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王内衬漏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400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王内衬漏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漏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王内衬漏斗装置。



背景技术:

漏斗是一个筒型物体,被用作把液体及幼粉状物体注入入口较细小的容器。在漏斗嘴部较细小的管状部份可以有不同长度。漏斗通常以不锈钢或塑胶制造,漏斗是人们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而在工业生产当中,漏斗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生产部件,是生产设备第一处接触投料的地方,漏斗的进料速率一方面能够控制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投料不会过快而导致产品质量下滑。

但是目前大多数漏斗,都只是简单的由塑料或是不锈钢板制成,一方面在下料时容易造成投料因摩擦力过大而粘附在漏斗上,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没有清洗,投料固定在漏斗的表面,或者是出料管中,只能将漏斗替换掉,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王内衬漏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王内衬漏斗装置,包括漏斗设备和内衬层,所述漏斗设备包括投料口、料斗、漏斗盖、排料口,所述投料口下方设置有料斗,所述料斗右侧设置有漏斗盖,所述料斗下方与排料口管道连接,所述排料口两侧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料斗内部设置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包括卡槽、内衬板、固定箍圈,所述内衬板上方通过固定箍圈与料斗固定连接,所述内衬板外侧设置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漏斗盖通过铰链与投料口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槽通过料斗内侧的卡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衬板由聚四氟乙烯板制成,而所述内衬板与料斗呈30度夹角。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投料处理设备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塑料王内衬漏斗装置,通过添加内衬板,从而方便漏斗的使用;通过漏斗盖通过铰链与投料口转动连接,漏斗盖能够在不适用漏斗时,将漏斗清洗干净后关闭漏斗盖,避免灰尘等杂物污染漏斗,达到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通过卡槽通过料斗内侧的卡块固定连接,卡槽能够卡在料斗内侧的卡快上从而固定住,达到了牢固固定内衬层的目的;通过内衬板由聚四氟乙烯板制成,而所述内衬板与料斗呈30度夹角,聚四氟乙烯板具有不粘特性,而30度的夹角能够方便投料的下滑,达到了方便使用和清洗的目的;通过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投料处理设备固定连接,螺栓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固定和拆卸,方便了对漏斗进行维护和清洗的目的;该塑料王内衬漏斗装置具有使用方便、摩擦力小、便于清洗、方便替换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王内衬漏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衬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斗设备、101投料口、102料斗、103漏斗盖、104排料口、2内衬层、201卡槽、202内衬板、203固定箍圈、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王内衬漏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漏斗设备1和内衬层2,所述漏斗设备1包括投料口101、料斗102、漏斗盖103、排料口104,所述投料口101下方设置有料斗102,所述料斗102用于进行投料的投放,所述料斗102右侧设置有漏斗盖103,所述漏斗盖103通过铰链与投料口101转动连接,漏斗盖103能够在不适用漏斗时,将漏斗清洗干净后关闭漏斗盖103,避免灰尘等杂物污染漏斗,保证产品质量,所述料斗102下方与排料口104管道连接,所述排料口104用于排出投料,所述排料口104两侧与连接板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通过螺栓与投料处理设备固定连接,螺栓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固定和拆卸,方便了对漏斗进行维护和清洗,所述料斗102内部设置有内衬层2,所述内衬层2用于改善漏斗的使用情况。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衬层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内衬层2包括卡槽201、内衬板202、固定箍圈203,所述内衬板202上方通过固定箍圈203与料斗10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箍圈203用于将内衬板202与料斗102固定,所述内衬板202由聚四氟乙烯板制成,而所述内衬板202与料斗102呈30度夹角,聚四氟乙烯板具有不粘特性,而30度的夹角能够方便投料的下滑,方便使用和清洗,所述内衬板202外侧设置有卡槽201,所述卡槽201通过料斗102内侧的卡块固定连接,卡槽201能够卡在料斗102内侧的卡快上从而固定住,能够牢固固定内衬层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