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润滑油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6863发布日期:2020-01-03 11:2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润滑油油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润滑油油箱。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只要是应用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而可以减少两物体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擦与磨损之功能,即为润滑油。

润滑油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涉及到润滑油油箱,现有的润滑油油箱功能单一,不能有效的对润滑油进行散热,而且安装也十分不方便,即使现有的很多润滑油是注入到润滑油油箱内,通过给机箱进行散热,从而达到对润滑油散热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润滑油在油箱内造成散热不均匀,很多内部的润滑油散热性能差,而油箱内壁上的润滑油散热性能好,而且大多风机都是固定在机箱外壳上的,不仅检修困难,而且安装和更换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润滑油油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润滑油油箱,包括油箱外壳,所述油箱外壳的内部设有液压油油管放置槽,所述液压油油管放置槽的底部设有油管固定板,所述油管固定板的顶端焊接有若干个u型铜管,所述u型铜管的一端焊接有进液油管,所述u型铜管的另一端焊接有出液油管,所述油箱外壳的顶端两侧均设有第二风机箱插槽,所述油箱外壳的底端两侧均设有第二风机箱固定板,所述第二风机箱固定板上设有第二风机箱,所述油箱外壳的顶端两端均设有第一风机箱插槽,所述油箱外壳的底端两端均设有第一风机箱固定板,所述第一风机箱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风机箱,所述第二风机箱插槽的两端均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栓孔,所述油箱外壳的顶端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出液油管螺纹接头和进液油管螺纹接头,所述顶板的另一侧设有冷却液冷凝箱,所述冷却液冷凝箱的顶端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却液冷凝箱的一端设有冷却液出液管,所述冷却液出液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冷却液冷凝箱的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机箱和所述第二风机箱的一侧均设有防尘网,其另一侧均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第一风机箱和所述第二风机箱均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箱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风机箱固定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机箱和所述第二风机箱内均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箱和所述第二风机箱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通过密封垫和螺栓固定在所述油箱外壳上,所述进液油管螺纹接头与所述进液油管焊接相连,所述出液油管螺纹接头与所述出液油管焊接相连,所述出液油管和所述进液油管通过若干个u型铜管焊接相连,所述u型铜管、所述出液油管和所述进液油管均焊接在所述油管固定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液出液管和所述冷却液进液管均焊接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冷却液出液管通过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冷却液冷凝箱相连,所述冷却液冷凝箱通过所述冷却液进液管与所述液压油油管放置槽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冷却液冷凝箱上,所述第一风机箱、所述第二风机箱、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冷凝器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风机箱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风机箱固定板均与所述油箱外壳焊接相连,所述油箱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润滑油油箱具有高强的散热性能,让润滑油散热更加的均匀,通过在润滑油油箱内设有若干个u型铜管,让润滑油通过铜管,而铜管固定在润滑油油箱内,润滑油油箱内设有冷却液,利用冷却液对铜管进行降温,不仅起到降温均匀的作用,而且通过润滑油少,散热速度快,而且润滑油油箱四周均固定有风机,对润滑油油箱外壳进行散热,加上冷凝箱协同作用,提高冷却液的降温效率,从而让润滑油降温更加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压油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箱外壳,2、液压油油管放置槽,3、固定板,4、螺栓孔,5、进液油管,6、出液油管,7、油管固定板,8、出液油管螺纹接头,9、进液油管螺纹接头,10、冷却液进液管,11、循环泵,12、冷却液出液管,13、第一风机箱插槽,14、第一风机箱固定板,15、第二风机箱固定板,16、第二风机箱插槽,17、第一风机箱,18、第二风机箱,19、散热孔,20、防尘网,21、顶板,22、冷却液冷凝箱,23、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润滑油油箱,包括油箱外壳1,油箱外壳1的内部设有液压油油管放置槽2,液压油油管放置槽2的底部设有油管固定板7,油管固定板7的顶端焊接有若干个u型铜管,u型铜管的一端焊接有进液油管5,u型铜管的另一端焊接有出液油管6,油箱外壳1的顶端两侧均设有第二风机箱插槽16,油箱外壳1的底端两侧均设有第二风机箱固定板15,第二风机箱固定板15上设有第二风机箱18,油箱外壳1的顶端两端均设有第一风机箱插槽13,油箱外壳1的底端两端均设有第一风机箱固定板14,第一风机箱固定板14上设有第一风机箱17,第二风机箱插槽16的两端均焊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上设有螺栓孔4,油箱外壳1的顶端设有顶板21,顶板21的一侧设有出液油管螺纹接头8和进液油管螺纹接头9,顶板21的另一侧设有冷却液冷凝箱22,冷却液冷凝箱22的顶端设有冷凝器23,冷却液冷凝箱22的一端设有冷却液出液管12,冷却液出液管12上设有循环泵11,冷却液冷凝箱22的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管10。

