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7570发布日期:2021-05-11 17:1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通过吸附储存气体。

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气体储存和/或供应系统以及用于制造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中,无论是在移动、能源、化工或生产领域中,使用气体都受到多种限制。在这方面,已经提出了许多气体储存设备。这些设备中的一些可以包括用于储存气体的固体材料。

这种固体储存设备必须展现特定的性能,以满足由气体引起的且与气体使用条件有关的限制。以固体形式储存的气体例如在用作能量载体时可以为燃料电池供电。在移动领域,它也可以在机动车辆内使用。

取决于预期的用途,由于储存材料及其尺寸的选择,因此以不同的方式确定储存结构的尺寸。这些材料中的某些可用于储存和释放气体,取决于这些材料经受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一般而言,此类材料在放热反应期间储存气体,并在吸热反应期间释放气体。这些反应例如通过将气体吸附到材料上而发生。

在任何情况下,储存材料内热量分布的管理都是保证此类设备性能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例如已知的是将储存材料布置在包括加热壁的密闭壳体内。在设备的其他示例中,储存材料围绕圆柱形加热管布置。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根据储存要求调节加热。

然而,已知系统面临效率问题,特别是在从加热装置到整个储存材料的热传递的均化方面。例如,距所述加热装置最远的那部分材料比最近的部分被加热得差。另外,已知系统在这些系统的实施中既面临储存结构操作的稳健性和寿命的问题,而且也面临使用安全性、制造复杂以及经济效率和能源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善用于通过吸附储存气体的结构内的热传递。

本公开的又一个目的是促进气体储存结构的模块化。

特别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包括:

-包含吸附式气体储存材料的吸附式气体储存结构,所述储存结构具有圆周边缘;

-配置为加热储存材料并促进气体的解吸附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加热部分,布置在储存结构中并与圆周边缘隔开间隔;

○第二加热部分,布置在储存结构中,一方面与圆周边缘隔开间隔、另一方面与第一加热部分隔开间隔;

第一加热部分和第二加热部分限定它们之间的空间,储存结构的第一部分在该空间中延伸。

这种设备减少了与加热有关的损失,同时确保了储存结构内的热传递的均化。

根据本公开的设备可以进一步单独或组合地包括以下任何特征:

-第一加热部分和第二加热部分通过第三加热部分彼此连接;

-储存结构呈现出限定纵轴的优选方向,加热装置沿纵轴呈现基本环形的结构;

-在储存结构的第一部分中的储存材料的成分和/或分布与在储存结构的其余部分中的储存材料的成分和/或分布不同,以在储存结构内优化来自加热装置的热量分布。

-根据本公开的设备还包括:

○包含外壁的壳体,所述储存结构位于壳体内;和

○位于储存结构和壳体的外壁之间的热绝缘层,所述热绝缘层还配置成为扩散气体;

-所述绝缘层包括多孔结构;

-所述绝缘层包括带槽的结构;

-所述绝缘层是膜;

-所述绝缘层,例如通过处理内壁或通过施加额外的涂层,在壳体的内壁处形成;

-所述储存结构包括:

○包含吸附式储存材料的第一层;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包括:

■第二层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层接触并包含具有与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的导热材料,以增加储存结构内的热传递;和

■第二层的第二部分,包括材料,所述材料是:

●可压缩的,以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期间,在由储存材料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变形;

●具有与第一部分的材料相比较高的压缩性;及

●导热性的,具有与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以增加储存结构内的热传递;以及

-所述储存结构包括:

○多个第一层,每个第一层包含预压缩粉末形式的吸附式气体储存材料;以及

○多个第二层,每个第二层包含材料,所述材料是:

■可压缩的,以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期间,在由储存材料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变形;及

■导热性的,具有与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以增加储存结构内的热传递;

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以交替模式布置。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如前所述的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压缩吸附式气体储存材料的粉末,以形成预压缩粉末形式的吸附式气体储存材料的第一层;

