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304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感温构件,特别是指一种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
感温构件被要求感应元件可直接予以定位于准确位置、即使渗入液体亦会经由它处排出、只有邻接面可感测温度而其它处均予以隔离、及可适用于圆管状受测管,以便达可准确戚测温度、可不受所渗入液体影响温度的感测、不受其它温度的影响而有更准确的感测能力、以及可藉由其所完成的感温单元,而可完整且完美地与固置单元固定接组,以具有因为应用该固置单元而产生受测管与感温单元间绝不松脱的功效。
按,请参阅

图1所示,感温棒9是藉一圆直杆状壳罩90而套置于一电线束91的端部外缘,该电线束91并藉由其内部的两传输线911而与一悬空置设于该壳罩90内的热敏电阻式感应元件2连接,壳罩90内并灌入环氧树脂(Epoxy)以将原本因悬空而容易偏移的感应元件2予以定位,以便可藉该感温棒9而将所测得的温度利用电线束91而被远接收端所接收并运算;惟若此等感温棒9却具有三点至今仍无法有效解决的缺矢,兹如下述缺失(一)若其仅用该感温棒9而进行测温,则将无法针对圆管型的受测管6进行测温,盖因其为圆管对圆管而使其邻接面无法相对应,造成未被感温棒9所邻接的部分无法被正常测温。
缺失(二)由于其须于壳罩90内注入环氧树脂,而该环氧树脂又具有比水大的阻力,故会造成感应元件2因环氧树脂的阻力及浮力等问题而无法定位于理想位置,若被定位的位置太过于偏近电线束91,则造成壳罩90封闭端(即图1所示的壳罩右端)所传导的热度,因与感应元件2间的距离超过预设值,而使阻抗较大进而造成温度传导不够灵敏及传导时间被延迟;另外,感应元件2在装入壳罩90内时,若因环氧树脂的阻力而使之偏移至与壳罩90的内缘接触到时,则将使其感温能力及灵敏度大打折扣。
缺失(三)该感温棒9的电线束91是套接于壳罩90,在多次经由感温而冷缩热胀后,必然会于其套接处产生缝隙,而有防水性不良的缺失,且若液体经由该缝隙而渗入壳罩90内时,感应元件2必因接触到该液体而失效甚至故障;即便其套接处可因环氧树脂而相互黏固,惟在多次的电线束91冷缩热胀之后,必然会破坏其间的黏结状态,而终致产生缝隙并因而渗入液体。
基于前述的缺失(一),乃有现今通用的习式感温构件问市,其包括一束带85、一传导件7、一座体8及一前述的感温棒9,其中,该座体8,其一端底侧是形成一开口80(图中未示),而其上侧则具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及第二置槽81(图中未示)、82,其两侧另一体形成有对称状的两凸块83,两凸块83并具上下贯通状的开孔831;该呈块状且于其间横设一贯通状植塞孔71的传导件7,其上缘是形成弧面70;该束带85,其一端是具有一穿孔851。
请配合图2、图3所示,前述传导件7是被嵌置于第一置槽81中,而感温棒9则自座体8的底侧开口80伸入第二置槽82内,并予以植塞于传导件7的植塞孔71(图中未示)内,以构成待测状态。将受测管6贴附于座体8上缘,使受测管6的底缘洽与传导件7的弧面70完整邻接,再藉由束带85两端的分别向下穿入各该凸块83的开孔831内,并予以如图3所示般,使束带85的一端穿入束带85另端的具有穿孔851内,而达利用束带85予以束紧的功效。
惟,由于该受测管6必然会有热胀冷缩的因素存在,故而在一段时日的使用之后,其束带85必然会因此而疲乏,使受测管6无法再紧密地与传导件7邻接,造成所感测的温度变得不正确,例如常见的具有愠控或恒温功效的冷气机,若其对于室温的感测不正确,则将造成室温变得过冷或过热,其重要性可见一般。再者,此等现今通用的习式感温构件,由于仍然使用感温棒9,故对于前述的缺失(二)及缺失(三)乃仍无有效的因应作法,造成感应元件2仍无法准确定位及仍然会有渗入液体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该感应元件可直接予以定位于准确位置、即使渗入液体亦会经由它处排出、只有邻接面可感测温度而其它处均予以隔离、及可适用于圆管状受测管,以便达可因感应元件的不偏者即使渗入亦会经由它处排出而具有不受所渗入液体影响温度感测的功效、及不受其它温度的影响而有更准确的感测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亦在提供一种可藉由其所完成的感温单元,而可完整且完美地与固置单元固定接组,以便具有因为应用该固置单元而产生受测管与感温单元间绝不松脱的功效的“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目的乃亦在提供一种“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藉由其传导件另侧的沟槽是可有复数条的形式,以便使感应元件所感应到的同一温度信号可被多数个远接收端所接收到。
