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8558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汽车轮毂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圆锥滚子轴承设计要求轴承外圈滚道母线、滚子中心线、内圈滚道母线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是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要求外圈的两个滚道尺寸一致,并与两个内圈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且滚道与密封唇工作面还要保证同心。这样轴承的两个工作面才能均匀受力,承受相等的载荷,否则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而现有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两个工作面采用两个工序二次加工,尺寸精确度不高,密封性能差而产生提前失效,造成轴承早期疲劳损坏,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以实现提高轴承使用寿命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外圈与内圈之间有滚道,滚动体装在保持架的窗口内,并嵌入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道中,内圈的中心有孔,用于与轴相连,实现力的传递,其特征在于:滚动体、外圈的两个滚道、内圈的两个滚道分别带有凸度,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两端面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外装有防尘盖,密封圈为多唇多腔的密封结构。
[000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三凸技术与成型砂轮同步磨削,在滚子和滚道的工作表面形成润滑油保护膜,同时降低了轴承的振动值;轴承的工作面受力均匀,承受了相等的载荷,且在同一圆心上旋转。能显著提高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使用寿命,延长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0007]图2是图1的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外圈1、内圈2、滚动体3装在保持架4的窗口内,滚动体3嵌入外圈I与内圈2之间的滚道中,内圈2的中心有孔,用于与轴相连,实现力的传递,滚动体3、外圈I的两个滚道、内圈2的两个滚道分别带有凸度,在外圈I与内圈2之间的两端面装有密封圈5,密封圈5外装有防尘盖6,密封圈5为多唇多腔的密封结构。
[0009]轮毂轴承在工作状态时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双重作用,由于外力的作用,这两种力不断的交替变换,滚动体3与滚道的角度和相对位置会相对的产生微量变化。本发明采用三凸应用技术,滚动体3设计为带有凸起的结构,这时外圈I的两个滚道、内圈2的两个滚道、滚动体3表面的凸度有利于滚动体3与滚道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线性接触,避免点接触,这样在滚动体3和滚道的工作表面形成润滑油保护膜,同时降低了轴承的振动值,可有效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工作灵活可靠,有利于轴承在高速环境下运行。
[0010]本发明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采用集成设计,这样须选用更好的设备来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本发明将原来对外圈I的两个工作面的多个工序加工压缩到一个工序一次性完成,外圈I采用了成型砂轮磨削技术,实现了两个工作表面尺寸的一致性,以提高尺寸的加工精度,这样两个滚道表面受力一致,可承受同等载荷。
[0011]由于轮毂轴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要求有良好的密封性。密封对轴承来说是一个较关键的技术要求。从国内外轴承的使用和实验情况看,大部分轴承的失效是由密封失效引起的。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外部的污染及杂质浸入橡胶密封唇界面,加速了密封磨损,最后导致密封失效。本发明的密封圈5为多唇多腔的密封结构,密封唇采用三唇口设计,一个主唇主要防止轴承润滑油不外漏,二个付唇主要防止外部的水和其它细小的杂质浸入,防尘盖6则防止外部较大的泥沙等杂质直接进到密封圈5的橡胶部分,通过密封圈5与防尘盖6的配合使用,可有效杜绝外部因素导致的密封唇失效。
【主权项】
1.一种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I)与内圈(2)之间有滚道,滚动体(3)装在保持架(4)的窗口内,并嵌入外圈(I)与内圈(2)之间的滚道中,内圈(2)的中心有孔,用于与轴相连,实现力的传递,其特征在于:滚动体(3)、外圈⑴的两个滚道、内圈(2)的两个滚道分别带有凸度,在外圈(I)与内圈(2)之间的两端面装有密封圈(5),密封圈(5)外装有防尘盖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密封圈(5)为多唇多腔的密封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与内圈之间有滚道,滚动体装在保持架的窗口内,并嵌入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道中,内圈的中心有孔,用于与轴相连,实现力的传递,滚动体、外圈的两个滚道、内圈的两个滚道分别带有凸度,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两端面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外装有防尘盖,密封圈为多唇多腔的密封结构。本发明采用三凸技术与成型砂轮同步磨削,在滚子和滚道的工作表面形成润滑油保护膜,同时降低了轴承的振动值;轴承的工作面受力均匀,承受了相等的载荷,且在同一圆心上旋转。能显著提高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使用寿命,延长工作时间。
【IPC分类】F16C33-58, F16C33-82, F16C33-78
【公开号】CN104806638
【申请号】CN201410043403
【发明人】廖树炎, 廖显虎, 杨大成
【申请人】廖树炎, 廖显虎, 杨大成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