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667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膝盖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膝盖线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膝盖线圈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开合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两侧式开合,另一种是拉手式开合。两侧式开合的膝盖线圈采用两侧的卡扣结构,这种膝盖线圈在开合时,操作人员须用双手分别操作两侧卡扣结构,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担。拉手式开合的膝盖线圈采用拉手捭阖,这种膝盖线圈结构庞大,重量大,空间占用大,而且在开合时,不容易操作,从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操作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膝盖线圈,以方便膝盖线圈的开合操作,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膝盖线圈,包括下半部分,包括下基壳;上半部分,包括上基壳、支撑外壳和滑动外壳,所述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撑外壳位于所述上基壳上方且与所述上基壳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外壳位于所述支撑外壳中间且与所述支撑外壳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滑动外壳上设有卡钩,所述下基壳上设有与滑动外壳上卡钩相配合的卡钩锁扣。作为优选所述下基壳上设有导向孔,所述上基壳的底部设有与导向孔相配合的导柱,所述导向孔配合导柱对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进行定位导向和拆卸式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外壳两侧设有导向结构,所述滑动外壳设有与支撑外壳两侧导向结构相配合的导杆,所述滑动外壳通过导杆在所述的支撑外壳中间滑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外壳两侧设有导向结构,所述滑动外壳上设有贯穿滑动外壳与导向结构相对应的导套,所述支撑外壳上还设有与支撑外壳两侧导向结构相配合的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所述滑动外壳的导套,所述滑动外壳通过导杆和导套在所述支撑外壳中间滑动。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外壳上还设有把手。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外壳上还设有限位滑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同时上半部分上方的滑动外壳通过导杆滑动,并利用滑动外壳上的卡钩和下半部分上与滑动外壳上卡钩相配合的卡钩锁扣的配合使用,实现上半部分的水平滑动及导向锁紧,所述膝盖线圈占用内部布线及电器元件空间小,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开合、移动方便,操作人员可单手操作,减轻操作人员负担,改善了工作流。
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膝盖线圈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膝盖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a_3d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膝盖线圈的合配示意图;图4a_4d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膝盖线圈的分离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膝盖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a_6d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膝盖线圈的合配示意图;图7a_7d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膝盖线圈的分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膝盖线圈的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I、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膝盖线圈,包括下半部分,包括下基壳I ;上半部分,包括上基壳2、支撑外壳3和滑动外壳4,所述上半部分与下基壳I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撑外壳3位于所述上基壳上方且与所述上基壳2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外壳4位于所述支撑外壳中间且与所述支撑外壳3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滑动外壳4上设有卡钩41,所述下基壳I上设有与滑动外壳上卡钩相配合的卡钩锁扣11。其中上基壳、支撑外壳、滑动外壳及相关的连接导向零件共同构成了膝盖线圈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除了下基壳外,还有相关的外壳等结构零件,因上下部分开和配合时下半部分主要集中在下半部分的基壳上即下基壳,因此此处省略了其它构成下半部分的配件。所述下基壳I上设有导向孔12,所述上基壳2底部设有与导向孔12相配合的导柱21。导向孔12和导柱21配合使用实现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定位导向。所述上基壳2两侧的支撑外壳3设有导向结构31,所述滑动外壳4两侧设有与支撑外壳3上导向结构31相配合的导杆42,所述滑动外壳4通过导杆42在所述支撑外壳3中间滑动。所述滑动外壳4上还设有把手43,可以为弧形把手,便于握取。所述支撑外壳3上还设有限位滑扣32,所述滑动外壳4在需要滑动时克服限位滑扣44的自锁力进行滑动,同时滑动完成后锁定滑动外壳4,使其不能自由滑动,从而避免滑动外壳4的随意滑动。下面对第一实施例中膝盖线圈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组装合配过程作简单说明,组装合配过程示意图如图3a-3d所示,当膝盖线圈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I处于分离状态时,如图3a所示,用手把持弧形把手43,沿垂直方向慢慢放下膝盖线圈的上半部分,上半部分通过上基壳2上的导柱21沿下半部分I的导向孔12向下移动;如图3b所示,继续垂直向下移动上半部分,至其与下基壳I贴合;如图3c所示,然后平推弧形把手43带动滑动外壳4沿导杆42水平移动,如图3d所示,使滑动外壳4的卡钩41与下支撑机构I的卡钩锁扣11相扣紧。由于滑动外壳4设有限位滑扣44,在此时不受水平外力的情况下,滑动外壳4不能再自由滑动。从而实现上基壳2和下半部分I锁死功能,至此可以将膝盖线圈装配使用。下面简单说明下第一实施例中膝盖线圈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拆卸打开过程,拆卸打开过程示意图如图4a-4d所示,如图4a所示,当上基壳2和下半部分I锁死时,如图4b所示,手推弧形把手43克服支撑外壳3上的限位滑扣32的自锁力,带动滑动外壳4沿导杆
