设有第二装配孔,转轴530穿设于第一装配孔及第二装配孔中。转轴530用于使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转动连接,且由于第一支架540与第一连接件510移动配合,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安装件100连接,第二支架550与第二连接件520移动配合,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安装件200连接,当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依靠转轴530相对转动时,能够带着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相对转动。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转轴530为两根,第一支架540的左侧与第二支架550的左侧通过其中一根转轴530连接,第一支架540的右侧与第二支架550的右侧通过其另一根转轴530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40设有凸起,第二支架550设有凹槽,凸起伸进凹槽内、并实现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能够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移动配合,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正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510靠近所述转接处,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510远离所述转接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520与所述第二支架移动550配合,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正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转接处,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520远离所述转接处。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移动配合,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正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510靠近所述转接处,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510远离所述转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20与所述第二支架移动550配合,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正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转接处,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520远离所述转接处。

具体到实施例一中的连接组件500的应用场景中,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正向转动时,即显示屏往第一显示元件300或第二显示元件400的背面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及第二连接件520均会朝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减小,保证显示效果,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即显示屏往第一显示元件300或第二显示元件400的正面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及第二连接件520均会朝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若是使用传统的转轴或铰链等转动连接件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在显示屏往第一显示元件300或第二显示元件400的正面转动时,随着第二显示元件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的幅度越大,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会相互碰撞而无法转动,而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连接组件500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由于第二连接件520可以牵引第二显示元件400远离第一显示元件300移动,第一连接件510可以牵引第一显示元件300远离第二显示元件400移动,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会让出间隙让其可以在移动范围内转动。

如图7、图8所示,进一步地,传动单元包括设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一导向部511、设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二导向部554、设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三导向部512、设于第一支架540上的第四导向部541、设于第二连接件520上的第五导向部522、及设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六导向部551,第一导向部511与第二导向部554导向配合,第三导向部512与第四导向部541导向配合,第五导向部522与第六导向部551导向配合;

其中,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正向转动时,第一导向部511能够在第二导向部554的引导下移动、以使第三导向部512在第四导向部541的引导下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图8中的m方向)且第五导向部522在第六导向部551的引导下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图8中的n方向)。如此,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正向转动时,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部511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部554的引导下移动、以使所述第三导向部512在所述第四导向部541的引导下远离所述转接处且所述第五导向部522在所述第六导向部551的引导下远离所述转接处。如此,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增大。

具体地,第一导向部511为开设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一导向槽,且第一导向槽的导向路径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导向部554为设置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穿进第一导向槽中、并与第一导向槽导向配合。第一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一导向槽的侧壁接触,且第一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一导向槽的侧壁滑动配合;随着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随着第一支架540转动,第二连接件520随着第二支架550转动,且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在转动时,第一导向柱会牵引第一导向槽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510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且第二连接件520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且由于第二导向部554的导向作用,第一导向部511在第二导向部554的引导下移动时,第一导向部511的移动路径更加精确,避免连接组件500出现卡死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一方向为与第一安装件100的面板垂直的方向,当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安装件100安装好后,第一导向槽的导向路径会与第一安装件100的面板垂直;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显示屏处于平直状态的情况下,显示屏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一方向即为与第一平面垂直的方向。

当然,第一导向部511也可以为开设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一导向孔,且第一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导向部554为设置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穿过第一导向孔、并与第一导向孔导向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10用于与第一待连接物(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件1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用于与第二待连接物(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安装件200)连接,且第一待连接物与第二待连接物位于连接组件的同一侧,第一导向柱的轴线与转轴530的轴线不相重合,第一导向柱位于转轴530远离第二待连接物的一侧。如此,能够保证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能够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且第二连接件520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00设置在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之间或第二显示元件400与第二安装件200之间,为了保证显示屏往背向第一显示元件300或第二显示元件400的方向弯曲时,第一连接件510能够朝靠近第二安装件200的方向移动,第一导向柱的位置相较于转轴530的位置要更远离第二安装件20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511为设置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部554为开设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一导向槽,且第一导向槽的导向路径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柱穿进第一导向槽中、并与第一导向槽导向配合。