本实用新型一种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传导件是藉由一覆件而予以覆著,且该覆件是藉其两相对下垂端所各具有的复数个可供弯折的凸耳,以在弯折该凸耳后而使覆件紧密地与传导件固定贴附;该两相固定的覆件与传导件,是再予以整个嵌置於一置座的容置空间内,构组成一感温单元;该置座是接驳有一电线束并使其传输线伸入前述的容置空间内;该传导件的一侧的最适温度感测处,是具设有一容设有感应元件的凹槽,另侧则具设有可供容设前述传输线的沟槽,沟槽与该凹槽间则藉由沟槽未端的通孔而使传输线可与感应元件连接;该凹槽于容设感应元件后是再予以灌胶而与覆件底侧的相应处相互胶合;前述覆件、传导件及置座的上缘,均形成相应与圆管型受测管的相对应弧状,使受测管可紧密地与覆件相互邻接。
其是可进一步包括一可供固定感温单元与受测管间的固定邻接状态的固置单元;该固置单元是藉一金属片所弯折而成,其下侧形成可供嵌置该感温单元的U状置部,而其上侧则形成可供弹性夹持受测管的C状夹部;夹部与置部的一端是一体相连,另端则各形成一相对外翻状的凸唇。
其中的固置单元,其置部的两相对内侧是各形成一内凸缘。
其中沟槽是可有复数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其中图1为习式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习式依据图1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习式依据图2的A-A剖示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的传导件的正置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的传导件的倒置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的组合后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7的剖示图;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请参阅图4、7、8所示,该感温构件是由一感温单元及一固置单元5所构成,其中的该感温构件则是由一覆件1、一感应元件2、一传导件3、及一置座4所组成。
该覆件1,其侧视是呈冂状,且于其两相对下垂端各具复数个可供相对弯折的凸耳11。
该传导件3,其上侧的近左端处是形成一用以准确定位感应元件2的凹槽31,而该传导件3底侧的右端处则形成一如图6所示的弧凹槽32及复数条形成于传导件3底侧的沟槽33,该弧凹槽32与沟槽33间是呈相通状,且沟槽33的左端并形成有可与凹槽31相通的通孔34(请配合图5、图6所示)。
该感应元件2,其是被置设于前述凹槽31之内,而该凹槽31则恰为传导件3最准确的温度感测位置。
该藉由容置空间41而呈上开口状的置座4,其正、背两相对侧的上缘是形成相对的缺口42,于其右端处则接驳一电线束91,并使电线束91的传输线911可伸入容置空间41内。
且,前述的覆件1与传导件3的上缘是均形成相对应的弧面10、30,以便可两相紧邻;且前述置座4的左右端上缘,亦均形成相对应的弧边40,于搭配前述的弧面10、30后,乃可供圆管型受测管6的紧密邻接(如图8)。
先于传导件3的凹槽31内灌入环氧树脂(Epoxy),感应元件2乃受到该环氧树脂所包围;其次,再将前述覆件1盖覆于传导件3的上侧,并藉由弯折覆件1的凸耳11,而使覆件1可固定且完全地贴覆于传导件3的上侧,其中,凹槽31处的环氧树脂乃能进一步黏结于覆件1相对应处的内缘侧;最后,将之整个嵌置于置座4的容置空间41内而固定,以便构组成一感温单元。其中,该置座4所位处于容置空间41内的电线束91该端,是恰可容设于传导件3的弧凹槽32内(参考图6所示),而传输线911则恰嵌于传导件3的各该沟槽33内,复再藉通孔34而伸入凹槽31内与感应元件2连接,以便达传导件3的底侧并无任何浮凸物存在,而得能将传导件3完整且完全地贴附于置座4的内底侧,进使覆件1的上缘完全与置座4的上缘切齐。