42水平移动,如图4c所示,使滑动外壳4上的卡钩41脱离下支撑机构I上的卡钩锁扣11到达空位,此时运动至限位滑扣32限位位置,在无水平外力作用下滑动外壳4将停留在此 位置,滑动外壳4不能再自由滑动;如图4d所示,用手把持弧形把手43,沿垂直方向慢慢向上提起膝盖线圈的上半部分,上基壳2上的导柱21沿下半部分I的导向孔12向上移动;继续向上移动弧形把手43,至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I脱离,上半部分2与下半部分I拆卸开来,至此可以将膝盖上下部分分离。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滑动外壳与支撑外壳之间的配合误差,增加导向的精度,对滑动外壳与支撑外壳的滑动机构做了改进,第二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述支撑外壳3两侧设有至少一组导向结构32,滑动外壳4上设有贯穿滑动外壳与导向结构相对应的导套45,所述支撑外壳3上还设有与支撑外壳3两侧导向结构31相配合的导杆33,所述导杆33贯穿所述滑动外壳4的导套45,所述滑动外壳4在所述支撑外壳3中间滑动,所述导套45减少滑动外壳4在滑动时的摩擦力,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外壳3两侧设有三组平行的导向结构31,滑动外壳4上设有三组平行的贯穿滑动外壳4的导套45,即贯穿滑动外壳4上的导套45的三条平行导杆33形成了一垂直于三条平行导杆可平行运动的平面,从而限制了滑动外壳其他方向的自由度。下面对第二实施例中膝盖线圈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组装合配过程作简单说明,组装合配过程示意图如图6a_6d所示,当膝盖线圈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I处于分离状态时,如图6a所示,用手把持弧形把手43,沿垂直方向慢慢放下膝盖线圈的上半部分,上半部分通过上基壳2上的导柱21沿下半部分I的导向孔12向下移动;如图6b所示,继续垂直向下移动上半部分,至其与下基壳I贴合;如图6c所示,然后平推弧形把手43带动滑动外壳4沿导杆33水平移动,如图6d所示,使滑动外壳4的卡钩41与下支撑机构I的卡钩锁扣11相扣紧。由于支撑外壳3设有限位滑扣32,在此时不受水平外力的情况下,滑动外壳4不能再自由滑动。从而实现上基壳2和下半部分I锁死功能,至此可以将膝盖线圈装配使用。下面简单说明下第二实施例中膝盖线圈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拆卸打开过程,拆卸打开过程示意图如图7a-7d所示,如图7a所示,当上基壳2和下半部分I锁死时,如图7b所示,手推弧形把手43克服滑动外壳4上的限位滑扣44的自锁力,带动滑动外壳4沿导杆33水平移动,如图7c所示,使滑动外壳4上的卡钩41脱离下支撑机构I上的卡钩锁扣11到达空位,此时运动至限位滑扣32限位位置,在无水平外力作用下滑动外壳4将固定在此位置,滑动外壳4不能再自由滑动;如图7d所示,用手把持弧形把手43,沿垂直方向慢慢向上提起膝盖线圈的上半部分,上基壳2上的导柱21沿下半部分I的导向孔12向上移动;继续向上移动弧形把手43,至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I脱离,上半部分2与下半部分I拆卸开来,至此可以将膝盖上下部分分离。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同时上半部分上方的滑动外壳通过导杆滑动,并利用滑动外壳上的卡钩和下半部分上与滑动外壳上卡钩相配合的卡钩锁 扣的配合使用,实现上半部分的水平滑动及导向锁紧,所述膝盖线圈占用内部布线及电器元见空间小,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开合方便,操作人员可单手操作,减轻操作人员负担,改善了工作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膝盖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半部分,包括下基壳; 上半部分,包括上基壳、支撑外壳和滑动外壳,所述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撑外壳位于所述上基壳上方且与所述上基壳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外壳位于所述支撑外壳中间且与所述支撑外壳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滑动外壳上设有卡钩,所述下基壳上设有与滑动外壳上卡钩相配合的卡钩锁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膝盖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壳上设有导向孔,所述上基壳的底部设有与导向孔相配合的导柱,所述导向孔配合导柱对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进行定位导向和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膝盖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两侧设有导向结构,所述滑动外壳设有与支撑外壳上导向结构相配合的导杆,所述滑动外壳通过导杆在所述支撑外壳中间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膝盖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两侧设有至少一组导向结构,滑动外壳上设有贯穿滑动外壳与导向结构相对应的导套,所述支撑外壳上还设有与支撑外壳两侧导向结构相配合的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所述滑动外壳的导套,所述滑动外壳通过导杆及导套在所述支撑外壳中间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膝盖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外壳上还设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膝盖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上还设有限位滑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盖线圈,包括下半部分,包括下基壳;上半部分,包括上基壳、支撑外壳和滑动外壳,所述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撑外壳位于上基壳上方且与上基壳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外壳位于支撑外壳中间且与支撑外壳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滑动外壳上设有卡钩,所述下基壳上分设有与滑动外壳上卡钩相配合的卡钩锁扣。本实用新型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同时滑动外壳通过导杆在支撑外壳中间滑动,利用滑动外壳卡钩和下半部分与滑动外壳卡钩相配合的卡钩锁扣的配合使用,实现上半部分的水平滑动及导向锁配,所述膝盖线圈占用内部布线及电器元件空间小,开合方便,操作人员可单手操作,减轻操作人员负担。
文档编号G01R33/36GK202676895SQ2012203314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9日
发明者侯祥明, 张卫军 申请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