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油密封煤气柜用闭式油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6989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稀油密封煤气柜用闭式油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煤气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油密封煤气柜用闭式油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稀油密封煤气柜广泛运用于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的回收储存。我国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圆形稀油密封煤气柜和多边形稀油密封煤气柜,虽然这两种类型的稀油密封煤气柜分别采用稀油加重锤橡胶的密封形式和稀油加弹簧钢滑板的密封形式,但均采用开放式供油系统。

如图1所示,以圆形稀油密封煤气柜为例,包括由柜底板、柜侧板、柜顶板和通风气楼构成的柜体以及开放式供油系统,柜体外部设有环形走道和柜容指示计,柜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包括活塞环梁、活塞支架、活塞板、挡油板、密封装置和活塞油沟,在煤气柜的运行过程中,通过活塞的上下移动来实现煤气的出入,煤气和空气由密封装置和开放式供油系统中一定液位的密封油来隔离,保证了煤气的有效密封,也就保证着煤气柜安全有效的运行。

如图2所示,为开放式供油系统的示意图,开放式供油系统包括活塞油沟、底部油沟和若干套绕柜体外侧均匀分布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包括油泵站、油上升管和高位油箱,油泵站将密封油经油上升管抬升至高位油箱,密封油从高位油箱进入柜体内的柜侧板上并沿着柜侧板进入活塞油沟,密封装置与密封油配合将活塞与柜侧板接触处密封,密封油从活塞油沟沿着柜侧板汇入底部油沟,底部油沟的密封油进入油泵站完成循环。

在稀油密封煤气柜中开放式供油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开放式供油系统的子系统(油泵站、油上升管和高位油箱)建设、运行成本较高,例如常见的15万立方米的圆形稀油密封煤气柜,采用4套油泵站、油上升管和高位油箱,价格较贵、系统复杂,管理不便。

2)开放式供油系统的密封油损耗很高,尤其是从高位油箱送往活塞油沟的过程,大量密封油溅落在活塞板上,需要定期添加昂贵的稀油。

3)溅落在活塞板上的稀油造成了活塞上部工作环境恶劣,不利于操作人员正常的巡检、维护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油密封煤气柜用闭式油循环系统,该系统在实现密封油的可靠供应的基础上,建设成本低、管理方便、避免了泼洒和泄漏现象、运行成本低、维护了工作环境。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稀油密封煤气柜用闭式油循环系统,包括设在通风气楼内的柜顶油箱、设在活塞板顶面的活塞油箱、活塞油沟、底部油沟以及一套油泵站、油上升管和油下降管,油上升管的进出口两端分别与油泵站和柜顶油箱连通,油下降管为金属软管且进出口两端分别与柜顶油箱和活塞油箱连通,活塞油箱上设有若干个分油管,分油管的进出口两端分别与活塞油箱和活塞油沟连通,分油管的出口端沿活塞油沟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活塞板顶面设有油下降管收集器,油下降管收集器为圆锥体且位于柜顶油箱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柜顶油箱上设有一定高度的溢流孔,油下降管的进口端与溢流孔连通,柜顶油箱的底部通过带有阀门的紧急供油管与油下降管连通。

进一步地,分油管上均设有用于控制流量的阀门。

进一步地,活塞油箱和柜顶油箱上均设有用于观测液位的观测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实现密封油的可靠供应——油泵站将密封油经油上升管抬升至柜顶油箱,柜顶油箱通过油下降管将密封油送入活塞油箱,活塞油箱通过分油管将密封油均匀送至活塞油沟,密封装置与密封油配合将活塞与柜侧板接触处密封,密封油从活塞油沟沿着柜侧板汇入底部油沟,底部油沟的密封油进入油泵站完成循环。本发明与现有的开放式供油系统相比具备明显的优势——首先,本发明通过分油管即可实现密封油在活塞油沟的均匀分布,因此只需采用一套油泵站、油上升管和油下降管,建设成本低,密封油在一个油泵站中统一处理、管理方便;其次,本发明采用闭式循环系统,最大程度避免了密封油在供应过程中泼洒、泄漏等现象造成的损失,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定期添加昂贵的密封油,运行成本较低;最后,本发明完全避免了密封油溅落到活塞板上的情况,保证了操作人员正常的巡检、维护了工作环境。