-设置与第一层相邻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包含具有与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的导热性材料。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气体储存和/或供应系统,所述气体储存和/或供应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设备和气体利用单元。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以下与附图相关联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气体储存设备的第一示例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气体储存结构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处于不同操作状态的气体储存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气体储存设备的第二示例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气体储存设备的第三示例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气体储存设备的第四示例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气体储存设备的第五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气体储存设备的第六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气体储存和/或供应系统;以及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制造气体储存设备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现在将描述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1、气体储存和/或供应系统5以及用于制造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的方法e。

所储存的气体可以是任何种类和类型。例如,储存设备1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储存氢、氨、水蒸气、氧气和/或二氧化碳。

气体储存结构

参考图1,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1包括吸附式气体储存结构10,吸附式气体储存结构10包含吸附式储存材料。

吸附式储存结构还包括围绕所述储存结构10的圆周边缘b。

另外,参考图1和图2,吸附式气体储存结构10可以包括第一层100和第二层200。

然后,第一层100被配置为通过吸附来储存气体。为此,第一层100可以包括吸附式储存材料。

有利地,所述储存材料可以是预压缩粉末形式的。实际上,这种形式有利于储存材料的运输,因为它更易于处理并且具有较小的体积。此外,这种形式更适合吸附式储存操作,因为它更稳定,便于热传递并使储存材料的膨胀更加均匀。

另外,该材料可以具有优化的孔隙率以增加储存结构的体积储存容量,而且也可以适应第二层200的体积变化。例如,储存材料的孔隙率为10体积%至50体积%,优选为25体积%至35体积%。孔隙率定义为在给定体积的储存材料内未被储存材料占据的空气体积与所述给定体积的比率。换句话说,孔隙率对应于未被储存材料占据的体积与储存材料表观体积的比率,即,孔隙率等于理论密度和表观密度的差与理论密度的比率。在任何情况下,预压缩粉末形式使得可以控制储存材料的孔隙率。

另外,所述储存材料可以包括:

-适于形成金属氢化物,优选mgh2、naalh4、linh2和/或libh4类型,的材料;和/或

-适于形成中间合金,优选timn2、ticr2、lani5、feti、tiv和/或tizr类型,的材料;和/或

-适于形成氨盐(seld'ammoniac),优选bacl2和/或cacl2类型,的材料;或

-适于形成氢氧化物,优选cao和/或ca(oh)2类型的材料;或

-适于形成氧化物,优选pbo和/或cao类型,的材料。

申请人确实已经发现上述材料特别适于储存和/或供应气体,例如氢气、氨气、水蒸气、氧气和/或二氧化碳。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因为这样的材料也可以特别适于其他类型的气体。

第二层200可以包括材料,所述材料是:

-导热性的,具有与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以增加储存结构10内的热传递;以及

-可压缩的,以便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期间,在由储存材料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变形。

由于第二层200,涉及大量热流的、储存材料的气体吸附和解吸附现象被促进。实际上,热传递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储存结构10中,这增强了其效率和耐用性。实际上,热量可以容易地从第一层100被传递和提取,这确保了气体在储存结构10内的快速储存和/或释放。因此,增加了由给定质量的储存材料储存的能量。有利地,第一层100和第二层200的尺寸、形状和相对位置特别允许优化储存结构10内的热传递。例如,当第一层100和第二层200在优选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时,如图1中所示,纵向方向上的层厚度是用于优化储存结构10内的热流的可能杠杆(levier)。可替代地,或组合地,在第一层100内在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径向方向上提供储存材料孔隙率梯度也是用于优化储存结构10内的热交换的可能途径。确实,可以观察到,当第一层100和第二层200在纵向方向上延伸时,径向方向构成储存结构10中的热交换的优选方向。在任何情况下,由第一层100发出或接收的大部分热量被第二层200传递。

