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换档拨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5203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器换档拨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档拨叉组件中拨叉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动力性能在不断提高,相应地,汽车变速器的换档性能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换档拨叉组件是变速器中的关键零部件,换档拨叉组件一般包括若干设置在变速器壳体上的拨叉轴、每根拨叉轴上可轴向移动地连接有拨叉,拨指驱动拨叉沿着拨叉轴移动,拨叉则推动同步器工作,从而实现平顺换档。此类换档拨叉组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每个拨叉连接一根拨叉轴,因此换档拨叉组件占用空间大,重量重,进而影响变速器的经济性。为此,有人对现有的换档拨叉组件进行了改进,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用于AMT变速器的换档拨叉组件”,公告号为CN202579993U,换档拨叉组件包括拨叉轴和若干沿轴向依次套设在拨叉轴上的拨叉,拨叉轴与拨叉之间设有选换档板,选换档板一侧通过一固定结构沿拨叉轴的轴向方向固定在拨叉轴上,选换档板与拨叉之间设有当转动拨叉轴后能使换档拨叉组件中一个拨叉随着拨叉轴轴向移动且其它拨叉无法随着轴向移动的选换档机构。该方案将多个拨叉的套管依次套设在同一根拨叉轴上,因而有利于节省变速器的空间,减轻重量,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仍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多个拨叉的套管依次套设在同一根拨叉轴上,因此,使得拨叉轴的长度大幅度延长,不仅会增加变速器壳体的外形尺寸,同时降低拨叉轴的强度和刚性。特别是,为了尽量缩短拨叉轴的长度,拨叉上的套管长度也需要相应地缩短,从而会极大地增加拨叉在拨叉轴上移动的摩擦阻力,降低换档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换档拨叉组件所存在的占用空间大、拨叉轴的强度和刚性差、换档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变速器换档拨叉组件,换档拨叉组件整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拨叉轴的强度和刚性高、换档效率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变速器换档拨叉结构,包括设置在变速器壳体上的拨叉轴,拨叉轴上设有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第一拨叉包括套设在拨叉轴上的上支承环、下支承环、分别和上支承环、下支承环相连接的第一叉体,第二拨叉包括套设在拨叉轴上的上支承环、下支承环、分别和上支承环、下支承环相连接的第二叉体,并且第一拨叉、第二拨叉的上支承环和下支承环在拨叉轴上交错排列。
[0006]本实用新型在一根拨叉轴上同时设置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因而有利于减小变速器壳体尺寸。特别是,第一拨叉、第二拨叉的上支承环和下支承环在拨叉轴上交错排列,从而使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交叉地叠置在拨叉轴上,因而可显著地缩短第一拨叉、第二拨叉在拨叉轴上的排列长度,进而极大地减小变速器壳体尺寸和拨叉轴长度,在降低重量的同时有利于确保拨叉轴的强度和刚性。由于拨叉组件在工作时第一叉体和第二叉体会受到一个弯矩,相应地,和第一叉体、第二叉体连接的上支承环、下支承环与拨叉轴之间会形成压力,从而在第一叉体、第二叉体工作时会形成摩擦阻力,我们知道,在相同的弯矩下,上支承环、下支承环之间的距离越远,则上支承环、下支承环与拨叉轴之间所形成的压力就越小,相应的摩擦阻力也越小,本实用新型中交叉叠置的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可在不增加壳体外形尺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第一拨叉、第二拨叉中上支承环、下支承环之间的距离,因而有利于降低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工作时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换档效率。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拨叉还包括第一套管,第二拨叉还包括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一侧均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开口相对设置,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开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大于360度,第一叉体连接在第一套管的外侧壁上,第二叉体连接在第二套管的外侧壁上,第一拨叉的上支承环、下支承环的外侧面径向地向外延伸至第一套管的内侧面并连接成一体,第二拨叉的上支承环、下支承环的外侧面径向地向外延伸至第二套管的内侧面并连接成一体。
