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1145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包括:前侧构件,在车身正面撞击的时候撞击能量被传递至所述前侧构件;前侧后部下构件,其配置成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形成在所述前侧构件的后端处的中间地板;以及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其配置成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前柱下构件以便抑制由于在纵摇方向上的力矩而产生的所述前侧构件的弯曲。因此,在正面撞击的时候,通过将撞击能量从前侧构件传递至前侧后部下构件和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可以防止前侧构件向上变形。
【专利说明】
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
[0001]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W02] 本申请基于2014年9月3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 No. 10-2014-0117089并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 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设及一种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更特别地,设及运样一种前侧构件的后部 结构,其能够保证车身结构之间的截面连通性(sectional connectivity)并且提高车身的 刚度。
【背景技术】
[0004] 通常,车辆的骨架结构由两个侧构件W及多个横向构件构成,所述侧构件配置车 身侧部,所述多个横向构件设置成为横跨侧构件并且具有联接至侧构件的相对的两端。
[0005] 多个横向构件从车身的前端部至车身的后端部与侧构件联接,其中根据横向构件 联接的位置或者地板的位置,侧构件被称为前侧构件、前侧后部构件W及后侧构件。同时, 车辆的侧部设置有在侧面撞击的时候仍然能保护驾驶室并且形成侧部的外观的侧梁。
[0006] 如图1所示,由于根据相关技术的车身的下部结构具有在前围板1基础上的后部, 前侧构件3 W预定的角度弯曲穿过前围板1并且延伸至驾驶室的下部W便形成位于驾驶室 下方的前侧后部下构件4,该前围板1基础与驾驶室2设置在一起。
[0007] 正面撞击的时候产生的撞击能量通过前侧构件3被传递至前侧后部下构件4。在 运种情况下,撞击能量集中在弯曲部分上,因此前侧构件3可W在正面撞击的时候向上变 形。当前侧构件3向上变形时,发动机室之内的发动机和其它部件向后移动,因此驾驶室2 可能变形。
[0008] [相关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韩国专利特开公开No. 10-2010-0058973 (2010年6月4日公开)。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生的上述问题,同时完整地保持了由 现有技术所带来的优点。
[0012]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其能够防止前侧构件在正面撞 击的时候向上变形,保证车身结构之间的截面连通性,并且提高车身的刚度。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一种用于防止前侧构件由于撞击而向上变形的前 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包括:前侧构件,在车身正面撞击的时候撞击能量被传递至所述前侧构 件;前侧后部下构件,其配置为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形成在所述前侧构件的后端处的中 间地板;W及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其配置为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前柱下构件W便抑制 由于在纵摇方向的力矩而产生的所述前侧构件弯曲。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包括:前侧构件,在车 身正面撞击的时候撞击能量被传递至所述前侧构件,所述前侧构件设置有前侧构件延伸件 W便延伸至中间地板;前侧后部下构件,其配置为通过所述前侧构件延伸件从所述前侧构 件延伸至所述中间地板;侧梁,其配置为通过所述前侧构件延伸件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 所述中间地板的一侧;W及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其配置为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前柱下 构件。
[00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一种车辆的骨架结构可W包括:前侧构件, 其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前侧后部下构件,其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联接在所述前侧 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侧后部下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W及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其联接 至所述前侧构件的第二端。所述前侧后部下构件的第二部分可W在大体上与从所述前侧构 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和前侧后部下构件 可W设置于所述前侧构件的相对两侧。
[0016] 车辆的骨架结构可W进一步包括:前围板横向侧构件,其连接至所述前侧后部上 增强构件;W及前围板横向下构件,其连接至所述前侧后部下构件。所述前侧后部上增强构 件与所述前围板横向侧构件、前围板横向下构件W及前侧后部下构件可W设置在所述前侧 构件的相对两侧。
[0017] 所述前侧后部下构件的第一部分可W借助于从所述前侧构件的第二端弯曲的前 侧构件延伸件而联接至所述前侧构件,所述前侧构件延伸件可W联接在所述前侧后部上增 强构件与所述前侧构件的第二端之间。
[0018] 车辆的骨架结构可W进一步包括侧梁,所述侧梁联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第二端。 所述侧梁与前侧后部下构件可W设置于所述前侧构件的相对两侧。
[0019] 车辆的骨架结构可W进一步包括后侧构件,所述后侧构件连接至所述侧梁并且在 所述侧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后侧构件可W具有化"曰"字符形状形成的在与所述后侧 构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
[0020] 所述前侧构件、前侧构件延伸件W及侧梁可W具有W" CZ "字符形状形成的在与 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
【附图说明】
[0021] 结合附图,通过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将更为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W上和其 它的目的、特征W及优点,其中:
