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6624发布日期:2020-11-19 19:1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动式溢流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阀芯。



背景技术:

直动式溢流阀应用在液压系统中,直动式溢流阀主要由阀体、阀芯、调压弹簧和调压螺钉(或称手柄)组成,在常态下,阀芯在调压弹簧的作用下紧贴在阀座上,进油口和出油口t是不通的,即溢流阀为常闭型。

现有技术中的直动式溢流阀的阀芯长度较短,只能进行单级溢流,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阀芯,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中的直动式溢流阀的阀芯长度较短,只能进行单级溢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芯,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阀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油口,所述阀体上端的外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调压阀帽,所述阀体的右侧面开设有一级溢流口和二级溢流口,所述二级溢流口位于一级溢流口的正上方,所述阀芯滑动连接在内腔的内部,所述阀芯包括上阀芯、下阀芯和连接柱,所述下阀芯位于上阀芯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柱焊接在上阀芯和下阀芯之间,所述上阀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调压弹簧,所述上阀芯的底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二级密封柱,所述滑孔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二级密封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调压弹簧,所述滑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压丝杠,所述调压丝杠的上端向上依次贯穿过上阀芯和调压阀帽,所述下阀芯的底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下端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的正中央焊接有一级密封柱,所述下阀芯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部与凹槽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弹簧的上端向上延伸出内腔,并且第一调压弹簧的顶部与调压阀帽的底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一级溢流口和二级溢流口均与内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滑孔位于通孔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密封柱的底部延伸出滑孔并插入通孔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数量为若干根,并且若干根连接柱均匀围绕在二级密封柱的外周。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密封柱位于进油口的正上方,并且一级密封柱的底部插入进油口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密封柱和二级密封柱的底部均为圆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弹簧套在调压丝杠的外周,而所述调压丝杠上端的外表面与调压阀帽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通过阀芯的上阀芯与下阀芯的配合,能够对阀芯整体进行加长,而在溢流阀处于常态时,上阀芯可对二级溢流口进行密封,下阀芯对一级溢流口进行密封,而在溢流阀溢流时,液压油的油压推动阀芯上升并使得下阀芯脱离对一级溢流阀的密封,从而实现一级溢流,而假如液压油的油压继续增大,那么油压便会将二级密封柱往上推挤,使得二级密封柱脱离对通孔的密封,于是液压会通过通孔流入上阀芯与下阀芯之间,接着再从二级溢流口溢出,从而实现二级溢流,以此通过此种结构的阀芯,可以对溢流阀实现多级溢流阀,使得溢流阀的安全保护能力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级溢流口溢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级溢流口和二级溢流口同时溢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中:1-阀体,101-内腔,102-进油口,103-一级溢流口,104-二级溢流口,2-调压阀帽,3-阀芯,4-上阀芯,401-滑孔,402-二级密封柱,403-第二调压弹簧,404-滑块,405-调压丝杠,5-下阀芯,501-凹槽,502-支撑架,503-一级密封柱,504-通孔,6-连接柱,7-第一调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芯,包括阀体1和阀芯3,下面对一种阀芯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01,阀体1的底部开设有进油口102,阀体1上端的外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调压阀帽2,阀体1的右侧面开设有一级溢流口103和二级溢流口104,二级溢流口104位于一级溢流口103的正上方,阀芯3滑动连接在内腔101的内部,阀芯3包括上阀芯4、下阀芯5和连接柱6,下阀芯5位于上阀芯4的正下方,连接柱6焊接在上阀芯4和下阀芯5之间。

具体的,当溢流阀处于常态时,上阀芯4右侧面对二级溢流口104进行密封,下阀芯5的右侧面对一级溢流口103进行密封,同时下阀芯5的一级密封柱503插入进油口102并对进油口102进行密封,而二级密封柱402插入通孔504并对通孔504进行密封;

根据以上所述,上阀芯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调压弹簧7,上阀芯4的底面开设有滑孔401,滑孔401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二级密封柱402,滑孔401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块404,滑块404与二级密封柱4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调压弹簧403,滑块40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压丝杠405,调压丝杠405的上端向上依次贯穿过上阀芯4和调压阀帽2,下阀芯5的底面开设有凹槽501,凹槽501的下端焊接有支撑架502,支撑架502底部的正中央焊接有一级密封柱503,下阀芯5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504,通孔504的底部与凹槽501相通。

具体的,拧动调压阀帽2可使得调压阀帽2在阀体1上进行上下移动,当调压阀帽2往下移动时,第一调压弹簧7受的压力增大,同时第一调压弹簧7的弹力增大,而拧动调压丝杠405进行转动,可使得调压丝杠405在上阀芯4上进行上下移动,同时上下移动的调压丝杠405可以推动滑块404在滑孔401内进行上下移动,当滑块404往下移动时,第二调压弹簧403受到的压力增大,同时第二调压弹簧403的弹力增大,以此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对第一调压弹簧7和第二调压弹簧403进行调节弹力,从而实现调节溢流阀能够承受的最大油压;

综上所述,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液压油从进油口102进入到阀体1内,当液压油的油压过高时,油压便可会克服第一调压弹簧7的弹力,并推动一级密封柱503往上滑动,一级密封柱503也就便会推动整个阀芯3往上滑动,直至一级密封柱503脱离对进油口102的密封、下阀芯5脱离对一级溢流口103的密封以及上阀芯4脱离对二级溢流阀104的密封,接着液压油便可从进油口102处进入到阀体1的内腔101内,然后再从一级溢流口103处进行溢流,而在溢流过程中,由于二级密封柱402对通孔504处密封,所以液压油不会从二级溢流口104处流出,如图5所示。

而假如在一级溢流过程中,阀体1内部的油压还在继续上升,且油压的大小能够克服第二调压弹簧403的弹力时,二级密封柱402则会被往上推挤,直至脱离对通孔504的密封,随后液压油便会通过通孔504流入上阀芯4和下阀芯5之间,接着液压油再从二级溢流口104处溢流出去,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溢流,如图6所示,以此通过这种结构的阀芯3,可以对溢流阀实现多级溢流阀,使得溢流阀的安全保护能力提高。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