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高安全性储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5275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碰撞高安全性储气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气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碰撞高安全性储气罐。



背景技术:

储气罐是指专门用来储存气体的设备,同时起稳定系统压力的作用,根据储气罐的承受压力不同可以分为高压储气罐,低压储气罐,常压储气罐。储气罐材质的不同分为:碳素钢储气罐、低合金钢储气罐、不锈钢储气罐。储气罐(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接管、密封元件和支座等零件和部件组成。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成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储气罐,结构单一,对储气罐的本体保护措施较少,使用时安全性较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会导致储气罐本体损坏,从而缩短储气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碰撞高安全性储气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碰撞高安全性储气罐,包括储气罐本体,所述储气罐本体壳体上通过伸缩连接工件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保护立柱,且四个保护立柱之间焊接有环形连接横杆,所述储气罐本体前壳体的保护立柱上通过固定螺丝固定有登记牌,所述储气罐本体上壳体中心处焊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顶端设有控制连接管通断的控制阀,所述连接管壳体上设有出气口,所述连接管关于出气口对称一侧通过气管连接有压力表,所述储气罐本体底部中心处焊接有排污口,所述储气罐本体底部焊接有底部支脚,所述储气罐本体内部上方通过连接架焊接有气水分离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横杆为圆形结构,且连接横杆共焊接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横杆关于储气罐本体水平中线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部支脚共焊接有四个,且四个底部支脚两两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架共焊接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架关于气水分离器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水分离器位于出气口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设有保护立柱和连接横杆,可以很好的保护储气罐本体,防止工作时因为意外碰撞导致储气罐本体变形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延长了该储气罐的使用寿命,其次,通过设有登记牌,可以进行定期检查和登记,防止储气罐本体出现故障引发事故,提高了该储气罐使用的安全性,再有,通过设有气水分离器,可以对该储气罐排放出的气体进行干燥,从而使得该储气罐功能齐全,提高了该储气罐的品质,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碰撞高安全性储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碰撞高安全性储气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储气罐本体、2-保护立柱、3-伸缩连接工件、4-出气口、5-连接管、6-控制阀、7-压力表、8-登记牌、9-连接横杆、10-排污口、11-底部支脚、12-连接架、13-气水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防碰撞高安全性储气罐,包括储气罐本体1,储气罐本体1壳体上通过伸缩连接工件3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保护立柱2,且四个保护立柱2之间焊接有环形连接横杆9,储气罐本体1前壳体的保护立柱2上通过固定螺丝固定有登记牌8,储气罐本体1上壳体中心处焊接有连接管5,且连接管5顶端设有控制连接管5通断的控制阀6,连接管5壳体上设有出气口4,连接管5关于出气口4对称一侧通过气管连接有压力表7,储气罐本体1底部中心处焊接有排污口10,储气罐本体1底部焊接有底部支脚11,储气罐本体1内部上方通过连接架12焊接有气水分离器13。

连接横杆9为圆形结构,且连接横杆9共焊接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横杆9关于储气罐本体1水平中线相互对称,底部支脚11共焊接有四个,且四个底部支脚11两两相互对称,连接架12共焊接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架12关于气水分离器13相互对称,气水分离器13位于出气口4的正下方。

工作原理:该防碰撞高安全性储气罐使用时,储气罐本体1壳体通过伸缩连接工件3焊接的保护立柱2和连接横杆9,可以很好的保护储气罐本体1,防止在使用时因为碰撞,导致储气罐本体1变形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且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对储气罐本体1进行检查,并在登记牌8中进行登记,使用时可以通过储气罐本体1顶端的控制阀6打开连接管5,此时出气口4开始出气,同时压力表7会测取储气罐本体1内部的压力,储气罐本体1出气时,储气罐本体1内部的气体会首先通过气水分离器13进行分离,再通过连接管5和出气口4排放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