当然,第二导向部554也可以为开设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一导向孔,且第一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导向部511为设置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穿过第一导向孔、并与第一导向孔导向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柱的轴线与转轴530的轴线不相重合,第一连接件510用于与第一待连接物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用于与第二待连接物连接,且第一待连接物与第二待连接物位于连接组件500的同一侧,第一导向柱位于转轴530远离第一待连接物的一侧。如此,能够保证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能够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且第二连接件520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

如图7-8所示,第三导向部512为开设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二导向槽,且第二导向槽的导向路径沿第二方向延伸,第四导向部541为设置于第一支架540上的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穿进第二导向槽中、并与第二导向槽导向配合。第二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二导向槽的侧壁接触,且第二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二导向槽的侧壁滑动配合;随着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随着第一支架540转动,第二连接件520随着第二支架550转动,且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在转动时,第二导向槽会在第二导向柱的约束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导向槽顺着第二导向柱移动,使得第一连接件510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且由于第四导向部541的导向作用,第四导向部541引导第三导向部512移动时,第三导向部512的移动路径更加精确,避免连接组件500出现卡死的情况。

具体地,第二导向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导向柱穿进在第二导向槽中,能够使运动更加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二方向为与第一安装件100的面板平行的方向,当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安装件100安装好后,第二导向槽的导向路径会与第一安装件100的面板平行;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显示屏处于平直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方向为沿第一安装件100至第二安装件200的方向。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当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范围在85度-95度。

当然,第三导向部512也可以为开设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二导向孔,且第二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二方向延伸,第四导向部541为设置于第一支架540上的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穿过第二导向孔、并与第二导向孔导向配合。具体地,第二导向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导向柱穿进在第二导向孔中,能够使运动更加平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导向部541为开设于第一支架540上的第二导向槽,且第二导向槽的导向路径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导向部512为设置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穿进第二导向槽中、并与第二导向槽导向配合。第二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二导向槽的侧壁接触,且第二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二导向槽的侧壁滑动配合;随着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随着第一支架540转动,第二连接件520随着第二支架550转动,且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在转动时,第二导向柱会在第二导向槽的约束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导向柱顺着第二导向槽移动,使得第一连接件510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且由于第四导向部541的导向作用,第四导向部541引导第三导向部512移动时,第三导向部512的移动路径更加精确,避免连接组件500出现卡死的情况。具体地,第二导向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导向柱穿进在第二导向槽中,能够使运动更加平稳。

当然,第四导向部541为开设于第一支架540上的第二导向孔,且第二导向槽的导向路径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导向部512为设置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穿进第二导向槽中、并与第二导向槽导向配合。具体地,第二导向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导向柱穿进在第二导向孔中,能够使运动更加平稳。

在实施例一中,第五导向部522为开设于第二连接件520上的第三导向槽,且第三导向槽的导向路径沿第三方向延伸,第六导向部551为设置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三导向柱,第三导向柱穿进第三导向槽中、并与第三导向槽导向配合。第三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三导向槽的侧壁接触,且第三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三导向槽的侧壁滑动配合;随着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随着第一支架540转动,第二连接件520随着第二支架550转动,且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在转动时,第三导向槽会在第三导向柱的约束下移动,使得第二连接件520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且由于第六导向部551的导向作用,第六导向部551引导第五导向部522移动时,第五导向部522的移动路径更加精确,避免连接组件500出现卡死的情况。

具体地,第三导向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导向柱穿进在第三导向槽中,能够使运动更加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三方向为与第二安装件200的面板平行的方向,当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安装件200安装好后,第三导向槽的导向路径会与第二安装件200的面板平行;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显示屏处于平直状态的情况下,第三方向为沿第一安装件100至第二安装件200的方向,在显示屏处于弯曲状态的情况下,第三方向也会随着改变,但第三方向始终保持与第二安装件200的面板平行。

当然,第五导向部522也可以为开设于第二连接件520上的第三导向孔,且第三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三方向延伸,第六导向部551为设置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三导向柱,第三导向柱穿进第三导向孔、并与第三导向孔导向配合。具体地,第三导向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导向柱穿进在第三导向孔中,能够使运动更加平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六导向部551为开设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三导向槽,且第三导向槽的导向路径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五导向部522为设置于第二连接件520上的第三导向柱,第三导向柱穿进第三导向槽中、并与第三导向槽导向配合。第三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三导向槽的侧壁接触,且第三导向柱的外壁与第三导向槽的侧壁滑动配合;随着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随着第一支架540转动,第二连接件520随着第二支架550转动,且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在转动时,第三导向柱会在第三导向槽的约束下移动,使得第二连接件520朝向或背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且由于第六导向部551的导向作用,第六导向部551引导第五导向部522移动时,第五导向部522的移动路径更加精确,避免连接组件500出现卡死的情况。具体地,第三导向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导向柱穿进在第三导向槽中,能够使运动更加平稳。

