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式扭矩补偿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59326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式扭矩补偿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涉及航空、航天领域设备的隔振安装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抵抗发动机产生过大扭转变形,平衡发动机扭转载荷的液压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飞机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其开车/停车或转子抱死等原因可能会发生侧滚而产生较大的周向位移,该位移使得发动机与发动机安装架之间产生一定偏离,该装置可保护隔振装置不因扭转载荷产生过度变形而破坏。该装置与机械式扭矩补偿装置相比,具有重量轻、阻尼大、刚度调节平缓等特点;同时液压系统阻尼对扭转振动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流速调节装置的使用,改善了整个发动机隔振系统抵抗扭转冲击载荷的有益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平衡发动机扭转载荷、抑制发动机及安装系统过度扭转变形的液压式扭矩补偿装置。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液压式扭矩补偿装置,包括储油器、设置在储油器内部的金属弹簧、与金属弹簧连接的活塞、集成在储油器内部的节流阀和溢流阀、与储油器相连接的短导管和长导管、与短导管另一端相连接左侧作动筒、与长导管相连接的右侧作动筒、设置在左侧作动筒内部的第一作动杆、设置在右侧作动筒内部的第二作动杆。
[0006]所述储油器内部为圆筒式腔体结构的储油腔,储油腔内部设置有金属弹簧与活塞、通过活塞将液压油封存在储油腔内、活塞另一侧将金属弹簧压装在储油腔底部;所述节流阀与溢流阀为并联设置。
[0007]所述短导管、长导管均为弯头处带有30度倒圆角的L型金属弯管,导管横截面均为圆形。
[0008]长导管一端长度为短导管同一端长度的两倍。
[0009]所述左侧作动筒、右侧作动筒均为侧壁设置有安装座的圆柱式腔体结构,安装座底部设置有螺栓孔,用于两个作动筒的固定。
[0010]所述圆柱式腔体结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作动杆和第二作动杆,第一作动杆和第二作动杆一端为双耳接头、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塞、第二活塞。
[0011]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分别与左侧作动筒、右侧作动筒密封接触,当第一作动杆、第二作动杆筒壁上下滑动时,分别通过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将液压油压入导管中。
[0012]第一作动杆和第二作动杆的双耳接头一端均通过球铰结构与两根两端军用球铰结构的连杆相连接,通过连杆另一端铰接头连接在发动机安装座上。
[0013]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4]1、飞机发动机启动或停车时,螺旋桨及风扇等装置将产生较大的扭矩载荷,这种扭矩载荷如果不加抑制或平衡,将会导致发动机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从而导致安装于发动机与发动机安装架之间的隔振器发生撕裂破坏,为防止隔振器的破坏,在发动机与发动机安装架之间设置液压式扭矩补偿装置,当螺旋桨或风扇产生的较大扭矩载荷传递至发动机承力结构时,与之连接的扭矩补偿装置可增大结构抗扭转刚度,抑制过度变形。
[0015]2.本发明中,采用一对反对称布置的液压作动筒,使之对同向载荷通过油路相互抵消,反向载荷通过油路可以叠加,仅增大了安装系统的扭转刚度,而不影响其他方向刚度,既可以对扭矩载荷进行补偿,又不产生上下运动的载荷约束。
[0016]3、本发明中,采用溢流阀和节流阀用于调节液压系统流速,避免突变的扭矩载荷对系统产生冲击作用,保障了系统的运行平稳性和可靠性。将溢流阀与节流阀集成在储油器内部,体现了模块化设计思想,减少了部件数量、提高了装配效率。
[0017]4、本发明中,采用液压油路式的负载措施,既增强了系统扭转刚度调节的连续性与平稳性,又利用油液的粘性阻尼作用,提高了扭矩补偿装置对扭转振动和扭转冲击等动载的抑制效果。
[0018]5、本发明中,利用带倒圆角的L型弯管,减小了油压系统在弯头处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液压式扭矩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液压式扭矩补偿装置结构原理图,
[0021]其中,1-储油器,2-金属弹簧,3-活塞,4-节流阀,5-溢流阀,6-短导管,7-长导管,8-左侧作动筒,9-右侧作动筒,10-第一作动杆,11-第二作动杆,13-第一活塞,14-第
^?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液压式扭矩补偿装置包括储油器1、设置在储油器内部的金属弹簧2、与金属弹簧2连接的活塞3、集成在储油器I内部的节流阀4和溢流阀5、与储油器I相连接的短导管6和长导管7、与短导管6另一端相连接左侧作动筒8、与长导管7相连接的右侧作动筒9、设置在左侧作动筒8内部的第一作动杆10、设置在右侧作动筒9内部的第二作动杆11 ;上述零部件为功能性部件,除此之外,各零部件间的连接还包括螺栓、卡箍等其他连接紧固件。
[0024]所述储油器I内部为圆筒式腔体结构,简称储油腔12,储油腔12内部设置有金属弹簧2与活塞3、通过活塞3将液压油封存在储油腔12内、活塞3另一侧将金属弹簧2压装在储油腔12底部。通过金属弹簧2的变形来平衡活塞3另一侧油压腔的压力,从而补偿液压系统压力。
[0025]所述节流阀4与溢流阀5为并联设置,用于调节进出储油器I的油液流速平稳性,可抑制系统中的流速突变。
[0026]所述短导管6、长导管7均为弯头处带有30度倒圆角的L型金属弯管,导管横截面均为圆形;二者区别之处在于,长导管7 —端长度为短导管6同一端长度的两倍;采用倒圆角式的弯头,可有效降低油液传输时在弯头处的压力损失。
[0027]所述短导管6、长导管7在接入储油器I后,进入节流阀4和溢流阀5之前,设置有一油路使两导管油液接通,可使两个导管油压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保障左侧作动筒8与右侧作动筒9同向作动时,二者油液可以相互流通,储油器I外部的油路压力平衡。
[0028]所述左侧作动筒8、右侧作动筒9均为侧壁设置有安装座的圆柱式腔体结构,安装座底部设置有螺栓孔,用于两个作动筒的固定。
[0029]所述圆柱式腔体结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作动杆10和第二作动杆11,第一作动杆10和第二作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