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475938阅读:来源:国知局
3的最大内径是指,如图16 (c)中尺寸dl、d2的例子所示,通孔23、33的朝周围各方位的内径的最大长度。尤其,优选将通孔23、33设为截面呈圆形,其最大内径为0.5mmο其中,实际的产品中给予制造上的公差而能够规定在0.3?0.7mm的范围内。在过滤器由网状部件构成的情况下,优选采用其通孔23、33的孔径(网孔尺寸)为0.3mm?0.7mm的结构。此处,通孔23、33的最大内径相当于能够通过其通孔23、33的异物的最大颗粒直径。并且,网孔尺寸、即网孔的大小是指网孔的网眼(开孔)。
[0148]S卩,若过滤器F的通孔23、33过大,则较大的异物向轴承内侵入,而在轴承的滚道面、转动面形成了对轴承的寿命产生影响的较大的压痕。并且,相反地,若通孔23、33过小,则网孔被异物堵塞,而会不向轴承供给润滑油。
[0149]因此,通过进行寿命试验,来调查在轴承的滚道面、转动面产生的压痕的大小和伴随该压痕产生的轴承的寿命的降低率,确认到某大小以下的压痕不会对寿命产生影响。并且,通过实验,确认到过滤器F的通孔23、33的尺寸与由通过该通孔23后的异物形成的压痕的大小的关系。
[0150]图18(a)、图18(b)示出该实验结果。图18 (a)示出在轴承的滚道面、转动面产生的压痕的大小与伴随该压痕产生的轴承的寿命的降低率(寿命比)之间的关系,图18(b)示出网孔尺寸与由通过该网孔后的异物形成的压痕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0151]试验条件如下:作为滚动轴承,使用主要尺寸(内径、外径、宽度)为Φ 30mmX Φ62ι?πιΧ17.25mm的圆锥滚子轴承,径向负载为17.65kN,轴向负载为1.47kN,轴旋转速度为2000min 1O
[0152]实验中,若在轴承的滚道面、转动面形成的压痕的大小超过1mm,则能够确认到轴承的寿命急剧降低。并且,能够确认到能够阻止产生超过大小Imm的压痕那样的异物的侵入的网孔尺寸为0.5mm以下。因此,若网孔尺寸为0.5mm以下,则轴承的寿命特别良好。通过将过滤器尺寸设为0.7mm以下,可产生的压痕为1.3mm以下。若压痕为1.3mm以下,则能够将滚动轴承的寿命的降低抑制为某程度的水平(相对于无压痕轴承的寿命比为0.6)。因此,若将通孔23的最大内径设为0.7mm以下,则能够确保轴承的寿命比为0.6,从而能够防止轴承寿命的显著降低。为了防止堵塞,优选网孔尺寸为0.3mm以上。
[0153]这些各实施方式中,将具备过滤器F的环状部件20安装于静止侧的滚道圈亦即外侧滚道圈I。并且,在使用子环状部件30的情况下,将该子环状部件30安装于旋转侧的滚道圈亦即内侧滚道圈2。S卩,通过将具备流通润滑油的过滤器F的环状部件20安装于轴承的静止侧的滚道圈,能够防止伴随轴承的旋转而产生的润滑油的通油性降低。过滤器F优选为静止侧。
[0154]因此,例如,相反地在内侧滚道圈2为静止侧、外侧滚道圈I为旋转侧的情况下,优选环状部件20安装于内侧滚道圈2。此时,在同时采用辅助环状部件30的情况下,辅助环状部件30安装于外侧滚道圈I。
[0155]在将环状部件20安装于内侧滚道圈2的情况下,环状部件20成为如下结构,其具备:沿内侧滚道圈2的外径面形成的圆筒状的嵌合部22 ;和从该嵌合部22的轴向外侧端缘朝向外侧滚道圈I侧立起的侧面部21。在使用子环状部件30的情况下,该子环状部件30成为截面呈L字状的部件,其具备:沿外侧滚道圈I的内径面形成的圆筒状的嵌合部32 ;和从该嵌合部32的轴向外侧端缘朝向内侧滚道圈2侧而整周立起的侧面部31。其它的结构是与上述实施方式内外反转后的方式,从而省略说明。
[0156]这些实施方式中,作为滚动轴承10采用了圆锥滚子轴承,但滚动轴承10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作为外侧滚道圈I的外圈与作为内侧滚道圈2的内圈之间嵌入作为转动体3的滚珠、且用保持器保持该滚珠的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或者,也可以是在作为外侧滚道圈I的外圈与作为内侧滚道圈2的内圈之间嵌入作为转动体3的圆柱滚子、并用保持器保持该圆柱滚子的圆柱滚子轴承、使用了球面滚子的自动调心滚子轴承等。尤其,由于圆锥滚子轴承是外侧滚道圈I能够容易分离的构造,所以当在通孔23、33或其周围附着有异物时等,也能够容易进行环状部件20、子环状部件30的更换。
[0157]在任意形式的轴承中,密封装置S均以覆盖滚动轴承10的轴承空间的轴向一侧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但需要时,也可以在轴向另一侧的开口也安装相同的密封装置S。此时,需要在轴承开口部确保密封安装部的空间,以便密封装置S不会妨碍保持器4、转动体3。
[0158]附图标记的说明:
[0159]I…外圈(外侧滚道圈);la…滚道面;lb、le、2d…嵌合凹部;lc、ld、2f...防脱凹部;2…内圈(内侧滚道圈);2a…滚道面;2b…大凸边;2c…小凸边;2e…凹部;3…圆锥滚子(转动体);4…保持器;10…滚动轴承;20…环状部件;21、31…侧面部(壁部);21a…前端;22、32…嵌合部(卡止部);22a、27、35…嵌合凸部;23、33…通孔;24…退让部;25、34…突出部;26...连接部;28...唇部;30…子环状部件(辅助环状部件)丨…过滤器山…迷宫式密封部;S…密封装置。
【主权项】