当然,第六导向部551也可以为开设于第二支架550上的第三导向孔,且第三导向孔的导向路径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五导向部522为设置于第二连接件520上的第三导向柱,第三导向柱穿进第三导向孔、并与第三导向孔导向配合。具体地,第三导向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导向柱穿进在第三导向孔中,能够使运动更加平稳。

请进一步参阅图6-8,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滑动配合,且第一连接件51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滑动配合,如此,当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朝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从而牵引第一安装件100朝向第二安装件2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当然,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之间还可以通过滚轮等连接件实现滚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滑动配合,且第二连接件520相对于第二支架55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滑动配合,如此,当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二连接件520相对于第二支架550朝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从而牵引第二安装件200朝向第一安装件1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当然,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之间还可以通过滚轮等连接件实现滚动连接。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滑动配合,且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滑动配合,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的连接方式与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的连接方式一致,有利于机构的稳定运行。

实施例二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连接组件的具体结构,详见图1、图3、图9-16,实施例二所示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件100及第二安装件200,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并列设置;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第一显示元件300设置于第一安装件100上,第二显示元件400设置于第二安装件200上,且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相互并列;用于使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转动配合的连接组件500。

如图11-16所示,连接组件500包括第一支架540、第二支架550、第一连接件510、第二连接件520及传动单元,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移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传动单元用于使第一连接件51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第一连接件510用于与第一安装件1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用于与第二安装件20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510也可以直接与第一显示元件3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直接与第二显示元件400连接。

上述的连接组件500应用于显示屏的连接结构中时,第一安装件100用于安装第一显示元件300,第一显示元件300可以与第一安装件100分离,以实现快速维修更换,第二安装件200用于安装第二显示元件400,第二显示元件400可以与第二安装件200分离,以实现快速维修更换,且由于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并列设置,当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会形成并列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510也可以直接与第一显示元件3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直接与第二显示元件400连接,当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会形成并列结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通过连接组件500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此时第二显示元件400会随着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如此,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就会形成弯曲的结构,当显示屏应用上述的连接结构时,显示屏也会相应地具备弯曲功能;且上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通过连接组件500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转动时,传动单元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52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从而牵引第二显示元件400朝向第一显示元件3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具有缩小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若是使用传统的转轴或铰链等转动连接件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在显示屏往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的背面转动时,随着第二显示元件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的幅度越大,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就会越大,而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连接组件500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当第二显示元件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时,由于第二连接件520可以牵引第二显示元件400朝向第一显示元件300移动,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便不会增加或者在一定转动范围内增加的非常少,所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指的并不是显示屏在平直状态下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实际上大于显示屏弯曲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而是指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有相互靠拢的运动趋势,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会有一种缩小的趋势,能够避免因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增大而使得显示屏出现较大的黑缝的情况,保证显示效果。

当然,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第二连接件520也可以与第二支架550移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传动单元用于使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移动配合,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移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传动单元用于使第一连接件51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且传动单元还用于使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如此,通过第二连接件520牵引第二安装件200朝向第一安装件100移动,第一连接件510牵引第一安装件100朝向第二安装件200移动,使得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相互靠拢,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的缩小趋势更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均可以是led显示模组,以上所述的第一安装件100及第二安装件200均为框状结构。

如图11-16所示,在实施例二中,连接组件500还包括转轴530、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通过转轴530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架540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二支架550设有第二装配孔,转轴530穿设于第一装配孔及第二装配孔中。转轴530用于使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转动连接,且由于第一支架540与第一连接件510移动配合,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安装件100连接,第二支架550与第二连接件520移动配合,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安装件200连接,当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依靠转轴530相对转动时,能够带着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相对转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40设有凸起,第二支架550设有凹槽,凸起伸进凹槽内、并实现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能够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移动配合,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正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510靠近所述转接处,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510远离所述转接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520与所述第二支架移动550配合,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正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转接处,当所述第二支架55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40反向转动时,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件520远离所述转接处。