另外,第二层200在储存结构10的操作期间用作缓冲层。的确,第二层200补偿了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从而保持了储存结构10的机械一致性。通过这种方式,有利地增加了储存材料的体积容量,这是因为不再需要在储存结构10中创建空的空间。最后,第二层200分散了操作过程中由于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而产生的机械力。

另外,第二层200可以包括基质,所述基质包括石墨,例如天然石墨,例如膨胀的天然石墨。替代地或作为补充,第二层200可以包括金属,例如铝或铜。本申请人已经发现,这些材料具有充足的压缩性和/或热传递性能,以实现第二层200的功能。

交替结构

如在图1和图2中以及在图6至图8中可见,储存结构10可以包括交替的第一层100和第二层200。优选地,储存结构10包括交替的第一层100和第二层200,其中第一层100优选地被第二层200之一两两地隔开。换句话说,多个第一层100和多个第二层200以交替模式布置。特别地,交替模式有利于储存结构10内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分散。此外,在储存结构10的制造和维护阶段,交替结构都易于在工业规模上再现。而且,这种结构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气体储存和/或供应性能的要求进行调整。最后,这种分布允许储存结构10的紧凑性,这对于诸如运输(例如汽车)的应用可能是特别有利的。

有利地,储存结构10包括交替的薄片(galettes),每个第一层100和/或每个第二层200优选地形成薄片。优选地,但仍然是可选的,薄片在机械上彼此独立。这样的配置可以特别地在与储存结构10的制造、维护和/或再循环有关的各种操作期间便于储存结构的不同元件的处理。此外,薄片配置促进了储存结构10中的材料的分配和分布的几何优化。作为补充,此配置更适于吸附式储存操作,因为它更稳定,易于热传递并且使储存材料的膨胀更均匀。因此,当装载储存材料时,气体可以更好地分布在整个储存结构10中。

第二层的各部分

参考图2和图3,第二层200可包括与第一层100接触的、第二层的第一部分201、203和第二层的第二部分202。

然后,在该配置中,第一部分201、203可以包括导热材料,该导热材料具有比储存材料高的导热率,以便增加储存结构内的热传递。第二部分202可以包括可压缩材料,以便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期间在由储存材料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变形。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部分202的材料有利地具有与第一部分的材料相比较高的压缩性。我们了解压缩性为材料在承受给定压缩应力时其体积减小的能力。因此,对于相同的压缩应力,第二部分202的材料的体积减小量大于第一部分201、203的材料的体积减小量。换句话说,为了达到第一部分201、203的材料和第二部分202的材料的给定体积减小率,第一部分201、203的材料比第二部分202的材料需要更大的压缩应力。在任何情况下,第二部分202的材料也可以是导热性的,具有与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以便增加储存结构10内的热传递。

然后,第二层200的功能部分地分布在第一部分201、203和第二部分202之间。这样,这些功能中的每一个可以彼此独立地被优化,这提高了储存结构10的整体效率,并进一步允许根据气体供应和/或储存要求使储存结构10进一步调整。另外,在两个部分201、202、203的每一个中导热材料的存在确保了促进储存结构10内的热交换,以便在整个储存结构10中均匀地分布热量。

第一部分201、203的材料可以与第二部分202的材料相同。这导致有利的成本降低以及储存结构10的制造的简化。或者,第一部分201、203的材料可以不同于第二部分202的材料。这便于储存结构10的调整,以优化其对于给定气体的储存和/或供应能力。

此外,第一部分201、203的材料和/或第二部分202的材料可以包括基质,该基质包括石墨,例如天然石墨,例如膨胀的天然石墨。替代地或作为补充,第一部分201、203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例如铝或铜。替代地,或作为补充,第二部分202的材料可以包括泡沫。本申请人已经确定这些材料具有充足的压缩性和/或热传递性能,以执行储存结构10的第一部分201、203和/或第二部分202的功能。