第一风机箱17和第二风机箱18的一侧均设有防尘网20,其另一侧均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9,第一风机箱17和第二风机箱18均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第一风机箱固定板14和第二风机箱固定板15上。

第一风机箱17和第二风机箱18内均设有风机,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风机箱17和第二风机箱18的内壁上。

顶板21通过密封垫和螺栓固定在油箱外壳1上,进液油管螺纹接头9与进液油管5焊接相连,出液油管螺纹接头8与出液油管6焊接相连,出液油管6和进液油管5通过若干个u型铜管焊接相连,u型铜管、出液油管6和进液油管5均焊接在油管固定板7上。

冷却液出液管12和冷却液进液管10均焊接在顶板21上,冷却液出液管12通过循环泵11与冷却液冷凝箱22相连,冷却液冷凝箱22通过冷却液进液管10与液压油油管放置槽2相连。

冷凝器23通过螺栓固定在冷却液冷凝箱22上,第一风机箱17、第二风机箱18、循环泵11和冷凝器23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固定板3、第一风机箱固定板14和第二风机箱固定板15均与油箱外壳1焊接相连,油箱外壳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工作原理: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润滑油油箱,包括油箱外壳1、液压油油管放置槽2、固定板3、螺栓孔4、进液油管5、出液油管6、油管固定板7、出液油管螺纹接头8、进液油管螺纹接头9、冷却液进液管10、循环泵11、冷却液出液管12、第一风机箱插槽13、第一风机箱固定板14、第二风机箱固定板15、第二风机箱插槽16、第一风机箱17、第二风机箱18、散热孔19、防尘网20、顶板21、冷却液冷凝箱22和冷凝器23,使用的时候,润滑油通过进液油管螺纹接头9进入到进液油管5内,并通过若干个u型铜管输送到出液油管6中,并通过出液油管螺纹接头8输送出去,液压油油管放置槽2内设有冷却液,冷却液利用循环泵11通过冷却液出液管12抽吸到冷却液冷凝箱22内,并通过冷凝器23对冷却液冷凝箱22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然后通过冷却液进液管10输送到液压油油管放置槽2内,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到出液油管螺纹接头8附近,从而带走出液油管6内液压油的热量,提高降温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四周的第一风机箱17和第二风机箱18对油箱外壳1进行散热,而第一风机箱17和第二风机箱18是分别穿过第一风机箱插槽13和第二风机箱插槽16内,并固定在第一风机箱固定板14和第二风机箱固定板15上,便于更换和拆卸,而且防止风机脱落,连接比较稳定,油箱外壳1通过顶部和底部四个拐角处的固定板3进行固定,安装也十分方便,简单。

该润滑油油箱具有高强的散热性能,让润滑油散热更加的均匀,通过在润滑油油箱内设有若干个u型铜管,让润滑油通过铜管,而铜管固定在润滑油油箱内,润滑油油箱内设有冷却液,利用冷却液对铜管进行降温,不仅起到降温均匀的作用,而且通过润滑油少,散热速度快,而且润滑油油箱四周均固定有风机,对润滑油油箱外壳进行散热,加上冷凝箱协同作用,提高冷却液的降温效率,从而让润滑油降温更加迅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