如图13-16所示,进一步地,传动单元包括与第二支架550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轮560、及设于第一连接件510上的第一传动部513,第一传动部513与第一传动轮560传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第一传动轮560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513带动第一连接件510靠近所述转接处(图16中的m方向)。第一传动轮560能够随着第二支架550的转动而转动,且由于第一传动轮560与第一传动部513传动配合,当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第一传动轮560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510朝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支架550朝反方向转动时,第一传动轮560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510朝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第一传动轮560为与第二支架550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第一传动部513为第一连接件510上沿第一连接件510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齿、第一槽或第一孔,第一齿轮与第一齿、第一槽或第一孔啮合。具体地,第一连接件510为与第一支架540滑动配合的第一齿条,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的齿传动配合。如此,当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第一齿轮能够随第二支架55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移动。其中,第一齿条的长度方向与前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方向一致,第一齿条的齿沿第一齿条的长度方向排布。其中,第一传动轮560与第二支架550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相互固定的两个部件。

当然,第一传动轮560也可以为外表比较粗糙的轮子,其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510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

进一步地,传动单元还包括与第一支架540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轮、及设于第二连接件520上的第二传动部523,第二传动轮与第二传动部523传动配合,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相对转动时,第二传动轮能够通过第二传动部523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转接处(图16中的n方向)。第二传动轮能够随着第一支架540的转动而转动,且由于第二传动轮与第二传动部523传动配合,当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第二吃传动轮能够带动第二连接件520朝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支架540朝反方向转动时,第二传动轮能够带动第二连接件520朝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第二传动轮为与第一支架540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第二传动部523为第二连接件520上沿所述第二连接件520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齿、第二槽或第二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所述第二槽或所述第二孔啮合。如此,当第一支架540相对于第二支架550在转动时,第二齿轮能够第一支架540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条移动。其中,所述的第二传动部523为第二齿条上的齿,第二齿条的长度方向与前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三方向一致,第二齿条的齿沿第二齿条的长度方向排布。其中,第二传动轮与第一支架540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相互固定的两个部件。

当然,第二传动轮也可以为外表比较粗糙的轮子,其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轮560及第二传动轮均为齿轮,且第一传动轮560与第二传动轮相对设置,转轴530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传动轮560及第二传动轮中,第一连接件510为第一齿条,第二连接件520为第二齿条,当转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相对转动时,第一传动轮560及第二传动轮能分别带动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移动,使得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相互靠拢,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的缩小趋势更为明显。

请进一步参阅图11-16,在实施例二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滑动配合,且第一连接件51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滑动配合,如此,当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51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朝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从而牵引第一安装件100朝向第二安装件2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当然,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之间还可以通过滚轮等连接件实现滚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滑动配合,且第二连接件520相对于第二支架55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滑动配合,如此,当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第二连接件520相对于第二支架550朝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从而牵引第二安装件200朝向第一安装件1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当然,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之间还可以通过滚轮等连接件实现滚动连接。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滑动配合,且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滑动配合,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的连接方式与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的连接方式一致,有利于机构的稳定运行。

实施例三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的区别点在于连接组件的具体结构,详见图1、图3、图17-18,实施例三所示的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件100及第二安装件200,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并列设置;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第一显示元件300设置于第一安装件100上,第二显示元件400设置于第二安装件200上,且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相互并列;用于使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转动配合的连接组件500。

如图17-18所示,连接组件500包括第一支架540、第二支架550、第一连接件510、第二连接件520及传动单元,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移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传动单元用于使第一连接件51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第一连接件510用于与第一安装件1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用于与第二安装件20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510也可以直接与第一显示元件3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直接与第二显示元件400连接。