如图4、7、8所示,该固置单元5是藉一金属片所一体弯折而成,其下侧形成可供嵌置该感温单元的U状置部52,而其上侧则形成可供弹性夹持受测管6的C状夹部51;夹部51与置部52的左端是一体相连,右端则各形成一相对外翻状的凸唇53,以便可轻易地将受测管6藉该两相对凸唇53,而伸入夹部51内并受其紧密夹持。该固置单元5的置部52,其两相对内侧是各形成一内凸缘50,以便可被置座4的两缺口42所嵌卡(如图8),以使感温单元可藉之而可更进一步地卡置于固置单元5的置部52内。
如图7、8所示,当感温单元已被固置单元5的置部52所固定,即达成本实用新型感温构件的待测状态。当圆管型受测管6经由固置单元5的两凸唇53,而被夹部51所夹固时,由于覆件1是具相对于圆管弧度的弧面10,受测管6与覆件1间的邻接面乃是呈完整地邻接状;再者,由于传导件3亦具相对于前述弧面10的相对应弧面30,乃使覆件1下缘与传导件3上缘间的邻接面亦呈完整地邻接状,受测管6之热则经由覆件1而传导予传导件3,整个传导件3乃均具有该热而完整地被位于最佳位置的感应元件2所感测;感应元件2所感测到的温度乃经由传输线911而被远接收端所接收(该远接收端非本案重点)。其中(A).由于传导件3是被嵌置于置座4的容置空间41内,故该感温单元所用以感测温度的部分就仅有覆件1的弧面10,其它面(例如覆件1具有凸耳11的正、背侧及传导件3的底侧)则因置座4而被阻隔、无法感测温度,使其感测温度时可不受其它面的影响而失准;(B).本实用新型虽极不易渗入液体,惟设若真的有液体渗入,由于该互相固结的覆件1与传导件3是被嵌置于置座4的容置空间41中,因此,所渗入的液体亦会经由其嵌置的邻接处排出;(C).本实用新型用以设置感应元件2的感温最适位置,是已予以预设成一凹槽31,因此,当感应元件2一被容设于该凹槽31内时,即已构成最佳的感温状态;(D).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单元(包括覆件1、感应元件2、传导件3、及置座4),乃可完全地适用于固置单元5,而可进行受测管6不会松脱的感测行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其改善了传统感温棒及习式感温构件的诸多缺失,确符合新型专利要件的新颖性及进步性,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祈请钧局惠予专利,实为感祷。
惟以上所述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案的权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传导件是藉由一覆件而予以覆著,且该覆件是藉其两相对下垂端所各具有的复数个可供弯折的凸耳,以在弯折该凸耳后而使覆件紧密地与传导件固定贴附;该两相固定的覆件与传导件,是再予以整个嵌置於一置座的容置空间内,构组成一感温单元;该置座是接驳有一电线束并使其传输线伸入前述的容置空间内;该传导件的一侧的最适温度感测处,是具设有一容设有感应元件的凹槽,另侧则具设有可供容设前述传输线的沟槽,沟槽与该凹槽间则藉由沟槽未端的通孔而使传输线可与感应元件连接;该凹槽于容设感应元件后是再予以灌胶而与覆件底侧的相应处相互胶合;前述覆件、传导件及置座的上缘,均形成相应与圆管型受测管的相对应弧状,使受测管可紧密地与覆件相互邻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是可进一步包括一可供固定感温单元与受测管间的固定邻接状态的固置单元;该固置单元是藉一金属片所弯折而成,其下侧形成可供嵌置该感温单元的U状置部,而其上侧则形成可供弹性夹持受测管的C状夹部;夹部与置部的一端是一体相连,另端则各形成一相对外翻状的凸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固置单元,其置部的两相对内侧是各形成一内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沟槽是可有复数条。
专利摘要一种圆管型感温构件的结构改良,其传导杆是藉一覆件嵌置于一置座之内,构成感温单元;置座接驳有电线束并使其传输线伸入置座内;传导件一侧的最适温度感测处,是设有一设有感应元件的凹槽,另侧则设有可供容设前述传输线的沟槽;前述覆件、传导件及置座的上缘,均形成相应与圆管型受测管的相对应弧状;感温单元是可完整地与一具有夹部与置部的固置单元固定接组。
文档编号G01K1/00GK2430673SQ0023813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30日
发明者顾健新 申请人:三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