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481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夹紧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插拔力试验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插拔力试验机适用于各种连接器的插入力、拔出力以及插拔寿命测试。插拔寿命测试是评估各种连接器的耐插拔寿命的一项重要测试,目前做这项插拔寿命测试一般都是采取插拔寿命测试制具模拟人工对连接器样件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多次 插入和拔出的测试,然后评估样件经过多次插入拔出后的磨损等情况,以作为评估该连接器的机械性能的依据。由于插拔试验的电子产品的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目前业界对不同大小和形态的样件会配置不同的夹紧装置,即各夹紧装置仅适合夹紧与其夹紧面大小相配的样件,而无法夹紧各种大小不同的样件。因此,现有的夹紧装置无法满足各种不同样件的的夹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强,而且能有效提高试验效率的夹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一对夹紧部件;各所述夹紧部件包括底座、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及螺栓;所述第一夹紧件可沿所述底座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夹紧件可沿所述第一夹紧件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夹紧件上,并且所述第二夹紧件底部设有可容置所述第一夹紧件的容置槽;所述螺栓的一端可相对所述第一夹紧件转动但不可相对所述第一夹紧件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紧件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螺纹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底座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一端的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夹紧件可沿其移动的导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底座的侧板上还设有所述螺栓与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夹紧件包括夹紧块、导轨部,以及连接座,所述夹紧块前端为夹紧面,所述导轨部和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夹紧块后部,所述导轨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夹紧件可沿所述第一夹紧件导轨部移动地设置在导轨部上,所述导轨部的截面呈“T”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夹紧件的夹紧块的后端和连接座的前端两侧设有卡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第一夹紧件的后端还开设有可与所述螺栓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的一端穿孔。[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夹紧件的前端为夹紧面,在所述第二夹紧件的底部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底座、一对第一夹紧件、一对第二夹紧件及一对螺栓;各所述第一夹紧件可沿各所述底座移动地设置在各底座上;各所述第二夹紧件可沿各所述第一夹紧件移动地设置在各第一夹紧件上,并且各所述第二夹紧件底部设有可容置各所述第一夹紧件的容置槽;各所述螺栓的一端可相对各所述第一夹紧件转动但不可相对各所述第一夹紧件移动地连接于各所述第一夹紧件的一端,另一端与各所述底座螺纹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夹紧装置,通过设置具有较大夹紧面的第二夹紧件,以及具有较小夹紧面的第一夹紧件可分别夹紧大小不同的样件,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而且对大小不同的样件无需更换夹紧装置,有效提高了工件的试验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紧装置一个夹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夹紧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夹紧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请参照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插拔力试验机上的夹紧装置包括一对结构相同,对称设置的夹紧部件I。一对夹紧部件I可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插拔力试验机的工作台上。一对夹紧部件I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仅以其中之一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夹紧部件I包括底座10、第一夹紧件20、第二夹紧件30及螺栓40。第一夹紧件20可沿夹紧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0上,第二夹紧件30可沿夹紧方向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夹紧件20上,螺栓40 —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夹紧件20的一端,另一端与底座10螺纹配合。底座10大致呈L型构造,其包括底板100以及设置在底板100上的侧板101及导轨102。导轨102设置在底板100上并位于其中部。侧板101设置在底板100上设有导轨102的一侧,侧板101从底板100 —端垂直延伸出来,并且侧板101垂直于导轨102延伸。在侧板101上导轨102上方还设有螺纹孔(图未标),螺栓40穿过该螺纹孔并与其螺纹配合。第一夹紧件20设置在底座10上,并且可沿底座10的导轨102移动。第一夹紧件20包括夹紧块200、导轨部201,以及连接座202。夹紧块200位于第一夹紧件20前部,其前端(距离样件较近的一端)为夹紧面,在夹紧面上可设置网格状凹槽,以增大其夹紧摩擦力。导轨部201和连接座202位于第一夹紧件20后部,并且导轨部201设置在连接座202上方。导轨部201的截面呈“T”形,即在导轨部201顶面两侧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导轨。在第一夹紧件20的夹紧块200的后端和连接座202的前端之间仅中部相互连接,而在两侧设置卡槽203。连接座202的高度等于或者略高于夹紧块200的高度。导轨部201的前端与连接座202的前端平齐。导轨部201的后端与连接座202的后端平齐,并且在导轨部201的导轨在其后端与连接座202的后端相连接。在弟一夹紧件20的后端还开设有芽孔204。第二夹紧件30设置在第一夹紧件20上,并且可沿第一夹紧件20的导轨部201移动。第二夹紧件30大致呈立方体结构,第二夹紧件30的前端为夹紧面,在夹紧面上可设置 网格状凹槽,以增大其夹紧摩擦力。在第二夹紧件30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夹紧件20的导轨部201滑动配合的滑槽304。滑槽304的横截面为与导轨部201相匹配的“T”形,因此第二夹紧件30的底部是扣入第一夹紧件20的导轨部201两侧导轨下方的。在第二夹紧件30的底部两侧还设有垂直于滑槽304设置,并且贯通至滑槽304和第二夹紧件30底部的容置槽 300。螺栓40包括螺杆400及设置于螺杆400 —端的螺帽401,螺杆400未设螺帽401的一端穿过底座10侧板101上的螺纹孔插入至第一夹紧件20后端的穿孔204,螺杆400的这一端可在穿孔204内相对第一夹紧件2转动,但不能相对第一夹紧件2在夹紧方向上移动。