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进油口固定功能的加油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573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进油口固定功能的加油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油枪,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进油口固定功能的加油枪。



背景技术:

加油站在对汽车添加汽油时,会使用一加油枪来伸入到汽车油箱的加油口中,使加油枪所流出的汽油可进入到汽车油箱中,然而目前的加油枪在加油时不仅会产生油气,而且因为加油枪斜倾放置的原因,一旦遭到碰触常有油料外漏的情况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加油枪一般采用在加油枪前端的枪管上设置一个阻蔽件,并在所述阻蔽件上设置一磁性体,利用磁性体的磁性,使其完全贴抵在汽车的加油口上,不留间隙,从而使油气不会向外散逸。然而以上加油枪虽然能够防止油气外泄,但仍然存在加油枪因倾斜而致油料外漏的危险,有较大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进油口固定功能的加油枪,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加油枪无法与加油口侧壁形成固定连接,容易发生倾倒导致油料外漏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进油口固定功能的加油枪,其包括一油枪主体以及一顶固装置,所述油枪主体的一端设有一出油管、一套管以及一伸缩筒,所述出油管由内而外依序套着所述套管以及所述伸缩筒,所述顶固装置设在所述套管上,包括两顶固件以及两握把,所述顶固件的一端枢纽连接在所述套管上,所述顶固件与所述套管间设有一弹性组件,所述顶固件的另一端则朝外弯折设置。

优选地,所述伸缩筒由复数个以挠性材质制成的环型件连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为一按压弹簧。

优选地,所述顶固件的另一端设有一抵贴脚。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在朝外弯折的顶固件与套管间设置一弹性组件,使用者在加油过程中,仅需握紧或者放开两种动作,便能将顶固件抵贴在加油箱的侧壁上,保证出油管稳固,避免油枪因遭到碰触或倾斜而发生油料外漏的情况,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具有进油口固定功能的加油枪,其结构包括:一油枪主体2以及一顶固装置3。

所述油枪主体2的一端设有一出油管21、一套管22以及一伸缩筒23,所述出油管21由内而外依序套着所述套管22以及所述伸缩筒23,所述伸缩筒23由复数个以挠性材质制成的环型件231连接而成。

所述顶固装置3设在所述套管22上,包括两顶固件31以及两握把32,其中所述顶固件31的一端枢纽连接在所述套管22上,所述顶固件31与所述套管22间设有一弹性组件33,所述顶固件31的另一端则朝外弯折设置,所述弹性组件33为一按压弹簧。

参照图1和图2。当使用油枪加油时,加油站工作人员先用手部对所述顶固装置3的所述握把32施力,再将出油管21伸入到一油箱4加油口41中后,工作人员便可放开所述握把32,从而使所述两顶固件31分别在所述弹性组件33弹力的作用下,分别抵贴在所述加油箱4的侧壁42上,有效避免所述油枪主体2以及出油管21因遭到碰触或倾斜而发生油料外漏的情况,在进行顶固固定时,使用者只需采用握紧或者放开两个动作,便能完成顶固固定以及脱离顶固状态等操作,操作较为简易方便。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顶固件31的另一端设有一抵贴脚311,通过所述抵贴脚311的设置,可增加所述顶固件31与所述加油箱4侧壁42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所述油枪主体2出油管21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其优点在于,通过在朝外弯折的顶固件与套管间设置一弹性组件,使用者在加油过程中,仅需握紧或者放开两种动作,便能将顶固件抵贴在加油箱的侧壁上,保证出油管稳固,避免油枪因遭到碰触或倾斜而发生油料外漏的情况,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进油口固定功能的加油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