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气储运防泄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814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运输设备科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天然气储运防泄漏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高,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可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具有单位热值高、排气污染小、供应可靠、价格低等优点,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但是天然气的使用可能会发生泄漏,同时天然气的储运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不足,急需改善天然气储运设备的技术,使之更加安全的帮助天然气储运工作,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储运防泄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天然气运输易泄漏,运输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然气储运防泄漏装置,包括头盖、固定螺栓、紧定装置、减震装置、第二探针、支撑柱、底座和第二出气孔,所述头盖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出气孔,且头盖通过第一出气孔与第一控制阀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孔的右侧端口固定连接有保护外壳,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上侧装设有定位板,所述保护外壳的中间部位镶嵌有输气孔,所述定位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探针,所述固定螺栓的右侧安装有输气孔,所述紧定装置的内侧端口装设有进气孔,所述输气孔的下侧安装有分流器,所述进气孔的底端设置有输气孔,且进气孔通过输气孔与分流器相连通,所述减震装置的中间部位镶嵌有进气孔,所述分流器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探针的下侧装设有定位板,且第二探针通过定位板与第二控制阀相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保护外壳,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第二出气孔的左侧装设有第二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头盖的右侧设置有螺纹凹槽,且与第一出气孔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保护外壳上设置有防腐蚀保护层,且无缝包裹在保护外壳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共设置有四个,且关于保护外壳中心对称布置。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减震弹簧和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天然气储运防泄漏装置,设置有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使得天然气的运输速度大大增加,同时设置有第一探针和第一控制阀使得天然气的储运的泄漏危害性相对减少,从而保证了天然气的使用安全性,且结构相对简单,使用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盖,2、第一出气孔,3、第一控制阀,4、保护外壳,5、定位板,6、第一探针,7、固定螺栓,8、紧定装置,9、输气孔,10、进气孔,11、减震装置,12、分流器,13、第二探针,14、支撑柱,15、底座,16、第二出气孔,17、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天然气储运防泄漏装置,包括头盖1、固定螺栓7、紧定装置8、减震装置11、第二探针13、支撑柱14、底座15和第二出气孔16,头盖1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出气孔2,且头盖1通过第一出气孔2与第一控制阀3相连接,头盖1的右侧设置有螺纹凹槽,且与第一出气孔2相对应,第一出气孔2的右侧端口固定连接有保护外壳4,第一控制阀3的上侧装设有定位板5,保护外壳4的中间部位镶嵌有输气孔9,保护外壳4上设置有防腐蚀保护层,且无缝包裹在保护外壳4的外侧,定位板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探针6,定位板5共设置有四个,且关于保护外壳4中心对称布置,固定螺栓7的右侧安装有输气孔9,紧定装置8的内侧端口装设有进气孔10,输气孔9的下侧安装有分流器12,进气孔10的底端设置有输气孔9,且进气孔10通过输气孔9与分流器12相连通,减震装置11的中间部位镶嵌有进气孔10,减震装置11上设置有减震弹簧和垫圈,分流器12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出气孔2,第二探针13的下侧装设有定位板5,且第二探针13通过定位板5与第二控制阀17相连接,支撑柱14的上侧安装有保护外壳4,底座15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14,第二出气孔16的左侧装设有第二控制阀17。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天然气储运防泄漏装置时,首先将外接天然气管接到进气孔10上,天然气通过进气孔10运输到输气孔9中,从第一出气孔2和第二出气孔16排出从而完成天然气的储运工作,当第一探针6检测到天然气泄漏时,将第一控制阀3关闭,从而防止天然气泄漏,第二控制阀17工作原理同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