[0008]由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一侧均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并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开口相对设置,因此,在安装时我们可使第一套管上的下支承环通过第二套管侧面的开口进入第二套管内,相应地,使第二套管上的上支承环通过第一套管侧面的开口进入第一套管内,拨叉轴即可从第一套管的上支承环穿进,并最终从第二套管的下支承环穿出,从而使第一拨叉、第二拨叉的上支承环和下支承环在拨叉轴上形成交错排列。此外,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开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大于360度,因而可避免叠置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产生干涉。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拨叉还包括第一套管,第二拨叉还包括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套在第二套管外,第一叉体连接在第一套管的外侧壁上,第二叉体连接在第二套管外露于第一套管的外侧壁上,第一拨叉的上支承环、下支承环外侧面径向地向外延伸构成与第一套管的内侧面相连接的连接盘,第一拨叉下支承环的连接盘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环形槽,第二拨叉的下支承环与第二套管一端连接成一体,第二套管的另一端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并一一对应地穿过环形槽的插杆,第二拨叉的上支承环与各插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10]在此方案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为封闭的管材,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由于第一套管套在第二套管外,并且第一拨叉下支承环的连接盘与第一套管为可拆卸连接,因此,我们可将第一拨叉的下支承环穿设在第二套管的插杆上。安装时可将第二套管的上支承环一端插入第一套管的下端,然后将第一套管的下端与穿设在第二套管的插杆上的下支承环连接成一体,此时拨叉轴即可从第一套管的上支承环穿进,并最终从第二套管的下支承环穿出,从而使第一拨叉、第二拨叉的上支承环和下支承环在拨叉轴上形成交错排列。第一套管的下端与穿设在第二套管的插杆上的下支承环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叉体、第二叉体中至少有一个的边缘设有沿拨叉轴的轴向延伸的加强板,加强板的一侧与对应的第一套管或第二套管固定连接。
[0012]轴向延伸的加强板可显著地提高第一叉体、第二叉体的抗弯强度和刚性。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叉体、第二叉体中至少有一个的边缘与一管状的连接杆的一端焊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套管或第二套管焊接。
[0014]管状的连接杆既有利于提高第一拨叉、第二拨叉的抗弯强度和刚性,同时有利于减轻重量。
[0015]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拨叉轴的强度和刚性尚、可显者提尚换档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第一拨叉、第二拨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第一拨叉、第二拨叉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拨叉轴2、第一拨叉21、上支承环、22、下支承环23、第一叉体24、第一套管25、连接盘251、环形槽3、第二拨叉31、第二叉体32、第二套管321、插杆4、加强板5、连接杆6、叉口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变速器换档拨叉结构,包括设置在变速器壳体上的拨叉轴1,拨叉轴I上设有第一拨叉2和第二拨叉3。为了缩短第一拨叉2和第二拨叉3在拨叉轴I上的轴向尺寸,第一拨叉2包括套设在拨叉轴I上的上支承环21、下支承环22、分别和上支承环21、下支承环22相连接的第一叉体23,第二拨叉3包括套设在拨叉轴I上的上支承环21、下支承环22、分别和上支承环21、下支承环22相连接的第二叉体31,并且第一拨叉2、第二拨叉3的上支承环21和下支承环22在拨叉轴I上交错排列,也就是说,拨叉轴I上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第一拨叉2的上支承环21、第二拨叉3的上支承环21、第一拨叉2的下支承环22、第二拨叉3的下支承环22。从而使第一拨叉2和第二拨叉3交叉地叠置在拨叉轴I上,因而可显著地缩短第一拨叉2、第二拨叉3在拨叉轴I上的排列长度。
[0022]第一拨叉2、第二拨叉3可采用如下结构,以避免第一拨叉2、第二拨叉3在拨叉轴I上形成干涉。具体地,第一拨叉2的第一叉体23可通过一第一套管24与上支承环21、下支承环22相连接,而第二拨叉3的第二叉体31可通过一第二套管32与上支承环21、下支承环22相连接。第一套管24和第二套管32呈圆柱形,并且在第一套管24和第二套管32的一侧设置沿轴向贯通的开口,第一套管24和第二套管的开口相对设置,同时第一套管24和第二套管32的开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应大于360度。此外,第一拨叉2的上支承环21、下支承环22的外侧面径向地向外延伸至第一套管24的内侧面并连接成一体,第二拨叉3的上支承环21、下支承环22的外侧面径向地向外延伸至第二套管32的内侧面并连接成一体。还有,第一叉体23连接在第一套管24的外侧壁上,第二叉体31连接在第二套管32的外侧壁上。也就是说,第一套管24起到了将第一拨叉2中的第一叉体23和上支承环21、下支承环22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