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357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利用领域,具体涉及轧钢厂机组清洗段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轧钢厂机组清洗段需用先用碱液清洗带钢表面,再用水清洗剩下的残留物,生产温度为
80°C,生产时连续排放了大量的含碱废水,排放废水温度约6CTC,废水直接排至废水处理 站,也带走了大量的能源;而同时清洗段的补充水为常温,在使用前需加热至生产温度80°c。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约能源的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 包括第二管道、第二阀门、第三管道、第三阀门、板式换热器、第六管道、第五阀门、第七 管道、第六阀门;第二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一管道相连通,第一管道的输入端与含碱废水坑相 连通,第一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一阀门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一管道上设有泵,第一阀门的输出 端与第四管道的一端相连通,第四管道的另一端接至废水处理站;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与板式 换热器的第一介质输入口相连通,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板式换热器的第一介质输出口 与第三管道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三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四管道相连通,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阀 门;第六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五管道相连通,第五管道的输入端为补充水源入口,第五管道的 输出端与第四阀门的输入端相连通,第四阀门的输出端与第八管道的输入端相连通,第八管 道的输出端与水循环罐相连通;第六管道的输出端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输入口相连通, 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输出口与第七管道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七 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八管道相连通,第七管道上设有第六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其结构简单;该装置是将排污泵排出的含碱 废水通过板式换热器,并将清洗段补充水通过板式换热器预热(热交换,用生产排放的废水 先预热清洗段的补充水),这样就可以使清洗段补充水温度升高,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通 过使用本装置与不使用本装置的二条相同生产线能耗比较,本实用新型可节约加热蒸汽约 0. 3吨/小时,每年累计效益达56万元(按冷凝水作清洗补充水-工业过滤水用,年工作8500 小时,蒸汽按220元/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中标号1-含碱废水坑,2-泵,3-第一管道,4-第一阀门,5-第二管道,6-第二阀门, 7-第三管道,8-第三阀门,9-板式换热器,10-第四管道,11-第五管道,12-第四阀门,13-第六管道,14-第五阀门,15-第七管道,16-第六阀门,17-第八管道,18-水循环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它包括第二管道5、第二阀门6、第三管道7、第 三阀门8、板式换热器9、第六管道13、第五阀门14、第七管道15、第六阀门16;第二管 道5的输入端与第一管道3相连通(由三通阀连通),第一管道3的输入端与含碱废水坑1 相连通(含碱废水坑1内为排污泵排出的含碱废水),第一管道3的输出端与第一阀门4的 输入端相连通,第一管道3上设有泵2,第一阀门4的输出端与第四管道10的一端相连通, 第四管道10的另一端接至废水处理站;第二管道5的输出端与板式换热器9的第一介质输 入门相连通,第二管道5上设有第二阔门6;板式换热器9的第一介质输出n与第三管道7 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三管道7的输出端与第四管道10相连通(由三通阀连通),第三管道7 上设有第三阀门8;第六管道13的输入端与第五管道11相连通(由三通阀,第五管道l丄为 补充水管),第五管道ll的输入端为补充水源入口,第五管道ll的输出端与第四阀门12的 输入端相连通,第四阀门12的输出端与第八管道17的输入端相连通,第八管道17的输出 端与水循环罐18相连通(水循环罐18内为清洗段补充水);第六管道13的输出端与板式换 热器9的第二介质输入口相连通,第六管道13上设有第五阀门14;板式换热器9的第二介 质输出n与第七管道15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七管道15的输出端与第八管道17相连通(由 三通阀连通),第七管道15上设有第六阀门16。
使用第一阀门4、第四阀门12关闭,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8、第五阀门14、第六阀 门16打开,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工作。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8、第五阀门14、第六阀门 16关闭,第一阀门4、第四阀门12打开,不使用本装置。
权利要求1.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二管道(5)、第二阀门(6)、第三管道(7)、第三阀门(8)、板式换热器(9)、第六管道(13)、第五阀门(14)、第七管道(15)、第六阀门(16);第二管道(5)的输入端与第一管道(3)相连通,第一管道(3)的输入端与含碱废水坑(1)相连通,第一管道(3)的输出端与第一阀门(4)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一管道(3)上设有泵(2),第一阀门(4)的输出端与第四管道(10)的一端相连通,第四管道(10)的另一端接至废水处理站;第二管道(5)的输出端与板式换热器(9)的第一介质输入口相连通,第二管道(5)上设有第二阀门(6);板式换热器(9)的第一介质输出口与第三管道(7)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三管道(7)的输出端与第四管道(10)相连通,第三管道(7)上设有第三阀门(8);第六管道(13)的输入端与第五管道(11)相连通,第五管道(11)的输入端为补充水源入口,第五管道(11)的输出端与第四阀门(12)的输入端相连通,第四阀门(12)的输出端与第八管道(17)的输入端相连通,第八管道(17)的输出端与水循环罐(18)相连通;第六管道(13)的输出端与板式换热器(9)的第二介质输入口相连通,第六管道(13)上设有第五阀门(14);板式换热器(9)的第二介质输出口与第七管道(15)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七管道(15)的输出端与第八管道(17)相连通,第七管道(15)上设有第六阀门(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厂机组清洗段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含碱废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二管道、第二阀门、第三管道、第三阀门、板式换热器、第六管道、第五阀门、第七管道、第六阀门;第二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一管道相连通;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介质输入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第一介质输出口与第三管道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三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四管道相连通;第六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五管道相连通;第六管道的输出端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输入口相连通,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输出口与第七管道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七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八管道相连通,第七管道上设有第六阀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节约能源的特点。
文档编号F17D1/14GK201348458SQ20082024114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周志辉, 李瑞华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