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脱的紧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0995发布日期:2021-06-25 16:2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松脱的紧固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松脱的紧固组件。



背景技术:

螺栓与螺母的紧固组合,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个行业,目前的螺母、螺栓在配合使用中,通常是添加平垫片和弹簧垫以增加紧固效果,防止松脱。这种结构无法从根本上起到防松脱的作用,防松脱效果不够好,因螺丝松动而引起的事故很多。在很多尖端、军工或铁路桥梁领域,对紧固件的要求更高,一旦发生松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急需要一种紧固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防止松脱的紧固结构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松脱的紧固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松脱,紧固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松脱的紧固组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包括头部、与所述头部一端连接的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杆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的螺纹与第二螺杆上的螺纹走向相反;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杆上的主螺母、安装在所述第二螺杆上的副螺母;所述主螺母靠近所述副螺母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副螺母靠近所述主螺母的端面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副螺母与所述主螺母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配合卡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副螺母靠近主螺母的端面上沿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锯齿,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螺母与所述第一锯齿相应位置的多个第二锯齿,所述副螺母与主螺母通过所述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的配合卡接。

当所述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卡接时,所述第一锯齿上的斜面与第二锯齿上的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并抵接。

所述第一锯齿的边界线和第二锯齿的边界线沿着所述副螺母或主螺母的径向延伸。

所述副螺母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弹性材料为弹簧钢。

所述副螺母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一端径向朝外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主体的端面为外凸的弧面,所述凸台远离所述主体的端面为内凹的弧面,所述第一锯齿设置在所述内凹的弧面上。

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主螺母的外径。

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的螺距。

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径,且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为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紧固组件,由于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的螺纹走向相反,主螺母、副螺母脱落的转动方向相反,主螺母、副螺母通过卡接结构同步在一起,这就使得一个螺母在脱落的转动方向上,而另一个螺母则在锁紧的转动方向上,二者相互制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组件在紧固状态时,不会发生脱落,紧固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螺母与副螺母接近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副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副螺母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松脱的紧固组件,包括螺栓1、主螺母2和副螺母3,该螺栓1包括头部11、第一螺杆12和第二螺杆13,第一螺杆12的一端与头部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螺杆13的一端与第一螺杆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螺杆1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用于套入主螺母和副螺母螺母。第一螺杆12和第二螺杆13上均设有外螺纹,第一螺杆12上的螺纹与第二螺杆13上的螺纹走向相反。例如,第一螺杆12上为顺时针走向的螺纹,则第二螺杆13上则为逆时针走向的螺纹;或者第一螺杆12上为逆时针走向的螺纹,则第二螺杆13上为顺时针走向的螺纹。主螺母2安装在第一螺杆12上螺纹连接,副螺母3安装在第二螺杆13上螺纹连接,相应的,主螺母2与副螺母3上内螺纹的走向也是相互反向的,即其中一个为左旋螺纹,则另一个为右旋螺纹。优选地,主螺母采用右旋螺纹,副螺母采用左旋螺纹。主螺母2和副螺母3相邻的端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具体为,主螺母2靠近副螺母3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副螺母3靠近主螺母2的端面上设有第二连接部,副螺母3与主螺母2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配合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组件,由于第一螺杆12、第二螺杆13的螺纹走向相反,主螺母2、副螺母3脱落的转动方向相反,卡接的主螺母2、副螺母3同步在一起,这就使得一个螺母在脱落的转动方向上,而另一个螺母则在锁紧的转动方向上,二者相互制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主螺母2和副螺母3不会发生脱落,紧固效果较好。使用时,螺栓1的头部11与主螺母2之间安装被锁紧的工件4,主螺母2套在第一螺杆12上,副螺母3套在第二螺杆13上并与主螺母2卡接锁紧。

如图1、3、4、5所示,具体的,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副螺母3靠近主螺母2端面上沿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锯齿33,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主螺母2上与第一锯齿33相应位置的多个第二锯齿21;副螺母3与主螺母2通过第一锯齿33与第二锯齿21的配合卡接在一起并相互锁紧。

