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仪表板及大屏幕支撑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9749发布日期:2020-09-04 14:17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仪表板及大屏幕支撑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汽车仪表板及大屏幕支撑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中控大屏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随着近几年车载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多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中控大屏所集成的功能也不断丰富,屏幕的尺寸也相应的越来越大。传统汽车的中控屏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固定在仪表台上的,无法移动,无法兼顾不同驾驶乘员的视角要求。为了提高乘员的人机舒适性,目前已有部分车企开发了可搭载屏幕并调节其高度的机构,如专利号为“cn201510714079.9”的名为“多媒体屏幕升降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用于驱动多媒体屏幕升降的机构,升降机构包括两条定轨和两条动轨,屏幕安装在两条动轨上,然后通过电机驱动动轨沿定轨移动,从而达到驱动屏幕竖向升降的目的。该结构比较简单,能够实现屏幕的升降功能,但所搭载的屏幕尺寸较小,对机构的承重及耐久要求不高,无法适配大尺寸屏幕。而且这种只能升降的机构对于当前某些车型来说也不太适用,因为屏幕升起后,驾驶员观测屏幕的角度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因为视线角度不佳导致的不清楚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屏幕进行角度调整,以此来适应驾驶员的视线,但目前这种既带有升降功能又带有角度调节功能的屏幕还没有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仪表板及大屏幕支撑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仪表板及大屏幕支撑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仪表板横梁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用于支撑屏幕和仪表板上盖板的支撑结构;

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铰接连接于支撑部用于驱动支撑部升降以及翻转;

以及用于驱动凸轮机构旋转的驱动机构;

所述凸轮机构一端通过连杆结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另一端铰接连接于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机构包括下凸轮;所述下凸轮一端通过第一连杆铰接连接于底座,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支撑部靠近屏幕一侧的部位固连;所述第一连杆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对支撑部移动起导向作用的导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椭圆形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穿设有插销;所述插销穿设于通孔内可沿通孔长轴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插销的卡槽;所述卡槽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向第一连杆一侧延伸的u型槽。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机构还包括上凸轮;所述上凸轮一端通过第二连杆铰接连接于底座上,另一端铰接连接于支撑部靠近仪表板上盖板一侧的部位上;所述第二连杆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涡轮和蜗杆;所述蜗杆沿水平方向布置与涡轮传动连接;所述涡轮与底座上的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用于固定屏幕且沿竖向布置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用于固定仪表板上盖板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并与第二支撑板形成弯折的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凸轮机构旋转,凸轮机构通过旋转驱动支撑部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从而实现支撑部的升降和翻转运动,屏幕跟随支撑部升降和翻转,达到适合驾驶员的视线高度和角度要求,且本实用新型这种翻转驱动结构简单,动作简便,能够驱动重量较大的屏幕进行运动,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的下凸轮通过第一连杆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通过连接轴与支撑部铰接连接,第一连杆的转动带动下凸轮绕第一连杆的轴线转动,连接轴绕第一连杆轴线的转动又驱动支撑部升降和翻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设置有导向结构,通过在导向板上开设有椭圆形的通孔,对支撑部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支撑部的移动更加平顺;

4、本实用新型在下凸轮上开设有容纳插销的开口卡槽,卡槽能够极大方便对插销的装配即移动;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组凸轮机构,且分置于支撑部对应屏幕的一侧和对应仪表板上盖板的一侧,两组凸轮使整个支撑部的升降和翻转运动更加稳定、安全;

6、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为涡轮蜗杆结构,蜗轮蜗杆结构为常见结构,价廉易得,能够大幅度降低屏幕升降机构的成本;

7、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部分为两块支撑板,分别连接屏幕和仪表板上盖板,分为两个部分刚好能够契合仪表板结构空间,空间利用率高,侵占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升降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屏幕能够实现升降和翻转的功能,能够适应驾驶员视线高度和角度的变化,便于驾驶员的观察,且造价成本低廉,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屏幕升降翻转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上凸轮、下凸轮布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下凸轮;3—第一连杆;4—插销;5—导向板;6—通孔;7—卡槽;8—上凸轮;9—第二连杆;10—涡轮;11—蜗杆;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屏幕;1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一种汽车仪表板及大屏幕支撑升降机构,本实施例的支撑升降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固定安装在汽车仪表板横梁上。为了契合汽车仪表板结构,本实施例在底座1上安装有支撑部,支撑部为用于支撑屏幕14和仪表板上盖板的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屏幕14且沿竖向布置的第一支撑板12以及用于固定仪表板上盖板的第二支撑板13,第一支撑板12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13固定连接并与第二支撑板13形成弯折的板状结构,即对应仪表板形状的l型结构。

要驱动屏幕14升降,实际上是驱动支撑部升降,本实施例在底座上设置有凸轮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凸轮机构的驱动机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凸轮机构包括下凸轮2和上凸轮8,下凸轮2一端通过第一连杆3铰接连接于底座1,另一端铰接连接于支撑部靠近屏幕14一侧的部位,第一连杆3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即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杆3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带动下凸轮2旋转,下凸轮2与支撑部铰接连接,因此当下凸轮2转动时也会带动支撑部的升降和翻转,支撑部绕第一连杆3的轴线转动并不是单纯的直线运动,实际上一个弧线的运动,集成了竖向的升降和小角度的翻转。

为了维持支撑部运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底座1和第一连杆3上设置有对支撑部移动起导向作用的导向结构。如图1~2和4所示,导向结构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导向板5,导向板5上开设有椭圆形的通孔6,第一连杆3的两端设置有垂直第一连杆3的连接板15,连接板15上穿设有插销4,插销4一端穿设于连接板15上,另一端延伸至通孔6内,可沿通孔6的长轴方向移动。即本实施例的插销4只能沿通孔6的长轴方向运动,通过调节通孔6的位置以及方向就能够实现对屏幕14升降和小范围内翻转角度的控制。

另外,为了便于装配以及插销4的运动,本实施例在下凸轮2远离第一连杆3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插销4另一端的卡槽7,卡槽7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向第一连杆3一侧延伸的u型槽。因此整个插销4的安装模式为,插销4一端穿设于卡槽7,另一端穿过通孔6,在第一连杆3的驱动下沿通孔6的长轴方向运动。

凸轮机构还包括上凸轮8,上凸轮8一端通过第二连杆9铰接连接于底座1上,另一端铰接连接于第二支撑板13,第二连杆9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实际上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杆9上也可以设置一套类似于第一连杆3上的导向结构。

如图1~4所示,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的涡轮10和蜗杆11,蜗杆11沿水平方向布置与涡轮10传动连接,涡轮10与底座1上的电机传动连接,蜗杆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9传动连接。蜗杆11沿汽车的x向布置,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9沿汽车的y向布置,连接轴4沿汽车的y向布置。本实施例的x向指汽车的前后方向,y向指汽车的左右方向,z向指汽车的上下方向。

使用时,电机驱动涡轮10转动,涡轮10带动蜗杆11转动,蜗杆11驱动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9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9分别驱动下凸轮2和上凸轮8转动,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在下凸轮2和上凸轮8的作用下实现升降和翻转的运动,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指代的是本实施例的屏幕下降时的状态,虚线指代的是本实施例的屏幕上升时的状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