2.油下降管在重力作用下有靠近油下降管收集器的圆锥中心的趋势,因此当活塞上升时,油下降管会自动在绕圆锥体从下到上盘卷,当活塞下降时,油下降管会自动绕圆锥体从上到下伸直,油下降管收集器起到了收集油下降管的作用,防止了油下降管在频繁升降时纠缠磨损。

3.当柜顶油箱内的密封油达到一定的液位时,多余的密封油通过溢流孔溢流进入油下降管到达活塞油箱,当遇到停电等紧急情况时,柜顶油箱不再进油,溢流孔内的密封油也很快会流尽,开启紧急供油管的阀门,可以将柜顶油箱内部预留的密封油进行供应。

4.可以通过分油管上的阀门灵活控制活塞油沟各个分区的供油量,有利于活塞的平衡运行。

5.观测口方便了解活塞油箱和柜顶油箱内的液位情况,防止密封油过多或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圆形稀油密封煤气柜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开放式供油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工作中在活塞处于高位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工作中在活塞处于低位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工作中柜顶油箱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工作中活塞油箱、油下降管收集器、油下降管和分油管的示意图。

图7图6中A向视图。

图中:1-柜侧板;2-活塞支架;3-密封装置;4-活塞油沟;5-底部油沟;6-活塞环梁;7-柜底板;8-活塞板;9-油泵站;10-柜顶板;11-通风气楼;12-环形走道;13-高位油箱;14-油上升管;15-挡油板;16-柜容指示计;17-密封油;18-柜顶油箱;19-油下降管;20-油下降管收管器;21-活塞油箱;22-分油管;23-溢流孔;24-紧急供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稀油密封煤气柜用闭式油循环系统,包括设在通风气楼内的柜顶油箱、设在活塞板顶面的活塞油箱、活塞油沟、底部油沟以及一套油泵站、油上升管和油下降管,油上升管的进出口两端分别与油泵站和柜顶油箱连通,油下降管为金属软管且进出口两端分别与柜顶油箱和活塞油箱连通,活塞油箱上设有若干个分油管,分油管的进出口两端分别与活塞油箱和活塞油沟连通,分油管的出口端沿活塞油沟均匀分布。本发明能够实现密封油的可靠供应——油泵站将密封油经油上升管抬升至柜顶油箱,柜顶油箱通过油下降管将密封油送入活塞油箱,活塞油箱通过分油管将密封油均匀送至活塞油沟,密封装置与密封油配合将活塞与柜侧板接触处密封,密封油从活塞油沟沿着柜侧板汇入底部油沟,底部油沟的密封油进入油泵站完成循环。

本发明与现有的开放式供油系统相比具备明显的优势——首先,本发明通过分油管即可实现密封油在活塞油沟的均匀分布,因此只需采用一套油泵站、油上升管和油下降管,建设成本低,密封油在一个油泵站中统一处理、管理方便;其次,本发明采用闭式循环系统,最大程度避免了密封油在供应过程中泼洒、泄漏等现象造成的损失,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定期添加昂贵的密封油,运行成本较低;最后,本发明完全避免了密封油溅落到活塞板上的情况,保证了操作人员正常的巡检、维护了工作环境。

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板顶面设有油下降管收集器,油下降管收集器为圆锥体且位于柜顶油箱的正下方。油下降管在重力作用下有靠近油下降管收集器的圆锥中心的趋势,因此当活塞上升时,油下降管会自动在绕圆锥体从下到上盘卷,当活塞下降时,油下降管会自动绕圆锥体从上到下伸直,油下降管收集器起到了收集油下降管的作用,防止了油下降管在频繁升降时纠缠磨损。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柜顶油箱上设有一定高度的溢流孔,油下降管的进口端与溢流孔连通,柜顶油箱的底部通过带有阀门的紧急供油管与油下降管连通。当柜顶油箱内的密封油达到一定的液位时,多余的密封油通过溢流孔溢流进入油下降管到达活塞油箱,当遇到停电等紧急情况时,柜顶油箱不再进油,溢流孔内的密封油也很快会流尽,开启紧急供油管的阀门,可以将柜顶油箱内部预留的密封油进行供应。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油管上均设有用于控制流量的阀门。可以通过分油管上的阀门灵活控制活塞油沟各个分区的供油量,有利于活塞的平衡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油箱和柜顶油箱上均设有用于观测液位的观测口。观测口方便了解活塞油箱和柜顶油箱内的液位情况,防止密封油过多或不足。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