优选地,多个第一锯齿33在副螺母的端面上均匀排列且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圈第一锯齿,同样的多个第二锯齿21在主螺母的端面上均匀排列且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圈第二锯齿。具体的,第一锯齿33和第二锯齿21在主螺母或副螺母上相同圆周半径处的形状尺寸一致,当第一锯齿33与第二锯齿21卡接时,第一锯齿33上的斜面与第二锯齿21上的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并抵接。实际上,相邻两个第一锯齿33或相邻两个第二锯齿21之间的连接处具有一个台阶面,当主螺母2与副螺母3通过第一锯齿33与第二锯齿21的配合卡接锁紧在一起时,第一锯齿33的斜面与第二锯齿21的斜面相抵,第一锯齿33的台阶面与第二锯齿21的台阶面相抵,通过相抵的两个台阶面限制副螺母朝向使其松脱的方向旋转,而副螺母在克服适当阻力的情况下,可以朝向使其锁紧的方向旋转,直到拧紧为止,从而将主螺母2与副螺母3卡接并锁紧在一起。

如图3-4所示,具体的,第一锯齿33的边界线和第二锯齿21的边界线沿着副螺母3或主螺母2的径向延伸,从而形成径向朝外发散的扇形结构。

进一步地,副螺母3由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弹性材料为弹簧钢。弹簧钢在受力时,其张力吸收效果较好,伸缩空间较大。

如图4-5所示,具体的,副螺母3包括主体31和设置在主体31一端径向朝外伸出的凸台32,凸台32靠近主体31的端面为外凸的弧面,凸台32远离主体31的端面为内凹的弧面,该内凹的弧面整体呈锥形,第一锯齿33设置在内凹的弧面上。当副螺母3与主螺母2相互卡接锁紧时,凸台32与主螺母2连接的端面受到主螺母2的挤压,凸台32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在弹性限度范围内达到最佳的锁紧状态。副螺母3上凸台32产生适当的弹性形变,会使得主螺母2与副螺母3之间的锁紧效果更好,不易松脱。当副螺母3与主螺母2脱离时,凸台32会回复原始状态。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副螺母3上的凸台32的外径大于主螺母2的外径。从而使得凸台32的外缘突出于主螺母2的外侧边缘,便于拆卸副螺母3,使得主螺母2与副螺母3脱离锁紧状态,然后才能将副螺母3拆下来。当主螺母2与副螺母3通过第一锯齿33和第二锯齿21相互咬合卡接在一起后,第一锯齿33倒退时会被第二锯齿21上的台阶面挡住,无法后退,需要将第一锯齿33与第二锯齿21的咬合状态分开,才能松脱副螺母3,因此,需要用(解锁专用)工具(丝杠拉钳)顶住副螺母3或第二螺杆13的外端,再拉动副螺母3上凸台32的边缘处朝向副螺母3的外端方向弹性形变或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锯齿33与第二锯齿21的卡接状态解除,此时,才可以将副螺母3朝向松脱方向旋转。特殊情况,也可以采用强力破坏将副螺母3与主螺母2之间的卡接状态解除,以便将副螺母3和主螺母2从螺栓1上拆下来。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螺杆12上螺纹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杆13上螺纹的螺距。相应的,主螺母2上的螺距大于副螺母3上的螺距。副螺母3上的螺距越小,其转动一圈变动的位移越小,自锁能力会越强。因此,由于震动等原因使主螺母2松脱时,副螺母3会用更多的机会将主螺母2锁紧。

进一步地,第一螺杆12的外径大于第二螺杆13的外径,二者在其连接的位置形成一台阶,且第一螺杆12和第二螺杆13为同轴设置。第一螺杆12的外径大于第二螺杆13的外径,可以方便主螺母2穿过第二螺杆13并套在第一螺杆12上,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螺栓1的头部11、第一螺杆12、第二螺杆13为一体结构。螺栓1和主螺母2优选采用钢性材料或根据客户需求选择材料。

使用中,理想的锁紧状态是:副螺母3的端面抵在主螺母2的端面上。当锁紧状态的主螺母2的外端面伸进第一螺杆12的端头时,也就是伸进第一螺杆12与第二螺杆13之间的台阶位置时,可以通过在主螺母2与工件4之间增设垫片,以使副螺母3的端面抵在主螺母2的端面上,从而使得主螺母2与副螺母3能够顺利的卡接在一起,实现相互锁紧,达到防松脱的目的。如果增设垫片后仍然无法满足上述条件或无法使用,可以考虑更换螺栓1以改变第一螺杆12的长度,从而达到适应不同工件大小的需要。

以上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