上述的连接组件500应用于显示屏的连接结构中时,第一安装件100用于安装第一显示元件300,第一显示元件300可以与第一安装件100分离,以实现快速维修更换,第二安装件200用于安装第二显示元件400,第二显示元件400可以与第二安装件200分离,以实现快速维修更换,且由于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并列设置,当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会形成并列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510也可以直接与第一显示元件3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直接与第二显示元件400连接,当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会形成并列结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通过连接组件500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此时第二显示元件400会随着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如此,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就会形成弯曲的结构,当显示屏应用上述的连接结构时,显示屏也会相应地具备弯曲功能;且上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通过连接组件500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转动时,传动单元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52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从而牵引第二显示元件400朝向第一显示元件3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具有缩小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若是使用传统的转轴或铰链等转动连接件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在显示屏往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的背面转动时,随着第二显示元件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的幅度越大,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就会越大,而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连接组件500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当第二显示元件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时,由于第二连接件520可以牵引第二显示元件400朝向第一显示元件300移动,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便不会增加或者在一定转动范围内增加的非常少,所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指的并不是显示屏在平直状态下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实际上大于显示屏弯曲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而是指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有相互靠拢的运动趋势,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会有一种缩小的趋势,能够避免因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增大而使得显示屏出现较大的黑缝的情况,保证显示效果。

当然,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第二连接件520也可以与第二支架550移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传动单元用于使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移动配合,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移动配合,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传动单元用于使第一连接件51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且传动单元还用于使第二连接件520靠近所述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如此,通过第二连接件520牵引第二安装件200朝向第一安装件100移动,第一连接件510牵引第一安装件100朝向第二安装件200移动,使得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相互靠拢,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的缩小趋势更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均可以是led显示模组,以上所述的第一安装件100及第二安装件200均为框状结构。

如图17-18所示,在实施例三,连接组件500还包括转轴530、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通过转轴530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架540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二支架550设有第二装配孔,转轴530穿设于第一装配孔及第二装配孔中。转轴530用于使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转动连接,且由于第一支架540与第一连接件510移动配合,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安装件100连接,第二支架550与第二连接件520移动配合,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安装件200连接,当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依靠转轴530相对转动时,能够带着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相对转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40设有凸起,第二支架550设有凹槽,凸起伸进凹槽内、并实现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动连接。

在实施例三中,传动单元包括第一弹性压缩件570,第一弹性压缩件570的一端与第一支架540抵接,第一弹性压缩件57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510抵接,第一弹性压缩件570用于使第一连接件510具有朝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的趋势。第一弹性压缩件570始终保持着压缩状态,在第一支架540绕转轴53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架540与转轴530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但在第一弹性压缩件570的作用下,第一连接件510始终会受到第一弹性压缩件570的推力,使得第一连接件510具有朝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的趋势(图18中的m方向),从而使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的具有缩小趋势。

可选地,所述的第一弹性压缩件570可以是弹簧、弹片或弹性橡胶等。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510设有第一凸起514,第一支架540设有与第一凸起514相对的第一抵接块542,且第一抵接块542位于第一凸起514远离第二安装件200的一侧,第一弹性压缩件57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514及第一抵接块542抵接。由于第一弹性压缩件570设置在第一凸起514与第一抵接块542之间,且第一抵接块542位于第一凸起514远离第二安装件200的一侧,第一弹性压缩件570始终能够对第一凸起514提供推力,使得第一连接件510具有朝向第二安装件200移动的趋势。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层叠设置,第一连接件510设有第一开口543,第一抵接块542穿过第一开口543、并与第一凸起514间隔相对。第一抵接块542通过第一开口543从第一连接件510靠近第一支架540的一侧向背离第一支架540的一侧延伸,使得第一凸起514与第一抵接块542间隔相对,能够使得连接结构在第一方向的占用空间减小,体积更小。

在实施例三中,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滑动配合,且第一连接件51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如此,当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在第一弹性压缩件570的作用下,第一连接件51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朝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从而牵引第一安装件100朝向第二安装件2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当然,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支架540之间还可以通过滚轮等连接件实现滚动连接。

在实施例三中,连接组件500还包括第二弹性压缩件580,第二弹性压缩件580的一端与第二支架550抵接,第二弹性压缩件58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520抵接,第二弹性压缩件580用于使第二连接件520具有朝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的趋势(图18中的n方向)。第二弹性压缩件580始终保持着压缩状态,在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支架550与转轴530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但在第二弹性压缩件580的作用下,第二连接件520始终会受到第二弹性压缩件580的推力,使得第二连接件520具有朝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的趋势,从而使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的具有缩小趋势。

可选地,所述的第二弹性压缩件580可以是弹簧、弹片或弹性橡胶等。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520设有第二凸起524,第二支架550设有与第二凸起524相对的第二抵接块552,且第二抵接块552位于第二凸起524远离第一安装件100的一侧,第二弹性压缩件58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凸起524及第二抵接块552抵接。由于第二弹性压缩件580设置在第二凸起524与第二抵接块552之间,且第二抵接块552位于第二凸起524远离第二安装件200的一侧,第二弹性压缩件580始终能够对第二凸起524提供推力,使得第二连接件520具有朝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移动的趋势。

