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无缝三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4439发布日期:2019-09-12 09:5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无缝三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无缝三通。



背景技术:

无缝钢管常被用作于铺设流体输送通道,而在无缝钢管铺设过程中,由于管路设计需要,经常需要使用到三通,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将无缝钢管插入三通后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无缝钢管插入三通的端部与三通的内壁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台阶状落差,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该落差处容易积累流体中的杂质,导致接缝处的腐蚀进而导致漏液,降低了流体输送通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无缝三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无缝三通,包括三通主体,所述三通主体内还设有一衬套,所述衬套由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组成,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径与所述三通主体的内径相对应,所述第一衬套的两端还各具有一由外向内收缩的喇叭状开口,两所述喇叭状开口间的第一衬套内壁为逐渐向中部凸起弧形内壁,所述第一衬套的中部还设有一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为弧形过渡连接,所述接口上方设有一圈内螺纹凹孔,所述第二衬套的外径也与所述三通主体的内径相对应,所述第二衬套的开口端也为外向内收缩的喇叭状,所述第二衬套的底部还具有一圈与所述内螺纹凹孔相对应的螺接端,所述第二衬套螺接在所述接口上且其内壁与第一衬套的内壁连接成一光滑的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一衬套的喇叭状开口和第二衬套的开口端上还都具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顶端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都为聚丙烯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衬套由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组成,第一衬套插入三通后第二衬套螺接在第一衬套的接口上,便于衬套的安装;衬套安装完成后可与连接在三通上的无缝钢管管口形成无台阶的内壁,且该连接处为三个口都为由外向内收缩的喇叭口,流体通过时会形成一定的加速,防止杂质堆积于三通内造成堵塞或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无缝三通,包括三通主体1,所述三通主体1内还设有一衬套,所述衬套由第一衬套2和第二衬套3组成,所述第一衬套2的外径与所述三通主体1的内径相对应,所述第一衬套2的两端还各具有一由外向内收缩的喇叭状开口4,两所述喇叭状开口4间的第一衬套内壁为逐渐向中部凸起弧形内壁,所述第一衬套2的中部还设有一接口5,所述接口与所述第一衬套2的内壁为弧形过渡连接,所述接口5上方设有一圈内螺纹凹孔,所述第二衬套3的外径也与所述三通主体1的内径相对应,所述第二衬套3的开口端6也为外向内收缩的喇叭状,所述第二衬套3的底部还具有一圈与所述内螺纹凹孔相对应的螺接端7,所述第二衬套3螺接在所述接口上且其内壁与第一衬套2的内壁连接成一光滑的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一衬套2的喇叭状开口4和第二衬套3的开口端6上还都具有一限位环8,所述限位环8的顶端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2和第二衬套3都为聚丙烯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2和第二衬套3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9。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