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3556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双离合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挡装置,该双离合变速器用作汽车的速度变换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这种双离合变速器在良好的传动效率情况下可用作自动换挡变速器,该自动换挡变速器还通过划分为两个子变速器和两个分离离合器而能够快速且无牵引力中断地换挡。在使这种变速器最优地适配于驱动装置或内燃机的驱动功率的努力中,期望大的变速器分散度(Getriebespreizung),这例如可通过设置更多的前进挡(在变速比级差不是太大的情况下)来实现。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类似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在结构紧凑地设计的情况下能实现大的变速器分散度和特别是增加了前进挡的数量,并且在控制技术上能良好地掌控。
[0004]该任务的解决方案在权利要求1的特征中给出。从属权利要求给出了本发明有利的方案和进一步方案。
[0005]根据本发明提出,在具有输入空心轴的子变速器A的前面连接能转换到两个变速比级中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使得子变速器A中的挡位倍增,由此在子变速器B中尽管可实现更大的变速器分散度,齿轮组的数量与传统齿轮组相比可减小,使得最终变速器的结构长度没有变大并且额外成本能保持得很小。在子变速器A中实现的前进挡能够将每个齿轮组用在两个不同的变速比中,其中,转换也能相对简单地、自动地进行。子变速器B中的前进挡在此这样配置,使得保持在无牵引力中断的情况下换挡。
[0006]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输入元件、输出元件和能通过制动器固定的、用于接上较低的(也就是说较短的)变速比级的传递元件,该变速比级导致较高的输出力矩。此外,通过双离合器的离合器Kl能转换至1:1的变速比级,此时该离合器Kl将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两个元件(例如输入元件和传递元件)彼此连接,使得在该1:1的变速比中没有传递损失。
[0007]制动器和离合器Kl优选为可液压地操作的、摩擦锁合地起作用的元件,例如片式结构。所述双离合器可与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或内燃机形成驱动连接。为此,例如以片式结构实施的该双离合器具有离合器壳体,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该离合器壳体上。因此,在内燃机被激活时该离合器壳体持续转动。动力流因此通过该离合器壳体传递至第一输入轴或第二输入轴。
[0008]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具有作为输入元件的第一太阳轮、作为输出元件的第二太阳轮和作为传递元件的行星架,阶梯式行星齿轮支撑在该行星架上并与两个太阳轮啮合。在此,输入元件(例如进行驱动的太阳轮)与双离合器的壳体始终形成驱动连接,而传递元件或行星架能通过双离合器的离合器Kl被接入。这具有的优点是,汽车的起动例如在第一前进挡或倒车挡并且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较低的变速比级中能通过连接在行星架上的制动器来控制,由此必要时相应的离合器Kl能以更小的离合器力矩来设计。此外,由此可省略用于转换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单独的离合器(即图8中的K3)。
[0009]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方案中,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可设计为减速器(固定变速比(Standubersetzung)例如i0 = _3),由此尤其是在减速级中,离合器功率的份额或者传递效率能进一步改善。
[0010]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变速器可具有至少8个前进挡,其中第一和第二前进挡、第四和第五前进挡、第七和第八前进挡配属于带有前置的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子变速器A,第三和第六前进挡配属于子变速器B。该8个前进挡因此能仅通过五个齿轮组来实现,其中子变速器A的三个齿轮组的前进挡通过可转换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而翻倍。
[0011]在前进挡多于八个的变速器中,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齿轮组而给子变速器B配设第九前进挡,并且必要时也通过另外一个齿轮组给子变速器A配设前进挡10和11。
[0012]最后,具有用于实现两个倒车挡的中间齿轮的齿轮组可配属于带有前置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子变速器A ;可选地,具有用于形成仅一个倒车挡的中间齿轮的齿轮组可设在子变速器B中。后者具有的优点是,起动挡(前进-倒车)不是通过相同的起动元件来控制,因此避免可能存在的不均匀的离合器磨损。
[0013]下面借助示意性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用于全轮驱动汽车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框图,具有两个子变速器A和B,其中,在子变速器A前面设有具有阶梯式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0015]图2为另一个对图1替换的、设计为减速器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0016]图3为换挡图,其中表示出用于具有8个前进挡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挡序列;
[0017]图4至7分别为其它实施例的部分视图;
[0018]图8为不包含在本发明中的对比示例;
[0019]图9为具有总共10个前进挡、一个倒车挡和四个切换组的另一双离合变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粗略地示意地表示作为汽车的速度变换传动装置的双离合变速器12,具有两个同轴的变速器输入轴14、16,它们通过两个分离离合器K1、K2与驱动用的驱动装置或与内燃机可形成驱动连接。为此该例如以片式结构实施的双离合器具有离合器壳体44,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该离合器壳体上。因此在内燃机被激活时,离合器壳体44持续转动。因此,动力流通过离合器壳体44传导至第一输入轴14或第二输入轴16。输入轴14构造为空心轴。
[0021]与输入轴14、16轴线平行地设有输出轴18,其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输出轴18a和构造为空心轴的同轴的第二输出轴18b组成。
[0022]第一输出轴18a通过由正齿轮24、26组成的输出级25驱动安装在变速器壳体20上的前轴差速器22 (仅简要表不),第二输出轴18b驱动轴间差速器30的差速器壳体28,该轴间差速器30的输出元件或轴锥齿轮32、34 —方面与用于驱动前轴差速器22的输出轴18a连接,另一方面与用于驱动汽车的(未示出的)后轴差速器的输出轴36连接。
[0023]输出轴18以及轴间差速器30的所示设计能够使得一些前进挡直接输出到前轴差速器,而另一些前进挡和倒车挡通过轴间差速器30实现全轮驱动。
[0024]在仅向一个轴差速器22输出(前轮驱动)或通过输出轴36向后轴差速器输出(后轮驱动)的情况下,输出轴18也构造成一体的并且不带有轴间差速器30。
[0025]所述的轴14、16、18等通过仅简要表示的滚动轴承可转动地支撑在变速器壳体20中。
[0026]双离合变速器12分为子变速器A和子变速器B,输入空心轴14仅在子变速器A内部延伸,输入轴16穿过输入轴14通到子变速器B中直至子变速器B的端壁20a。
[0027]在子变速器A中设有三个前进挡齿轮组1、II1、V和具有集成的换向齿轮的倒车挡齿轮组R,它们以已知方式由固定齿轮和浮动齿轮组成,其中,浮动齿轮能通过同步接合装置(都用38表示)来转换。齿轮组1、II1、V、R形成前进挡1/2、4/5、7/8和两个倒车挡Rl/2(还将阐述)。
[0028]在子变速器B中设有两个前进挡齿轮组I1、IV,它们也由固定齿轮和能通过同步接合装置38切换的浮动齿轮组成并且它们以相应的变速比设计形成前进挡3和6。
[0029]在子变速器A前面与双离合器K1、K2相邻地连接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40,该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与输入空心轴14同轴并且能转换到两个变速比级或者说能转换到在一个较低/较高的变速比级与一个1:1的变速比级。
[0030]行星齿轮传动机构40的输入元件通过第一太阳轮42构成,该第一太阳轮与双离合器Κ1、Κ2的壳体44连接并因此始终被驱动。
[0031]行星架46作为行星齿轮传动机构40的传递元件承载多个可转动地支承的阶梯式行星齿轮48,其中较大的第一齿轮与太阳轮42啮合并可与离合器Kl形成驱动连接。
[0032]阶梯式行星齿轮48的较小的齿轮与第二太阳轮50连接,该第二太阳轮作为行星齿轮传动机构40的与子变速器A的输入空心轴14连接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