具体地,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层叠设置,第二连接件520设有第二开口553,第二抵接块552朝向第二开口553延伸、并与第二凸起524间隔相对。第二抵接块552通过第二开口553从第二连接件520靠近第二支架550的一侧向背离第二支架550的一侧延伸,使得第二凸起524与第二抵接块552间隔相对,能够使得连接结构在第三方向的占用空间减小,体积更小。

在实施例三中,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滑动配合,且第二连接件520相对于第二支架55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如此,当第一支架540及第二支架550绕转轴530转动时,在第二弹性压缩件580的作用下,第二连接件520相对于第二支架550朝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的方向移动,从而牵引第二安装件200朝向第一安装件1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当然,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支架550之间还可以通过滚轮等连接件实现滚动连接。

如图4、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连接件510还设有第一安装孔515,第一安装件100设有与第一安装孔515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10,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安装孔515及第二安装孔110中。第一紧固件用于实现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安装件100的固定,且上述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实现。

可选地,第一紧固件为螺钉,第一安装孔515为通孔,第二安装孔110为螺纹孔;或第一紧固件为销钉,第一安装孔515及第二安装孔110均为通孔。

当然,上述的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安装件100还可以通过卡扣、磁铁或粘胶等固定。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连接件520设有第三安装孔525,第二安装件200设有与第二安装孔110对应的第四安装孔210,第二紧固件穿设于第三安装孔525及第四安装孔210中。第二紧固件用于实现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安装件200的固定,且上述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实现。

可选地,第二紧固件为螺钉,第三安装孔525为通孔,第四安装孔210为螺纹孔;或第一紧固件为销钉,第三安装孔525及第四安装孔210均为通孔。

当然,上述的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安装件200还可以通过卡扣、磁铁或粘胶等固定。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第一安装件100靠近第二安装件20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件510避让配合的第一避让口120,第二安装件200靠近第一安装件100的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件520避让配合的第二避让口220。如此,能够防止第一连接件510在安装过程中与第一安装件100发生干涉,同时,还能防止第二连接件520在安装过程中与第二安装件200发生干涉,且当连接组件500安装完毕后,由于第一避让口120与第一避让件避让配合,还能够有效地减小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的契合度,提高密封性;同时,由于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避让口220避让配合,还能进一步减小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的契合度,提高密封性。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避让口120避让配合可以理解为第一连接件510伸入到了第一避让口120中,使得第一避让口120为第一连接件510提供安装的空间,所述的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避让口220避让配合可以理解为第二连接件520伸入到了第二避让口220中,使得第二避让口220为第二连接件520提供安装的空间。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口120及第二避让口220,还能有效地减少第一安装件100及第二安装件200的厚度,使其更加轻便。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元件300靠近第二显示元件40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件510避让配合的第一避让槽310,第二显示元件400靠近第一显示元件300的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件520避让配合的第二避让槽410。如此,能够防止第一连接件510在安装过程中与第一显示元件300发生干涉,同时,还能防止第二连接件520在安装过程中与第二显示元件400发生干涉,且当连接组件500安装完毕后,由于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避让槽310避让配合,还能够有效地减小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的契合度,提高密封性;同时,由于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避让槽410避让配合,还能进一步减小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的契合度,提高密封性。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一避让槽310避让配合可以理解为第一连接件510伸入到了第一避让槽310中,使得第一避让槽310为第一连接件510提供安装的空间,所述的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二避让槽410避让配合可以理解为第二连接件520伸入到了第二避让槽410中,使得第二避让槽410为第二连接件520提供安装的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的连接结构中,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紧固件,第一显示元件300设有第五安装孔320,第一安装件100设有与第五安装孔320对应的第六安装孔130,第三紧固件穿设于第五安装孔320及第六安装孔130中。第三紧固件用于实现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的固定,且上述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实现。