1.一种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外侧滚道圈(I)与内侧滚道圈(2)之间的轴承空间设置有转动体(3),并且在上述轴承空间的至少轴向一侧的开口处具备密封装置(S),该密封装置(S)形成为在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环状部件(20)形成有润滑油能够通过而固体异物不能通过的通孔(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滚道圈(I)和上述内侧滚道圈(2)中的一个是固定侧的滚道圈,另一个是旋转侧的滚道圈,上述环状部件(20)被卡止于上述固定侧的滚道圈,利用上述环状部件(20)与上述旋转侧的滚道圈之间的缝隙形成了迷宫式密封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滚道圈(I)和上述内侧滚道圈(2)中的一个是固定侧的滚道圈,另一个是旋转侧的滚道圈,上述环状部件(20)被卡止于上述固定侧的滚道圈,在上述旋转侧的滚道圈固定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子环状部件(30),利用上述环状部件(20)与上述子环状部件(30)之间的缝隙形成了迷宫式密封构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子环状部件(30)中形成有润滑油能够通过而固体异物不能通过的通孔(33)。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子环状部件(30)与上述旋转侧的滚道圈之间具备针对轴向的防脱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环状部件(20)与上述固定侧的滚道圈之间具备针对轴向的防脱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部件(20)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嵌合于上述固定侧的滚道圈,上述子环状部件(30)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嵌合于上述旋转侧的滚道圈。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孔(23)被形成于上述环状部件(20)的整个面或者除与上述滚道圈嵌合的嵌合面之外的部分,上述环状部件(20)是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金属环、或者是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的树脂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部件(20)被安装于上述外侧滚道圈(I)或者上述内侧滚道圈(2)中的一个滚道圈,被接合于上述环状部件(20)且由比上述环状部件(20)柔软的材料构成的唇部(28)与另一个滚道圈对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另一个滚道圈安装子环状部件(30)并使该子环状部件(30)与上述环状部件(20)的唇部(28)对置,在上述子环状部件(30)与上述环状部件(20)之间形成了迷宫式构造。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被设定为:在上述外侧滚道圈(I)和上述内侧滚道圈(2)停止绕轴相对旋转时或者低速旋转时,上述唇部(28)与上述另一个滚道圈或者被固定于上述另一个滚道圈的部件接触,并且在高速旋转时,上述唇部(28)不与上述另一个滚道圈或者被固定于上述另一个滚道圈的部件接触。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环状部件(20)安装于上述内侧滚道圈(2)或者上述外侧滚道圈(I)中的静止侧的滚道圈。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滚道圈⑵是旋转侧,上述外侧滚道圈⑴是静止侧,上述环状部件(20)被安装于上述外侧滚道圈(11)。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孔(23)被形成于上述环状部件(20)的整个面或者除与上述一个滚道圈嵌合的嵌合面之外的部分。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部件(20)是利用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多个上述通孔(23)构成过滤器(F)的金属环,或者是利用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的多个上述通孔(23)构成过滤器(F)的合成树脂环。
【专利摘要】一种滚动轴承,在外侧滚道圈(1)与内侧滚道圈(2)之间的轴承空间设有转动体(3),并且在轴承空间的至少轴向一侧的开口处,具备在金属制的环状部件(20)形成有润滑油能够通过而固体异物不能通过的通孔(23)的密封装置(S),其中,外侧滚道圈(1)和内侧滚道圈(2)中的一个是固定侧的滚道圈,另一个是旋转侧的滚道圈,环状部件(20)被卡止于固定侧的滚道圈,在旋转侧的滚道圈固定作为与环状部件(20)不同的部件的金属制的子环状部件(30),利用环状部件(20)与子环状部件(30)之间的缝隙形成了迷宫式密封构造。
【IPC分类】F16C19/36, F16C33/80, F16C33/76
【公开号】CN105229322
【申请号】CN201480028905
【发明人】宫崎宏之, 山内清茂, 小坂依子, 岸田尚
【申请人】Ntn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4年5月27日
【公告号】EP3006757A1, EP3006757A4, US20160108962, WO2014192724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