[0022] 图1为根据相关技术的车身结构的立体图和俯视图W及其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23]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24] 图3为图2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阳0巧]图4为图2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另一个立体图;
[00%] 图5为图2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的另一个立体图;
[0027] 图6为图2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的俯视图;
[0028] 图7为图2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029] 图8为图2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31]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包括:前 侧构件(front side member) 100、前侧后部下构件(front side rear lower memberMOO W及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front side rear u卵er reinforcement member) 500;在车身 正面撞击的时候撞击能量被传递至该前侧构件100 ;前侧后部下构件400配置为从前侧构 件100延伸至形成在前侧构件100的后端处的中间地板;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500配置为 从前侧构件100延伸至前柱下构件600并且抑制由于在纵摇方向(pitch direction)的力 矩而产生的前侧构件100的弯曲。前侧构件100从第一端110延伸至第二端120。前侧后 部下构件400包括第一部分410,该第一部分410联接在前侧构件100的第二端120与前 侧后部下构件400的第二部分420之间。前侧后部下构件400的第二部分420在大体上与 从前侧构件100的第一端110至第二端120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 500联接至前侧构件100的第二端120。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500和前侧后部下构件400 设置于前侧构件100的相对两侧。
[0032] 前侧后部下构件400连接至弯曲的前侧构件延伸件200 W便抑制前侧构件延伸件 200发生横向弯曲,并且通过前侧构件延伸件200而连接至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500 W便防 止前侧构件100由于前面撞击或者周围环境而产生横向振动或者变形。根据本发明的示例 性实施方案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进一步包括侧梁(side sill) 300,该侧梁300配置为从 前侧构件100延伸至中间地板并且吸收在车辆轴方向施加的撞击能量。侧梁300和前侧后 部下构件400设置于前侧构件100的相对两侧。
[0033] 如上所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将在下面得 到更加详细的描述。前侧构件100弯曲,其中弯曲部分为前侧构件延伸件200,该前侧构件 100穿过前围板W便延伸至侧梁300和前侧后部下构件400,该侧梁300位于中间地板的侧 部,该前侧后部下构件400位于中间地板的下表面。
[0034] 前侧后部下构件400通过前侧构件延伸件200从前侧构件100延伸至中间地板。 在运种情况下,前侧后部下构件400通过连接部分210焊接至前侧构件100。侧梁300形成 为通过前侧构件延伸件200的弯曲部分无缝地从前侧构件100延伸至中间地板的那侧。
[0035] 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500从前侧构件100延伸至前柱下构件600。
[0036] 前侧构件100弯曲穿过前围板W便形成侧梁300和前侧后部下构件400,该侧梁 300位于驾驶室的侧部,该前侧后部下构件400位于驾驶室的下表面。前侧构件100的弯曲 部分为前侧构件延伸件200。
[0037] 前侧构件延伸件200的弯曲部分连接至前侧后部下构件400,因此,在弯曲部分产 生的弯矩最小化,从而将前侧构件的水平方向的震动最小化。进一步地,驾驶室在撞击的时 候施加至前侧后部下构件400的荷载被分散至前侧构件和侧梁300,从而增加了能量吸收 (见图7)。
[0038]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前侧构件100和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 500各自分别地被制造,然后通过焊接相互连接。
[0039] 在正面撞击的时候,集中在前侧构件100上的撞击能量通过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 500和前侧构件延伸件200被传递至侧梁300 W及前柱下构件600。结果,可W将驾驶室的 内部的变形最小化并且增加车辆之内的残余能量。
[0040] 安装在前围板中的前围板横向侧构件(dash cross side member) 700连接至 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500,安装在前围板中的前围板横向下构件(dash cross lower member) 800连接至前侧后部下构件400,从而使得前围板与前侧构件之间连接牢固。前侧 后部上增强构件500与前围板横向侧构件700、前围板横向下构件800 W及前侧后部下构件 400设置在前侧构件100的相对两侧。
[0041]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在垂直于前侧构件100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截 面、在垂直于前侧构件延伸件200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W及在与侧梁300长度方向垂 直的方向上的截面都被制造为具有W c "字符的形状。"C 字符的形状指的是大体上与 U形大体形状相同或者大体上与直角弯曲的U形相同的形状。
[0042] 由于前侧构件100的截面W及侧梁300的截面具有相同的"C "字符的形状,所W 前侧构件100与侧梁300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牢固。结果,车身的刚度增加更多。
[0043]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后侧构件900形成为在侧梁300的长度 方向延伸。如同侧梁300,后侧构件900被制造为使得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具有"G " 字符的形状。前侧构件100、侧梁300 W及后侧构件900被连接至相同的""字符的形状 的截面,从而使得前侧构件100、侧梁300 W及后侧构件900之间的连接可W很牢固,并且撞 击能量可W被容易地传递。 W44] 在正面撞击的时候,撞击能量通过前侧构件延伸件200和侧梁300从前侧构件100 被传递至后侧构件900,从而使得撞击能量的吸收可W最大化并且驾驶室的变形可W最小 化。进一步地,甚至在后方撞击的时候,撞击能量通过侧梁300从后侧构件900被传递至前 侧构件100,从而将驾驶室的变形最小化。
[0045]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在正面撞击的时候,通过将 撞击能量从前侧构件传递至前侧后部下构件和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可W防止前侧构件向 上变形。
[0046] 进一步地,通过防止前侧构件向上变形,可将乘客的反应最小化。