可选地,第三紧固件为螺钉,第五安装孔320为螺纹孔,第六安装孔130为通孔;或第三紧固件为销钉,第五安装孔320及第六安装孔130均为通孔。

当然,上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一安装件100还可以通过卡扣、磁铁或粘胶等固定。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四紧固件,第二显示元件400设有第七安装孔420,第二安装件200设有与第七安装孔420对应的第八安装孔230,第四紧固件穿设于第七安装孔420及第八安装孔230中。第三紧固件用于实现第二显示元件400与第二安装件200的固定,且上述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实现。

可选地,第四紧固件为螺钉,第七安装孔420为螺纹孔,第八安装孔230为通孔;或第四紧固件为销钉,第七安装孔420及第八安装孔230均为通孔。

当然,上述的第二显示元件400与第二安装件200还可以通过卡扣、磁铁或粘胶等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的连接结构中,第一安装件100及第二安装件200沿纵向并列,所述第一显示元件300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显示元件40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300均沿横向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00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显示元件400均沿横向并列设置于第二安装件200上。如此,一个第一安装件100能够安装至少两个第一显示元件300,一个第二安装件200能够安装至少两个第二显示元件400,节约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的连接结构中,连接组件500为至少两个,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组件连接。

如图1、图3所示,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显示屏,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结构。

上述的连接组件500应用于显示屏的连接结构中时,第一安装件100用于安装第一显示元件300,第一显示元件300可以与第一安装件100分离,以实现快速维修更换,第二安装件200用于安装第二显示元件400,第二显示元件400可以与第二安装件200分离,以实现快速维修更换,且由于第一安装件100与第二安装件200并列设置,当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会形成并列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510也可以直接与第一显示元件3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直接与第二显示元件400连接,当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安装好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会形成并列结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通过连接组件500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550与第一支架540相对转动时,此时第二显示元件400会随着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如此,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就会形成弯曲的结构,当显示屏应用上述的连接结构时,显示屏也会相应地具备弯曲功能;且上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通过连接组件500连接在一起,当第二支架550相对于第一支架540转动时,传动单元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520靠近第一支架540与第二支架550的转接处,从而牵引第二显示元件400朝向第一显示元件300移动,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具有缩小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若是使用传统的转轴或铰链等转动连接件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在显示屏往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的背面转动时,随着第二显示元件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的幅度越大,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就会越大,而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连接组件500连接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当第二显示元件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元件300转动时,由于第二连接件520可以牵引第二显示元件400朝向第一显示元件300移动,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便不会增加或者在一定转动范围内增加的非常少,所述的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形成的间隙10的宽度具有缩小趋势,指的并不是显示屏在平直状态下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实际上大于显示屏弯曲后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而是指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有相互靠拢的运动趋势,使得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会有一种缩小的趋势,能够避免因第一显示元件300与第二显示元件400之间的间隙10的宽度增大而使得显示屏出现较大的黑缝的情况,保证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显示屏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结构,且连接结构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00连接。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还包括均设置于第一安装件100或第二安装件200上的控制器600及电源箱700,控制器600与电源箱700分散设置,控制器600与电源箱700电性连接,控制器600及电源箱700均与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电性连接。控制器600及电源箱700可以固定在任意一个第一安装件100或第二安装件200上,数量可根据产品需求增减,通过使得控制器600与电源箱700分散设置,相较于控制器600和电源集中在一个电源控制箱里,可以解决由于显示屏的显示面积增大而导致功率需求增加后,电源控制箱统一供电造成的电流过大而导致传输困难的问题。

具体地,电源信号连接线与控制器600电性连接,控制器600通过外部连接导线与电源箱700连接,控制器600与电源箱700分别和对应的第一显示元件300或第二显示元件400电性连接。其中,显示屏还包括套设在外部连接导线上的波纹状的套管800,套管800用于保护外部连接导线,且套管800通过固定板900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多组控制器600与电源箱700,且所有的控制器600与电源箱700均设置在第一安装件100或第二安装件200上,每组中的控制器600与电源箱700电性连接,每组控制器600及电源箱700与对应区域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显示元件300或第二显示元件400电性连接。显示屏可以分为多个区域,多组控制器600与电源箱700一一对应地控制该多个区域,如此,每组控制器600及电源箱700控制一个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显示元件300或第二显示元件400,显示屏上所有的区域的第一显示元件300及第二显示元件400通过多组控制器600与电源箱700分别控制,相较于整块显示屏上的显示元件由1个控制器600及1个电源箱700控制,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600及电源箱700所耗功率更低,更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