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密封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5450发布日期:2020-03-24 13:42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密封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下密封领域。



背景技术:

水下设备的密封问题是水下设备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而水下设备的壳体密封又是水下设备密封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一种水下密封盒连接结构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解决水下设备的壳体密封连接问题,并且在水下密封方面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壳体密封连接方式:1、胶水粘接2、螺钉连接,以上几种连接方式,胶水粘接方式不可靠,螺钉连接方式中海水会腐蚀螺钉使连接不可靠,所以不适合作为水下设备的密封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提供了一种水下密封盒连接结构,通过外壳上盖与外壳下盖的装配完成密封盒的密封,外壳下盖装有o型圈,外壳下盖通过其设置的卡扣扣在外壳上盖内端面的凹槽内完成连接,外壳下盖与外壳上盖紧密贴合,需要打开时撬动外壳下盖四个角上的凹槽,从而打开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独特可靠,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达到水下密封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密封盖连接结构,包括外壳上盖、外壳下盖、o型圈,所述的外壳上盖是内端面设有间断的长方形凹槽的长方体盒子,盒子下端的内壁檐上设有倒角,所述的外壳下盖是带密封槽的长方体盖板,盖板底端设有间断的卡扣,外壳下盖上端面与外壳上盖下端面接触的四个角上设有凹槽,外壳下盖通过其卡扣卡在外壳上盖内端面的凹槽里连接在一起,o型圈平放在外壳下盖的密封槽内。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外壳上盖的间断的长方形凹槽长6mm,宽2mm,深1mm,距外壳上盖的下端面7m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外壳下盖设置的卡扣上端面距外壳下盖下端面2mm,卡扣下端面距外壳下盖下端面3.2mm,卡扣宽5m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o型圈为内径98mm,截面直径1.0mm的o型圈,材料为丁晴橡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外壳上盖与外壳下盖的装配完成密封盒的密封,外壳下盖装有o型圈,外壳下盖通过其设置的卡扣扣在外壳上盖内端面的凹槽内完成连接,外壳下盖与外壳上盖紧密贴合,需要打开时撬动外壳下盖四个角上的凹槽,从而打开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独特可靠,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达到水下密封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水下密封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壳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壳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1、外壳上盖,2、外壳下盖,3、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密封盒连接结构,通过外壳上盖与外壳下盖的装配完成密封盒的密封,外壳下盖装有o型圈,外壳下盖通过其设置的卡扣扣在外壳上盖内端面的凹槽内完成连接,外壳下盖与外壳上盖紧密贴合,需要打开时撬动外壳下盖四个角上的凹槽,从而打开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独特可靠,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达到水下密封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水下密封盒连接结构,包括外壳上盖1,外壳下盖2,o型圈3,所述的外壳上盖1是内端面设有间断的长方形凹槽的长方体盒子,盒子下端的内壁檐上设有倒角,所述的外壳下盖2是带密封槽的长方体盖板,盖板底端设有间断的卡扣,外壳下盖2上端面与外壳上盖1下端面接触的四个角上设有凹槽,外壳下盖2通过其卡扣卡在外壳上盖1内端面的凹槽里连接在一起,o型圈3平放在外壳下盖的密封槽内。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外壳上盖的间断的长方形凹槽长6mm,宽2mm,深1mm,距外壳上盖的下端面7mm。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外壳下盖设置的卡扣上端面距外壳下盖下端面2mm,卡扣下端面距外壳下盖下端面3.2mm,卡扣宽5mm。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o型圈为内径98mm,截面直径1.0mm的o型圈,材料为丁晴橡胶。

工作原理:一种水下密封盒连接结构,通过外壳上盖与外壳下盖的装配完成密封盒的密封,外壳下盖装有o型圈,外壳下盖通过其设置的卡扣扣在外壳上盖内端面的凹槽内完成连接,外壳下盖与外壳上盖紧密贴合,需要打开时撬动外壳下盖四个角上的凹槽,从而打开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独特可靠,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达到水下密封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