另外,第一部分201、203的材料可以具有与第二部分202的材料相比较低的孔隙率。孔隙率是既影响材料的压缩性又影响其热性能的参数。因此,孔隙率的这种差异有利于第二部分202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期间在由储存材料施加的力的作用下的变形,并允许第一部分201、203增加储存结构10内的热传递。具体地,第一部分201、203的材料可以具有小于50%,优选地小于15%,并且以优选方式小于5%的孔隙率。

参考图3,第二层200的机械性能在储存结构10的不同操作循环期间演变。

实际上,储存结构10的第一操作循环允许激活第一层100。更精确地,在储存结构10的第一装载和/或卸载循环期间,包括在第一层100中的储存材料通过吸附获得其全部储存容量。这种初始调节可以在可能是长期的和/或在高温和/或高压下执行的装载和/或卸载循环中实施。在这方面,应该注意的是,当储存材料处于预压缩粉末形式时,由于第一次装载和/或卸载循环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激活被促进。随着连续装载和/或卸载发生,第一层100储存和释放的气体量逐渐增加,直到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达到预期的储存水平。这个预期水平对应于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第一层100可储存的最大气体量。一旦达到这个水平,储存材料就被激活。然而,这个或这些第一操作循环导致第一层100的体积显著变化。这导致第二层200的塑性压缩,主要是通过第二层的第二部分202的塑性压缩,如图2所示。

随后,在气体储存和/或释放期间,第一层100的体积变化不如在储存材料的激活期间显著。这引入了第一层100呼吸的概念。这些小的体积变化通过第二层200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如图3所示。

因此,在激活储存材料之前,第一部分201、203的厚度可以小于5毫米,优选地约2毫米,以优选的方式约1毫米。就第二部分202而言,在激活储存材料之前,第二部分202可以具有2至10毫米的厚度,优选地具有2至8毫米的厚度,并且优选地具有2至4毫米的厚度。本申请人已经发现,这些厚度确保了储存结构10内的最佳导热性、以及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期间由储存材料所施加的力的良好补偿。在任何情况下,第二层200的塑性压缩导致第二层200的高度与激活之前其初始高度相比降低了20%至60%的程度,并且弹性压缩导致第二层200的高度与激活之前其初始高度相比降低了80%至99%的程度。

另外,在激活储存材料之前,第二部分202的材料可以呈现大于70%,优选大于80%,并且以优选方式大于95%的孔隙率,并且在激活储存材料之后,第二部分202的材料可以呈现大于20%,优选大于30%,并且以优选方式45%至60%的孔隙率。本申请人已经发现,这些孔隙率确保了储存结构10内的最佳导热性、以及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期间由储存材料所施加的力的良好补偿。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部分201、203可以是第一子层,和/或第二部分202可以是第二子层。这保证了便于储存结构10的制造、维护和/或再循环操作的结构均匀性。此外,在维持储存结构10的良好紧凑性的同时,可以确保第二层200的功能。然而,由于第一部分201、203和第二部分202的其他形式是可能的,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第二层202也可以被构造成角扇形,每个扇形对应于第一部分201、203和第二部分202中的一个或另一个。

有利地,参考图1至图3,对于至少一个第二层200,第二子层202可以布置在第一子层201和第二层的第三子层203之间,与至少一个第一层100中的另一个接触,并包括具有与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的导热材料,以便增加储存结构内的热传递。在第二层200的这种“三明治”配置中,第二子层202不与第一层100接触。该配置允许优化通过储存结构10的热传递。

加热装置

参考图1、图4和图5,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1还可以包括加热装置3,该加热装置3配置成加热储存材料并促进气体解吸附。

加热装置3可以包括能够容纳诸如水的热传递流体的装置。例如,这种装置可以采取散热器的形式,或者采取围绕储存结构1的双壁圆柱形旋转体的形式。当储存结构1连接到释放热量形式的能量的气体利用单元6(例如,燃料电池、内燃机、排气管等)时,这种加热装置可以包括将储存结构1连接到气体利用单元6的封闭热传递流体回路。在操作过程中,气体利用单元6放出的热量被循环热传递流体捕获,然后通过相同的循环热传递流体辐射到储存结构1中。这不仅冷却了气体利用单元6,还通过加热促进了气体的解吸附。因此这种类型的加热装置3提供了能量优化的优势,即在储存结构1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多余的能量。此外,它允许减小气体利用单元6的可能冷却系统的尺寸。

