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转移装置用的传动单元的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822071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流体转移装置用的传动单元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流体转移装置,尤其但不排它地涉及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用的传动单元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大致是:活塞向下运动,混合可燃气体进入汽缸;活塞向上运动压缩可燃气体;火花塞点燃可燃气体使其爆炸,爆炸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对活塞作功,使活塞往下运动,活塞通过连杆,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曲轴继续转动,曲轴通过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直线运动,活塞向上推送废气,使其排出汽缸。简而言之,吸气一压缩一作功一排气。
[0003]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流体转移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活塞的提拉运动,使汽缸内的收纳腔形成负压区,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外界流体通过输入通道压入收纳腔;利用活塞的下压运动,使收纳在汽缸内的流体通过输出通道压出收纳腔。
[0004]如何将外界的动力传动给活塞使活塞在收纳腔内做往复运动呢。

【发明内容】

[0005]技术问题
如何将外界的动力传动给活塞使活塞在收纳腔内往复运动。
[0006]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用的传动单元的设计方法。
[0007]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用的传动单元的设计方法,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叶片、皮带、套筒,在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设置第一带轮,在第二支撑板的末端的中部设置第二带轮,在第二支撑板的首端的中部设置第三带轮,使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通过皮带联动,使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联动,使第一带轮通过皮带与外界的动力源联接;使第三带轮通过键联接与曲轴同步转动。通过叶片将本装置的散发的热量转走。
[0008]具体地,使第一齿轮和第一带轮通过键联接同步转动,使第二齿轮和第二带轮通过键联接同步转动。
[0009]具体地,使第一支撑柱的首端可拆卸地部分嵌入第一支撑板,使第一支撑柱的末端可拆卸地部分嵌入缸体,使第二支撑板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将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一支撑柱并将三者紧固在缸体上;使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联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均部分嵌入对应的支撑板,通过螺栓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柱紧固。
[0010]有益效果
传动单元实现了将外界的一个动力源平稳地分配到四个活塞单元,传动单元安装便利,运行稳定,受力合理。
【附图说明】
[0011]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流体转移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传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传动单元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的传动单元的左视图;
图5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传动单元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第三支撑板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一支撑板的立体图;
图11是传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缸体;2.切换单兀;3.触发单兀;4.活塞单兀;401.活塞;402.连杆;403.曲轴;404.缸套;5.传动单元;501.第一支撑板;502.第二支撑板;503.第三支撑板;504.第一齿轮;505.第二齿轮;506.第一带轮;507.第二带轮;508.第三带轮;509.第一支撑柱;510.第二支撑柱;511.叶片;512.第一转轴;513.第二转轴;514.沉孔;515.套筒;6.入口;7.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流体转移装置,其包括缸体1、切换单元2、触发单元3、活塞单元4、传动单元5。安装在底座上的电机将动力通过皮带传动到传动单元5,传动单元5通过皮带将动力传动到活塞单元4,活塞单元4同时也将动力传动到切换单元2,通过切换单元2与活塞单元4的联动实现流体从转移装置的入口 6吸入,之后再从转移装置的出口 7排出。
[0013]为了提高装置的转移效率,所述流体转移装置设置四个活塞单元4,四个活塞单元4以阀芯的轴线为轴线环形均布阵列。将缸体I上的四个输入通道和四个输出通道中的三个输入通道和三个输出通道用塞块密封,转移装置仅保留一个输入通道和一个输出通道,用管道联接输入通道的首端形成转移装置的入口 6,用管道联接输出通道的首端形成转移装置的出口 7。
[0014]转移装置工作后产生的热量通过前端设置的叶片511转走。
[0015]参照图2、图3及图11,传动单元5设置有一个第一支撑板501、四个第二支撑板502、一个第三支撑板503、一个第一齿轮504、四个第二齿轮505、一个第一带轮506、四个第二带轮507、四个第三带轮508、八个第一支撑柱509、四个第二支撑柱510、一个叶片511、五条皮带、若干个调整高度的套筒515。
[0016]四个第二支撑板502以第一支撑板501的中心线为轴线环形均匀阵列,第一支撑板501末端设置的两个安装孔与第一支撑板501可拆卸联接,第二支撑板502的末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带轮507,第二支撑板502的首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带轮508,第二带轮507和第三带轮508通过皮带进行等比传动。第二带轮507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505,第二齿轮505和第二带轮507通过键联接实现同步转动。
[0017]第一支撑板50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带轮506,第一带轮506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504,第一齿轮504和第一带轮506通过键联接实现同步转动。
[0018]第一带轮506和第二带轮507通过第一齿轮504与第二齿轮505啮合实现联动,传动比为2。第一带轮506通过皮带与外界的动力源联接,传动比为2。第三带轮508通过键联接与曲轴实现等比转动,通过上述的设置,最终曲轴与电机的转速比为4,通过减速,使得曲轴可输出较大的扭矩给连杆,进而使活塞获得较大的提拉力和下压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