[0047] 进一步地,通过连接前侧构件至侧梁,可W增加车身的刚度。
[0048] 进一步地,借助于使得前侧构件通过前侧构件延伸件而延伸至前侧后部下构件和 侧梁,可W承受前侧构件的水平震动并且分散地承受荷载。
[0049] 尽管本发明已经在上文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和附图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 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显然可W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脱离由 如下权利要求书所提供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0050] 附图中每个元件的附图标记
[0051] 100:前侧构件
[0052] 200:前侧构件延伸件 阳〇5引 3〇0:侧梁
[0054] 400:前侧后部下构件 阳化5] 500: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
[0056] 600:前柱下构件
[0057] 700:前围板横向侧构件
[0058] 800:前围板横向下构件
[0059] 900:后侧构件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防止前侧构件由于撞击而向上变形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所述后部结构 包括: 前侧构件,在车身正面撞击的时候撞击能量被传递至所述前侧构件; 前侧后部下构件,其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形成在所述前侧构件的后端处的中间地 板;化及 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其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前柱下构件W便抑制由于在纵摇方向 的力矩而产生的所述前侧构件的弯曲。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前侧构件由于撞击而变形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 其中所述前侧后部下构件连接至从所述前侧构件弯曲的前侧构件延伸件,W便抑制所述前 侧构件延伸件的横向弯曲,并且所述前侧构件延伸件连接至所述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前侧构件由于撞击而变形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 进一步包括侧梁,该侧梁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所述中间地板W便吸收在车辆轴方向施加 的撞击能量。4. 一种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包括: 前侧构件,在车身正面撞击的时候撞击能量被传递至所述前侧构件,所述前侧构件设 置有前侧构件延伸件W便延伸至中间地板; 前侧后部下构件,其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所述中间地板; 侧梁,其通过所述前侧构件延伸件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所述中间地板的侧部;W及 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其从所述前侧构件延伸至前柱下构件。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与所述 前侧构件延伸件联接。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进一步包括: 前围板横向侧构件,其将所述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连接至前围板;W及 前围板横向下构件,其将所述前侧后部下构件连接至所述前围板。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前侧构件、前侧构件延伸件 W及侧梁具有G "字符形状形成的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侧构件的后部结构,进一步包括后侧构件,所述后侧构件 在所述侧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后侧构件具有Cl "字符形状形成的在与所述后 侧构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9. 一种车辆的骨架结构,包括: 前侧构件,其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 前侧后部下构件,其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联接在所述前侧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 前侧后部下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所述前侧后部下构件的第二部分在大体上与从所述前侧 构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W及 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其联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第二端,所述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和 前侧后部下构件设置于所述前侧构件的相对两侧。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骨架结构,进一步包括: 前围板横向侧构件,其连接至所述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W及 前围板横向下构件,其连接至所述前侧后部下构件, 其中,所述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与所述前围板横向侧构件、前围板横向下构件W及前 侧后部下构件设置在所述前侧构件的相对两侧。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骨架结构,其中,所述前侧后部下构件的第一部分借 助于从所述前侧构件的第二端弯曲的前侧构件延伸件而联接至所述前侧构件,所述前侧构 件延伸件联接在所述前侧后部上增强构件与所述前侧构件的第二端之间。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骨架结构,进一步包括侧梁,所述侧梁联接至所述 前侧构件的第二端,所述侧梁与前侧后部下构件设置于所述前侧构件的相对两侧。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骨架结构,进一步包括后侧构件,所述后侧构件连 接至所述侧梁并且在所述侧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后侧构件具有C "字符形状 形成的在与所述后侧构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骨架结构,其中所述前侧构件、前侧构件延伸件W 及侧梁具有C "字符形状形成的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5984501SQ201510062019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5日
【发明人】李善珠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