替代地或作为补充,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通过所述储存设备1周围的空气进行通风的装置。这种通风装置的优点是简单和便宜。

替代地或作为补充,所述加热装置3可以包括连接到电力发电机上的例如电器类型的电阻器。这种类型的加热装置3实施起来简单且快速。电阻器还具有易于根据需要的应用进行调制的优点。

替代地或作为补充,当所储存的气体是燃料并且储存设备1除气体利用单元6之外还连接至气体燃烧单元(未示出)时,可以将加热装置3连接到所述气体燃烧单元上,以回收气体燃烧所释放的热量。这种类型的加热装置3,专用于储存设备1,使储存结构10内的温度上升非常快。

如图4和图5所示,加热装置3可以包括:

-第一加热部分30,其布置在储存结构10中并与圆周边缘b间隔一距离;和

-第二加热部分32,其也布置在储存结构10中,一方面与圆周边缘b间隔一距离,另一方面与第一加热部分30间隔一距离。

术语“间隔一距离”是指第一加热部分30和第二加热部分32不与圆周边缘b直接接触或彼此不直接接触。因此,第一加热部分30和第二加热部分32限定了它们之间的空间,储存结构10的第一部分11在该空间中延伸。

加热装置3在储存结构10内的这种布置导致储存结构10的中心体积vc和外围体积vp。因为加热装置3既没有布置在储存结构10的壁上也没有布置在储存结构10的中央,可以更均匀地加热储存结构10。因此,由加热装置3发出的热流有益于整个储存结构10。因此,所储存和/或供应的气体更好地分布在整个储存结构10中,从而可以延长储存结构10的使用寿命。

此外,第一加热部分30和第二加热部分32可以通过第三加热部分34彼此连接。因此,加热装置3可以具有如图1所示的基本环形的横截面,或者具有如图4所示的s-形横截面。以这种方式,可以优化储存结构10在第一部分11和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之间的分割。例如,参考图1,可以将第一部分11与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完全隔离。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储存结构10可以包括第二部分12,该第二部分12延伸到储存结构10的圆周边缘b并且与第一部分11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11未与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隔离开。该配置有利于在解吸附之后促进气体扩散。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储存结构10的第一部分11中的储存材料的成分和/或分布可以与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中的储存材料的成分和/或分布不同。具体地,第一部分11中的储存材料可以与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中的储存材料不同。可替代地或者作为补充,在第一部分11中的被配置用于通过吸附储存气体的第一层100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可以与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中的被配置用于通过吸附储存气体的第一层100的至少一个的厚度不同,其中厚度被定义为沿如下定义的纵轴x-x的尺寸。替代地或作为补充,第一部分11中的第一层100和/或第二层200的数量可以与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中的第一层100和/或第二层200的数量不同,所述第二层包括导热材料,所述导热材料具有与所述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以增加储存结构10内的热传递,并且所述第二层是可压缩的,以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期间,在由储存材料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变形。替代地或作为补充,第一部分11中的第二层200的至少一个的材料和/或厚度可以与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中的第二层200的至少一个的材料和/或厚度不同。替代地或作为补充,第一部分11中的第二层200的至少一个可以不包含两个和/或三个部分201、202、203,而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中的第二层200的至少一个包含两个和/或三个不同的部分201、202、203;第一部分201和/或第三部分203包含具有与所述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的导热材料,以增加储存结构10内的热传递;第二部分202就其本身而言包括可压缩材料,以便在气体吸附和解吸附阶段储存材料的体积变化期间,在由储存材料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变形。

