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熔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5437发布日期:2020-01-17 19:4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熔管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熔管件。



背景技术: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目前国内塑料管道的焊接施工技术日臻成熟,在塑料管道连接方法中,电热熔连接是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主要用电热丝电热熔管件实现管道之间的连接。电熔管件是由聚乙烯管体、设置在管体上的接线柱、盘绕在管体内壁上的高阻值电热丝制成,所说的电热丝为裸线且通过布线机布置在管体内壁上的布线槽内,在管体内壁上对应导线部位注塑有熔融保护层。这种结构的电熔管件在焊接时,由于电热丝的间距及在管壁内深度不一,易造成导线短路,同时也会导致管件和管材受热不均匀,保证不了焊接质量。

基于上述问题,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110364.x”,名称为“一种后布丝式电熔管件”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熔管件,包括一中空的管件主体,在管件主体的管壁外侧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观察孔,且观察孔设置在电极护套的内侧,所述观察孔内设置有观察柱。通过电熔管体外壁上的观察孔可以直接观察到电热熔焊过程树脂熔融膨胀的情况,具体的,电熔管件在焊接过程中,设置在电熔管体的外壁上的观察孔内物料会慢慢顶起、直至焊接完成后停止,观察孔表面的顶起的物料,有助于用目测的方法对焊接在熔接情况进行辅助鉴定,非常方便有效。

然而上述结构中,在一些情况下观察孔内的物料容易被顶出至脱离观察孔,进而形成“翻料”现象,顶出至观察孔外的物料非常容易影响整个电熔管件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熔管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熔管件,包括一中空的管件主体,在管件主体的管壁外侧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观察孔,在所述观察孔的底壁上设置有观察柱,位于所述观察柱的一侧设置有电极护套,在电极护套内设置有贯通所述管件主体的穿孔,在所述穿孔内插设有电极柱,在管件主体内侧盘绕有电阻丝,电阻丝的两个引出端通过所述穿孔且和所述电极柱连接,所述观察柱包括扩大的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柱体,所述观察孔包括窄缩的端部、扩大的尾部以及连接端部和尾部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能够使得所述观察柱的底座被阻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柱上设置有一圈凸缘,所述凸缘和所述电极护套的底部之间压紧有一铜垫片,所述电阻丝的引出端被压紧在所述铜垫片和所述凸缘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柱的底端上设置有防脱钩。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观察孔内的翻料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一种电熔管件,包括一中空的管件主体1,在管件主体1的管壁外侧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观察孔2,在所述观察孔2的底壁上设置有观察柱3,位于所述观察柱3的一侧设置有电极护套4,在电极护套4内设置有贯通所述管件主体1的穿孔。所述观察柱3包括扩大的底座30和与底座30连接的柱体31,所述观察孔2包括窄缩的端部20、扩大的尾部21以及连接端部20和尾部21的过渡部22,所述过渡部22能够使得所述观察柱3的底座30被阻挡;因此,在观察柱内物料受热膨胀至使得所述底座30被所述过渡部22阻挡时,所述物料便不能继续向观察孔处外翻,这进一步控制了从观察孔处流出的热料的数量,增加了电熔管管内容腔压力,最终使得电熔管的焊接质量提高。

所述电极柱5上设置有一圈凸缘50,所述凸缘50和所述电极护套4的底部之间压紧有一铜垫片6。在管件主体1内侧盘绕有电阻丝(附图未示出),电阻丝的两个引出端通过所述穿孔且和所述电极柱5连接。且所述电阻丝的引出端被压紧在所述铜垫片和所述凸缘之间。由于铜垫片的设置,使得电阻丝在发热时也不存在埋入至管件主体中的问题。

所述电极柱5的底端上设置有防脱钩51,用以防止电极柱从穿孔中脱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