螺帽401设置在底座10的侧板101外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一对夹紧部件I可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插拔力试验机的工作台上,使一对夹紧部件I相向对称设置,优选将一对夹紧部件I底座10的导轨102设置在一条直线上。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一对夹紧部件I在初始状态如图I所示,即各夹紧部件I的第二夹紧件30位于第一夹紧件20的导轨部201上。当采用插拔力试验机测试较小样件时,将样件放置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一对夹紧部件I的一对第一夹紧件20之间,分别转动一对夹紧部件I的一对螺栓40,使各螺栓40带动各第一夹紧件20及第二夹紧件30沿导轨102相向移动,直至一对第一夹紧块200将样件夹紧。在夹紧过程中各螺栓40以及各第一夹紧件20的位移可以不同,以调整样件的中心位置。测试结束后,需要松开样件时,只须分别反向转动一对螺栓40,使各螺栓40带动各第一夹紧件20及第二夹紧件30沿导轨102反向移动,直至一对第一夹紧块20将样件松开即可。当采用插拔力试验机测试较大样件时,首先将各第二夹紧件30沿着第一夹紧件20的导轨部201相向移动,直至各第二夹紧件30的底部移到第一夹紧件20上方,并且各第二夹紧件30离开各第一夹紧件20的导轨部201,将各第二夹紧件30的容置槽300套在各第一夹紧块20上,使各第一夹紧块200置入各第二夹紧件30的容置槽300,并且各第二夹紧件30底部在容置槽300后端的壁面插入各第一夹紧件20的卡槽203。此时,第二夹紧件30的夹紧面位于第一夹紧件20的夹紧面前侧。然后,同样将样件放置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一对夹紧部件I的一对第二夹紧件30之间,分别转动一对夹紧部件I的一对螺栓40,使各螺栓40带动各第一夹紧件20及第二夹紧件30沿导轨102相向移动,直至一对第二夹紧件30将样件夹紧。在夹紧过程中各螺栓40以及各第二夹紧件30的位移可以不同,以调整样件的中心位置。测试结束后,需要松开样件时,只须分别反向转动一对螺栓40,使各螺栓40带动各第一夹紧件20及第二夹紧件30沿导轨102反向移动,直至一对第二夹紧件30将样件松开即可。随后,再将各第二夹紧件30向第一夹紧件20上方移动,使各第二夹紧件30底部在容置槽300后端的壁面移出各第一夹紧件20的卡槽203,并且各第一夹紧件20移出各第二夹紧件30的容置槽300,再将各第二夹紧件30沿着第一夹紧件20的导轨部201反向移动,直至各第二夹紧件30移回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夹紧装置,通过设置具有较大夹紧面的第二夹紧件,以及具有较小夹紧面的第一夹紧件可分别夹紧大小不同的样件,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而且对大小不同的样件无需更换夹紧装置,有效提高了工件的试验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一对底座10分开设计是为了提高夹紧装置的适应性,并且在夹紧装置的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较为节约空间。在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一对底座10设计成一体,如图4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夹紧装置包括底座10’、一对第一夹紧件20’、一对第二夹紧件30’及一对螺栓40’,夹紧装置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动原理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一对夹紧部件(I);各所述夹紧部件(I)包括底座(10)、第一夹紧件(20)、第二夹紧件(30)及螺栓(40);所述第一夹紧件(20)可沿所述底座(10)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第二夹紧件(30)可沿所述第一夹紧件(20)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夹紧件(20)上,并且所述第二夹紧件(30)底部设有可容置所述第一夹紧件(20)的容置槽(300);所述螺栓(40)的一端可相对所述第一夹紧件(20)转动但不可相对所述第一夹紧件(20)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紧件(20)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0)螺纹配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包括底板(100),设置在所述底板(100)—端的侧板(10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00)上所述第一夹紧件(20)可沿其移动的导轨(1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0)的侧板(101)上还设有所述螺栓(40)与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20)包括夹紧块(200)、导轨部(201),以及连接座(202),所述夹紧块(200)前端为夹紧面,所述导轨部(201)和所述连接座(202)设置在所述夹紧块(200)后部,所述导轨部(201)设置在所述连接座(202)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件(30)可沿所述第一夹紧件(20)导轨部(201)移动地设置在导轨部(201)上,所述导轨部(201)的截面呈“T”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20)的夹紧块(200)的后端和连接座(202)的前端两侧设有卡槽(20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紧件(20)的后端还开设有可与所述螺栓(4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的一端穿孔(204)。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件(30)的前端为夹紧面,在所述第二夹紧件(30)的底部设有滑槽(304)。
9.一种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底座(10)、一对第一夹紧件(20)、一对第二夹紧件(30)及一对螺栓(40);各所述第一夹紧件(20)可沿各所述底座(10)移动地设置在各底座(10)上;各所述第二夹紧件(30)可沿各所述第一夹紧件(20)移动地设置在各第一夹紧件(20)上,并且各所述第二夹紧件(30)底部设有可容置各所述第一夹紧件(20 )的容置槽(300 );各所述螺栓(40 )的一端可相对各所述第一夹紧件(20 )转动但不可相对各所述第一夹紧件(20)移动地连接于各所述第一夹紧件(20)的一端,另一端与各所述底座(10)螺纹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一对夹紧部件;各所述夹紧部件包括底座、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及螺栓;所述第一夹紧件可沿所述底座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夹紧件可沿所述第一夹紧件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夹紧件上,并且所述第二夹紧件底部设有可容置所述第一夹紧件的容置槽;所述螺栓的一端可相对所述第一夹紧件转动但不可相对所述第一夹紧件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紧件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螺纹配合。采用这种夹紧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强,而且能有效提高插拔力试验的效率。
文档编号G01M13/00GK202522401SQ20122012366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何后裔, 杨国斌, 王彦武, 赵福全, 马芳武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