因此,可以优化储存结构10内来自加热装置3的热量在储存结构10的第一部分11和其余部分之间的分布。事实上,在操作期间,第一部分11往往比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更快加热。因此,可以具有其机械和/或热性能更适于在第一部分11中快速加热的储存材料和/或第二层200的材料,在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中反之亦然。

参考图1,储存结构10可以呈现限定纵向x-x轴的优选方向(directionprivilégiée)。这种配置使得储存结构10特别易于储存和/或运输。在这种配置中,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3可沿纵轴x-x呈现基本上环形的结构。以这种方式,优化了第一部分11内以及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内的热分布。实际上,热量倾向于相对于纵轴x-x径向传播。因此,加热装置3的环形结构保证了热传递在储存结构10内的最佳可能分布。有利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加热装置3以纵轴x-x为中心,以确保热分布的对称均匀性。

壳体和气体排出

参考图1,可以在第一部分11中设置气体排出管道400。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作为替代或补充,也可以在储存结构10的其余部分中设置气体排出管道400。在任何情况下,这种管道400有助于气体在该气体从储存材料中解吸附期间的输送。

参考图1、图6至图8,储存结构10还可以包括包含外壁40的壳体4,其中储存结构10位于壳体4的内部。这种壳体4的存在便于储存设备1的运输和使用。此外,壳体4通过保护使用者免受可能的气体泄漏和/或高强度热传递提高了储存设备1的使用安全性。

为了增强对使用者的保护,同时也便于气体在其从储存材料中解吸附期间的扩散,储存设备1可以有利地包括位于储存结构10和壳体4的外壁40之间的热绝缘层42。热绝缘层42还被配置用于扩散气体。另外,绝缘层42可以与储存结构10接触,以进一步促进气体扩散,还可以提高储存设备1的紧凑性。然而,因为绝缘层42也可以,例如通过最初可以被气体占用的既没有储存材料10、也没有第二层200的材料的自由空间,与储存结构10分离,这不是限制性的。当储存结构10的材料与绝缘层42的材料不兼容时,或当优选利用自由空间提高热绝缘时,可能遇到后一种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层42可以包括例如具有从储存结构10到壳体4的外壁40孔隙率梯度减小的多孔结构。该实施例在图7中示出。这样,绝缘层42与储存材料最接近的部分可有效地将解吸附后的气体排出,而绝缘层42与壳体4最接近的部分能够有效地隔绝由储存结构10释放的热量。

替代地或组合地,绝缘层42可以包括带槽的结构。参照图8,例如在通向储存结构10的、绝缘层42的壁上设置槽420。这样,绝缘层42离储存材料最近的部分也可有效地将解吸附后的气体排出,而绝缘层42离壳体最近的部分也可有效地隔绝由储存结构10所产生的热量。

另外,绝缘层42可以形成在壳体4的内壁44上,例如通过处理所述内壁44或通过施加额外的涂层。这种配置简化了储存设备1的组装过程。此外,这种建构方法可以有利地降低储存系统的维护成本。

此外,绝缘层42可以是膜。在这种情况下,与壳体4的厚度相比,绝缘层42非常薄,例如小于壳体厚度的25%,或小于壳体厚度的约10%,优选小于壳体厚度的5%。这种配置提高了储存设备1的紧凑性和轻便性,并且便于其制造和维护。

另外,如图1所示,可在绝缘层42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气体排出管道400,以便于在解吸附之后将气体从储存设备1中输送出去。

气体储存和/或供应系统

参考图9,气体储存和/或供应系统5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的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1和气体利用单元6。

当储存的气体是氢时,气体利用单元6可以例如是机动车辆燃料电池。

用于制造储存设备的方法

参考图10,用于制造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吸附式气体储存设备1的方法包括用于气体吸附储存的粉末材料的压缩步骤e1,从而形成预压缩粉末形式的吸附式气体储存材料的第一层100。另外,这种方法e可以包括设置与第一层100相邻的第二层200的步骤e2,所述第二层200包括具有与储存材料相比较高的导热率的导热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